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以《中国古典园林史》单元为例论述高职园林规划设计课程的信息化教学设计与实践,分析该课程的教学目标及重点难点,提出运用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和案例分析法等教学方法开展信息化教学,并从“课前导学—课中讲解—课后拓展”等步骤来实施。
【关键词】高职院校 园林规划设计课程 信息化教学 混合教学法 任务驱动教学法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9)08C-0068-03
2019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实施方案(2018—2022年)》通知中明确指出:“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支持学校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开展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方法改革,逐步实现信息化教学与应用师生全覆盖。”信息化教学已成为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而信息化教学设计是实现信息化教学的关键所在。信息化教学设计是指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科学安排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和要素,为学习者提供良好的信息化学习条件,实现教学过程最优化的系统方法。本文以2018年广西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信息化教学设计比赛一等奖获奖项目“中国古典园林史”为例,探讨信息化教学设计的思路和方法,为高职教师有效开展信息化教学创新实践提供参考。
一、教学分析
(一)课程简介
园林规划设计是风景园林设计专业的核心必修课程,授课参考了“十二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和普通高等教育“十三五”规划教材内容。课程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园林规划与设计基本理论和课程实训环节的学习,掌握园林规划设计的基本理论和园林绿化设计方面的基础知识,并能够灵活运用这些知识到各类设计实践中去。信息化教学理论认为,学习不是由教师把知识简单地传递给学生,而是应该在实际活动中开展,遇到实际问题,解决问题,由学生通过经验主动建构。在园林规划设计课程的信息化教学改革中,打破传统按教材章节的授课模式,将教学目标重新组合成新的教学活动单元,把以教材为中心转变为以项目为中心,以“问题驱动”形式展开。依据人才培养方案将课程分为6个项目章节内容以及相对应的6个实践项目。本单元选自第二章第一节《中国古典园林简史》教学单元,对应的实践项目为“新中式”景观项目设计。
(二)学情分析
园林规划设计课程的授课对象是风景园林设计专业二年级学生。通过前置课程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实地测量、园林手绘、园林工程、园林制图与识图、植物识别、园林设计基本步骤以及相关软件的操作技能。根据以往授课经验,由于“园林史”内容相对理论化、文字信息量大且枯燥,加之传统的授课方式多为照本宣科,因此学生对于此类历史类型理论知识普遍兴趣不高,相反对于一些参与性高、动手类型的技能的学习积极性则较高。因此,在教学设计中注重“以学生为主体”,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参与度显得尤为重要。
(三)教学目标及重点难点
1.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的制定需依据学生特征和教学内容来进行确定。根据人才培养方案结合教学内容和园林设计师岗位技能要求,确定了“中国古典园林简史”单元的知识目标、技能目标和素质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系统学习掌握对中国园林所涉及的基本概念、基本内容和基本性质;掌握中国古典园林的基本类型和基本元素;了解中国园林起源、发展、演进、分化的过程;了解古典园林常见施工技法;了解优秀古典园林的名称,布局和风格特点。(2)技能目标:理解古典园林造园技术和设计思想;能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把所学园林史知识运用到实践项目中去。(3)素质目标:具有对园林文化和艺术的基本审美能力;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培养团队协作能力;提高职业素养。
2.教学重点与难点。本单元教学重点为掌握中国古典园林的基本类型和基本元素;教学难点为理解古典园林常见的设计手法和施工技法,并将所学到的理论知识灵活运用到“新中式”景观设计中去。
二、教学策略与设计思路
教学策略是高效达成教学目标的指南。信息化教学设计,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设计,以信息化为手段,以项目实践为载体,信息化硬件资源和软件资源综合运用,实现虚实结合,理实一体。同时强调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在“做中教,做中学”,提高教学有效性。
(一)教学方法
主要采用的教学方法包括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和案例分析法。
1.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法。“中国古典园林史”牵涉的知识面广,为了更好地使学生掌握课程基本内容,选择课堂授课与学生自学相结合的线上线下混合教学形式,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尽量把重点和难点在课堂上讲解,结合课前预习和课后作业掌握主要教学内容。
2.任务驱动教学法。任務驱动和实际项目问题的解决是信息化教学改革的主线,教学过程围绕具体的任务目标展开学习。由教师布置实践项目任务书,以任务驱动的形式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通过“提问—分析—解决”的学习过程,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达成教学的技能目标,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3.案例分析法。教师为学生合理创设学习情景,推送学习方法以及提供丰富的信息资源,通过优秀古典园林案例和实践项目中的典型案例的体验学习形式,使学习的内容更加具有直观性和形象性,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二)信息化手段
1.课程构建互动混合教学网络平台。学生通过互动混合教学网络平台可实现自主预习、在线自测、讨论交流、在线提问、作业提交等;教师通过该平台则可以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实时监控,给学生在线指导、远程答疑以及进行学习成效的后台数据统计。
2.虚拟仿真系统平台和三维动画交互式教学软件。借助浸润式虚拟仿真系统让学生可以360°随意变换角度“身临其境”充分感受园林的空间、尺度、色彩、肌理、材料、质感甚至声音等。交互式教学软件打破传统“灌输式”授课方式,让学生能在“做中教,做中学”,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3.微课程教学资源库建设。将优秀古典园林案例和实践项目中的实施操作要点制作成系列微课程,供学生课前预习和课后反复观看,有利于更好地掌握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4.微信与QQ的运用。创建班级课程学习微信公众号以及QQ学习群,通过手机端可实现教师与学生、企业导师与学生之间的实时交流互动。
(三)教学过程设计思路
教学过程的设计需要梳理整个教学过程,充分考虑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内容和信息化教学资源之间的相互关系,对教学活动各个环节进行统筹安排。《中国古典园林简史》教学单元基于线上线下混合教学翻转课堂理念,以“新中式”景观设计项目为任务载体,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和资源,将教学过程分为“课前导学、课中讲解、课后拓展”三个教学活动(见表1)。
1.课前导学。课前,教师将课程项目任务书、项目基础资料地形图和课前学习资源发布到混合教学网络课程平台,并通过网络平台、QQ学习群、微信公众号等发布课前预习通知,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索。学生根据任务要求,带着问题观看视频,完成项目基地分析理念构思及泡泡分析图等预习作业,并上传到混合教学网络平台。教师查看学生提交的预习作业,借助网络后台分析工具将集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整理,掌握学生学习效果,从而制定更有针对性的课堂授课计划。
2.课中讲解。课中讲解包含新课引入、理论讲解、体验操作和讨论评价四个环节。首先,新课引入环节。由于学生对于高中所学历史知识普遍遗忘率较高,新课引入环节先由教师播放《中国历史朝代顺序顺口溜》微课视频,并组织学生进行中国历史朝代接龙游戏,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同时帮助学生快速记忆,有助于提高后续教学效率。其次,理论讲解环节。教师运用多媒体课件进行重点难点基础理论知识讲解。之后,学生用手机扫描二维码来完成《中国古典园林简史基础知识》课堂在线测试。教师可以通过后台数据查看学生的答题情况,并根据学生的测试结果及时调整教学方案。再次,体验操作环节。学生分组体验虚拟仿真古典园林场景,可以通过随意变换视角来观察和体验空间、尺度、材料和内部结构,增强学生对古典园林的感性直观认识。由教师进行三维动画演示并介绍操作要求。学生通过交互式练习软件反复操作练习,从而掌握古典园林常见施工技法,并完成在线通关测试。每通过一关,评价系统会自动对每项操作进行打分,分数需要达到设定值以上,才能晋级下一个任务。最后,讨论评价环节。学生带着项目问题去观看微课视频,由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通过头脑风暴的形式,引导学生将理论与实践项目结合。学生以草图形式将讨论结果表现绘出,并通过交互电子白板进行小组汇报,由教师点评。
3.课后拓展。课后,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反思与总结,将学到的知识灵活运用到课程项目设计中去。《中国古典园林简史》教学单元的课程项目引入了近年来设计行业的热点内容——“新中式”景观风格设计项目。在进行课程项目设计的过程中,学生可以通过混合教学网络平台、专业论坛或是微信公众号随时随地了解更多关于古典园林和“新中式”风格的内容。学生按项目任务书要求完成项目设计,并将最终成果提交到网络教学平台。如遇到设计瓶颈,可以通过QQ学习群联系授课教师或者企业导师进行远程答疑。学生提交课程作业后,教师通过班级公众号发布作业成果。学生可以通过关注公众号可以随时查看作业点评,查看其他同学的作品,相互学习,共同进步。
(四)考核与评价
一个完整的教学设计系统需要对整个教学设计过程和教学实施效果进行评价,然后通过评价调整系统的结构,实现教学过程的最优化。与传统教学评价相比,信息化教学评价更具有过程性和及时性的特点。传统教学中由于技术限制,对学生学习的评价信息反馈大多局限在最后的作业和测试结果,相对比较滞后。而利用信息化技术服务教学可以通过后台大数据实时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成效进行分析,教师通过反馈数据可以及时优化教学策略。
园林规划设计课程考核标准,期末考试成绩占40%,平时成绩60%。平时成绩由6个章节课程项目设计综合成绩组成。《中国古典园林史》教学单元考核占总成绩的10%,采用十分制进行打分,根据学生课前、课中、课后的综合表现进行评定。课前评价(2分),教师根据后台数据统计的学生观看视频时长、登录次数、论坛提问等信息了解学生的预习情况,并根据学生完成预习作业情况进行评定,如所做的泡泡图分析是否切合项目基地条件,主题和立意构思是否有条理,是否能利用所观看的视频获取构思灵感等。课中评价(4分)主要根据学生的上课出勤情况、课堂问答和讨论交流表现以及在线基础知识测试和在线技能测试等情况来进行评定。课后评价(4分)则主要根据学生最终上交的课程项目成果进行成绩评定。
三、教学效果反思
通过后台数据统计,2017级风景园林设计专业学生在学习《中国古典园林史》单元时,预习作业完成率达到96%,课堂测试合格率达80%,在线通关测试达标率达78%。从学生完成的作业内容看,92%的学生能将课堂讲述的理论知识运用到项目设计中去。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风景园林设计专业园林规划设计课程进行信息化教学改革后,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课堂参与度以及课程成绩都有显著提高。例如,采用信息化教学手段授课的2017级对比采用传统教学法的2016级,学生课程作业成绩合格率由77%提高到92%,优秀率由8%提高到16%。通过本课程的系列学习,学生的方案设计能力和综合素质得到了全面提升,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全国高职高专土建类专业教学园林设计作品比赛、广西建筑与规划专业教育教学成果比赛等竞赛中获得了多项奖项。
《中国古典园林简史》教学单元,基于线上线下混合教学理念,利用网络学习平台、手机客户端、虚拟仿真系统、交互式三维动画技术、“微课”视频等多种信息化资源手段,采用引导式的授课模式,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的需求,解决以往学生对古典园林空间结构难以理解的教学难点,向学生打开通向優秀传统文化的资源宝库。通过学习“园林史”,学生了解了古人的哲学、思想和生活方式,了解记载着那个时代人类的科学技术、艺术成就和建造工艺,可以更好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激发学生兴趣,夯实长远能力,以培养学生面向未来的扎实功底和文化自信。
总之,在“互联网+”信息资源极大丰富的今天,信息化课程教学改革势在必行。在教学中应充分发挥网络学习空间优势,有效整合教学资源、学习平台和评价系统,打造智慧课堂。基于“任务驱动”项目化的教学模式,将理论知识与行业热点内容联系起来,打破传统“灌输式”的照本宣科模式,使学生从死记硬背到灵活运用,从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实现“做中教、做中学”的教学理念,适应现代职业教育的需求。
【参考文献】
[1]刘冰,安素平,冉新义.现代教育技术应用[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17:46
[2]王欣,杨泽伟.关于职业教育信息化及信息化教学设计的探讨[J].职教论坛,2014(5)
[3]严敏.“光伏技术应用”课程信息化教学设计[J].职教通讯,2016(15)
[4]李文高.教学设计的新领域 信息化教学设计[M].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2013:9
【作者简介】江 汇(1986— ),女,广西南宁人,广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讲师,工程师,研究方向:风景园林规划设计教学与研究。
(责编 黎 原)
【关键词】高职院校 园林规划设计课程 信息化教学 混合教学法 任务驱动教学法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9)08C-0068-03
2019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实施方案(2018—2022年)》通知中明确指出:“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支持学校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开展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方法改革,逐步实现信息化教学与应用师生全覆盖。”信息化教学已成为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而信息化教学设计是实现信息化教学的关键所在。信息化教学设计是指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科学安排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和要素,为学习者提供良好的信息化学习条件,实现教学过程最优化的系统方法。本文以2018年广西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信息化教学设计比赛一等奖获奖项目“中国古典园林史”为例,探讨信息化教学设计的思路和方法,为高职教师有效开展信息化教学创新实践提供参考。
一、教学分析
(一)课程简介
园林规划设计是风景园林设计专业的核心必修课程,授课参考了“十二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和普通高等教育“十三五”规划教材内容。课程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园林规划与设计基本理论和课程实训环节的学习,掌握园林规划设计的基本理论和园林绿化设计方面的基础知识,并能够灵活运用这些知识到各类设计实践中去。信息化教学理论认为,学习不是由教师把知识简单地传递给学生,而是应该在实际活动中开展,遇到实际问题,解决问题,由学生通过经验主动建构。在园林规划设计课程的信息化教学改革中,打破传统按教材章节的授课模式,将教学目标重新组合成新的教学活动单元,把以教材为中心转变为以项目为中心,以“问题驱动”形式展开。依据人才培养方案将课程分为6个项目章节内容以及相对应的6个实践项目。本单元选自第二章第一节《中国古典园林简史》教学单元,对应的实践项目为“新中式”景观项目设计。
(二)学情分析
园林规划设计课程的授课对象是风景园林设计专业二年级学生。通过前置课程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实地测量、园林手绘、园林工程、园林制图与识图、植物识别、园林设计基本步骤以及相关软件的操作技能。根据以往授课经验,由于“园林史”内容相对理论化、文字信息量大且枯燥,加之传统的授课方式多为照本宣科,因此学生对于此类历史类型理论知识普遍兴趣不高,相反对于一些参与性高、动手类型的技能的学习积极性则较高。因此,在教学设计中注重“以学生为主体”,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参与度显得尤为重要。
(三)教学目标及重点难点
1.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的制定需依据学生特征和教学内容来进行确定。根据人才培养方案结合教学内容和园林设计师岗位技能要求,确定了“中国古典园林简史”单元的知识目标、技能目标和素质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系统学习掌握对中国园林所涉及的基本概念、基本内容和基本性质;掌握中国古典园林的基本类型和基本元素;了解中国园林起源、发展、演进、分化的过程;了解古典园林常见施工技法;了解优秀古典园林的名称,布局和风格特点。(2)技能目标:理解古典园林造园技术和设计思想;能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把所学园林史知识运用到实践项目中去。(3)素质目标:具有对园林文化和艺术的基本审美能力;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培养团队协作能力;提高职业素养。
2.教学重点与难点。本单元教学重点为掌握中国古典园林的基本类型和基本元素;教学难点为理解古典园林常见的设计手法和施工技法,并将所学到的理论知识灵活运用到“新中式”景观设计中去。
二、教学策略与设计思路
教学策略是高效达成教学目标的指南。信息化教学设计,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设计,以信息化为手段,以项目实践为载体,信息化硬件资源和软件资源综合运用,实现虚实结合,理实一体。同时强调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在“做中教,做中学”,提高教学有效性。
(一)教学方法
主要采用的教学方法包括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和案例分析法。
1.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法。“中国古典园林史”牵涉的知识面广,为了更好地使学生掌握课程基本内容,选择课堂授课与学生自学相结合的线上线下混合教学形式,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尽量把重点和难点在课堂上讲解,结合课前预习和课后作业掌握主要教学内容。
2.任务驱动教学法。任務驱动和实际项目问题的解决是信息化教学改革的主线,教学过程围绕具体的任务目标展开学习。由教师布置实践项目任务书,以任务驱动的形式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通过“提问—分析—解决”的学习过程,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达成教学的技能目标,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3.案例分析法。教师为学生合理创设学习情景,推送学习方法以及提供丰富的信息资源,通过优秀古典园林案例和实践项目中的典型案例的体验学习形式,使学习的内容更加具有直观性和形象性,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二)信息化手段
1.课程构建互动混合教学网络平台。学生通过互动混合教学网络平台可实现自主预习、在线自测、讨论交流、在线提问、作业提交等;教师通过该平台则可以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实时监控,给学生在线指导、远程答疑以及进行学习成效的后台数据统计。
2.虚拟仿真系统平台和三维动画交互式教学软件。借助浸润式虚拟仿真系统让学生可以360°随意变换角度“身临其境”充分感受园林的空间、尺度、色彩、肌理、材料、质感甚至声音等。交互式教学软件打破传统“灌输式”授课方式,让学生能在“做中教,做中学”,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3.微课程教学资源库建设。将优秀古典园林案例和实践项目中的实施操作要点制作成系列微课程,供学生课前预习和课后反复观看,有利于更好地掌握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4.微信与QQ的运用。创建班级课程学习微信公众号以及QQ学习群,通过手机端可实现教师与学生、企业导师与学生之间的实时交流互动。
(三)教学过程设计思路
教学过程的设计需要梳理整个教学过程,充分考虑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内容和信息化教学资源之间的相互关系,对教学活动各个环节进行统筹安排。《中国古典园林简史》教学单元基于线上线下混合教学翻转课堂理念,以“新中式”景观设计项目为任务载体,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和资源,将教学过程分为“课前导学、课中讲解、课后拓展”三个教学活动(见表1)。
1.课前导学。课前,教师将课程项目任务书、项目基础资料地形图和课前学习资源发布到混合教学网络课程平台,并通过网络平台、QQ学习群、微信公众号等发布课前预习通知,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索。学生根据任务要求,带着问题观看视频,完成项目基地分析理念构思及泡泡分析图等预习作业,并上传到混合教学网络平台。教师查看学生提交的预习作业,借助网络后台分析工具将集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整理,掌握学生学习效果,从而制定更有针对性的课堂授课计划。
2.课中讲解。课中讲解包含新课引入、理论讲解、体验操作和讨论评价四个环节。首先,新课引入环节。由于学生对于高中所学历史知识普遍遗忘率较高,新课引入环节先由教师播放《中国历史朝代顺序顺口溜》微课视频,并组织学生进行中国历史朝代接龙游戏,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同时帮助学生快速记忆,有助于提高后续教学效率。其次,理论讲解环节。教师运用多媒体课件进行重点难点基础理论知识讲解。之后,学生用手机扫描二维码来完成《中国古典园林简史基础知识》课堂在线测试。教师可以通过后台数据查看学生的答题情况,并根据学生的测试结果及时调整教学方案。再次,体验操作环节。学生分组体验虚拟仿真古典园林场景,可以通过随意变换视角来观察和体验空间、尺度、材料和内部结构,增强学生对古典园林的感性直观认识。由教师进行三维动画演示并介绍操作要求。学生通过交互式练习软件反复操作练习,从而掌握古典园林常见施工技法,并完成在线通关测试。每通过一关,评价系统会自动对每项操作进行打分,分数需要达到设定值以上,才能晋级下一个任务。最后,讨论评价环节。学生带着项目问题去观看微课视频,由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通过头脑风暴的形式,引导学生将理论与实践项目结合。学生以草图形式将讨论结果表现绘出,并通过交互电子白板进行小组汇报,由教师点评。
3.课后拓展。课后,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反思与总结,将学到的知识灵活运用到课程项目设计中去。《中国古典园林简史》教学单元的课程项目引入了近年来设计行业的热点内容——“新中式”景观风格设计项目。在进行课程项目设计的过程中,学生可以通过混合教学网络平台、专业论坛或是微信公众号随时随地了解更多关于古典园林和“新中式”风格的内容。学生按项目任务书要求完成项目设计,并将最终成果提交到网络教学平台。如遇到设计瓶颈,可以通过QQ学习群联系授课教师或者企业导师进行远程答疑。学生提交课程作业后,教师通过班级公众号发布作业成果。学生可以通过关注公众号可以随时查看作业点评,查看其他同学的作品,相互学习,共同进步。
(四)考核与评价
一个完整的教学设计系统需要对整个教学设计过程和教学实施效果进行评价,然后通过评价调整系统的结构,实现教学过程的最优化。与传统教学评价相比,信息化教学评价更具有过程性和及时性的特点。传统教学中由于技术限制,对学生学习的评价信息反馈大多局限在最后的作业和测试结果,相对比较滞后。而利用信息化技术服务教学可以通过后台大数据实时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成效进行分析,教师通过反馈数据可以及时优化教学策略。
园林规划设计课程考核标准,期末考试成绩占40%,平时成绩60%。平时成绩由6个章节课程项目设计综合成绩组成。《中国古典园林史》教学单元考核占总成绩的10%,采用十分制进行打分,根据学生课前、课中、课后的综合表现进行评定。课前评价(2分),教师根据后台数据统计的学生观看视频时长、登录次数、论坛提问等信息了解学生的预习情况,并根据学生完成预习作业情况进行评定,如所做的泡泡图分析是否切合项目基地条件,主题和立意构思是否有条理,是否能利用所观看的视频获取构思灵感等。课中评价(4分)主要根据学生的上课出勤情况、课堂问答和讨论交流表现以及在线基础知识测试和在线技能测试等情况来进行评定。课后评价(4分)则主要根据学生最终上交的课程项目成果进行成绩评定。
三、教学效果反思
通过后台数据统计,2017级风景园林设计专业学生在学习《中国古典园林史》单元时,预习作业完成率达到96%,课堂测试合格率达80%,在线通关测试达标率达78%。从学生完成的作业内容看,92%的学生能将课堂讲述的理论知识运用到项目设计中去。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风景园林设计专业园林规划设计课程进行信息化教学改革后,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课堂参与度以及课程成绩都有显著提高。例如,采用信息化教学手段授课的2017级对比采用传统教学法的2016级,学生课程作业成绩合格率由77%提高到92%,优秀率由8%提高到16%。通过本课程的系列学习,学生的方案设计能力和综合素质得到了全面提升,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全国高职高专土建类专业教学园林设计作品比赛、广西建筑与规划专业教育教学成果比赛等竞赛中获得了多项奖项。
《中国古典园林简史》教学单元,基于线上线下混合教学理念,利用网络学习平台、手机客户端、虚拟仿真系统、交互式三维动画技术、“微课”视频等多种信息化资源手段,采用引导式的授课模式,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的需求,解决以往学生对古典园林空间结构难以理解的教学难点,向学生打开通向優秀传统文化的资源宝库。通过学习“园林史”,学生了解了古人的哲学、思想和生活方式,了解记载着那个时代人类的科学技术、艺术成就和建造工艺,可以更好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激发学生兴趣,夯实长远能力,以培养学生面向未来的扎实功底和文化自信。
总之,在“互联网+”信息资源极大丰富的今天,信息化课程教学改革势在必行。在教学中应充分发挥网络学习空间优势,有效整合教学资源、学习平台和评价系统,打造智慧课堂。基于“任务驱动”项目化的教学模式,将理论知识与行业热点内容联系起来,打破传统“灌输式”的照本宣科模式,使学生从死记硬背到灵活运用,从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实现“做中教、做中学”的教学理念,适应现代职业教育的需求。
【参考文献】
[1]刘冰,安素平,冉新义.现代教育技术应用[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17:46
[2]王欣,杨泽伟.关于职业教育信息化及信息化教学设计的探讨[J].职教论坛,2014(5)
[3]严敏.“光伏技术应用”课程信息化教学设计[J].职教通讯,2016(15)
[4]李文高.教学设计的新领域 信息化教学设计[M].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2013:9
【作者简介】江 汇(1986— ),女,广西南宁人,广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讲师,工程师,研究方向:风景园林规划设计教学与研究。
(责编 黎 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