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备?体验?理解:管窥钢琴艺术鉴赏的三位维度

来源 :海外文摘·学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nbing8186816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钢琴艺术的鉴赏并非只是作曲者、演奏者及听众之间单纯的信息传播行为,其中更包含了更为复杂的艺术接受过程。听众在面对钢琴艺术的时候,不仅需要做好充足的前期准备、对作品及演奏家的相关背景有所了解,还需要体会在这之中所凸显出来的诸多艺术技巧及充沛情感,此外还需要对其主题内容及人文价值进行审思,最终才能对钢琴艺术的鉴赏真正实现其多维度艺术价值。
  关键词:钢琴;鉴赏;体验;艺术接受
  中图分类号:J6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177(2018)14-0000-00
  现实中,钢琴艺术离不开具有一定水准的鉴赏行为,同样也需要听众与艺术家之间借以作品以此完成有效的艺术传播过程。通过听众这一鉴赏主体积极的审美再创造活动,才能让钢琴艺术在呈现之中真正发挥其社会意义和美学价值,并由此实现人类自身主体力量在相应审美活动中的自我肯定与自我实现。钢琴艺术的鉴赏行为通常是复杂多元的,但总体上离不开前期对作品创作背景及艺术家的了解、在鉴赏中体会艺术表现形式及情感交互、深入理解作品的主题内容及其蕴含的人文价值等几个维度。
  1准备:创作背景及艺术家
  艺术作品的诞生离不开相应的历史文化环境,其中也蕴含着较强的地域、时代、族群等文化特征,所以作为艺术接受者而言,需要他们在践行艺术鉴赏行为之前对这些相关内容做好前期准备,这样不仅可以让他们消除与艺术家、作品之间的审美隔阂,同时也可以让他们更好体验到作品的表现形式及情感、理解到作品的主题内容,让艺术鉴赏行为实践更多价值。在艺术的审美心理中无论是注意、感知还是联想、想象,除了受到接受者本身的审美能力等方面的影响之外,在这之中发挥更为重要作用的便是他们对于作品的创作背景以及对艺术家的了解,甚至直接决定了他们的艺术接受程度、艺术鉴赏效果。
  对于钢琴艺术而言也是如此。比如肖邦的1831年所创作的《c小调练习曲》(即《革命练习曲》),这首音乐的创作年代正是处于如火如荼的华沙革命被沙俄军队血腥镇压时期,当肖邦在归国途中突然得到华沙失守、起义失败这不幸消息,他内心的压抑、愤慨、悲伤在一瞬间彻底爆发,对于祖国的无限热爱让他更是心如刀绞、伤心欲绝。在这样的心境之下,肖邦写下了这首激昂慷慨、催人奋进的《c小调练习曲》,因其极高的艺术造诣、浓厚的个人感情色彩以及深厚的人文情怀,这首作品也被后人命名为《革命练习曲》。听众在鉴赏这首之前若对这些创作背景以及肖邦的艺术特色有所了解的话,不仅可以将自身直接置身于肖邦所处的现实文化环境并与其审美倾向保持高度一致,还可以更为深刻了解到作品中所蕴含的复杂情绪和强烈情感表现,更加容易与作品之间产生强烈的共鸣。再如欣赏巴赫的《哥德堡变奏曲》、《意大利协奏曲》、《勃兰登堡协奏曲》等相关作品的时候,听众不仅需要对这些作品所处巴洛克时代的主要艺术特征有所了解,还需对巴赫丰富明朗、严谨质朴、精致细腻的创作特色以及浓厚的宗教及开启古典主义的内涵意味有所了解,并由此完成从单纯的聆听欣赏到理解作品中更深層次的艺术内涵,进而在获得更高效率的艺术鉴赏行为之余更好提升自己的审美水准、产生更多情感上的共鸣。又如许多人在聆听理查德·克莱德曼或石进的系列流行钢琴作品时,若只是将这些当作单纯的背景音乐、舒缓音乐、消遣音乐来进行鉴赏则会让其审美行为变得更为固化、失去作品蕴含的更多艺术价值,也会在艺术反馈中产生不利影响,进而导致艺术家的创作倾向变得更加同质化、表面化,这些均不利于钢琴艺术的长远发展,对于听众的审美习惯也会造成困赜。
  类似的案例在鉴赏带有浓厚地域、时代或族群特色的钢琴作品中多有体现,亦成为听众尽快消除审美隔阂、渗入作品鉴赏行为的关键。可以断言,听众在鉴赏之前若能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对作品背景及艺术家有所了解,方能在这之中以此实现更高效的艺术鉴赏效果。
  2体验:表现形式及情感交互
  艺术体验之中,对于其表现形式及情感的交互总会被鉴赏者放置于重要位置。对于理解其主体内容和人文价值而言,这样的体验显得相对较为直观、具有一定的不稳定性和个体化差异性,且对一般艺术接受者的艺术鉴赏水平要求相对较为“多层面”、“多维度”一些,更需要他们对此具有相应的艺术鉴赏经历以及一定的艺术鉴赏技巧。“形式是内容的外观。欣赏者只有从对形式的解读、感受开始,才能达到对内容和意蕴的把握……艺术作品的形式即作品内容具体存在的样式,由外显的艺术语言和内在的结构两种形式因素构成”,“艺术活动是以下面的这一事实为基础的:一个用听觉或视觉接受别人所表达的感情的人,能够体验到那个表达自己感情的人所体验过的同样感情”,由此可见,这要求鉴赏者在鉴赏过程中需要更好体验艺术作品的表现形式,并与艺术家、艺术作品之间产生直接的体验式联系。
  在对钢琴艺术作鉴赏行为时,听众在对作品的表现形式及情感交互进行体验时主要围绕着艺术语言、手法技巧、艺术情感等几个方面。在聆听一首钢琴曲时,听众会较为直观接受到其节奏快慢、旋律变化、强弱转化等艺术语言层面,也能感受到钢琴家的断奏、滑奏、八度与和弦切换、颤音等方面丰富的技巧,同时还会在作品中体会到他们演奏时所采用的激情洋溢、温婉细腻、缥缈幻乐、严谨刚毅、活泼明朗等不同的感情传达方式,由此对接触到钢琴多元化的艺术魅力,也对此形成了多维度的审美体验。当然要注意的是,不同听众因其审美情趣、艺术经历等方面的区别,他们对于这几个方面的涉猎深度也存在着诸多不同,并由此直接导致了他们鉴赏结果、鉴赏价值所出现的些许差异。在知名钢琴演奏家朱晓玫近年以来的音乐会反馈来看,其听众群体两极分化情况较为严重,其中除却一小部分具有一定古典音乐修养及鉴赏经验的听众能够较好践行艺术鉴赏行为以外,更多听众主要还是基于艺术市场的热捧、大众传播的推广盲目慕名而来,在这之中因为他们缺少对钢琴艺术的了解,使得他们实则很难窥见钢琴家演奏中所凸显出来的诸多艺术魅力,对于作品表现形式及情感交互的理解缺失也导致他们在相应的艺术鉴赏行为中很难获得较好的实际体验,质言之,审美层面的隔阂对于钢琴艺术的鉴赏体验行为造成了极大的负面影响。   以上所述可知,钢琴艺术鉴赏活动中对于表现形式及情感交互等方面的体验至关重要,这不仅关乎于鉴赏行为的践行,更关乎于实现其艺术价值的关键。此外,这也对听众这一鉴赏群体提出了相应的要求,从某种层面上来看,这也成为了甄别艺术接受群体的参考标准。
  3理解:主题内容及人文价值
  “在艺术欣赏的过程中,欣赏者会进一步关注到与艺术形式相统一的艺术内容……艺术作品的内容植根于艺术家对生活的认识和理解,是艺术家在个人体验的基础上,融合自身审美理想和情感体验,对生活素材加以充足和创造,并体现出一种精神性内涵。”由此可见,艺术鉴赏中对于主题内容及其人文价值的关注是其审美价值实现的最终逻辑旨归,若想理解作品中真正的艺术意蕴,就需要在鉴赏中对其文化涵义与人文精神进行额外关照,让作品在有限之中体现出无限,从个例中寻求普世价值。
  很多钢琴作品的主题内容丰富、人文价值深厚,听众可以通过鉴赏行为从中寻找到相应的审美价值。譬如巫漪丽《梁祝》中所蕴含的中国传统民间艺术特色、黄虎威《巴蜀之画》中对于地域文化色彩的展示、江文也《渔父舷歌》中所构设的中国式审美意象等等,从这些作品里听众不仅能够听到美妙动听的旋律,也能够超脱于作品本身,感悟到其中更深层次的艺术意蕴。这样的现象在西方很多作品中也时常可见,早至巴洛克时期、现至流行钢琴音乐的兴起,莫扎特、肖邦、李斯特、鲁宾斯坦、阿格丽奇、Piano guys乐团、马克西姆等等,他们的作品已然逐步从旋律或节奏的布设结构中自由脱离,并开始带有浓郁的、不同时期和审美情趣的、具有人文关怀的艺术特征,听众也可从对他们作品主题内容的鉴赏过程中获得更多审美愉悦之外的认知、教育价值。当然在这之中有一个存在争议、非常极端的例子是约翰·凯奇的《4分33秒》,演奏家坐在钢琴前面从头到尾都没有弹奏任何一个音符,这种“钢琴艺术”看起来似乎已经和钢琴本身毫无关系,且不论其具体意欲何为,但从其审美“意义”层面而言,这首作品的主题及内容更加重视的是其超越形式之上的人文价值,即脱离于传统聆听式的欣赏习惯、凸显其哲理反思式的鉴赏方式。
  无论如何,鋼琴艺术需要这样具有深度的多维度鉴赏方式。尽管许多听众群体更为倾向于娱乐性的审美习惯,但从长远来看,唯具有更深层次主题内容及蕴含人文价值的作品,才能够真正流传下去,才能够对钢琴艺术的长远发展奠定坚实的艺术基础。
  参考文献
  [1](匈牙利)约瑟夫·迦特.钢琴演奏技巧,刁绍华、姜长斌译[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1.
  [2]伍蠡甫主编.西方文论选(下册)[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79.
  [3]王廷信主编.艺术导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7.
  [4]彭吉象主编.中国艺术学 [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第二版,2014.
  [5]彭吉象.艺术学概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第三版,2006.
  [6]王南溟.观念之后:艺术与批评[M].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2006.
  [7]管建华.中国音乐审美的文化视野[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
  [8]陈星妤.论钢琴演奏艺术美学价值的实现[D].湖南师范大学,2014.
  [9]何春晓,邓思杭.中国传统艺术美学对钢琴演奏者的文化启示——以<溪山琴况>为源 [J].黄河之声,2016,(16):64—65.
  [10]沈茜.在想象中呼吸与聆听——钢琴演奏中控制联想鉴赏方法的提出[J].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10,(04):163—167.
  [11]王璐.钢琴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力[J].黄河之声,2016,(12):59.
  [12]吴琛.浅析学生音乐鉴赏能力的培养——以高校钢琴教育为视角[J].大众文艺,2016,(08):224.
  基金项目:2015年四川音乐学院院级科研项目《钢琴基础考试机制多样化探究》(编号:CY2015007)阶段性成果之一。
  作者简介:陆惊吶(1976—),女,上海人,本科,四川音乐学院钢琴系副教授,研究方向:钢琴演奏、艺术指导。
其他文献
摘要:让·热内(Jean Genet)是二十世纪的法国中别具一格的作家。在当时会引发巨大争议的话题充斥于他的作品中。让·热内通过大胆而露骨的文字塑造了很多被社会边缘化的人,其中有很多“阶级叛逃者”(transfuge de classe)或是渴求叛逃的人。文中主要就结合让·热内戏剧《女仆》中的人物就“阶级叛逃者”(transfuge de classe)或“渴求叛逃的人”进行分析。  关键词:《女
摘要: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当今社会最迫切需要的课程,随着教育的不断发展,我们的不少孩子高分低能,生活需要父母照顧,迫切需要一门能够全方位动手动脑的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就是针对这些应运而生的。它内容的选择和组织就是围绕学生与自然的关系,学生与他人和社会的关系,学生与自我的关系三条线进行开展的,重要的是它关注学生作为“整体的人”的发展。  关键词: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体验  中图分类号:G622.
摘要:现代企业的竞争说到底就是人才的竞争,是否具备一支优秀的人才队伍将直接决定企业综合竞争力的高低。因此,企业必须做好人力资源的招聘和选拔工作,结合时代发展的特点,积极利用互联网这一新平台进行人才的招聘,使人才招聘工作效率得到有效提升。本文笔者针对网络人力资源招聘进行了分析和研究。  关键词:网络;人力资源;招聘  中图分类号:F27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177(201
摘要:本文以文体分析法中的体裁分类为基础,试图结合笔者所在地使用的高中牛津英语教材,从语境、篇章结构等、语言特征等方面对议论文体的阅读篇章构建教学模式,通过实践研究验证构建的新型阅读教学模式对学生的阅读技能产生积极的影响。  关键词:教学模式;文体分析;阅读教学;议论文  中图分类号:H3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177(2018)03-0082-02  长期以来我国的高中英语阅
摘 要:目前,学校体育教学仍是沿袭传统的竞技教学模式,对现阶段学校体育主体——学生的体育意识和创新能力在客观上造成障碍。在这一背景下,探索如何在体育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体育教学中面临的一项紧迫而重大的课题。  关键词:体育教学;教学模式;创新教育    1 引言    学校体育教育是学生在校接受系统教育的关键时期,具有与社会衔接的特点,它对学生将来能否成为社会高素质人才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互联网的深度应用,政务微博、微信、移动客户端以及开设在其他第三方平台上的政务新媒体逐步走进公众视野,成为连接政府和群众之间的桥梁。如何借助新媒体提升政务工作水平,从而实现“沟通”“便民”“施政”的价值,让政府的声音更响亮,值得我们思考。本文将以宁夏银川市为例,从现状、问题、对策及建议三个方面入手,对银川政务新媒体的发展进行探讨。  关键词:政务新媒体;发展现状;对策建
摘要:“孝老爱亲”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1],发扬“孝老爱亲”精神,对于构建和谐社会、促进大学生道德教育起着十分积极的作用。文章以中华传统美德“孝老爱亲”为切入点,以“当我老了”主题特色活动为载体,对“孝老爱亲”精神在大学生道德教育中的有效方式和积极作用进行探索,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大学生道德教育方式。  关键词:大学生;孝老爱亲;道德教育;传统文化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摘要:人工智能运用领域的逐渐拓宽,也为司法改革带来新的活力。在他国已经开始探索建立司法裁判人工智能化系统的基础上,本文结合我国司法裁判的实际情况,通过分析司法裁判和人工智能之间的差异性和共性,认为司法裁判人工智能化具备可能性,并提出未来我国司法裁判人工智能化的发展路径——分类建立司法裁判人工智能化系统,根据案件的难易、复杂简单程度的不同,将现有案件分为普遍无争议案件,相对有争议案件,重大、复杂、新
摘要:城镇绿化工作的效果直接关系到是否可以为城镇居民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在文中就结合笔者所在地区实际情况,对城镇绿化实践的经验进行介绍,为城镇绿化工作的开展提供借鉴。  关键词:绿化实践;森林城镇;威坪镇  中图分类号:TU9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177(2018)14-0000-00  淳安县威坪鎮位于淳安县西部,距县城千岛湖镇45公里,距省城杭州180公里,黄山120公里
摘要:《起风了》是堀辰雄的典型代表作之一,以未婚妻子矢野绫子的病亡这一亲身经历为蓝本创作完成作品《起风了》。男主人公我苦于对节子的死的恐惧和对两人的幸福生活的满足,最后顿悟出超脱死的永生而解脱。另一方面,女主人公节子同样也挣扎对生的渴望和死的别离,最后在死中得到解脱。总的来说,可以看出《起风了》以死亡为主题,追求超越死亡的永生的作品。同时,全文洋溢着浓浓的感伤主义基调。  关键词:堀辰雄;《起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