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邳州市碾庄镇岱山中学,江苏 邳州 221300)
摘 要: 初中语文教师要把握课程标准精神,更新教学理念,追求有效的作文教学。围绕作文教学,作者从四个方面发表了自己的观点:关注学生生活,重视习作积累;激发写作兴趣,培养练笔习惯;珍视学生个性,鼓励自主创新;尊重主体地位,鼓励自评自改。
关键词: 初中作文教学 生活 兴趣 个性 评改
“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课程标准在“学段目标与内容”中对初中作文教学提出了八条目标,这些目标都体现了全新的写作教学理念,对写作教学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初中语文教师要吃透标准,更新教学理念,追求有效的作文教学。
一、关注学生生活,重视习作积累
写作是一个吸收和倾吐的过程。吸收即是积累、输入,傾吐即是表达、输出。没有吸收和输入,就不会有思想、情感和智慧的输出。所谓“厚积薄发”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因此,要让写作之泉源源不断,教师就要教会学生学会积累,包括生活体验积累与阅读积累。语文教育专家刘国正先生告诉我们:“写作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引导学生打开身边宝库的大门。”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只有让学生热爱生活、观察生活,才会获取真切的体验。教师应引导学生不断积累生活中的各种见闻、感受,在生活的海洋里捕获写作素材。比如,注意观察身边事物的变化,体验家庭生活的温暖,感悟学校生活的充实与快乐……只要不视而不见、熟视无睹,作文的素材之源就不会枯竭。
“劳于读书,逸于作文”,“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阅读对写作具有较大的促进作用。阅读首先可以积累知识。书本里有生活中已经消逝的东西,要写好文章,不仅要从生活中获得感性材料,还要善于从别人的作品中学习立意构思、谋篇布局、叙述描写等写作方法,并加以模仿。模仿的过程实质是某一种写作技巧的实践过程、体验过程。学生从中可以获得写作的经验体会,进而较快地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引导学生阅读要重视由课内向课外拓展,鼓励学生主动热情地跟图书、报纸、杂志交朋友,不断充实自己的知识仓库。为了使阅读活动更好地服务于写作,教师应对学生的课外阅读进行有效指导,教给学生摘录和撰写读书笔记的方法。实践证明,通过大量阅读学生可以吸取健康的思想,丰富自己的词汇,获取第二手写作材料。随着学生视野的开阔、信息量的增加、知识的丰富,其思维能力会变得异常活跃,写作灵感不断被激发。
二、激发写作兴趣,培养练笔习惯
课程标准要求教师“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改进作文命题方式,提倡学生自主选题”、“加强平时练笔指导”……这里的“自主写作”、“自由表达”、“自主选题”、“平时练笔”,都是强调教师在写作教学中要减少对学生的束缚,放开学生的手脚,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首先,教师的作文命题必须贴近学生的生活,要求学生写亲身经历的事,要“引爆”学生的积蓄,激发学生的写作灵感,开阔思维与写作思路,让学生有话可说、有事可述、有情可抒,写出情真意切的美文。其次,可以让学生自由拟题、自由立意、自由选材。即便是命题作文,也可以不限文体、不限内容、不限字数,让学生在开放的写作空间里尽情地驰骋自己的思维,张扬自己的个性。教师在作文过程中,尤其要注意运用不同手段创设情境,激活学生的生活积蓄与情感体验,引发其写作欲望,产生一种“不吐不快”的心理。
为提高作文教学效率,教师要帮助学生养成写日记、周记、随笔的良好习惯,鼓励并指导学生随时记录下自己生活、学习时的欢乐与忧愁、成功与失败,让他们自由自在地写下自己喜欢写的内容,诚如特级教师周士魁所说:“写作文,自身生活的真人真事可以写;书上看的、各种大众媒体传播的、街谈巷议听来的都可以写……”总之,要让学生把写作看做是“生活的必需”。写作是为了记录自己思想成长的历程,促进自己语文素养和心理的健康发展。
三、珍视学生个性,鼓励自主创新
“关注学生”、“以人为本”的理念在新课程和写作策略中被一再强化。为此,教师要为学生搭建展现个性与写作能力的平台,让学生畅所欲言、无拘无束地表达他们所感知的生活,尊重其生活体验,将“话语权”还给他们,让他们与生活保持最亲密的接触。教师的作文命题要力求切入学生真实的生活,重视创作主体个人的情感体验;要突破思维禁锢,激励个性化和有创意的表达;要让学生说真话、吐真情,寻找丢失的个性,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要鼓励学生学会观察、学会感悟、学会思考,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见解,要在作文中发出“自己的声音”,要大胆地写出自己对生活、对人生的思考,做到“我手写我口”、“我笔抒我情”,彰显自己的思想和个性。
四、尊重主体地位,鼓励自评自改
写作是一项复杂的、富有创造性的心智活动。写作教学一定要尊重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写作教学的各个环节中。笔者认为,在指导学生自主写作方面,教师要着重做好如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要加强学生思维独立性、深刻性、广阔性和灵活性的培养,引导学生用全面的观点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养成辩证思维的良好习惯,提高多方面、多角度、多层次思考问题的能力。二是要加强广泛交流。写作是为了交际,教师要广开交流渠道,创造交流的机会,让学生在选材、构思或立意等环节,或在习作评价环节进行充分的对话、交流,实现思维碰撞,相互启发,拓展写作思路,让学生在交流、探讨中博采众长,为我所用。三是要提倡自主评改作文。作文教学“要引导学生通过自改和互改,取长补短,促进相互了解和合作,共同提高写作水平”,这是课程标准的要求。叶圣陶先生强调:“改的优先权应该属于作文的本人。”只要教师教给学生具体的方法,指导得当,学生才可以在循序渐进中逐步养成修改作文的习惯,掌握修改作文的方法,提高自主修改的能力。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2).
[2]孙丽艳.让写作溢满生活的馨香[J].新课程(教育学术),2010(11).
[3]叶圣陶.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第6版).
摘 要: 初中语文教师要把握课程标准精神,更新教学理念,追求有效的作文教学。围绕作文教学,作者从四个方面发表了自己的观点:关注学生生活,重视习作积累;激发写作兴趣,培养练笔习惯;珍视学生个性,鼓励自主创新;尊重主体地位,鼓励自评自改。
关键词: 初中作文教学 生活 兴趣 个性 评改
“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课程标准在“学段目标与内容”中对初中作文教学提出了八条目标,这些目标都体现了全新的写作教学理念,对写作教学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初中语文教师要吃透标准,更新教学理念,追求有效的作文教学。
一、关注学生生活,重视习作积累
写作是一个吸收和倾吐的过程。吸收即是积累、输入,傾吐即是表达、输出。没有吸收和输入,就不会有思想、情感和智慧的输出。所谓“厚积薄发”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因此,要让写作之泉源源不断,教师就要教会学生学会积累,包括生活体验积累与阅读积累。语文教育专家刘国正先生告诉我们:“写作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引导学生打开身边宝库的大门。”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只有让学生热爱生活、观察生活,才会获取真切的体验。教师应引导学生不断积累生活中的各种见闻、感受,在生活的海洋里捕获写作素材。比如,注意观察身边事物的变化,体验家庭生活的温暖,感悟学校生活的充实与快乐……只要不视而不见、熟视无睹,作文的素材之源就不会枯竭。
“劳于读书,逸于作文”,“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阅读对写作具有较大的促进作用。阅读首先可以积累知识。书本里有生活中已经消逝的东西,要写好文章,不仅要从生活中获得感性材料,还要善于从别人的作品中学习立意构思、谋篇布局、叙述描写等写作方法,并加以模仿。模仿的过程实质是某一种写作技巧的实践过程、体验过程。学生从中可以获得写作的经验体会,进而较快地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引导学生阅读要重视由课内向课外拓展,鼓励学生主动热情地跟图书、报纸、杂志交朋友,不断充实自己的知识仓库。为了使阅读活动更好地服务于写作,教师应对学生的课外阅读进行有效指导,教给学生摘录和撰写读书笔记的方法。实践证明,通过大量阅读学生可以吸取健康的思想,丰富自己的词汇,获取第二手写作材料。随着学生视野的开阔、信息量的增加、知识的丰富,其思维能力会变得异常活跃,写作灵感不断被激发。
二、激发写作兴趣,培养练笔习惯
课程标准要求教师“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改进作文命题方式,提倡学生自主选题”、“加强平时练笔指导”……这里的“自主写作”、“自由表达”、“自主选题”、“平时练笔”,都是强调教师在写作教学中要减少对学生的束缚,放开学生的手脚,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首先,教师的作文命题必须贴近学生的生活,要求学生写亲身经历的事,要“引爆”学生的积蓄,激发学生的写作灵感,开阔思维与写作思路,让学生有话可说、有事可述、有情可抒,写出情真意切的美文。其次,可以让学生自由拟题、自由立意、自由选材。即便是命题作文,也可以不限文体、不限内容、不限字数,让学生在开放的写作空间里尽情地驰骋自己的思维,张扬自己的个性。教师在作文过程中,尤其要注意运用不同手段创设情境,激活学生的生活积蓄与情感体验,引发其写作欲望,产生一种“不吐不快”的心理。
为提高作文教学效率,教师要帮助学生养成写日记、周记、随笔的良好习惯,鼓励并指导学生随时记录下自己生活、学习时的欢乐与忧愁、成功与失败,让他们自由自在地写下自己喜欢写的内容,诚如特级教师周士魁所说:“写作文,自身生活的真人真事可以写;书上看的、各种大众媒体传播的、街谈巷议听来的都可以写……”总之,要让学生把写作看做是“生活的必需”。写作是为了记录自己思想成长的历程,促进自己语文素养和心理的健康发展。
三、珍视学生个性,鼓励自主创新
“关注学生”、“以人为本”的理念在新课程和写作策略中被一再强化。为此,教师要为学生搭建展现个性与写作能力的平台,让学生畅所欲言、无拘无束地表达他们所感知的生活,尊重其生活体验,将“话语权”还给他们,让他们与生活保持最亲密的接触。教师的作文命题要力求切入学生真实的生活,重视创作主体个人的情感体验;要突破思维禁锢,激励个性化和有创意的表达;要让学生说真话、吐真情,寻找丢失的个性,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要鼓励学生学会观察、学会感悟、学会思考,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见解,要在作文中发出“自己的声音”,要大胆地写出自己对生活、对人生的思考,做到“我手写我口”、“我笔抒我情”,彰显自己的思想和个性。
四、尊重主体地位,鼓励自评自改
写作是一项复杂的、富有创造性的心智活动。写作教学一定要尊重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写作教学的各个环节中。笔者认为,在指导学生自主写作方面,教师要着重做好如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要加强学生思维独立性、深刻性、广阔性和灵活性的培养,引导学生用全面的观点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养成辩证思维的良好习惯,提高多方面、多角度、多层次思考问题的能力。二是要加强广泛交流。写作是为了交际,教师要广开交流渠道,创造交流的机会,让学生在选材、构思或立意等环节,或在习作评价环节进行充分的对话、交流,实现思维碰撞,相互启发,拓展写作思路,让学生在交流、探讨中博采众长,为我所用。三是要提倡自主评改作文。作文教学“要引导学生通过自改和互改,取长补短,促进相互了解和合作,共同提高写作水平”,这是课程标准的要求。叶圣陶先生强调:“改的优先权应该属于作文的本人。”只要教师教给学生具体的方法,指导得当,学生才可以在循序渐进中逐步养成修改作文的习惯,掌握修改作文的方法,提高自主修改的能力。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2).
[2]孙丽艳.让写作溢满生活的馨香[J].新课程(教育学术),2010(11).
[3]叶圣陶.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第6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