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课程强调德育在各学科教育环节的渗透,现在的各门教学学科,更是育人的良好载体,也可以说是:科科能育人,课课能育人。而音乐教学与其他学科相比,其德育的内容与手段更为丰富,其育人空间更为广阔。它不但要向学生传授必备的音乐知识、歌唱的方法和器乐演奏的技能技巧,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受、理解和表现的能力,更重要的是通过对学生审美观点和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的培养,潜移默化地从情感上对学生进行陶冶,从而培养学生崇高的道德情操,净化学生的幼小心灵,给音乐插上理想的翅膀。
关键词:音乐教学;德育
【中图分类号】G
音乐是一门情感的艺术,音乐教育是以音乐艺术为手段,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音乐教育——不是培养音乐家,首先是培养人。”日本音乐教育家铃木先生也说过:“音乐教育的目的不是刻意地培养一些少数伟大杰出的所谓人才,而是希望通过音乐教学把每一个小孩都提升到拥有一颗高贵的心灵和完美的人格到极优秀的程度,而事实上这也是每一个人所追求的目标。”因此,作为音乐教师,我们要利用音乐教育,在传授知识与技能的同时,充分发挥情感的调节功能,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寓德育于美育之中,丰富和拓展音乐的教育使命,使学生受到音乐形象的感染和熏陶,使学生在情操、品格、心灵上受到有益的影响,达到“润物细无声”的德育境地。
一、在歌唱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歌曲以其鲜明的节奏、优美的旋律、丰富的和声、明了的歌词内容来表情达意。因而能直接触动学生的情感中枢、震撼学生的心灵,对学生的情感世界、思想情操、道德观念的感召和影响是很大的。因此,教师在歌唱教学中不仅要传授对节奏、音色、呼吸、发声方法、咬字吐字等技巧,提高歌唱水平和审美能力,还要根据歌词内容渗透品德教育,让学生从歌曲中认识人生、认识真善美。如学唱童声齐唱《劳动最光荣》,首先其题目就一语道破了这首歌曲的中心思想,这种直接的表达会给学生以深刻的印象。其次,由于其歌词采用了拟人的写法,讲述了各种小动物对待劳动的不同态度,并明确指出了热爱劳动光荣,不爱劳动可耻的主题思想,内容通俗易懂,充满童趣,因此易于被学生接受。更重要的是,学生在学习道理的同时,更受到了音乐的熏陶,学习在轻松愉快的情绪下进行并很自然的产生一种向小蜜蜂、小喜鹊学习的想法,以小动物为榜样,更能激发他们的积极性,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也受到了热爱劳动的教育。在音乐教材中,还有不少作品具有浓厚的时代信息和强烈的爱国主义感情,它对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可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如在教唱革命历史歌曲《义勇军进行曲》时,学生感受着那激情澎湃的歌词和跌宕起伏的旋律,明白了当今美好生活来之不易,是无数烈士前仆后继用生命换来的,从而激发了学生对祖国和美好生活的热爱。
二、在律动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结合教材做律动是儿童们喜闻乐见的活动形式。在这一活动中不仅能培养学生动作的协调感和韵律感,还能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集体主义精神。如《学做解放军》一课,教完歌曲后让学生分组合作,模仿解放军叔叔列队行进的表演,在准备过程中有导演、有演员,分工合作,在合作中增进同学间的友谊,培养了团队精神,让学生体会集体的智慧和力量的强大,表演成功后能体会到一种无限的集体荣誉感。又如《大鹿》一课,在学生声情并貌地学完歌曲后,让学生再扮演老狼、小兔、大鹿等角色演演,使他们从中懂得人与人之间要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和睦相处。
三、在欣赏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新课程标准把听觉放在非常重要的位置,它認为音乐教学必须立足于听,把发展学生的听觉、培养学生对音乐良好的感受能力,作为音乐教学的首要任务,作为进一步学习音乐其他方面技能的基础。可见听的重要性。而欣赏教学不单是听听音乐而已,它对扩大学生视野,提高学生感受、理解、鉴赏能力,以及发展想象力,丰富感情,陶冶情操有着重要意义。在欣赏教学中,可促使学生去伪存真、扬善弃恶、褒美贬丑,让学生们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教育,从而提高学生对真善美与假恶丑的辨别能力。如欣赏由音乐教育家、爱国主义音乐家黄自在1931年谱写的《抗敌歌》时,我向学生介绍了这部作品的创作背景及作品的基本主题是抗日救国的,当时日本侵略者入侵东北,全国人民群情激奋,黄自用这首作品唤起民众抗日救国的热情。整首歌曲始终充满了激动人心的情感及坚定的革命信念,强调中国人民是不可战胜的。运用录像屏幕上出现激动人心的画面,打动每个学生的心灵,使他们受到一次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再如欣赏《快乐的一天》,同学们通过教材中提供的图画看到了一天的生活、学习。欣赏完后,我提问:“同学们,你知道中国没有解放以前,孩子们的生活是怎样的吗?”又出示几张《小白菜》的图画让学生看,并简单的用讲故事的形式介绍画面的内容“在黑暗的旧社会,穷人的生活十分贫困,那时候有个小姑娘从小就死了娘——”,当我用低沉的语调讲完后,教室里响起一片唏嘘声。欣赏结束后,我让大家谈谈今天的幸福生活。通过对比,学生增强了对“小白菜”的同情,同时更体会到生活在社会主义大家庭中的温暖,大大增强了热爱祖国之情。
四、在器乐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器乐教学是音乐艺术的重要组成,能发展学生感受音乐、表现音乐的能力,有效地发挥音乐教育的审美功能,相应地促进团队精神。如竖笛教材《深深的海洋》,合奏时要求学生互相倾听,及时调整音准,以求得声音的和谐统一,这样给学生既带来了愉悦,又培养了学生的团队精神。又如口琴教材《快乐的啰嗦》,彝族遍布我国云南省各地区,它是一个有着悠久音乐文化传统的民族,歌舞是彝族人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这是一首较典型的彝族歌舞音乐……这样增进学生对各民族文化的了解,增强爱国主义情感。
正如贝多芬所说:“音乐能使人的道德高尚起来”。音乐教学中德育渗透的途径还有很多,如课堂以外的各种艺术实践活动,需要我们进一步的探索,把德育贯穿和渗透到教育和教学的全过程。我们的目的不是把学生培养成为音乐家,而是通过音乐这种特殊的形式宏扬爱国主义精神,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学生的优良品格,使其身心得到健康的发展。
参考书目:
[1]张志平.《情感的本质与意义——舍勒的情感现象学概论》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
[2]蒙培元.《情感与理性》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年版
[3]张志勇.《情感教育论》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
关键词:音乐教学;德育
【中图分类号】G
音乐是一门情感的艺术,音乐教育是以音乐艺术为手段,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音乐教育——不是培养音乐家,首先是培养人。”日本音乐教育家铃木先生也说过:“音乐教育的目的不是刻意地培养一些少数伟大杰出的所谓人才,而是希望通过音乐教学把每一个小孩都提升到拥有一颗高贵的心灵和完美的人格到极优秀的程度,而事实上这也是每一个人所追求的目标。”因此,作为音乐教师,我们要利用音乐教育,在传授知识与技能的同时,充分发挥情感的调节功能,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寓德育于美育之中,丰富和拓展音乐的教育使命,使学生受到音乐形象的感染和熏陶,使学生在情操、品格、心灵上受到有益的影响,达到“润物细无声”的德育境地。
一、在歌唱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歌曲以其鲜明的节奏、优美的旋律、丰富的和声、明了的歌词内容来表情达意。因而能直接触动学生的情感中枢、震撼学生的心灵,对学生的情感世界、思想情操、道德观念的感召和影响是很大的。因此,教师在歌唱教学中不仅要传授对节奏、音色、呼吸、发声方法、咬字吐字等技巧,提高歌唱水平和审美能力,还要根据歌词内容渗透品德教育,让学生从歌曲中认识人生、认识真善美。如学唱童声齐唱《劳动最光荣》,首先其题目就一语道破了这首歌曲的中心思想,这种直接的表达会给学生以深刻的印象。其次,由于其歌词采用了拟人的写法,讲述了各种小动物对待劳动的不同态度,并明确指出了热爱劳动光荣,不爱劳动可耻的主题思想,内容通俗易懂,充满童趣,因此易于被学生接受。更重要的是,学生在学习道理的同时,更受到了音乐的熏陶,学习在轻松愉快的情绪下进行并很自然的产生一种向小蜜蜂、小喜鹊学习的想法,以小动物为榜样,更能激发他们的积极性,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也受到了热爱劳动的教育。在音乐教材中,还有不少作品具有浓厚的时代信息和强烈的爱国主义感情,它对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可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如在教唱革命历史歌曲《义勇军进行曲》时,学生感受着那激情澎湃的歌词和跌宕起伏的旋律,明白了当今美好生活来之不易,是无数烈士前仆后继用生命换来的,从而激发了学生对祖国和美好生活的热爱。
二、在律动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结合教材做律动是儿童们喜闻乐见的活动形式。在这一活动中不仅能培养学生动作的协调感和韵律感,还能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集体主义精神。如《学做解放军》一课,教完歌曲后让学生分组合作,模仿解放军叔叔列队行进的表演,在准备过程中有导演、有演员,分工合作,在合作中增进同学间的友谊,培养了团队精神,让学生体会集体的智慧和力量的强大,表演成功后能体会到一种无限的集体荣誉感。又如《大鹿》一课,在学生声情并貌地学完歌曲后,让学生再扮演老狼、小兔、大鹿等角色演演,使他们从中懂得人与人之间要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和睦相处。
三、在欣赏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新课程标准把听觉放在非常重要的位置,它認为音乐教学必须立足于听,把发展学生的听觉、培养学生对音乐良好的感受能力,作为音乐教学的首要任务,作为进一步学习音乐其他方面技能的基础。可见听的重要性。而欣赏教学不单是听听音乐而已,它对扩大学生视野,提高学生感受、理解、鉴赏能力,以及发展想象力,丰富感情,陶冶情操有着重要意义。在欣赏教学中,可促使学生去伪存真、扬善弃恶、褒美贬丑,让学生们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教育,从而提高学生对真善美与假恶丑的辨别能力。如欣赏由音乐教育家、爱国主义音乐家黄自在1931年谱写的《抗敌歌》时,我向学生介绍了这部作品的创作背景及作品的基本主题是抗日救国的,当时日本侵略者入侵东北,全国人民群情激奋,黄自用这首作品唤起民众抗日救国的热情。整首歌曲始终充满了激动人心的情感及坚定的革命信念,强调中国人民是不可战胜的。运用录像屏幕上出现激动人心的画面,打动每个学生的心灵,使他们受到一次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再如欣赏《快乐的一天》,同学们通过教材中提供的图画看到了一天的生活、学习。欣赏完后,我提问:“同学们,你知道中国没有解放以前,孩子们的生活是怎样的吗?”又出示几张《小白菜》的图画让学生看,并简单的用讲故事的形式介绍画面的内容“在黑暗的旧社会,穷人的生活十分贫困,那时候有个小姑娘从小就死了娘——”,当我用低沉的语调讲完后,教室里响起一片唏嘘声。欣赏结束后,我让大家谈谈今天的幸福生活。通过对比,学生增强了对“小白菜”的同情,同时更体会到生活在社会主义大家庭中的温暖,大大增强了热爱祖国之情。
四、在器乐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器乐教学是音乐艺术的重要组成,能发展学生感受音乐、表现音乐的能力,有效地发挥音乐教育的审美功能,相应地促进团队精神。如竖笛教材《深深的海洋》,合奏时要求学生互相倾听,及时调整音准,以求得声音的和谐统一,这样给学生既带来了愉悦,又培养了学生的团队精神。又如口琴教材《快乐的啰嗦》,彝族遍布我国云南省各地区,它是一个有着悠久音乐文化传统的民族,歌舞是彝族人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这是一首较典型的彝族歌舞音乐……这样增进学生对各民族文化的了解,增强爱国主义情感。
正如贝多芬所说:“音乐能使人的道德高尚起来”。音乐教学中德育渗透的途径还有很多,如课堂以外的各种艺术实践活动,需要我们进一步的探索,把德育贯穿和渗透到教育和教学的全过程。我们的目的不是把学生培养成为音乐家,而是通过音乐这种特殊的形式宏扬爱国主义精神,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学生的优良品格,使其身心得到健康的发展。
参考书目:
[1]张志平.《情感的本质与意义——舍勒的情感现象学概论》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
[2]蒙培元.《情感与理性》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年版
[3]张志勇.《情感教育论》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