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人在总结国内外经验教训的基础上,结合中国国情,不断开拓创新马克思主义,逐渐形成了一系列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就是让党的理论成果为更广大的人民群众所掌握和理解,进而指导我们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
关键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中图分类号:A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1)04-0006-02
马克思主义是关于自然和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思想体系,是被实践证明了的科学的理论,是无产阶级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理论武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随着时代的发展,国际国内形式都发生了深刻的变革,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党中央站在全局的高度,审时度势,为应对新时期新阶段的新问题提出的战略举措。
一、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科学内涵
所谓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就是把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大众化,就是将这一科学理论体系所包含的基本理论抽象转变为具体生动的过程,并通过一系列方式方法让广大群众所理解和掌握,进而内化为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行动指南。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绝不仅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宣传的通俗化,其实质是把党的创新理论转化为人民大众的普遍共识,把党的理想转化为人民大众的自觉追求,把党的智慧转化为人民大众的实践能力,从而实现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影响、指导作用和理论联系实际的最大化。
二、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时代背景
(一)全球化进程使我国意识形态安全面临冲击
随着当今世界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发展,全球化进程也加快了步伐,随之而来的是不同的价值观、思想文化以及生活方式对本民族原有的文化形成的冲击。在相互影响的过程中,许多西方资本主义消极文化也不可避免地涌入国内。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当代社会实践的理论总结,是被实践证明了的正确的经验总结,通过当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能使更多人掌握和了解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和原则,增强人们对西方资本主义有害文化的抵御能力,是保证我国继续沿着正确的发展道路前进的重要保障。同时,推动当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也是保持社会主义在国际舞台影响力的需要。
(二)国内社会转型出现多样化社会思潮
当前,我国正处在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的重要历史时期,社会各个领域都在加快改革的力度。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进一步完善,社会利益格局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不可避免地使整个社会出现了多样化的社会思潮,很多人对出现的社会现象感到迷茫和困惑,对改革产生了动摇,同时社会上出现了享乐主义、拜金主义以及实用主义等社会思潮。因此,我们必须要有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来引导人们的思想,指引人们的行为,用马克思主义来引领社会思潮。帮助人们建立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刻不容缓的选择。
(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要求实现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是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实践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理论总结,是被实践证明了的正确的科学的理论。人民群众对当代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的认识和了解程度,不仅关系到当前各项任务的顺利完成,而且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长远发展。因此,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大众化是我们党用最新理论成果武装干部和群众的必然要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进程的必然要求。
三、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途径
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其根本目的就是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全社会普及开来,增强人们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认同感,提高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从而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提供思想基础和理论指南。我们只有通过有效的途径和方法,才能真正达到预期的目标。
(一)加强党员干部的理论学习、树立先进典型
推进当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让科学的理论真正的为群众所掌握,必须先从武装党员干部入手。党员干部是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主导力量和领导骨干,在社会各个领域都起着先锋模范作用。作为人民群众的先进代表和行动楷模,必须在理论的掌握和运用上走在群众的前面,应该率先带头学习理论,运用理论,然后才能更好地武装和引领广大群众。加强面向广大党员干部的理论学习是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重要途径,共产党员的先进性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根本要求,也是当前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胜利的重要保障,要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就是要用先进的科学理论武装广大党员干部。因此,加强广大党员干部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学习和掌握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必然要求。
在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进程中,除了要高度重视党员干部的理论学习,更要以建设学习型政党为契机,建立健全党员干部理论学习机制,着实提高广大党员干部的理论水平,遵循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基本原则和要求,多渠道开展理论学习,运用灵活多变的学习方式和手段,使党员干部的理论学习收到实效。
我们党历来就非常重视利用先进典型来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先进典型是我们社会的楷模。实践证明,先进典型以极其突出的工作业绩,高尚的道德形象和巨大的人格感召力成为引领时代前进的航标,用先进典型人物和事迹教育群众能起到现身说法的效果,更易于为群众所接受。因此,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进程中,应树立各个领域、不同层次的先进典型,并加大宣传力度,充分发挥先进典型对群众的引领示范作用。
(二)编写通俗读物,面向社会大众的理论宣传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就是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提高人们的认识水平和指导人们实践的过程,实现这一过程是以社会大众对当代马克思主义的认识和了解为前提的。因此,必须加大面向社会大众的理论宣传力度,尤其是要大力宣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除此之外,还应该认真分析和研究社会大众的特征,然后进行有针对性地理论宣传,只有这样,才能使理论宣传取得良好的效果。
产业工人阶层和农业劳动者阶层是我国人口的主要组成部分,也是我们理论宣传的重点对象;其他阶层虽然人数不多,但也是我们理论宣传的对象,由于他们的文化程度、知识结构、职业特点、居住地域、生活状况等等都有多样差异,因此,对他们进行理论宣传时,应考虑到他们的实际情况,结合他们自身的特点,运用灵活的宣传方式和手段,使他们尽可能地在更大程度上认同、掌握和理解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
面向社会大众的理论宣传另外一途径是编写和出版一些简明扼要、深入浅出的宣传科学理论的通俗读物,来解读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使这一科学理论体系的内容通俗易懂,让广大人民群众能够喜欢读、读得懂,从而得到迅速而广泛的传播。
(三)面向学校学生的理论教育
学生正处于成长时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还没有形成或最终定型,因此,用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他们的思想更显得尤为重要。加强面向学生的政治理论教育是培养具备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和崇高的道德修养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可靠接班人的重要方法。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是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内容,面向学校学生的理论教育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播的重要途径。对中小学生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一定要遵循理论联系实际原则,避免讲套话和空话,做到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注意采用灵活多变的教育方式,营造生动活泼的教育氛围,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下主动接受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熏陶和教育。坚持向学生灌输和宣传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共产主义的社会理想、集体主义和为人民服务的价值观,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要使当代大学生成长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不仅要大力提高他们的科学文化素质,更要大力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只有这样,才能确保人民的事业后继有人。面向高校大学生的政治理论教育必须着力于解决他们的现实问题。在政治理论教育中应引导学生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观点和方法来分析和解决问题,从而增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说服力和吸引力。让更多的学生选择和信仰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用科学的理论和坚定的信仰指引他们健康成长。
总之,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对象是十几亿普通人民群众,他们从事不同的职业和来自不同的地理区域,由于价值观、人生观等方面的差异,必然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认识也会不同,这无疑将会加大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难度。另外,由于我国正处在改革开放逐步深入、社会格局深刻调整的历史时期,各种深层社会矛盾的凸显也会影响人们对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认识和理解。这些都使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推进过程中充满艰辛和挑战。
关键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中图分类号:A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1)04-0006-02
马克思主义是关于自然和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思想体系,是被实践证明了的科学的理论,是无产阶级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理论武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随着时代的发展,国际国内形式都发生了深刻的变革,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党中央站在全局的高度,审时度势,为应对新时期新阶段的新问题提出的战略举措。
一、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科学内涵
所谓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就是把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大众化,就是将这一科学理论体系所包含的基本理论抽象转变为具体生动的过程,并通过一系列方式方法让广大群众所理解和掌握,进而内化为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行动指南。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绝不仅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宣传的通俗化,其实质是把党的创新理论转化为人民大众的普遍共识,把党的理想转化为人民大众的自觉追求,把党的智慧转化为人民大众的实践能力,从而实现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影响、指导作用和理论联系实际的最大化。
二、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时代背景
(一)全球化进程使我国意识形态安全面临冲击
随着当今世界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发展,全球化进程也加快了步伐,随之而来的是不同的价值观、思想文化以及生活方式对本民族原有的文化形成的冲击。在相互影响的过程中,许多西方资本主义消极文化也不可避免地涌入国内。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当代社会实践的理论总结,是被实践证明了的正确的经验总结,通过当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能使更多人掌握和了解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和原则,增强人们对西方资本主义有害文化的抵御能力,是保证我国继续沿着正确的发展道路前进的重要保障。同时,推动当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也是保持社会主义在国际舞台影响力的需要。
(二)国内社会转型出现多样化社会思潮
当前,我国正处在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的重要历史时期,社会各个领域都在加快改革的力度。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进一步完善,社会利益格局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不可避免地使整个社会出现了多样化的社会思潮,很多人对出现的社会现象感到迷茫和困惑,对改革产生了动摇,同时社会上出现了享乐主义、拜金主义以及实用主义等社会思潮。因此,我们必须要有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来引导人们的思想,指引人们的行为,用马克思主义来引领社会思潮。帮助人们建立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刻不容缓的选择。
(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要求实现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是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实践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理论总结,是被实践证明了的正确的科学的理论。人民群众对当代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的认识和了解程度,不仅关系到当前各项任务的顺利完成,而且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长远发展。因此,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大众化是我们党用最新理论成果武装干部和群众的必然要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进程的必然要求。
三、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途径
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其根本目的就是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全社会普及开来,增强人们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认同感,提高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从而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提供思想基础和理论指南。我们只有通过有效的途径和方法,才能真正达到预期的目标。
(一)加强党员干部的理论学习、树立先进典型
推进当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让科学的理论真正的为群众所掌握,必须先从武装党员干部入手。党员干部是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主导力量和领导骨干,在社会各个领域都起着先锋模范作用。作为人民群众的先进代表和行动楷模,必须在理论的掌握和运用上走在群众的前面,应该率先带头学习理论,运用理论,然后才能更好地武装和引领广大群众。加强面向广大党员干部的理论学习是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重要途径,共产党员的先进性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根本要求,也是当前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胜利的重要保障,要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就是要用先进的科学理论武装广大党员干部。因此,加强广大党员干部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学习和掌握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必然要求。
在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进程中,除了要高度重视党员干部的理论学习,更要以建设学习型政党为契机,建立健全党员干部理论学习机制,着实提高广大党员干部的理论水平,遵循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基本原则和要求,多渠道开展理论学习,运用灵活多变的学习方式和手段,使党员干部的理论学习收到实效。
我们党历来就非常重视利用先进典型来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先进典型是我们社会的楷模。实践证明,先进典型以极其突出的工作业绩,高尚的道德形象和巨大的人格感召力成为引领时代前进的航标,用先进典型人物和事迹教育群众能起到现身说法的效果,更易于为群众所接受。因此,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进程中,应树立各个领域、不同层次的先进典型,并加大宣传力度,充分发挥先进典型对群众的引领示范作用。
(二)编写通俗读物,面向社会大众的理论宣传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就是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提高人们的认识水平和指导人们实践的过程,实现这一过程是以社会大众对当代马克思主义的认识和了解为前提的。因此,必须加大面向社会大众的理论宣传力度,尤其是要大力宣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除此之外,还应该认真分析和研究社会大众的特征,然后进行有针对性地理论宣传,只有这样,才能使理论宣传取得良好的效果。
产业工人阶层和农业劳动者阶层是我国人口的主要组成部分,也是我们理论宣传的重点对象;其他阶层虽然人数不多,但也是我们理论宣传的对象,由于他们的文化程度、知识结构、职业特点、居住地域、生活状况等等都有多样差异,因此,对他们进行理论宣传时,应考虑到他们的实际情况,结合他们自身的特点,运用灵活的宣传方式和手段,使他们尽可能地在更大程度上认同、掌握和理解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
面向社会大众的理论宣传另外一途径是编写和出版一些简明扼要、深入浅出的宣传科学理论的通俗读物,来解读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使这一科学理论体系的内容通俗易懂,让广大人民群众能够喜欢读、读得懂,从而得到迅速而广泛的传播。
(三)面向学校学生的理论教育
学生正处于成长时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还没有形成或最终定型,因此,用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他们的思想更显得尤为重要。加强面向学生的政治理论教育是培养具备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和崇高的道德修养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可靠接班人的重要方法。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是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内容,面向学校学生的理论教育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播的重要途径。对中小学生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一定要遵循理论联系实际原则,避免讲套话和空话,做到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注意采用灵活多变的教育方式,营造生动活泼的教育氛围,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下主动接受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熏陶和教育。坚持向学生灌输和宣传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共产主义的社会理想、集体主义和为人民服务的价值观,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要使当代大学生成长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不仅要大力提高他们的科学文化素质,更要大力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只有这样,才能确保人民的事业后继有人。面向高校大学生的政治理论教育必须着力于解决他们的现实问题。在政治理论教育中应引导学生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观点和方法来分析和解决问题,从而增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说服力和吸引力。让更多的学生选择和信仰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用科学的理论和坚定的信仰指引他们健康成长。
总之,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对象是十几亿普通人民群众,他们从事不同的职业和来自不同的地理区域,由于价值观、人生观等方面的差异,必然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认识也会不同,这无疑将会加大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难度。另外,由于我国正处在改革开放逐步深入、社会格局深刻调整的历史时期,各种深层社会矛盾的凸显也会影响人们对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认识和理解。这些都使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推进过程中充满艰辛和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