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即便在现在的社会,男女享有同样的权利,性别问题如同工同酬,性别歧视,家庭暴力,母性等也依然引起了许多人的兴趣。这篇文章从女性主义的角度分析小说《简·爱》。首先,讨论了本文的主要背景,意义和结构介绍。其次是文献综述,总结了国内外的学者从女权主义的角度对《简·爱》的研究工作。第三章分析女权主义,第四章分析简性格中的女权主义。最后一节是本论文的结论。
【关键词】:女权主义 女性 简爱
1.前言
简的故事一直被人们津津乐道,人们对简的性格从多角度进行挖掘,我们看到了她的坚韧,勇敢,冲破世俗,追求平等,她给众多平凡的女性带来了希望,鼓励着她们去争取自己的幸福,自己的权利,本文试图从女性主义的角度,去解读简的性格,她的婚姻观,她的心理争斗,她的职业选择。作为女性,她所做的努力与尝试,在她的成长道路上,她如何去蜕变,越过种种不利因素,勇敢去掌握自己的命运,这给予广大女性莫大的鼓励,这也是《简·爱》如此受欢迎的原因,通过本文对国内外《简·爱》的研究做了梳理,介绍了女性主义的发展,以及女性主义思想在简生活,追求爱的过程中所起的作用,一起走进简的内心。
2文献综述
2.1国外研究
《简·爱》是夏洛特·勃朗特最好的文学作品。许多作家对小说《简·爱》发表了评论。吉尔伯特(1998)推测夏洛特·勃朗特的《简·爱》的永恒魅力的产生至少在一定程度上是因为它对狂暴性爱的矛盾困扰,也就是对性的多重戏剧性的激情分析。特里·伊格尔顿(2005)指出夏洛特的作品研究神秘权利的内部冲突,有一种内在的、模棱两可的价值冲突,即女主人公表现出的理性、冷静、自我奋斗精神、激进抵抗,叛逆。另一方面,女主人公也是诚恳、听话、保守的。Nestor(1987)说,在《简·爱》中,简的身上有两个极端, 走向成熟的自我控制和自我主张的思想。简的生存取决于她自己性格中理智与情感的争斗。Nandrea(2003)使用《简·爱》论述维多利亚小说中的同情和情感概念。弗吉尼亚伍尔夫(1929)被称为现代主义和女权主义者。 二十世纪的先驱。她倡导女权主义,并指出在《简·爱》中,女性必须在经济和生活上独立。Elaine Shwalter(1979)是美国文学评论家和专家,无神论的作家。她在《简·爱》中呼吁男女平等。拉莫纳卡(2002)从《简·爱》中女权主义和基督教的角度给出了评论。
2.2中国研究
国内对《简·爱》的关注始于特西女小说家的出版,这是第一次将勃朗特的小说介绍给中国读者。从那以后,《简·爱》就成了杰作,李志坚(2004)和吕瑞忠(2004)也从女性主义和男性权威等方面对《简·爱》进行了评述。郭晓梅(2001)说过奥尔斯意识到了与英雄的互换,并主动站在主观的立场上。《简·爱》体现了女权主义的理想,为了实现男女平等,她扮演了一个鼓励妇女追求平等、自由和独立以及以更积极的态度实现社会地位的女性。正如王慧文(2003)所指出的那样,本文对此进行了研究。《简·爱》的叛逆精神从对社会男子的反抗和女性意识的觉醒两个方面分析了中国社会的现状和女性的处境。它是用简的叛逆精神鼓励中国妇女珍惜和维护自尊、独立、自我完善. 隋晓蕾(2007)从评价理论的角度来研究简的性格。
3 女权主义
3.1《简·爱》简介
夏洛特·勃朗特的《简·爱》是一部复杂的小说,于1847年在伦敦出版,笔名为柯勒·贝尔。这本小说是第一本从第一人称的角度进行叙事的小说。小说的背景在英格兰北部的某个地方,在乔治三世(1760-1820)统治时期,经历了五个不同的阶段: 简在盖茨黑德堂的童年,在那里她受到姑姑和表兄弟姐妹的感情和身体虐待;她在洛伍德学校接受教育,在那里她获得了朋友和榜样,但却身陷困境,遭受压迫;她在Thornfield Hall当家庭教师的时候,在那里她爱上了她的雇主爱德华·罗切斯特; 牧师表亲圣约翰·里弗斯向她求婚;她和她心爱的罗切斯特重逢,结婚。
它可以被认为是一部哥特式小说或一部心理小说,一部浪漫小说或一部比尔顿斯罗曼小说。这部小说也可以从女权主义的角度来分析。 1966年,马丁说《简·爱》是第一部主要的女权主义小说,“尽管书中没有任何政治欲望,法律、教育、甚至智力上的男女平等的暗示。”
3.2女权主义的定义
女权主义是一系列政治运动、意识形态和社会运动,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目标:为妇女定义和推进政治、经济、个人和社会权利。这包括建立妇女在教育和就业方面的平等机会。女权主义是指对我们的生活方式和选择拥有完整和全面的参与,而不论种族、性取向如何,性别认同,以及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
3.3女权主义的发展
女权主义者和学者将该运动的历史划分为三个“浪潮”。第一波主要是指19世纪和20世纪初的妇女选舉权运动(主要是指妇女的选举权运动)。 与妇女的投票权有关)。第二波是与20世纪60年代开始的妇女解放运动有关的思想和行动(该运动旨在争取法律和社会权利)。第三次浪潮指的是从1990年代开始的第二波女权主义的延续,以及对第二波女权主义失败的反应。
4 简性格中的女权主义
她与罗切斯特的关系证明了她的自由精神和女权主义理想。即使她是一名家庭女家庭教师,她也不认为自己在精神品质上不如罗切斯特。她坚持认为她远远超过了她的社会地位,她说:“我有和你一样有灵魂,我的心也和你一样,就好像两个人都穿过坟墓,我们站在上帝的脚下,平等地对话。”
她认识到两性在“心灵和精神上是平等的”。她把自己定义为一个精神上的人,拒绝被定义为所谓的“结婚能力”。她拒绝被物化的想法,即使罗切斯特试图把她物化,当他给她买各种昂贵的珠宝和服装时,简认为,“他给我买的越多,我的脸颊就越红,充满烦恼感和堕落感。”婚姻是一种诱捕,会使她失去独立和真实的自我。这就是她不能接受婚姻的原因。 以及她为什么拒绝她表兄的求婚。拒绝结婚被认为是对上帝的排斥,在她表兄眼里,简比异教徒还要糟糕。即使如此,她也不能否认自己的自由精神和强烈的想要独立的欲望。 简是一个没有财产的孤儿,作者一再描述她虽然没有魅力,但她能够打破她那个时代的惯例。与其他同龄的年轻女性相比,结婚并不是简生活的主要目标。她的主要目标不是结婚,而是维护她在一个男性统治的社会中的身份和自由。这就是为什么简有勇气站起来,敢于违抗她的社会规则,敢于反抗。 每当她觉得自己受到了不公平的对待时,她就会说:“不管是她的姑姑,她的堂兄,还是学校的残酷校长,甚至是她所爱的那个男人,这都不重要。”当时,人们期望女性-尤其是贫穷女性-在生活中温顺地接受自己的命运。但她不能安静地接受她作为一个可怜的孤儿的状况。她感到她的灵魂开始“膨胀,兴奋,带着最奇怪的自由和胜利的感觉”。“我曾经感觉就像一种无形的纽带破裂了,我挣扎着走向了无望的自由”。这是一种精神的自由与独立。
结论
女性的工作,生活婚恋,是跨越时间,跨越国界的永恒话题,即使在今天女性仍然受着各种不公平待遇,在工作中,在家庭中,甚至被自己的丈夫所轻视,追求自己的权利和地位是女性们不变的话题,也是对女性最大的保护和尊重,通过《简·爱》中女性主义的分析,我们更能够看清楚,我们再次看到简性格当中的伟大,追求灵魂的平等,是女性获得幸福的秘诀。尊重是对女性最大的保护。重读《简·爱》,仍然能让我们感受到文章中的思想震撼。
【参考文献】
【1】王晓霞.从女权主义的视角解读《简爱》[J].海外英语,2010(5):205-205.
【2】周志高,林程.超越父权文化对女性的期待——女权主义视角中的简爱[J].九江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4(4):47-50.
【3】彭凌丽.一个女人抗争的一生对《简爱》女权主义的思考[J].青年文学家,2009(15):8-8.
【4】邢颖, 谢劲秋.《简爱》中的女权写作分析[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2(s2):239-239.
【5】张兴雨.从女权主义视角解读《简爱》[J].群文天地,2012(12):33-33.
【6】范景兰.在"天使"与"妖妇"之间——简爱形象的女性主义解读[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3):92-96.
【7】陈娜.叛逆与妥协——从女性主义视角解析《简爱》[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09,6(12):28-28.
【8】季然.浅谈《简爱》的女性主义特征[J].大学英语:学术版,2008(1):142-145.
【9】李蓉.简爱的女权思想[J].科技信息,2009(9):638.
【10】方圆.论《简爱》中的女权主义[J].语文学刊,2012(10):46-47.
【11】刘鸽.论《简爱》中女权主义反抗意识[J].经营管理者, 2013(17):342-342.
【12】李清怡.从《简爱》看早期女权主义的理想与追求[J].青年文学家, 2013(22):20-20.
【13】Zonana, Joyce. "The Sultan and the Slave: Feminist Orientalism and the Structure of" Jane Eyre"." Signs: Journal of Women in Culture and Society 18.3 (1993): 592-617.
【14】Shumway, Suzanne Rosenthal. "The Chronotope of the Asylum: Jane Eyre, Feminism, and Bakhtinian Theory." A dialogue of voices: Feminist literary theory and Bakhtin (1994): 152-70.
【15】Hohne, Karen Ann, and Helen Wussow, eds. A dialogue of voices: Feminist literary theory and Bakhtin. U of Minnesota Press, 1994.
【16】Lamonaca, Maria. "JANE'S CROWN OF THORNS: FEMINISM AND CHRISTIANITY IN" JANE EYRE"." Studies in the Novel 34.3 (2002): 245-263.
【17】Meyer, Susan L. "Colonialism and the Figurative Strategy of" Jane Eyre"." Victorian Studies 33.2 (1990): 247-268.
【18】Ellis, Kate, and E. Ann Kaplan. "Feminism in Bront?’s Jane Eyre and Its Film Versions." Nineteenth-century Women at the Movies: Adapting Classic Women's Fiction to Film (1999): 192.
【19】Godfrey, Esther. "Jane Eyre, from governess to girl bride." SEL Studies in English Literature 1500-1900 45.4 (2005): 853-871.
【20】Kaplan, Cora. Sea changes: Essays on culture and feminism. Verso, 1986.
作者簡介:田晓君,1982年,性别女 ,民族汉,山东青岛,青岛科技大学在读硕士,方向,翻译
【关键词】:女权主义 女性 简爱
1.前言
简的故事一直被人们津津乐道,人们对简的性格从多角度进行挖掘,我们看到了她的坚韧,勇敢,冲破世俗,追求平等,她给众多平凡的女性带来了希望,鼓励着她们去争取自己的幸福,自己的权利,本文试图从女性主义的角度,去解读简的性格,她的婚姻观,她的心理争斗,她的职业选择。作为女性,她所做的努力与尝试,在她的成长道路上,她如何去蜕变,越过种种不利因素,勇敢去掌握自己的命运,这给予广大女性莫大的鼓励,这也是《简·爱》如此受欢迎的原因,通过本文对国内外《简·爱》的研究做了梳理,介绍了女性主义的发展,以及女性主义思想在简生活,追求爱的过程中所起的作用,一起走进简的内心。
2文献综述
2.1国外研究
《简·爱》是夏洛特·勃朗特最好的文学作品。许多作家对小说《简·爱》发表了评论。吉尔伯特(1998)推测夏洛特·勃朗特的《简·爱》的永恒魅力的产生至少在一定程度上是因为它对狂暴性爱的矛盾困扰,也就是对性的多重戏剧性的激情分析。特里·伊格尔顿(2005)指出夏洛特的作品研究神秘权利的内部冲突,有一种内在的、模棱两可的价值冲突,即女主人公表现出的理性、冷静、自我奋斗精神、激进抵抗,叛逆。另一方面,女主人公也是诚恳、听话、保守的。Nestor(1987)说,在《简·爱》中,简的身上有两个极端, 走向成熟的自我控制和自我主张的思想。简的生存取决于她自己性格中理智与情感的争斗。Nandrea(2003)使用《简·爱》论述维多利亚小说中的同情和情感概念。弗吉尼亚伍尔夫(1929)被称为现代主义和女权主义者。 二十世纪的先驱。她倡导女权主义,并指出在《简·爱》中,女性必须在经济和生活上独立。Elaine Shwalter(1979)是美国文学评论家和专家,无神论的作家。她在《简·爱》中呼吁男女平等。拉莫纳卡(2002)从《简·爱》中女权主义和基督教的角度给出了评论。
2.2中国研究
国内对《简·爱》的关注始于特西女小说家的出版,这是第一次将勃朗特的小说介绍给中国读者。从那以后,《简·爱》就成了杰作,李志坚(2004)和吕瑞忠(2004)也从女性主义和男性权威等方面对《简·爱》进行了评述。郭晓梅(2001)说过奥尔斯意识到了与英雄的互换,并主动站在主观的立场上。《简·爱》体现了女权主义的理想,为了实现男女平等,她扮演了一个鼓励妇女追求平等、自由和独立以及以更积极的态度实现社会地位的女性。正如王慧文(2003)所指出的那样,本文对此进行了研究。《简·爱》的叛逆精神从对社会男子的反抗和女性意识的觉醒两个方面分析了中国社会的现状和女性的处境。它是用简的叛逆精神鼓励中国妇女珍惜和维护自尊、独立、自我完善. 隋晓蕾(2007)从评价理论的角度来研究简的性格。
3 女权主义
3.1《简·爱》简介
夏洛特·勃朗特的《简·爱》是一部复杂的小说,于1847年在伦敦出版,笔名为柯勒·贝尔。这本小说是第一本从第一人称的角度进行叙事的小说。小说的背景在英格兰北部的某个地方,在乔治三世(1760-1820)统治时期,经历了五个不同的阶段: 简在盖茨黑德堂的童年,在那里她受到姑姑和表兄弟姐妹的感情和身体虐待;她在洛伍德学校接受教育,在那里她获得了朋友和榜样,但却身陷困境,遭受压迫;她在Thornfield Hall当家庭教师的时候,在那里她爱上了她的雇主爱德华·罗切斯特; 牧师表亲圣约翰·里弗斯向她求婚;她和她心爱的罗切斯特重逢,结婚。
它可以被认为是一部哥特式小说或一部心理小说,一部浪漫小说或一部比尔顿斯罗曼小说。这部小说也可以从女权主义的角度来分析。 1966年,马丁说《简·爱》是第一部主要的女权主义小说,“尽管书中没有任何政治欲望,法律、教育、甚至智力上的男女平等的暗示。”
3.2女权主义的定义
女权主义是一系列政治运动、意识形态和社会运动,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目标:为妇女定义和推进政治、经济、个人和社会权利。这包括建立妇女在教育和就业方面的平等机会。女权主义是指对我们的生活方式和选择拥有完整和全面的参与,而不论种族、性取向如何,性别认同,以及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
3.3女权主义的发展
女权主义者和学者将该运动的历史划分为三个“浪潮”。第一波主要是指19世纪和20世纪初的妇女选舉权运动(主要是指妇女的选举权运动)。 与妇女的投票权有关)。第二波是与20世纪60年代开始的妇女解放运动有关的思想和行动(该运动旨在争取法律和社会权利)。第三次浪潮指的是从1990年代开始的第二波女权主义的延续,以及对第二波女权主义失败的反应。
4 简性格中的女权主义
她与罗切斯特的关系证明了她的自由精神和女权主义理想。即使她是一名家庭女家庭教师,她也不认为自己在精神品质上不如罗切斯特。她坚持认为她远远超过了她的社会地位,她说:“我有和你一样有灵魂,我的心也和你一样,就好像两个人都穿过坟墓,我们站在上帝的脚下,平等地对话。”
她认识到两性在“心灵和精神上是平等的”。她把自己定义为一个精神上的人,拒绝被定义为所谓的“结婚能力”。她拒绝被物化的想法,即使罗切斯特试图把她物化,当他给她买各种昂贵的珠宝和服装时,简认为,“他给我买的越多,我的脸颊就越红,充满烦恼感和堕落感。”婚姻是一种诱捕,会使她失去独立和真实的自我。这就是她不能接受婚姻的原因。 以及她为什么拒绝她表兄的求婚。拒绝结婚被认为是对上帝的排斥,在她表兄眼里,简比异教徒还要糟糕。即使如此,她也不能否认自己的自由精神和强烈的想要独立的欲望。 简是一个没有财产的孤儿,作者一再描述她虽然没有魅力,但她能够打破她那个时代的惯例。与其他同龄的年轻女性相比,结婚并不是简生活的主要目标。她的主要目标不是结婚,而是维护她在一个男性统治的社会中的身份和自由。这就是为什么简有勇气站起来,敢于违抗她的社会规则,敢于反抗。 每当她觉得自己受到了不公平的对待时,她就会说:“不管是她的姑姑,她的堂兄,还是学校的残酷校长,甚至是她所爱的那个男人,这都不重要。”当时,人们期望女性-尤其是贫穷女性-在生活中温顺地接受自己的命运。但她不能安静地接受她作为一个可怜的孤儿的状况。她感到她的灵魂开始“膨胀,兴奋,带着最奇怪的自由和胜利的感觉”。“我曾经感觉就像一种无形的纽带破裂了,我挣扎着走向了无望的自由”。这是一种精神的自由与独立。
结论
女性的工作,生活婚恋,是跨越时间,跨越国界的永恒话题,即使在今天女性仍然受着各种不公平待遇,在工作中,在家庭中,甚至被自己的丈夫所轻视,追求自己的权利和地位是女性们不变的话题,也是对女性最大的保护和尊重,通过《简·爱》中女性主义的分析,我们更能够看清楚,我们再次看到简性格当中的伟大,追求灵魂的平等,是女性获得幸福的秘诀。尊重是对女性最大的保护。重读《简·爱》,仍然能让我们感受到文章中的思想震撼。
【参考文献】
【1】王晓霞.从女权主义的视角解读《简爱》[J].海外英语,2010(5):205-205.
【2】周志高,林程.超越父权文化对女性的期待——女权主义视角中的简爱[J].九江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4(4):47-50.
【3】彭凌丽.一个女人抗争的一生对《简爱》女权主义的思考[J].青年文学家,2009(15):8-8.
【4】邢颖, 谢劲秋.《简爱》中的女权写作分析[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2(s2):239-239.
【5】张兴雨.从女权主义视角解读《简爱》[J].群文天地,2012(12):33-33.
【6】范景兰.在"天使"与"妖妇"之间——简爱形象的女性主义解读[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3):92-96.
【7】陈娜.叛逆与妥协——从女性主义视角解析《简爱》[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09,6(12):28-28.
【8】季然.浅谈《简爱》的女性主义特征[J].大学英语:学术版,2008(1):142-145.
【9】李蓉.简爱的女权思想[J].科技信息,2009(9):638.
【10】方圆.论《简爱》中的女权主义[J].语文学刊,2012(10):46-47.
【11】刘鸽.论《简爱》中女权主义反抗意识[J].经营管理者, 2013(17):342-342.
【12】李清怡.从《简爱》看早期女权主义的理想与追求[J].青年文学家, 2013(22):20-20.
【13】Zonana, Joyce. "The Sultan and the Slave: Feminist Orientalism and the Structure of" Jane Eyre"." Signs: Journal of Women in Culture and Society 18.3 (1993): 592-617.
【14】Shumway, Suzanne Rosenthal. "The Chronotope of the Asylum: Jane Eyre, Feminism, and Bakhtinian Theory." A dialogue of voices: Feminist literary theory and Bakhtin (1994): 152-70.
【15】Hohne, Karen Ann, and Helen Wussow, eds. A dialogue of voices: Feminist literary theory and Bakhtin. U of Minnesota Press, 1994.
【16】Lamonaca, Maria. "JANE'S CROWN OF THORNS: FEMINISM AND CHRISTIANITY IN" JANE EYRE"." Studies in the Novel 34.3 (2002): 245-263.
【17】Meyer, Susan L. "Colonialism and the Figurative Strategy of" Jane Eyre"." Victorian Studies 33.2 (1990): 247-268.
【18】Ellis, Kate, and E. Ann Kaplan. "Feminism in Bront?’s Jane Eyre and Its Film Versions." Nineteenth-century Women at the Movies: Adapting Classic Women's Fiction to Film (1999): 192.
【19】Godfrey, Esther. "Jane Eyre, from governess to girl bride." SEL Studies in English Literature 1500-1900 45.4 (2005): 853-871.
【20】Kaplan, Cora. Sea changes: Essays on culture and feminism. Verso, 1986.
作者簡介:田晓君,1982年,性别女 ,民族汉,山东青岛,青岛科技大学在读硕士,方向,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