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文化运动后,比较东西方文化兴起。梁漱溟在其《东西方文化及其哲学》著作中提出,西方人“征服自然”的根本源自于“意欲向前”的精神需求。西方社会也因此产生了“民主”与“科学”。它让西方社会发达化。梁漱溟从文化视角探寻东西方文化的异彩,他让我们认识到:中国文化崛起复兴并不是一味地照搬西方先进物质文明和政治文明,更需要深刻审视自己的文化根源。
关键词:西方文化;特点;答案
《东西文化及其哲学》这本书是体现梁漱溟文化哲学的著名代表作。他在书中提出:“所谓一家文化不过是一个民族生活的种种方面”。这里的“种种方面”从总体上概括起来无非也就是每个民族的生活都是有精神生活、社会生活和物质生活这三个方面构成。他以文化视角对比东西方,折射出东方落后于西方不只是物质、政治,其根源乃是文化的差异性,中国并非一味模仿西方才可以追上。这一观点对于当时没有文化信心,偏好西学的人士是具有很强针对性的。
一、一般人对西方文化特点的看法
(一)“动静之说”。李大钊归纳出东方文化和西方文化的根本区别在于“东方文明之根本精神在静,西方文明之根本精神在动”。李大钊认为如果中国一味地去西方化,那么中国的“国家与制度都归于粉碎”。梁漱溟很认同这个观点,他还提出提出,想要解决当时东西方文化矛盾有三条出路:“一是如果东方文化真的无可通,我们要果断舍弃,不可以与落后的西方文化‘同归于尽’”;二是如果东方文化只是暂时受西方化压迫,而想要翻身,那么需要务实地去求其通,而不是妄想西方文化自我颠覆;第三东西方文化如果有相融通的途径一定不是一味地照搬西方文化,而是寻求一种更恰当、理性、合适的方式。
(二)“地理决定说”。日本哲学教授金子马治扼要地概括东西文明的区别在于“西洋文明是势能之文明”。金教授认为:“若谓之今日欧洲之文明为征服自然之文明,而征服自然所用之武器为自然科学者”,因为从地源说上看,欧洲文明发源于希腊,而希腊的自然环境是土地贫瘠,山多,不是农业物产丰富之域,因此欧洲人多以经商来谋得生活。地理形势并非得天独厚让欧洲人可以坐享丰富的生活资源,于是他们在这种独特地理环境的影响下形成了征服自然的人格特点。
(三)“哲学伦理说”。北聆吉氏认为西方文化根本是“征服自然”的实质跟金子马治的大有不同。北聆吉氏认为西方文化是征服自然但是不能与自然相融合,而东方文化是融于天际,自然游乐。“东西文化之差异可云为一积极的、一为消极的”。但是梁漱溟认为,北聆吉氏把印度民族也归到与自然融合的东方文化里是具有片面性的,他认为没有所谓的顺自然文化,因此是不周全的。
(四)“民主科学说”。陈独秀在《本志罪案之答案书》里提到,西洋能从黑暗到光明世界的,就是民主和科学这两方面,而也只有民主和科学才能拯救中国政治、道德、学术等一切方面的黑暗。近代中国,一系列的救国实践都没有真正意义的成功。新文化运动把西方民主和科学吹到中国,陈独秀等先进人士认为西方的科学与民主精神是他们的特长,而这两样也正是当时近代中国文化里欠缺的。梁漱溟认为陈独秀的这个观点把地理决定论中西方人善于征服自然的本质缘由也总结出来,西方人对艰巨自然环境的征服归根结底是来自于科学和民主这两个精神。
二、梁漱溟寻求西方文化答案
(一)对东西文化的看法
他在《我的自学小史》里回忆到:“我的自学小史上,正映出了五十年来之社会变动、时代问题。倘若以我的自述为中心线索,而写出中国最近五十年变迁,可能是很生动亲切的一部好史料”。正是由于梁漱溟生于动荡的时代,加上善于深思的习惯,让他有着独到的文化观念。梁漱溟把东西方文化并着说在当时也是具有开创性的。当时的人们只热衷于谈论“文化”一词或文化现象,但是却没有人真正去“留意所谓东方化所谓西方话究竟是何物?”一些先进分子热衷全盘西方化的思潮中,梁漱溟却不苟同,而是立根于中国文化去深入反思。他在書中提到东西文化的根本不同是由于各自民族性里的本质不同而导致。
(二)梁漱溟寻求西方文化特点的方法
前面提到,新文化运动的思潮让动荡社会的先进分子热衷于“东西文化”的说法,却没有人能真正说明东方文化意为何物。梁漱溟认为文化就是“一个民族生活的样法”,而生活就是充满无尽的“意欲”。每个民的意欲的程度和方向最终导致了不同文化异彩,而他寻求东西方文化差异也正是从这个生活的本源出发,探得出来东西方文化的特意色彩。梁漱溟先从东西文化中抽象出它们所共同的特性,接着寻找它们的本源,然后从西方的文化发展的历史过程去看这一本源是否符合,最后再从文化的方方面面去考察看是不是如此。
(三)西方文化的精神根本——意欲向前
1.科学精神。梁漱溟认为,想要知道西方文化是什么样子,就必须认出西方文化的特异之处什么,尤其是当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相较之后,西方文化的“异点便刺目而来”。他认为,西方文化的带着征服自然的威风,这点是东方文化比之所不及。于是“征服自然”便是东西方文化的共同异彩。凡生活中的种种方面,西方都要依据科学,“用一种方法把许多零碎的经验,不全的知识,经营成学问,往前探讨,与‘手艺’全然分开,而应付一切的都凭科学,不在‘手艺’。但是在中国却是以手艺对待。统观西方与东方的比较,“处处是科学与手艺对待”。“由于西方人走上了科学的道,便事事都成了科学”,从国家政治到社会,正是由于西方一贯秉承着科学精神,因此产生了无尽的学问,构建成庞大的西方文化。
2.民主精神。梁漱溟认为,西方文化的另一个色彩便是民主精神。中国经历了两千多年的封建统治,即使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王朝,但是在依然动荡的社会里,中国人还是顽固地认为“这大的国家竟可没有皇帝,竟可不要皇帝,这是何等怪事”。梁漱溟认为中国人已经习惯了独裁和专制。中国人认为权只是权威的代表,而西方人却认为权是权利的代表。梁漱溟认为西方人的权是“第一层是公众的事大家都有参与做主的权;第二层是个人的事大家都无过问的权”。中国人的个性并没有伸展,毫无自我个人概念。一个人就只属于皇帝、父母所属有,没有属于自己的生活。西方的社会性发达是由于西方人的个性伸展,西方人的生活处处表现出民主的精神。
关键词:西方文化;特点;答案
《东西文化及其哲学》这本书是体现梁漱溟文化哲学的著名代表作。他在书中提出:“所谓一家文化不过是一个民族生活的种种方面”。这里的“种种方面”从总体上概括起来无非也就是每个民族的生活都是有精神生活、社会生活和物质生活这三个方面构成。他以文化视角对比东西方,折射出东方落后于西方不只是物质、政治,其根源乃是文化的差异性,中国并非一味模仿西方才可以追上。这一观点对于当时没有文化信心,偏好西学的人士是具有很强针对性的。
一、一般人对西方文化特点的看法
(一)“动静之说”。李大钊归纳出东方文化和西方文化的根本区别在于“东方文明之根本精神在静,西方文明之根本精神在动”。李大钊认为如果中国一味地去西方化,那么中国的“国家与制度都归于粉碎”。梁漱溟很认同这个观点,他还提出提出,想要解决当时东西方文化矛盾有三条出路:“一是如果东方文化真的无可通,我们要果断舍弃,不可以与落后的西方文化‘同归于尽’”;二是如果东方文化只是暂时受西方化压迫,而想要翻身,那么需要务实地去求其通,而不是妄想西方文化自我颠覆;第三东西方文化如果有相融通的途径一定不是一味地照搬西方文化,而是寻求一种更恰当、理性、合适的方式。
(二)“地理决定说”。日本哲学教授金子马治扼要地概括东西文明的区别在于“西洋文明是势能之文明”。金教授认为:“若谓之今日欧洲之文明为征服自然之文明,而征服自然所用之武器为自然科学者”,因为从地源说上看,欧洲文明发源于希腊,而希腊的自然环境是土地贫瘠,山多,不是农业物产丰富之域,因此欧洲人多以经商来谋得生活。地理形势并非得天独厚让欧洲人可以坐享丰富的生活资源,于是他们在这种独特地理环境的影响下形成了征服自然的人格特点。
(三)“哲学伦理说”。北聆吉氏认为西方文化根本是“征服自然”的实质跟金子马治的大有不同。北聆吉氏认为西方文化是征服自然但是不能与自然相融合,而东方文化是融于天际,自然游乐。“东西文化之差异可云为一积极的、一为消极的”。但是梁漱溟认为,北聆吉氏把印度民族也归到与自然融合的东方文化里是具有片面性的,他认为没有所谓的顺自然文化,因此是不周全的。
(四)“民主科学说”。陈独秀在《本志罪案之答案书》里提到,西洋能从黑暗到光明世界的,就是民主和科学这两方面,而也只有民主和科学才能拯救中国政治、道德、学术等一切方面的黑暗。近代中国,一系列的救国实践都没有真正意义的成功。新文化运动把西方民主和科学吹到中国,陈独秀等先进人士认为西方的科学与民主精神是他们的特长,而这两样也正是当时近代中国文化里欠缺的。梁漱溟认为陈独秀的这个观点把地理决定论中西方人善于征服自然的本质缘由也总结出来,西方人对艰巨自然环境的征服归根结底是来自于科学和民主这两个精神。
二、梁漱溟寻求西方文化答案
(一)对东西文化的看法
他在《我的自学小史》里回忆到:“我的自学小史上,正映出了五十年来之社会变动、时代问题。倘若以我的自述为中心线索,而写出中国最近五十年变迁,可能是很生动亲切的一部好史料”。正是由于梁漱溟生于动荡的时代,加上善于深思的习惯,让他有着独到的文化观念。梁漱溟把东西方文化并着说在当时也是具有开创性的。当时的人们只热衷于谈论“文化”一词或文化现象,但是却没有人真正去“留意所谓东方化所谓西方话究竟是何物?”一些先进分子热衷全盘西方化的思潮中,梁漱溟却不苟同,而是立根于中国文化去深入反思。他在書中提到东西文化的根本不同是由于各自民族性里的本质不同而导致。
(二)梁漱溟寻求西方文化特点的方法
前面提到,新文化运动的思潮让动荡社会的先进分子热衷于“东西文化”的说法,却没有人能真正说明东方文化意为何物。梁漱溟认为文化就是“一个民族生活的样法”,而生活就是充满无尽的“意欲”。每个民的意欲的程度和方向最终导致了不同文化异彩,而他寻求东西方文化差异也正是从这个生活的本源出发,探得出来东西方文化的特意色彩。梁漱溟先从东西文化中抽象出它们所共同的特性,接着寻找它们的本源,然后从西方的文化发展的历史过程去看这一本源是否符合,最后再从文化的方方面面去考察看是不是如此。
(三)西方文化的精神根本——意欲向前
1.科学精神。梁漱溟认为,想要知道西方文化是什么样子,就必须认出西方文化的特异之处什么,尤其是当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相较之后,西方文化的“异点便刺目而来”。他认为,西方文化的带着征服自然的威风,这点是东方文化比之所不及。于是“征服自然”便是东西方文化的共同异彩。凡生活中的种种方面,西方都要依据科学,“用一种方法把许多零碎的经验,不全的知识,经营成学问,往前探讨,与‘手艺’全然分开,而应付一切的都凭科学,不在‘手艺’。但是在中国却是以手艺对待。统观西方与东方的比较,“处处是科学与手艺对待”。“由于西方人走上了科学的道,便事事都成了科学”,从国家政治到社会,正是由于西方一贯秉承着科学精神,因此产生了无尽的学问,构建成庞大的西方文化。
2.民主精神。梁漱溟认为,西方文化的另一个色彩便是民主精神。中国经历了两千多年的封建统治,即使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王朝,但是在依然动荡的社会里,中国人还是顽固地认为“这大的国家竟可没有皇帝,竟可不要皇帝,这是何等怪事”。梁漱溟认为中国人已经习惯了独裁和专制。中国人认为权只是权威的代表,而西方人却认为权是权利的代表。梁漱溟认为西方人的权是“第一层是公众的事大家都有参与做主的权;第二层是个人的事大家都无过问的权”。中国人的个性并没有伸展,毫无自我个人概念。一个人就只属于皇帝、父母所属有,没有属于自己的生活。西方的社会性发达是由于西方人的个性伸展,西方人的生活处处表现出民主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