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圖分类号】R1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550-1868(2014)12
母乳是婴儿最理想的天然食物,含有0~6个月婴儿生长发育所需的全部营养,最容易消化和吸收。母乳中含有独特的抗体,可以预防宝宝发生呼吸道感染、过敏、腹泻等疾病。母乳喂养可增进母子感情,减少母亲产后出血和贫血。世界卫生组织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联合倡议:“每个孩子至少纯母乳喂养6个月,并在添加辅食的基础上坚持哺乳24个月以上”。由此可以看出母乳喂养的重要性,而充足的乳汁就是保证母乳喂养成功的先决条件,怎样才能让母亲有足够的乳汁呢?
首先我们来看乳房的生理解剖,乳房由腺体组织、脂肪组织和结缔组织组成。结缔组织向深部发出许多小隔,将乳腺分为14~18个乳腺叶,叶间被致密的结缔组织和脂肪填充,以乳头为中心呈放射状排列。每一个乳腺叶又由乳腺小叶和腺泡形成的分支结构组成。腺泡上排列着一单层乳腺细胞,即可分泌乳汁的上皮细胞,每个腺泡被交织排列可收缩的肌上皮细胞所包围。腺泡腔与小叶收集导管相连,并排空到14~18个主腺叶收集导管,即乳腺管。乳腺管周围有环形排列的平滑肌纤维,通过肌肉的收缩及血管充盈而使乳头得勃起,便于授乳。婴儿吸吮时将乳头和大部分乳晕含进嘴里,慢而深的吸吮着用于乳腺管周围的平滑肌纤维,通过肌肉收缩,将乳腺管内的乳汁吸入口腔。
乳汁的分泌与催乳素的水平息息相关。新生儿出生后的吸吮刺激,通过神经末梢传递到垂体前叶,使之产生催乳素,催乳素被吸收入血液循环运送至乳腺,刺激乳腺分泌乳汁。催乳素的分泌是脉冲式的,一天之中就有很大的变化,清晨3、4点时血清催乳素分泌浓度是中午的一倍。产后催乳素水平最高,并随着哺乳频率、强度和持续时间而起伏。产后一周催乳素水平降到峰值的一半,以后逐渐下降,。如果产后不哺乳,大约在产后7天恢复到基线水平。而每天保证8次以上的哺乳,可保持血清催乳素水平在下次哺喂时不下降。同时吸吮还可刺激垂体后叶释放催产素,催产素释放入血循环,引起腺泡周围的肌上皮细胞收缩,快速引起乳汁从腺泡、小乳导管进入乳腺管而喷出,即喷乳反射。当乳汁被排出后,反馈性的又可促进催乳素的分泌。若一整晚不给婴儿哺乳,则会引起母亲乳房胀痛甚至乳腺炎,造成母亲精神上的不安,乳房未及时排空,乳汁分泌减少,从而影响母乳喂养的顺利进行。由此可以看出,婴儿频繁有效的吸吮刺激是维持泌乳的重要条件,适当的夜间哺乳,使乳房排空,对减少母亲奶胀至关重要。
何为早吸吮呢?早吸吮是指自然分娩1小时内喂哺自己的婴儿或剖宫产术后回到母婴同室病房麻醉清醒1小时内喂哺自己的婴儿。将婴儿裸露,抱到母亲胸前,让婴儿用鼻和嘴触碰乳头,刺激婴儿自然的觅食和吸吮反射,遵循婴儿天生强大的吸吮本能,教母亲识别哺乳迹象,并开始哺乳。这个时期哺乳可以强化新生儿的吸吮能力,没有橡皮奶头或奶嘴的错觉,让婴儿对母亲的乳房更感兴趣,对乳汁的味道印象深刻,同时吸吮可促进母亲乳汁的分泌,加快“下奶”。婴儿得到初乳的能量,可减少哭闹,增强自身抵抗力,促进肠蠕动,加快胎便的排出,减少新生儿黄疸的发生。早吸吮的成功可增强母亲树立母乳喂养的信心,为以后纯母乳喂养奠定良好的基础。
光有早吸吮是不够的,对于婴儿来讲,还得持续训练,坚持不懈,才能使其对母乳产生浓厚的兴趣,同时母亲哺乳的姿势和婴儿的含接也是影响母乳喂养的重要因素。哺乳时母亲可以采取坐位、卧位、环抱式、交叉式,不管何种体位,母亲都要放松舒适,婴儿头和身体成一直线,脸对着乳房,鼻子对着乳头,母亲抱孩子贴近自己 ,母亲不仅托着孩子的头和肩,还要托着孩子的臀部。婴儿嘴张大,面颊鼓起呈圆形,慢而深的吸吮,吸吮时可见到婴儿口腔上方的乳晕比下方多;可看到婴儿吸吮的动作,偶尔可听到吞咽的声音。做到正确的哺喂方法,母亲喂奶才不会感到疲倦,乳头不会发生皲裂,婴儿可以顺利吸吮到乳汁,没有挫折感,母乳喂养才能成功进行。
什么是按需哺乳呢?按需哺乳即新生儿饿了或母亲奶胀了就喂哺新生儿,喂奶的时间、次数和间隔时间没有限制。而且夜间也要坚持哺乳。24小时内健康新生儿一般可进行8~12次哺乳。通过按需哺乳而非按时哺乳,频繁有效的吸吮能刺激催乳素的分泌,促进泌乳,增加泌乳量,保证婴儿生长发育的需要,并且可预防母亲奶胀,使母亲和婴儿建立成功的母乳喂养关系,提升母亲母乳喂养婴儿的信心。
2014年5月,我们对两组产妇进行了比较:A组20位产妇,新生儿出生后护士不干预,没有进行早吸吮和按需哺乳,产妇每天哺乳2~3次,添加配方奶3~4次;B组20位产妇,新生儿出生后进行了30分钟早吸吮,每天8~12次母乳喂养,每次喂奶30分钟左右。3天后用电动吸奶器吸奶发现,A组产妇吸出的乳汁量明显少于B组产妇,婴儿的吸吮能力也不如B组,而生理性奶胀的发生率则高于B组。在产后10天的回访中,A组产妇的纯母乳喂养率为85%;B组产妇的纯母乳喂养率则只有50%。
因此,产后如果母婴一般情况良好,应尽早让新生儿早吸吮,吸吮时间最好在30分钟以上,不给母乳喂养的婴儿吃奶瓶、奶粉和橡皮奶头;医务人员要教会产妇哺乳的方法、挤奶的手法以及婴儿衔接的要点;树立产妇母乳喂养的信心,同时家庭和社会要大力支持,鼓励母亲按需哺乳,每天哺乳8~12次,坚持夜间哺乳。让更多的孩子出生后即纯母乳喂养,提高母乳喂养率,提高全民身体素质.
母乳是婴儿最理想的天然食物,含有0~6个月婴儿生长发育所需的全部营养,最容易消化和吸收。母乳中含有独特的抗体,可以预防宝宝发生呼吸道感染、过敏、腹泻等疾病。母乳喂养可增进母子感情,减少母亲产后出血和贫血。世界卫生组织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联合倡议:“每个孩子至少纯母乳喂养6个月,并在添加辅食的基础上坚持哺乳24个月以上”。由此可以看出母乳喂养的重要性,而充足的乳汁就是保证母乳喂养成功的先决条件,怎样才能让母亲有足够的乳汁呢?
首先我们来看乳房的生理解剖,乳房由腺体组织、脂肪组织和结缔组织组成。结缔组织向深部发出许多小隔,将乳腺分为14~18个乳腺叶,叶间被致密的结缔组织和脂肪填充,以乳头为中心呈放射状排列。每一个乳腺叶又由乳腺小叶和腺泡形成的分支结构组成。腺泡上排列着一单层乳腺细胞,即可分泌乳汁的上皮细胞,每个腺泡被交织排列可收缩的肌上皮细胞所包围。腺泡腔与小叶收集导管相连,并排空到14~18个主腺叶收集导管,即乳腺管。乳腺管周围有环形排列的平滑肌纤维,通过肌肉的收缩及血管充盈而使乳头得勃起,便于授乳。婴儿吸吮时将乳头和大部分乳晕含进嘴里,慢而深的吸吮着用于乳腺管周围的平滑肌纤维,通过肌肉收缩,将乳腺管内的乳汁吸入口腔。
乳汁的分泌与催乳素的水平息息相关。新生儿出生后的吸吮刺激,通过神经末梢传递到垂体前叶,使之产生催乳素,催乳素被吸收入血液循环运送至乳腺,刺激乳腺分泌乳汁。催乳素的分泌是脉冲式的,一天之中就有很大的变化,清晨3、4点时血清催乳素分泌浓度是中午的一倍。产后催乳素水平最高,并随着哺乳频率、强度和持续时间而起伏。产后一周催乳素水平降到峰值的一半,以后逐渐下降,。如果产后不哺乳,大约在产后7天恢复到基线水平。而每天保证8次以上的哺乳,可保持血清催乳素水平在下次哺喂时不下降。同时吸吮还可刺激垂体后叶释放催产素,催产素释放入血循环,引起腺泡周围的肌上皮细胞收缩,快速引起乳汁从腺泡、小乳导管进入乳腺管而喷出,即喷乳反射。当乳汁被排出后,反馈性的又可促进催乳素的分泌。若一整晚不给婴儿哺乳,则会引起母亲乳房胀痛甚至乳腺炎,造成母亲精神上的不安,乳房未及时排空,乳汁分泌减少,从而影响母乳喂养的顺利进行。由此可以看出,婴儿频繁有效的吸吮刺激是维持泌乳的重要条件,适当的夜间哺乳,使乳房排空,对减少母亲奶胀至关重要。
何为早吸吮呢?早吸吮是指自然分娩1小时内喂哺自己的婴儿或剖宫产术后回到母婴同室病房麻醉清醒1小时内喂哺自己的婴儿。将婴儿裸露,抱到母亲胸前,让婴儿用鼻和嘴触碰乳头,刺激婴儿自然的觅食和吸吮反射,遵循婴儿天生强大的吸吮本能,教母亲识别哺乳迹象,并开始哺乳。这个时期哺乳可以强化新生儿的吸吮能力,没有橡皮奶头或奶嘴的错觉,让婴儿对母亲的乳房更感兴趣,对乳汁的味道印象深刻,同时吸吮可促进母亲乳汁的分泌,加快“下奶”。婴儿得到初乳的能量,可减少哭闹,增强自身抵抗力,促进肠蠕动,加快胎便的排出,减少新生儿黄疸的发生。早吸吮的成功可增强母亲树立母乳喂养的信心,为以后纯母乳喂养奠定良好的基础。
光有早吸吮是不够的,对于婴儿来讲,还得持续训练,坚持不懈,才能使其对母乳产生浓厚的兴趣,同时母亲哺乳的姿势和婴儿的含接也是影响母乳喂养的重要因素。哺乳时母亲可以采取坐位、卧位、环抱式、交叉式,不管何种体位,母亲都要放松舒适,婴儿头和身体成一直线,脸对着乳房,鼻子对着乳头,母亲抱孩子贴近自己 ,母亲不仅托着孩子的头和肩,还要托着孩子的臀部。婴儿嘴张大,面颊鼓起呈圆形,慢而深的吸吮,吸吮时可见到婴儿口腔上方的乳晕比下方多;可看到婴儿吸吮的动作,偶尔可听到吞咽的声音。做到正确的哺喂方法,母亲喂奶才不会感到疲倦,乳头不会发生皲裂,婴儿可以顺利吸吮到乳汁,没有挫折感,母乳喂养才能成功进行。
什么是按需哺乳呢?按需哺乳即新生儿饿了或母亲奶胀了就喂哺新生儿,喂奶的时间、次数和间隔时间没有限制。而且夜间也要坚持哺乳。24小时内健康新生儿一般可进行8~12次哺乳。通过按需哺乳而非按时哺乳,频繁有效的吸吮能刺激催乳素的分泌,促进泌乳,增加泌乳量,保证婴儿生长发育的需要,并且可预防母亲奶胀,使母亲和婴儿建立成功的母乳喂养关系,提升母亲母乳喂养婴儿的信心。
2014年5月,我们对两组产妇进行了比较:A组20位产妇,新生儿出生后护士不干预,没有进行早吸吮和按需哺乳,产妇每天哺乳2~3次,添加配方奶3~4次;B组20位产妇,新生儿出生后进行了30分钟早吸吮,每天8~12次母乳喂养,每次喂奶30分钟左右。3天后用电动吸奶器吸奶发现,A组产妇吸出的乳汁量明显少于B组产妇,婴儿的吸吮能力也不如B组,而生理性奶胀的发生率则高于B组。在产后10天的回访中,A组产妇的纯母乳喂养率为85%;B组产妇的纯母乳喂养率则只有50%。
因此,产后如果母婴一般情况良好,应尽早让新生儿早吸吮,吸吮时间最好在30分钟以上,不给母乳喂养的婴儿吃奶瓶、奶粉和橡皮奶头;医务人员要教会产妇哺乳的方法、挤奶的手法以及婴儿衔接的要点;树立产妇母乳喂养的信心,同时家庭和社会要大力支持,鼓励母亲按需哺乳,每天哺乳8~12次,坚持夜间哺乳。让更多的孩子出生后即纯母乳喂养,提高母乳喂养率,提高全民身体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