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析晚清侨务政策的转型及动因

来源 :大经贸·创业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nxin369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晚清是中国侨务政策转折的重要时期。中国海外侨民具有悠久的历史,晚清以劳工为主的海外移民高潮的形成不是偶然的,它具有深刻的国际国内原因。晚清政府面对近代变革的世界与中国社会剧变的形势,出于维护与巩固其封建统治的需要,曾提出并实施了一些近代化的举措.晚清侨务政策的转变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本文试图从当时的国内外局势出发,以政治、经济、社会环境为基本点,梳理晚清侨务政策的转变轨迹,从中挖掘推动当时侨务政策转型的原因。
  【关键词】 晚清 侨务政策 转型 洋务运动
  清代侨务政策一直都是学者们热衷研究的课题,庄国土老师、颜清湟老师等前辈们都在各自的著作中詳细论述了晚清侨务政策的不同方面,并提出了自己的观点,笔者从中深受启发。
  中国政府对海外侨民的政策,正是在晚清时期才出现重大转变。清朝前期对待华侨的态度与政策,简单来讲,就是限制加迫害,清政府对华人出洋实行严格管制,视海外华人为“弃民”,漠视海外华侨的悲惨遭遇。这是清朝为了统治安全的需要,也是配合海禁政策的举措,目的在于防范沿海各省的反清势力与域外势力勾结,危及满人统治。
  清政府自鸦片战争以来,屡遭列强侵略,统治不稳,人民的思想观念开始发生转变。与此同时,海外华侨通过自身的艰苦努力,在异国他乡取得了丰硕成就,为居住国的繁荣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他们尽管身在异域,心中却常怀故土。因此,在这样的背景下,清政府才慢慢转变立场,制定了一系列保护、吸引华侨的举措。通过对晚清华侨政策的反思可以加深我们对华侨问题的认识与理解,从而为制定和落实我国当今侨务政策提供参考与建议。
  一、晚清侨务政策梳理
  (一)鸦片战争前的侨务政策
  鸦片战争前,清政府的侨务政策可以用一句话概况:限制华人自由出洋,迫害归国华侨,对海外华人采敌视态度。出于稳固统治的需要和对抗沿海反清势力,一方面,清政府实行“迁界”和“海禁”政策,在华人出入国方面设置种种限制;另一方面,清政府对敢于触犯法律的国民大加迫害,甚至于逾期归国的商人,出外佣工的国民,甚至死后归国者都被清政府处以制裁。
  总体而言,鸦片战争之前清朝政府对海外华人抱着敌视态度,认为华人滞留海外会危及自身统治,故其对华人海外遭遇不闻不问,甚至采取措施瓦解、破坏海外华人社会的措施。
  (二)侨务政策转型的四个阶段
  鸦片战争后,清政府的侨务政策转型可以分为四个阶段:
  19世纪40至50年代是清政府由闭关被迫转向开放,由歧视迫害华侨向保护华侨转变的酝酿阶段。两次鸦片战争失败和《南京条约》等一批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中国的大门被外国侵略者打开。在这期间,清朝及地方官吏的闭关自守的观念已被外国炮舰攻破,难以为继,早已松弛的严禁移民海外的政策也已无法贯彻。
  19世纪60年代是清政府正式开放人民自由出国、开始关注保护海外华侨的阶段。晚清政府在内受太平天国农民革命沉重打击,外遭英法等国侵略惨败的情况下,被迫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特别是《北京条约》之后,清政府不仅从条约法规上明文允许本国人民自由出国,并开始关注出国华工和海外侨胞的权益。
  19世纪70至80年代是晚清政府访查海外华工受虐状况,正式遣使设领,保护华侨政策初步形成的阶段。清政府开始关注华工遭遇,并派出使臣,采用外交手段与华工所在国政府交涉、斡旋,从而维护华工的基本权益。
  19世纪末20世纪初,清廷废除海禁旧例,于1909年3月28日颁布《国籍条例》及《国籍条例施行细则》,明确规定,凡中华种族之人,不论是否生于中国,均属中国国籍。这就从法律上正式明确了华侨的中国国民身份。这使保护华侨政策有了法律上的依据。这标志着晚清侨务政策的真正确立。
  (三)侨务政策转型的具体表现
  晚清侨务政策转型的具体表现有三点:第一,在对待华侨态度和身份问题上,晚清政府不仅开始外交交涉诱拐华工出国的行为,而且也在国内立法给予其国民身份,保护其利益。为此,晚清政府签订《招工章程条约》《续定招工章程条约》《中西古巴华工条款》等诸多条约和规定;第二,在侨民管理上,清政府设立涉侨机构以及派遣使节以管理和保护侨民。自 1875年派出和设立首个驻外公使和领事馆之后,陆续在各个国家设立了40多个使馆、领事馆,正式将海外华民纳入其权责保护范围,扩大了华侨利益保护范围,使领馆在解决华侨内外纷争、华侨教育缺失等问题发挥了重要作用;第三,在经济上,清政府通过颁布诏令、设置相关机构以严禁地方勒索,提高华侨地位,给予华侨投资优惠的政策吸引海外华侨资本的回归。晚清政府鼓励和引导一部分资产丰厚、素孚众望的侨商参与国内建设,在举办路矿、振兴渔业、垦作农植等方面,给予侨商以国民优惠待遇。
  二、推动侨务政策转型的动因
  (一)国内外局势的改变
  笔者以为,晚清侨务政策的转型是在世界近代历史潮流和随之而来的中国社会的剧烈变化的情况下产生的。自从鸦片战争以来,清政府天朝上国的大门被西方列强用坚船利炮轰开,随后在一次又一次的惨败中签订一系列的不平等条约,传统的闭关锁国政策难以为继。
  近代以来,工业化大生产发展迅速,资本主义列强随着科学技术和殖民主义的发展需要不断掠夺原材料,开拓市场以及抢夺劳动力。作为人口大国的中国自然也是帝国主义掠夺的目标之一,一批唯利是图的商人和船主在某些国家政府的支持下,相继涌向中国,依恃领事裁判权的特权,不顾清朝的移民政策,违背禁令, 在中国沿海地区招收华民出洋务工。契约华工的大量出国,导致海外侨民非但人数剧增,成分骤变,而且经济力量迅速增长,这使海外华侨社会有了长足发展。为了顺应这种变局,一批有识之士和地方官吏逐步认识到海外华侨是中国在海外的一支重要力量,他们拥有较强的经济实力,对支援国内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在这样的背景下,清政府开始意识到华侨的重要性,从而开始调整侨务政策。   (二)洋务运动的推动
  对外战争中的一系列失败,促使李鸿章等国内有识之士清醒地意识到中国正处于亘古未有之变局,因此发出向西方学习的呼声,并开展了一场浩浩荡荡的洋务运动。
  随着洋务运动的开展,洋务派的外交知识也日渐增多,逐渐接受了万国公法的外交原则,认识到派驻使节、设置领事等均为一个国家的外交主权。正是由于洋务运动的开展,带来了变局观、华夷观、平等观、主权观等新型外交观念的产生,为中国接受近代外交制度、走向世界创造了条件。这一切都是晚清侨务政策转型的思想基础。
  洋务运动力求师夷长技以制夷,需要大量资金发展军事工业和民族工业。此时此刻,拥有大量资金积累的海外华侨力量,自然成为洋务派渴求联合,谋求合作的重要力量。清政府要想充分利用华侨资金开展洋务运动,就必须重视华侨工作,改变已经不合时宜的态度与侨务政策。
  三、结论
  总的来讲,晚清政府的华侨政策走过了一条由漠视到了解,由了解到保护,由保护到吸引的发展过程。1842年鸦片战争失败后,清政府在数次与资本主义列强的交锋中屡战屡败,众多不平等条约的强加下一步步沦为殖民地半殖民社会。在这个过程中,传统闭关锁国,敌视华侨的侨务政策再也无法维系,部分有识之士发动的洋务运动推动了中国社会的思想变革。同时,外国商人在各自政府的支持下,利用条约之便利,伙同中国内地峭客,在东南沿海大肆掠卖人口,“苦力贸易”一时甚嚣尘上,这既损害了华人自身利益,也危及清政府的权威。在如此背景下,清政府开始转变其侨务政策,采取诸如制定法规承认华侨地位,派出侨领和领事馆了解、保护海外华侨,鼓励华侨回国创办实业等措施切实保护华侨地位与权益。总而言之,19世纪40年代中国面对的国内外大环境的变动和洋务运动的开展推动了侨务政策的转型和发展,促使清政府开始反思、调整其原有政策。
  【参考文献】
  [1] 叶小利.晚清华侨政策转变之影响——以华侨认同为角度的解读[J]. 北华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2014,15 (02):73-76
  [2] 金晶.晚清华侨政策转变的阶段性突破及价值取向[J]. 巢湖学院学报,2011,13 (04):96-98
  [3] 王秀萍.浅论鸦片战争对晚清侨务政策的影响[J]. 八桂侨刊,2009 (03):14-18
  [4] 金晶.晚清华侨政策研究综述[J]. 八桂侨刊,2007 (03):68-72
  [5] 田兴斌.清朝末期政府的华侨政策研究[J]. 经济与社会发展,2006 (08):109-111
  [6] 肖志伟.薛福成护侨思想对晚清侨务政策的影响[J]. 求索,2005 (06):190-192
  [7] 黄小用.晚清华侨政策研究[D]. 湖南师范大学,2003
  [8] 杜裕根.论晚清侨务政策的转变[J]. 学海,1995 (05):78-83
  [9] 李强.论洋务运动与晚清侨务政策的转化[J]. 华侨华人历史研究,1993 (01):58-63
  [10] 庄国土.李鸿章与晚清华侨政策的变化——晚清华侨政策研究之二[J]. 南洋问题,1984 (04):27-34
  [11] 庄国土.《中国封建政府的华侨政策》,厦门大学出版社,1989年
  [12] 颜清湟.《出国华工与清朝官员》,中国友谊出版公司,1990年
  [13] 袁丁.《晚清侨务与中外交涉》,西北大学出版社,1994年
  作者簡介:郭庆淳(1994—),男,汉族,广东省海丰县人,硕士研究生,单位:暨南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华侨华人研究院国际关系专业。
其他文献
【摘 要】 神话是达斡尔族萨满教传承文化的载体之一。达斡尔族萨满教神话中的宇宙观与灵魂观体现了达斡尔族先民对世界探索过程中的思考、对宇宙的来源、宇宙的形态、灵魂问题、形与神关系的思考。被传承的神话中对宇宙来源的描述具有唯物与唯心相交织的特点、在宇宙结构上有对天分多层每层各有功能和天柱的概念、形神关系上有着魂不灭但魂为气的观念。  【关键词】 宇宙观 灵魂观 形神关系  历史上,我国古代北方少数民族
期刊
【摘 要】 “课程思政”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举措。“新冠疫情”的影响下高职院校推迟开学时间,进行线上教学,在这种形式下推进“课程思政”建设,一方面需要高职院校教师在线上教学过程中掌握“天时”、“地利”、“人和”,以自身行动为表率,另一方面需要思政教师与其他任课教师合理运用好教学过程中的“浇灌”技术与“滴灌”技术,产生协同效应,此外还需要高职院校守好“新媒体”这块责任田。三大策略并举,三管齐下推
期刊
【摘 要】 我国高校学生思政工作与已经呈现出明显的多元化趋势。但是还是存在一些问题没有被全面解决,影响了实际学生教育的效果。因此,高校应该适应现在信息化高速发展的趋势,运用多种教育模式和积极的思想政治教育措施,优化教育效果,为我国从严治理、建设能力的提高奠定基础。因此,本文在“互联网+”模式下,高校思政教育模式的有效途径,展开详细的分析,为今后高校思政工作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 互联网+
期刊
【摘 要】 禁忌语在现代社会中是非常常见的语言现象。禁忌语的存在依附于文化,经历时代更迭发展不断变化。中西方禁忌语的存在和发展在一定程度上缩映了中西方文明的发展,是一定文化在发展过程中对特定现象的禁忌与回避。本文通过比较中西方禁忌语的异同以增强对禁忌语文化的理解,促进禁忌语在跨文化交流中的正确使用,减少沟通障碍。  【关键词】 禁忌语 异同点 中西方对比  1.引言  禁忌语通常指由于某种忌讳、回
期刊
【摘 要】 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双创"背景下,我国高等学校的创新创业教育显得格外重要。在创新方面,开发校园文化产品,并让在校学生参与其中,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校园整体文化素质。在创业方面,充分发挥校友组织作用,整合校友资源,为学生创业发展服务,对大学生创业有重要的促进作用。本文以校园文化创意工坊作为研究方向,以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为例,以商业计划书的形式呈现研
期刊
【摘 要】 随着人口的流动、社会的多元化以及政府在过去大力推广普通话的普及工作并将普通话作为语言教育的标准,方言的使用越来越少,尤其是年轻人群体,为了适应社会的要求,方言的使用越来越少,方言流失现象日趋严重,方言的传承面临着巨大的考验。  【关键词】 文化 方言流失 普通话 多元性  一、前言  在十二届全国人大第四次会议上,中国银行原行长李礼辉等12名全国人大代表提出了及早保护方言的建议,建议加
期刊
【摘 要】 宗教活动场所,是指开展宗教活动的寺院、宫观、清真寺、教堂及其他固定处所。宗教活动场所的管理是宗教事务管理中所有问题和矛盾处理并解决的要点,也是宗教界开展宗教活动的主要基地、联系信教群众的重要纽带。依法对宗教事务进行管理,有依法管理和健全法制、保证宗教活动健康有序,而宗教场所管理是保证宗教活动健康有序的首要条件。本文在已有的我国宗教事务与场所管理相关研究学习及分析的基础上,主要探讨我国宗
期刊
【摘 要】 广告的发展离不开科学技术的进步,电脑数字技术的迅猛发展,推动着三维动画技术不断提高,并已广泛地运用到影视广告的制作中,对于丰富广告创意手段,提高影视广告视觉冲击力以及广告效果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从三维动画在影视广告制作中运用现状入手,在分析三维动画技术在影视广告制作中特点的基础上,重点分析三维动画技术在影视广告制作的运用,以帮助广大广告从业人员更好地了解三维动画技术,促进广告制作
期刊
【摘 要】 近几年在地铁施工领域发生不少安全事故案列,究其原因有直接责任、间接责任。基于城市地铁施工过程中交通公共事故频发,更应该对轨道交通工作人员的应急处置能力进行提升,施工单位也要加强对应急处置问题的关注和重视,通过对相关施工单位应急管理制度的构建,切实提升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能力,只有这样才能为群众提供更有效的帮助和服务。  【关键词】 地铁施工 应急处置  随着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提升,地
期刊
【摘 要】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新一代共产党人,带领中国人民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些成就是党和人民奋斗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也离不开习近平同志发挥的重要作用,他以高远的战略眼光、扎实的理论功底、积极的实践探索、巨大的政治勇气、强烈的历史担当做出了不可替代的贡献,而这些品质源于习近平同志的从政经历,从村支书、县委书记到市长、市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