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思前沿气势恢宏

来源 :北方文学·中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ngyonghong5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三体》被誉为中国当代迄今为止最杰出的科幻小说,是中国科幻文学的里程碑之作。《地球往事》是《三体》第一部,它讲述了二十世纪六十年代至五百年后地球文明在宇宙中的兴衰历程。全书立意高远,格局宏大,涉及物理学、天文学、人类历史、社会学及哲学等多个层面。小说构思立足于前沿科技,科幻概念超前、众多、气势恢宏。作者从科幻的角度对人性进行了深刻探讨,直指人心,发人深省。故事情节波澜壮阔,引人入胜。
  关键词:《地球往事》;硬科幻;设定时空交叉;情节结构
  《三体》三部曲是刘慈欣于2006年至2010年在《科幻世界》杂志连载、出版的科幻小说。全书由《地球往事》、《黑暗森林》和《死神永生》三部小说组成。小说在发表之初就已经突破科幻小说读者的群体而被社会大众所接受,尤其是在互联网圈备受推崇。2014年11月,《三体》第一部《地球往事》被译成英文畅销美国,引起热烈反响,并受到国际业内人士的广泛好评。2015年8月,《三体》获得第73届世界科幻大会颁发的雨果奖最佳长篇小说奖,在国内外引起广泛关注,将中国科幻推上了世界的高度。10月,作者刘慈欣凭此书获得全球华语科幻文学最高成就奖。
  本文着眼于《三体》第一部《地球往事》。故事的时间跨度为二十世纪六十年代至二十一世纪初。文革时期,年轻的叶文洁经历了许多坎坷。母亲背叛父亲,父亲被批斗致死,妹妹死于武斗,自己也多次遭人设计陷害。于是,她对人类、人性感到深深的绝望,认为人类唯有借助其他文明的力量方能实现自我救赎。后来,在参与“红岸”工程项目时,叶文洁偷偷向宇宙发射了地球文明的信号,竟在八年后收到来自距地球四光年的半人马座星系的回信。半人马星系有三颗恒星、一颗行星,气候毫无规律可言,生存环境极其恶劣。但是,三体文明的科技水平远远高于地球文明。所以,三体人派出舰队前往地球,目的是占领地球、消灭人类。
  一、格局宏大
  作者以光年尺度讲述三体文明和地球文明的故事,把读者的思维拉到浩瀚无垠的星际,思考跳脱出生活琐碎、小情小爱的宇宙生存法则。宇宙是广袤无边、是暗黑无涯,如果在距地球四光年的半人马星座上存在文明,一颗小小的质子在二维展开后也发现有智慧的存在,那么在幽寂的宇宙深处究竟存在多少文明?它们之中又有多少科技水平远在人类之上?宇宙中有普适的道德准则吗?还是适者生存、弱肉强食?在外星文明面前,人类文明会否任人鱼肉?当人类共同的灾难来临时,各国政府、社会各阶层人民能否齐心协力、同舟共济?这些远离柴米油盐的问题看似天马行空,却有震撼心灵的效果。在地球文明面临巨大危机的时刻,我们日常烦恼的任何问题都是那么微不足道,我们习以为常的一切有秩序的生活都将不复存在。小到成家立业、生老病死,大到党派纷争、世界大战,这一切的一切在人类覆灭将要来临的时候都失去意义。
  作者改变了以往中国科幻作品中外星人慈眉善目、悲天悯人的形象,代之以为了生存可以不惜任何代价战斗到底的冷酷面孔。三体文明必须占领地球才能得以延续,地球文明抵抗外星入侵的矛盾是小说的宏观矛盾,继而引发出地球军方抵抗外星侵略的坚定决心与差距悬殊的技术设备的矛盾、普罗大众与“三体教”信徒(ETO)的矛盾、ETO内部降临派与拯救派的矛盾,以及女主人公叶文洁对自己背叛全人类的行为时而坚定时而怀疑的心理矛盾等等。激烈的矛盾冲突使整部作品跌宕起伏,扣人心弦,极具感染力。
  二、设定巧妙
  整个故事架构依托于尖端科技,是典型的“硬派”科幻文学。理论物理学是整体科技发展的根基、粒子对撞机是理论物理取得进步和突破的根基等理论虽然不是作者原创的观点,但直面此问题的设定在国内的科幻作品中十分罕见。这里重点剖析一下作者独创的一些设定,对于小说与现实中物理学前沿研究的关系不作详细分析。
  首先,作者利用电脑游戏“三体世界”讲述三体文明历经二百多次毁灭与重生的故事,层层递进,深入浅出,收到很好的戏剧效果。与地球只有一个太阳不同,三体人生活在有三个“太阳”的星球上,这三个太阳的运动毫无规律可循。只有一个太阳且日出日落规律稳定的情况被称作“恒纪元”,其余情况均为“乱纪元”,要么是严寒,要么是酷热。三体人只能在气候适宜的恒纪元进行生产,发展文明。当遇到极端炎热或极端寒冷的情况,如三日凌空或三日连珠时,文明就会被毁灭。三体文明在一次次毁灭与重生的轮回中渐次达到战国层次、东汉层次、中世纪层次、科学革命和工业革命等层次。作者将游戏中三体文明的发展过程与人类文明的发展历史一一对应,把每一次文明的毁灭作为一关游戏的结束。根据文明进化的层次或时代背景,为每关游戏选择恰当的历史人物作为其他玩家的名字,让他们在游戏世界与小说主人公相遇。这些游戏中历史人物往往为人熟知,性格鲜明,有很强的带入感。通过主人公在游戏世界中的遭遇、与其他玩家的交流等等,读者能够快速了解恒纪元、乱纪元、脱水、浸泡等概念,真切感受三体人的生存环境。同时,ETO可以通过三体世界游戏发展、筛选组织成员,进行成员间的沟通交流。
  其次,智子计划是全书中不可忽视的亮点设定,体现了作者对人类科技发展阶段的准确认知。它实现了三体人与ETO之间的实时沟通,避免在三体舰队的几百年征途中二者处于相对孤立的状态。智子计划还将人类的所有行为暴露在三体文明面前,使人类科技发展停滞不前,切断了人类的自救之路。在智子面前,人类除了脑活动外没有任何秘密,又创造了一个绝境中的绝境。
  这些设定大气、细致、严谨。既别出心裁,又有极高的利用率。设定间相互作用,形成有机的整体,又与剧情环环相扣。构思精巧,恰到好处,充分体现出作者全面的科学、文学素养。
  三、结构新颖
  纵观《地球往事》的整体剧情,如同拆开俄罗斯套娃,抽丝剥茧,层层揭开。用作者的话说,就是“自以为历经沧桑,其實刚刚蹒跚学步”。这里不得不再次提到前文所讲的“三体世界”游戏的设定。这个设定的利用率,不仅体现在剧情内容方面,而且体现在结构设计方面,是剧情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地球往事》剧情设计的独特之处在于两组交叉。一是叶文洁回忆“红岸工程”与现实世界的时间交叉,二是游戏“三体世界”与现实世界的空间交叉。插叙是小说中常用的叙述方法,但时空同时交叉的情况却不多见。汪淼在现实世界的经历、叶文洁的回忆以及汪淼在游戏“三体世界”中的见闻在全书中穿插交织,避免了平铺直叙的枯燥乏味。
  三个背景下的叙述各自遵循“俄罗斯套娃”的特点。对于现实世界而言,汪淼对整个故事的认识是逐步清晰的;对于历史回忆而言,叶文洁对三体文明的认识和ETO的组建是徐徐展开的;对于游戏“三体世界”而言,汪淼对三体文明的了解是层层深入的。两组时空、三个背景相互交错,使读者能充分了解故事的整体背景,又增加了阅读的趣味性。而且在交叉安排上有条不紊,没有破坏整体故事而显得支离破碎,体现了作者高超的结构控制能力。
  全书在结构上唯一的瑕疵在于故事并没有结束于情节、场面最高潮的“古筝行动”。结尾虽然留下了很大悬念和想象空间,但是篇幅过长,对读者的阅读感受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四、人物粗糙
  人物塑造几乎是所有硬科幻文学作品的软肋,《地球往事》也不例外。这与作者理工科出身的背景不无关联,而且作者将大部分的精力放在如何将科技前沿与故事情节巧妙结合、如何构建超现实世界、如何讨论终极问题等等,人物塑造就显得比较粗糙幼稚。
  该小说人物数量较少,对每个人物的性格、细节刻画都不够深入。作者采用“三观塑造法”,以每个人物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作为建立和区分人物形象最重要的标志,人物符号化、象征化严重。大多数人物的台词风格相似,而且较为生硬。同时,对人物日常生活的细节描写少之又少,使汪淼等人出场次数虽多,但很难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五、结语
  《三体》是中国科幻的一座里程碑,开启了中国科幻新纪元。也许它不是科幻迷心中最优秀的中国科幻文学作品,但它的重要地位毋庸置疑。《三体》将中国科幻带入公众视野,畅销欧美主流市场并獲得肯定,话题性和关注度无出其右。
  《三体》扩大了科幻迷的群体数量,为中国科幻迅速发展创造了重要契机。希望国内科幻小说作者们能以良好的心态对待《三体》取得的成就,在接下来的创作中既不要妄自菲薄、迷失方向,也不要为了超越而失去自我,为构建中国科幻的繁华巨厦增砖添瓦。
  参考文献:
  [1]汪志.论科学小说[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89.12.
  [2]吴定柏编著.美国科幻名篇欣赏[M].上海:上海外语教学出版社,2003.3.
其他文献
摘要:《孟子》中的“恻隐之心”,历代大多将其解释为性之发用的情,这是一种将情感对象化打量的结果。面对《孟子》文本本身,本文认为“恻隐之心”是一种先于主体情感的情感,是一种本源情感。“乍见孺子将入于井”是一种本源的生活情境,在本源的生活情境中,作为仁爱情感的恻隐之心得以显现。这种本源仁爱情感的“恻隐之心”,通过“扩而充之”和“思”,从情感意向到情感意欲,从本源的情感之思到意向之思,再到意欲之思,从而
期刊
摘要:李元阳是明代中后期云南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以独特的思想和文学创作给后人留下了丰厚的遗产。本文试图从李元阳诗歌中占比最大的山水诗入手,探讨其独具个人风格和地域风情的山水诗。  关键词:李元阳;山水诗;探析  在云南文化的历史长河中,李元阳可以说是浓墨重彩的一笔,他是明代中后期云南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虽出身于西南边陲,却以独特的思想和文学创作给后人留下了丰厚的遗产,在云南和中国文化史上打上了
期刊
摘要:《宠儿》是托尼·莫里森的代表作,讲述的是黑人女性塞丝为逃离奴隶制不惜杀死自己亲生女儿的故事。作为一位来自边缘的作家和批评家,她的小说着重描写被美国社会边缘化的黑人的生存,传播的是他者的声音。从后殖民视角解读《宠儿》,揭露奴隶制废除前后,在白人主导的美国社会黑人被限制、排斥、甚至剥夺了生存权力。而莫里森也正是通过对他者生存的关注来表现其颠覆话语的。  关键词:后殖民主义;种族话语;他者  在西
期刊
摘要:本文通过剑桥学派的学术范式,通过对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群魔》的重新解读,透视俄国19世纪下半叶的民粹运动以及其后的大革命。本文的核心论点是自由的内容需要专制的形式来实现,而由于社会经济政治等因素的制约,革命之后往往不能实现自由而转化为内容更为全面和深入的专制。  关键词:群魔;民粹;俄国革命;概念史  《群魔》发表于1872年,是俄国白银时代的著名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最富争议的作品。故事并不复杂
期刊
在赛丽娜(Sirena)阁楼上待上一会儿,人们若是认为自己进入了2004年由韦斯·安德森执导的电影《水中生活》的场景中,这也情有可原。有人恰如其分地将北京猫咖啡馆内的舒适装饰描述成“航海拙作”,因为图的色调是白色、蓝色与宝石蓝混合体。放眼楼下,前门口侧墙上悬挂着一个巨大的移动悬臂银鱼。再观楼上,左手边的墙上装饰着褪了色的以日本动画《海贼王》为主题的招聘广告,对面墙上挂着一幅画,画上画的是几栋地中海
期刊
灵魂,大地上的异乡者。  ——特拉克尔  第一次看见这句话,是在南京先锋书店五台山总店。这是一家奇特的书店,位于五台山体育馆下的一个地下车庫。门口贴着各类文化沙龙的活动海报,还有游客们写下的随笔留言。乍一看,是一家颇有文艺气息的独立书店,人头攒动,但也没什么特别,实在难负盛名。然而慢慢向内走进,发现小小的书店竟别有洞天:书店深处有一个缓缓向下的斜坡,坡上展览着各种新书以及书讯。斜坡下,是一块近两千
期刊
摘 要:余华是中国当代文学界比较受关注的作家之一,《活着》作为余华90年代创作转型的代表之作,延续了作者一贯的对苦难主题的描绘,并在苦难的描述中展现出人对苦难的超常忍受能力。本文试图通过对小说的重读解构,揭示为了活着而活着这样一种苦难背后的朴实的生存哲学。  关键词:生存;苦难;忍耐;活着  《活着》是余华90年代创作转型期的代表之作,这是一部个人苦难的浓缩史,也是一部人类生存境遇的再现史。小说通
期刊
摘要:记忆作为一个无可比拟的能够聚焦的主题一直是学术界热衷讨论的对象,无论是文学作品,还是影视作品都大量涉及到这一领域。以怀念的电影《再见,列宁》为例,影片通过挖掘记忆中东西德差异性的象征意象牵引出对东德的集体记忆,并通过个体构建历史经验框架中的集体记忆,引发对文化差异中社会身份定位的思考。值得注意的是,记忆在这里不仅是主题,也是叙述手段,对其丰富性的展现也值得探寻。  关键词:东德;象征;集体记
期刊
摘 要:在《檀香刑》中莫言以其独特的视角将真实鲜活的的女性形象展现在读者眼前。孙眉娘和钱夫人分别是民间和殿堂两种文化身份的代表,本文将着重分析孙眉娘、钱夫人这两位性格迥异的人物,并试着从比较层面来剖析这两位独特的女子形象。  关键词:《檀香刑》;孙眉娘;钱夫人  孙媚娘和钱夫人这两个人物形象分别代表着“民间”与“庙堂”这两种不同的审美文化取向,孙眉娘是野性、泼辣、叛逆的民间女子的典型,而钱夫人是封
期刊
摘 要:上世纪七十年代著名的中国现代女作家三毛,塑造了许多鲜活的异国形象。本文以其作品《撒哈拉的故事》为研究主体,通过细读其对撒哈拉沙漠原住民——撒哈拉威人的描述,从形象学角度分析其笔下异国群体形象的特点、“我”与“他者”的关系,以进一步解读三毛作品的内在情感魅力。  关键词:异国形象;形象学;撒哈拉威族  法国形象学大师亨利·巴柔这样定义他者形象:“在文学化,同时也是社会化的过程中得到的对异国认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