浅谈小学数学教学的反思

来源 :学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es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的课程理念积极倡导:教师不仅是课程的实施者,更是反思性的实践者,学会教学反思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有效途径。教师只有在教学实践中,经常回顾、总结,运用专业理论和专业知识,对自己的教学行为、教学结果进行审视、分析和调控,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优化教学策略,解决实际问题,才能不断地提高教育教学能力,实现自我发展和自我提高。平時教学中,我经常以下四个方面进行教学反思。
  一、教学设计反思——符合学生生活实际
  《课标》中指出:教师是学生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对教材进行再加工,有创造性地设计教学过程。教师不仅仅是教材的使用者,也是教材的建设者。基于这一理念,这就要求教师从自身的教学行为出发,对教学设计、教学过程、教学方法、课件应用等方方面面进行反思。反思教材中有的生活场景的选择、问题情境的创设,是不是贴近学生的生活,能不能引起学生的共鸣?
  如在“小数的意义”的教学中,我用这样来引入新课:
  师:老师昨晚在超市买了一些东西,这是购物发票,同学们从中可以知道哪些信息呢?
  生1:老师买了4盒巧克力夹心饼干,单价3.30元,一共是13.20元:
  生2:老师还买了一瓶饮料,花了2.20元。
  生3:1瓶牛奶3.8元。
  生4:老师一共花了19.2元。
  师:同学们说的都是些什么数呀?
  生:小数。
  师(板书:小数):关于小数,你们已经了解了些什么呢?
  生5:小数中都有小数点。
  生6:我会正确地读、写小数。
  师:那你能写几个小数和大家一起读一读吗?
  ……
  上例中引用了“购物发票”“商品信息”等生活素材题材来创设教学情境,拉近了学习内容与学生现实之间的距离,扩展了数学学习的现实意义,沟通了“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使学生能够更加真实地感知到“小数”这一知识的存在,感受到了数学的无限价值,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同时,“购物发票上的小数”这种真实存在的学习材料,有效地唤起了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而“关于小数,你们已经了解了些什么呢?”的询问,让教师的教学设计建立在了学生已有的经验上,为展开有效的教学作了很好的铺垫,使这节课上的有趣、实在。由此可见:我课前反思所形成的教学方案,符合了班情、生情,也仍然收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二、从课堂教学反思——顺应动态生成教学
  课堂教学是一个复杂、动态的过程。尤其是进入新课程以后,在民主的教学氛围中学生的自主性得到了应有的发展,因此学会有一些意外的场面突现。这就需要教师有较强的应变能力,能及时地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调整教学策略,顺应学生的发展需要。
  如下面是我进行“圆的周长”教学片断:
  教师略带兴奋地说:“请知道圆周长与直径关系的同学举一下手。”结果,全班竞有半数的学生举起了手。是啊,学生有书,他们已经预习了。接着,教师问学生:“你们是怎么知道的呢?”“从书上看来的?”“那你们知道书上的这个结论是怎样得出来的吗?”“不知道。”这时,教师及时给予肯定:“大家说的结论是正确的,你们能提前预习,这种主动学习的精神值得表扬。但大家却不知道这个规律是怎样得出来的,没经过我们自己的验证,大家想不想自己动手设计方案验证结论呢?”“想!”学生们异口同声地回答。“你们能用手中的这些圆片,以及刚才讨论测量圆的周长的方法,证明你们刚才说的这个规律吗?”“能!”“好!下面就开始,可以几个人组成学习小组合作验证,看哪个小组能利用手中的学具最先证明圆的周长是直径的3倍多一点。”教师适时地参与学生的讨论、交流、验证,并在此基础上,组织学生逐步概括出圆的周长计算公式与方法。
  面对学生已经知道圆周长与直径的关系这一始料未及的问题,我不是一带而过,而是随机应变,及时改变预设的程序,创造性地组织了以上的教学。这既是对学生发现的肯定,更是尊重学生的表现。这样的教学真正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反映了课堂教学的真实自然。因此,我们的教学方案要在新的生成性信息面前,适时调整,改变预设的程序,使课堂教学进入更高的境界。
  三、学习方式反思——促进学生自主探究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必须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从学生的学习方式反思,就是反思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了什么问题”“用什么方法学习”“形成了怎样的能力”“发现并解决了什么问题”。特别是教学过程中学生学习积极性是否被调动?学习方式是否改变?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十分有益。
  四、从作业练习反思——有利培养创新意识
  作业练习是学生学习的主要环节之一,是沟通教与学的桥梁,是师生之间进行信息交流的重要渠道。对学生的作业练习倾注教师的关切和热情,重视评价后的反思,有利于教师对教学目标达成度的准确定位,以便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还有利于教师对作业的布置的设计的科学性作出判断,逐步实现作业练习的创新功能,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如在“梯形面积”的教学后的作业中,有一道题,求下面梯形的面积:
  本题的一般计算方法是:(4+6)×2÷2=10×2÷2=20÷2=10(平方米)。我在批时,发现有一位学生是这样列式的:4+6=10(平方米)。显然他的算式列错了,我转念一想,这是一个很有价值的错误资源啊。讲评时,我没有草率地责令他改正,而让他写在黑板上。结果,全班同学看了哄堂大笑,我让他说说自己的思维过程。他羞怯地说:“我发现梯形的高是2,可是计算面积时又要除以2,乘以2再除以2可以相互抵消,所以只要把梯形上底和下底加起来就行了。”听他这么一说,所有的学生都愣住了,觉得他说得有理。“那是不是所有的梯形都可以适用这样的方法呢?”我顺势推波助澜地提出了疑惑。这时学生们按捺不住立即展开了讨论,经过举证、分析得出:如果梯形的高不是2就不能用这个方法了。“对啊,只有在梯形的高是2的情况下,才能打破常规思路进行简便计算。虽然他的结论不全面,但是老师还是很欣赏他遇到问题能独辟蹊径、敢于创新和表达真实想法的勇气!”
  通过几年来的教学反思实践,笔者更新了教学理念,改善了教学行为,提升了教学水平。因此,作为教师应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反思,不断创新,不断与时俱进。
其他文献
一、为什么要进行师师、师生、生生互动合作教学  众所周知,教育发展的过程,就是教育改革的过程。当前,新一轮课程体系改革如火如荼,新的教育理念、过程、方法、教学方式、教学评价等诸方面均产生重大变革。只身其中的我们愈发感受到改革教学手段的必要。有目共睹的是在现行的中考制度短时间内不可能破除之前,一切仍以分数衡量一个学校的知名度,一个老师的教学水平,因此很多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特别是在组织教学中,都有一个
期刊
在初中物理学习调查中,发现约占40%的学生普遍存在物理成绩上不去的现象,即一是同其他学科相比成绩偏低甚至偏低幅度较大,呈现学科间的显著不平衡;二是本物理学科的多次检测或是成绩欠佳,或是有一定下降。对这部分学生的进一步调查,发现他们的学习动机、学习态度、学习表现都比较好。为什么会出现效果与动机的明显反差呢?这就促使我们不得不从学习方法尤其是思维方式、方法上寻找原因。下面是调查整理后的初中物理学习中的
期刊
反思意识,人类早就有之,如“吾日三省吾身”“反求诸己,扪心自问”就是佐证。当今社会反思已成为人们自觉行为,作为教师,在教学中也应适时反思教育,去弊端、得教益。关于初中数学教学,笔者下面就从“学”与“教”切入,谈谈数学教学反思。  一、培养学生对“学”的反思  培养学生把解决问题后的反思应用到整个数学学习过程中,形成反思的习惯,养成良好的思维品质,对提高学生学习效果有积极的作用。  (一)培养学生反
期刊
一、充分朗读,领悟中国古典诗歌特有的韵律美  (一)朗读时,掌握诗律特点,感受韵律美  中国古典诗歌无论是古體还是近体、无论是律诗还是绝句,都是非常讲究声律的。因此我们在接触作品的最开始,第一一定要掌握诗歌节奏、断句、用韵特点,这样以后才能特别感受到这里面含有的韵律美和音乐美。比方,我们在朗读《诗经》的时候,应该让学生把学习的重点放在对韵脚以及节拍的理解和把握上,因为《诗经》大多数是四言体的民歌歌
期刊
一、 整合教材因素  国家统编的基本教材,依据国家的教育目标,体现国家对各个地方和社区基础教育的共同标准。而在具体的课程实施过程中,我们应该根据学生和学校的实际,对国家统编教材作精选、切割、组合,使之更适合本地、本校语文教学的实际。就语文教学而言,更可以根据自身的教学思路,对教材进行增补、删减或重新组合。许多教师的实践证明,这是切实可行的,也是能收到良好效果的。我们学校就鼓励教师在深入研究教材,研
期刊
小学数学《标准》中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基于对新课标理念的理解,我认为数学学习不应是一个简单的个体受动的过程,更是一个主体对自己感兴趣的且是现实性主题的探索与发现过程。因此,我们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應着力关注学生的学习体验。  一、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关注学生学习过程的体验  学生的学习过程应当是探究与发现的过程,也就是学生通过自己去观察——提
期刊
随着时代的发展,教师的教育观念正在发生着前所未有的变革,一些新的教育理念如何在课堂中得以体现,是教师们比较关注的问题。近几年来,我们发现改善数学课堂教学策略是提高学生学习质量的切入口,也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基础。那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如何正确合理地使用教学策略呢?结合本人教学实践谈几点看法。  一、营造质疑气氛,培养创新意识  现代认知心理学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认为:真正的数学学习不是学生对
期刊
“吸引学生,才能教育好学生,才能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已成为大家的共识。怎样启动学生的学习“内驱力”,首要的就是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并维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调动学生的自主学习欲望,才能大大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笔者经过几年的相关兴趣导学的课堂教学模式和课题研究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具体做法介绍如下。  一、上好第一堂绪论课,留给学生生动有趣的第一印象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期刊
一、语言和文化  美国语言学家萨庇尔在《语言》艺术中说到:文化可解释为为社会所做的和所想的,而语言则是思想的具体表达方式。这体现出了语言和文化之间是存在一定的辩证关系的。即一方面,语言是为文化服务、反应文化需求的。另一方面,语言受到文化的影响和制约。相同的字词,对于不同的民族而言,由于历史文化背景的差异,可能具有不同的意义。总而言之,语言和文化是相互依赖,相互作用,相辅相成的。  二、文化意识培养
期刊
义务教育阶段初中化学课程中的科学探究是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化学知识、认识和解决化学问题的重要实践活动,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科学探究既作为学习的方式,又作为学习的内容和目标,它的实现必须让学生亲身经历和体验丰富的探究活动,从而激发化学学习的兴趣,增进对科学的情感,理解科学的本质,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初步形成科学探究的能力。因而,探究学习有利于开发学生的智力,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有利于引导学生掌握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