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迎来70周年华诞。6月9日至16日,北京市档案馆在第12届国际档案日期间,亦是新馆落成开馆之际举办了一系列展览。其中,在新馆三层西侧展厅隆重推出的“新中国的记忆——市管企业档案联展”(以下简称“市管企业档案联展”)吸引了大量参观者观展。
此次联展有六家市管企业单位参展,展览分为六个部分,分别是:北京汽车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北汽集团”)的“档案见证记忆”;北京公共交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交集团”)的“砥砺奋进的70年”;北京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农商银行”)的“从小井村走出的大银行”;北京工美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工美集团”)的“大国工匠国礼铸造”;北京工艺艺嘉贸易有限责任公司的“懋隆,做传统文化传承与创新的践行者”;北京大明眼镜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大明眼镜”)的“专业引领服务先行,传承文化铸就辉煌”。展览中展出史料、图片及实物等共计1200余件,通过档案视角反映了首都的企业在祖国改革开放的历史大潮中锐意进取、屡创佳绩的感人画面。六家参展单位立足室藏档案资源,以丰富的档案史料讲述了新中国成立至今国有企业不断发展壮大、改革创新的历程,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砥砺奋进所取得的成就。
展览主办方北京市档案馆与六家承办单位经过周密策划和精心布展,以独具特色的展厅设计和新奇、精美的展品吸引了众多参观者驻足观赏。展厅内六家单位呈“U”型排列,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北汽集团展区。该展区的展板以红白两色为主题色调,红色展板为时间轴,记录了北汽集团70年发展历程中各个重要的时间节点,白色展板记录了企业在各个阶段的发展状况。展区中间的车模展示柜内摆放着一件件精致、逼真的车模展品,这些实物档案成为该展区亮点。北汽集团立足室藏档案资源,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来北汽各个阶段发生的重大事件、重大成果为主线,通过档案的视角反映北京汽车工业在新中国成长道路上发生的巨大变化,折射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年来中国汽车民族工业筚路蓝缕、披荆斩棘的奋进之路。展览以时间为轴、事件为点,分为“创业的开端(1949至1978)”“奋进的历程(1979至2001)”“转折与圆梦(2002至2011)“迈步新时代(2012至今)”四个篇章。档案记录了北汽集团在中国汽车工业史上创造的多项第一:1966年,北汽集团先后自主研制生产了新中国第一代轻型越野车BJ212和第一代轻型载货车BJ130,成为几代国人的永恒记忆;1984年,中国汽车工业第一家整车制造合资企业——北京吉普汽车有限公司挂牌成立;2002年,北汽集团与韩国现代汽车合作成立北京现代汽车有限公司,是中国加入WTO以后第一家整车制造合资企业……北汽档案人精心筛选,匠心独运,重点选取了北汽发展历史中的70件重大事件向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献礼。展览共展出文书、报纸、荣誉证书等纸质档案50余件,车模、排球等实物档案40余件,照片等声像档案600余张。其中,朱德同志为“井冈山”轿车和“北京汽车制造厂”题詞的手书印件、“北京”牌越野车的定名通知和工艺设计文件,以及由153款经典车型组成“北汽产品经典图谱”、20余款北汽所属品牌车模专属展台等都是展览亮点,尤为值得观看。

与北汽集团展区相邻的是公交集团展区。展区设计别具一格:中间是一个用展板拼接搭建的“1路”公交车模型,车头印着公交集团的宣传标语——“让更多的人享受更好的公共出行服务”;周围三面展板的底图设计是“一辆大型公交车”,文字和图片全部印在“车身”上,观众走进展区仿佛置身于一辆公交车内。展区整体设计凸显企业形象,使观众产生强烈的代入感。更有意思的是,展区内还有一位可爱的乘务员——“路路”。这是一款专为公交集团研发制造的智能机器人,也是集团的吉祥物,名字“路路”寓意四通八达。这个一米多高的小机器人不仅外表呆萌可爱,还能与参观者互动交流,回答参观者提出的站点、线路、换乘信息等问题,引来大量参观者尤其是小朋友们的围观。公交集团精心挑选了21件文书、107张照片、12种票样等档案参展。其中的文书档案和车票票样均为首次公开,十分珍贵。展览分为“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与时俱进、奋勇前行”“改革创新、科学发展”三部分。从一件件文书档案和一张张照片档案中可以看到:北京公交从1921年成立至今,经过几代公交人的艰苦创业、励精图治、攻坚克难、锐意进取,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截至2018年年底,公交集团从建国初期的5条线路,总长31.89公里,成长为全世界最大的公交公司——拥有员工9.49万余人,运营车辆30926辆、公共电汽车运营线路861条、线路长度18630.46公里,在首都城市地面客运中处于主体地位,发挥着主导作用;通过加快内部体制改革,开辟运营线路,提升运营能力和服务质量,公交集团突破了因人口激增、公交车严重拥挤导致常规公交运营能力难以满足大城市出行需求的困境,不断适应城市快速发展需求,为缓解城市交通拥堵助力。此外,首次公开展出的实物档案——老票样,有着浓厚的年代感,那些曾经天天伴着人们出行的月票底版和几分钱、几角钱一张的车票票根,仿佛带着参观者穿越到上世纪五六十年代,那段以月票、车票作为乘车凭证的岁月,想起儿时排队买月票、乘车打票的经历……北京公交集团的档案生动再现了北京公交70年来的发展历程和现状,展示了公交集团干部职工不忘历史、继往开来的胸襟和担当,体现了他们尊重事实,从历史中寻找企业发展经验、规律的求实精神,展现了北京公交集团“一心为乘客、服务最光荣、真情献社会、责任勇担当”的企业精神。

公交集团展区旁边是农商银行展区。展区以红色为主色调,不仅视觉上耀眼、夺目,似乎也象征着企业未来发展得红红火火。农商银行的展览分为“应运而生”“春回大地”“锐意进取”“不忘初心”四部分,通过60余件实物档案、照片向公众展示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北京农商银行的发展历程,真实反映了1951年北京市第一家信用合作社——北京市小井村农业生产信用合作社应运而生到如今现代化的股份制商业银行这段砥砺前行的历史变迁。其中较为珍贵的档案有:50年代实物储蓄计量器——升、1951年4月22日黄玉米折实储蓄定期存单、1958年农业社信用部农村定期储蓄存单、1963年海淀区北安河信用社第241号社员证、20世纪60年代的信用社叫号牌、1988年6月7日的伍拾元面值有奖储蓄存单。这些难得一见的老物件与展区内各种各样的银行卡形成鲜明对比,充分展示了企业的今昔变化。

农商银行展区旁边是工美集团展区。工美集团的展览分为“大国工匠国礼铸造”和“珠联四方以文兴商”两部分,通过600余张图片和文字串讲了北京工美集团发展史,展示了企业文化、企业形象、企业精神,从档案的视角反映新中国成立以来工美集团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所取得的成就。从1952年第一件诞生自工美行业的国礼《颐和园》,到1980年北京市工艺美术品总公司成立;从2000年组建北京工美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到现在工美形成一体的多元化综合性企业集团。在70年的发展历程中,工美集团始终坚持以工艺美术为主业,以传承与弘扬中华民族工艺美术文化、发展文化创意产业为己任,在完成国礼服务工作、传承工艺美术文化等方面领航工美行业发展。数十年来,工美集团一直承担着国家级礼品的设计制作任务,享有“国礼造办”的美誉。迄今为止,出自工美集团的国礼已经走进150多个国家。此次展出的四件国礼实物展品摆放在展区内最引人注目的位置,它们分别是:2014年APEC会议领导人赠礼景泰蓝赏瓶《四海升平》、2015年9月纪念联合国成立70周年赠礼景泰蓝《和平尊》、2015年和2016年分别赠予英国女王和印度总统的双国礼景泰蓝《友谊之船》、2017年“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领导人及配偶礼品之一的雕漆赏盘《丝路绽放》。据工作人员介绍,这四件工艺品都是我国重要外交活动中的国礼,其精湛工艺和深远意义不言而喻。四件精美绝伦的国礼使观众不仅领略到工美集团工匠们的高超技艺,更感受到他们精益求精、爱岗敬业的精神。正是因为有了这些“大国工匠”们的勇于创新、甘于奉献、艰苦奋斗,才使“中国制造”不断向新高地冲锋,使中国工商业文明向新境界迈进。四件国礼不仅为展区增色,更是工匠精神的体现。

工美集团展区旁边依次是北京工艺艺嘉贸易有限责任公司展区和大明眼镜展区。这两个展区的整体设计中规中矩,但其丰富翔实的史料、珍贵图片和具有历史厚重感的实物展品同样吸引了大量参观者。

北京工藝艺嘉贸易有限责任公司的前身——懋隆洋行始创于上世纪初,是具有近百年悠久历史和深厚文化积淀的中华老字号企业。此次展览中,承办方从所保存的懋隆近百年来的数百份珍贵史料中精选出数十幅照片、文字档案材料,详实地展现了百年懋隆为我国传统工艺传承发展、中西方文化艺术交流、外贸出口创汇、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做出的杰出贡献,并展示了百年懋隆未来的发展蓝图。在一幅题为《1947年〈北平市贸易同业公会会员名册〉中的懋隆洋行登记档案》的老照片中,笔者了解到“懋隆”两字由东西方友好使者马可·波罗(Mar? coPolo)的名字谐音而来,兼取中国传统商业祝词“懋盛隆昌”之意。近百年来,这一有着深厚文化内涵和悠久历史渊源的老字号广迎八方客,蜚声海内外。“1974年至1975年,美国前总统老布什在北京担任美国驻华联络处主任期间,先后三次来到位于朝阳区三间房东路一号的北京市工艺品进出口公司(新中国成立后,通过公私合营方式经营懋隆品牌)仓库购买商品,并将这段经历记录在了《老布什日记》中,留下‘来北京三件事:登长城、吃烤鸭、参观购物三间房’的一段佳话。为适应我国改革开放形势的需要,懋隆于1980年起陆续在北京王府井大街、北海公园、天坛斋宫等地开设了多家店铺,成为北京对外开放、对外交流的一个窗口。朱德、彭真、谷牧等国家领导人多次到懋隆商店视察指导,郭沫若、邓拓等文人墨客也时常在此流连忘返。”此次联展中北京工艺艺嘉贸易有限责任公司的展区虽然不大,但是用档案串讲中华老字号古往今昔的变迁故事,使观众们看得津津有味。

大明眼镜展览分为“新中国成立前后的大明眼镜”“改革开放后的壮大”“改制后的发展”“服务为先赢得广泛赞誉”四部分,通过66件档案史料和图片展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来大明眼镜在不同时期的发展,反映了各个历史时期眼镜产品、设备设施、人员服务的变化。这些档案不仅反映了大明眼镜不同时期取得的荣誉,也展现了行业的进步和全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其中还穿插了郭沫若三次为大明眼镜题写匾额,恢复高考后配镜难的历史,顾客与大明眼镜几十年情缘佳话等颇有趣味的历史故事。
历史留痕于岁月之上,岁月凝结于档案之中。“市管企业档案联展”的举办,贯彻落实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让历史说话,用史实发言”的重要指示,充分发挥了档案工作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作用,体现了档案在企业文化宣传方面的优势,大力弘扬了“工匠精神”。此次展览不仅增强了公众的档案意识,更体现出人类与档案同在,社会与档案同行,文明与档案同兴的重要意义。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让我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把责任和使命记在心上、扛在肩上、抓在手上,面对新时代新征程,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践行党的十九大精神,抢抓发展新机遇,凝心聚力谋发展,努力谱写北京市档案工作创新发展与时俱进的时代乐章,以优异成绩迎接新祖国70周年庆典,向着“两个一百年”的宏伟目标奋勇前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