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因他爱上了戏剧

来源 :八小时以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nmdm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
  从事艺术且能做出一番成就的人大抵分三种路子:一是天赋秉异,老天赏这碗饭;二是出身世家,祖辈上就与艺术结缘;还有一种人,他们是完全遵循自己心底的召唤,以近似理想主义的赤子情怀对待自己所从事的这份事业,无怨无悔,勇往直前。
  现代著名戏剧大师黄佐临当属最后这种。
  用时下的话说,黄佐临的性格并不适合演艺届。他自小内向寡言、胆小腼腆。这大概与黄家传统、严厉的家教有关,黄佐临从小是在父亲的棍棒下长大的。他的父亲黄颂颁是一家洋行的买办,这份职业为他的家庭提供了相当富足的生活。黄颂颁希望儿子日后也能从事他的职业,像那个时代所有务实又多多少少要显示一些父威的中国父亲,他们总认为自己为子女铺就的路就是最好的。黄颂颁甚至更霸道些。
  黄佐临17岁时开始有媒人上门提亲,因此非常忐忑,深怕父亲为他定下一门亲事。好在黄颂颁眼界高,一直没有中意的。直到有一天他告诉黄佐临已为他定下一个广东女孩。黄佐临郁闷至极,问母亲为什么父亲会中意这个女孩?母亲说,因为他的父亲平生只有一个爱好就是吃甲鱼,而这个女孩极擅长杀甲鱼,总有办法把甲鱼的头从它的鳖甲中引出来,然后一刀斩断它的脖子……黄佐临一听之下,从头冷到脚。他向母亲哀求,母亲爱莫能助。绝望之下,黄佐临把自己藏了起来。他在家里的地窖藏了两天,家人为找他闹翻了天,母亲哭肿了眼,父亲只得扬言只要找到黄佐临,凡事都答应他,黄佐临才从地窖里爬了出来。
  他向父亲提出,亲事退掉,而且他要到国外留学。黄颂颁左右权衡,终于答应了黄佐临的要求,但是父亲同时也提了两个条件:一是要黄佐临读商科,二是不准娶个外国女孩回家。黄佐临连声答应。
  1925年8月,19岁的黄佐临从上海启程,赴英国伯明翰大学留学。
  2
  留学带来的新鲜感和兴奋劲很快就被黄佐临所攻读的学科打败了。他此番所学的是与数字打交道的会计学,黄佐临发现那些枯燥、乏味的数字任凭他怎么努力都记不住,会计学老师也不喜欢他,说没见过比他更笨的学生,有时甚至骂他“白痴”。学期考试,他的会计学考了38分,教务长请了一位老师为他补习,结果补了一个学期后再考,考了28分。黄佐临只好改学社会研究学。这个学科要求学生要参观工厂、写社会调查报告。黄佐临渐渐发现,社会研究学比会计学有意思多了,他可以接触很多人,搜集到生动、鲜活的素材,更重要的是他可以把自己的很多观点和思想融入到他的报告中。这大概算是他最初的“创作”了。为了写出更有价值和独特的报告,他开始阅读大量的的文学作品,包括易卜生、萧伯纳、高尔斯?华绥等西方戏剧大师的作品。
  黄佐临求学的伯明翰是座有着深厚的历史和文化底蕴的城市,盛产文豪。莎士比亚故乡斯特勒福特离伯明翰只有二十英里。故居是一幢伊丽莎白时代的建筑,坐落在艾文河上,是莎士比亚女儿的家。英国人称它为茅屋。屋里陈列着莎士比亚用过的书桌和椅子,他曾坐在这张椅子上写成了三十六个剧本,所以英国人把这椅子称为灵感椅,并规定一先令坐一分钟(当时,理发只须花半先令)。都说,坐一坐这张椅子就可以得到创作灵感。
  椅子前排着长队,大都是美国的百万富翁、战后的暴发户和旅游者。1926年,黄佐临也多次加入到这个队伍中,希望能得到些莎士比亚式的灵感。那年黄佐临20岁,这一年成了他人生中的一个重要转折点,他心中第一次有了明确的人生方向,或者说有了一个梦想,他想成为一个像莎士比亚一样的剧作家。
  3
  人生旅途中很多看似偶然的遇见和相识,其实昭示着某种机缘。1926年,黄佐临结识了在他的人生里起到重要作用的人?——乔治?萧伯纳。
  对,就是那个世界著名剧作家萧伯纳,黄佐临认识他的头一年,萧伯纳因为作品具有理想主义和人道主义而获诺贝尔文学奖。这样一个世界级大师,怎么会和名不见经传的黄佐临联系到一起呢?
  当时黄佐临在伯明翰大学二年级读书,借宿在林溪学院,那里是各国留学生的宿舍。在周末晚会上,黄佐临自编自演了独幕话剧《东西》,同学们说很有 “萧派”的风味,怂恿他把《东西》的剧本寄给萧伯纳看看。黄佐临那时颇有初生牛犊不怕虎的感觉,他果真把剧本给萧伯纳寄去了,并写信告诉他,自己想当一名剧作家。
  几天后,一个大大的信封飞到黄佐临的邮箱:萧伯纳居然给他回复了。在《东西》的扉业上,萧伯纳亲笔写道:“一个‘易卜生派’,是个门徒,不是大师;一个‘萧伯纳派’是个门徒,不是大师;易卜生不是‘易卜生派’,他是易卜生;我不是‘萧派’,我是萧伯纳;如果‘黄’想有所成就,千万不要去当门徒;他必须依赖自我生命,独创一格。”给一个默默无闻的异国年轻人回这样一封信,一方面说明萧伯纳有涵养,还有一方面,也许是黄佐临对戏剧的那种执著、热忱和才华打动了这位诺贝尔奖得主。可以想见,对当时只有20岁的黄佐临来说,萧伯纳的这番鼓励带给他多么深远的影响。
  1935年黄佐临第二次到英国留学时,他专程去拜访了萧伯纳。萧伯纳已80高龄,很少见客,但是对黄佐临这个异国“忘年交”的来访他却很高兴,不仅热情接待了他,还要送他一件东西留做纪念。过了几天,萧伯纳带黄佐临到一位当地很有名的老艺人家里去,请老艺人专门做一个羊皮相册。萧伯纳与老艺人商议式样,还叫他用画笔当场写一个中文的“萧”字,以便铸印在封面上。在回来的路上,80岁高龄的萧伯纳嘱咐身边来自异国的小伙子说道:“将来你回去,有了满意的演出,剧照就贴在这上面。”
  1937年7月10日,黄佐临在归国前最后一次去伦敦访问萧伯纳。萧伯纳特意题词:“起来,中国!东方世界的未来是你们的,如果你们有毅力和勇气去掌握它。那个未来的圣典将是中国的戏剧。不要用我的剧本,要你们自己去创作。”
  “不做门徒”、“自己去创作”,萧伯纳对黄佐临的这种指引贯穿在他一生的追求中,激励着他勇往直前,无怨无悔。
  4
  黄佐临第一次留学回国时是1929年,他并没有如愿去做戏剧,而是接替父亲的职位成为一名拿着600银两月俸的洋行高级职员,成了名副其实的“高富帅”。   工作之余,黄佐临把大量时间都用在观看、评论戏剧上,也因此结识了很多志趣相投的朋友。1929年10月“南开“校庆,高尔斯?华绥的作品被搬上舞台,曹禺参加了改编,并在剧中扮演董事长。黄佐临看过演出后给《大公报》写了一篇观后感,对这个剧作评价很好,而且特别点评了曹禺的表演。彼时的曹禺还默默无闻,突然在《大公报》上看到自己的名字,自然欣喜。他觉得黄佐临是他的知音,辗转找到他的家,专程登门拜访。
  有一句话说,你是什么样的人,就会吸引什么样的人,此话适用于朋友间,也适用于夫妻。1930年,黄佐临因戏剧结缘,认识了后来成为他妻子的女子,金韵之。
  这年5月,天津中西女中毕业班的同学排演的莎士比亚的喜剧《皆大欢喜》上演了。黄佐临的妹妹是中西女中的学生,特意拉着哥哥来看这台戏。在这个春风沉醉的夜晚,黄佐临非常投入地看完了整台表演。他很惊喜,此剧中所有角色的念白都采用英语原文,更让他眼前一亮的是女主角罗瑟琳的扮演者,她戏演得真好,人也长得漂亮,总之样样都好,让黄佐临一下子着了迷。他连夜写了一篇剧评,对这次演出作了详尽的分析,特别赞赏了女主角的表演。此文发表在了英文报纸《天津泰晤士报》上。
  次日回家,他转弯抹角地向妹妹打听女主角的情况。这女孩叫金韵之,是黄佐临妹妹的同班同学,比他小5岁。由妹妹牵线,黄佐临与金韵之得以很快相识。他们对戏剧有着共同的热爱和追求,每次见面都有说不完的话题,很快两人就陷入了热恋。多年后他们的女儿黄蜀芹回忆:“那是他们俩的初恋,也是终身之恋,自始至终达六十五年之久。”
  1935年,黄佐临做了两件大事,一是和金韵之结婚,二是他辞掉了他月俸600银两的金饭碗。600银两是个什么概念?相当于时下人民币25000元。从一个洋行的高级职位到当时人们眼里的下九流“戏子”,这在世人的眼里简直是发疯。黄佐临最忐忑的是父亲黄颂颁的反应。令他意外的是,黄颂颁这一次却没有反对,当然他也没表示赞同。他只说:“你自己做主罢。”
  倔强又保守的黄颂颁为什么会同意黄佐临的这种选择?这种改变也许有时代的背景,在当时那种新旧交替、中西碰撞的大环境中,很多人固有的观念都承受着冲击发生了改变;又或者,黄颂颁的内心有着深深的无奈:他老了,人生有很多事都无法勉强,随他去吧。
  黄佐临晚年谈起父亲的默许,他说:“这真是我莫大的荣幸。”
  那么对黄佐临自己来说,弃商从艺,是什么让他做出如此大的决定?这其中的原因他一辈子都没有明说过,有人猜他是受了萧伯纳的指引,也有人说是因为他和妻子金韵之的互相支持和影响。多年后,余秋雨有过这样的评价:在我看来,佐临之所以弃商从艺,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既朴素又简明的,只因为他爱上了戏剧。
  爱上了戏剧,让黄佐临在1935年再次赴英国留学。与前次不同的是,这次他专门攻读戏剧,并立志把此当成终身的职业,而此次他也不再是孤身一人,身边陪伴的是他的新婚妻子金韵之。
  他们的蜜月是在剧院中度过的,不到一个月的时间看了60多场戏剧。秋天,金韵之去伦敦学习表演,黄佐临入剑桥大学研究莎士比亚。1936年,他们又一起入伦敦戏剧学馆,她在表演班,他在导演班。这期间,金韵之为自己取了艺名“丹尼”,是由当年创办伦敦戏剧学馆的法国著名导演米歇?圣丹尼的名字衍化来的,取这个艺名是为了永远纪念自己的戏剧导师。1937年夏,黄佐临和丹尼在伦敦戏剧学馆结业,他们启程回国,于同年10月回到天津。
  5
  1939年,黄佐临来到上海开始了他的职业导演生涯。1942年,他组织了一个名为“苦干”的职业剧团,剧团章程里写道:戏剧是我们的终身职业,齐心协力,埋头苦干。这不是空泛之谈,而是黄佐临的肺腑之言。
  20世纪40年代,他把一大批热爱戏剧的人聚集在他在上海的家里。他的房子是位于泰安路上的一座花园洋房,是用父亲的遗产买下的,剧作家黄宗江、演员黄宗英、“话剧皇帝”石挥等都在这里客居过很长时间。就是在所房子里,黄佐临引领着这批热爱戏剧的人创作出多部有影响的话剧。
  当时的上海汇集了一大批优秀的文艺人才,钱钟书和杨绛夫妇彼时也在上海定居,1942年黄佐临指导了杨绛的剧作《称心如意》。这次合作,黄佐临与钱钟书夫妇彼此都留下很好的印象。40多年后的1989年,黄佐临的长女黄蜀芹想要拍摄电视剧《围城》,黄佐临为她写下一封引荐信,《围城》最后得以顺利投拍与黄佐临和钱钟书夫妇的这段相交不无关系。这是后话了。
  新中国成立后,作为剧场艺术的开拓者,黄佐临和焦菊隐被称为“南黄北焦”,他担任了上海人民艺术剧院副院长,指导了《布谷鸟又叫了》等多部有影响的话剧。但是他一直不满意,萧伯纳给他的那本羊皮相册上始终是空白的,他希望能找到戏剧的演绎规律和变革,他的梦想就是找到他理想的演剧方式,可是他理想的演剧方式是什么?他并不清楚。
  1959年,黄佐临接到一项任务,引进德国戏剧《胆大妈妈和她的孩子们》,把它搬上上海的舞台,这让黄佐临非常兴奋。当时中国舞台上用的、学校里教的都是苏联体系的戏剧观,德国的戏剧很少有人知道。黄佐临希望除了一种表演体系外,还能有更多元的方式和理念,他一直想打破这种唯一或者所谓的权威。在那种观念、意识和方向,甚至连日常服装都要求高度统一的年代,打破唯一、寻求多元化创新是需要巨大勇气的。
  这一年,由黄佐临导演、他的妻子丹尼主演的这部德国戏剧上演了。刚开始观众抱着好奇心来看,剧场全满,演出过半时观众纷纷离场,快结束时观众比舞台上的演员还少,等到全剧演完,观众只剩了一个人,他是黄佐临的朋友巴金。
  无法想象黄佐临掀开帷幕时看到巴金一人在台下时的心情,也许有失望、也许有挫败,也许百味杂陈。探索的路上从来都是孤独的,黄佐临曾自称是与风车战斗的“黄吉诃德”,带着一种近似天真的理想主义,苦苦寻找着一个属于中国人自己的戏剧体系,这是他终生的梦想。
  6
  从黄佐临年轻时开始,关于戏剧的笔记一共写过92本,他一直想依此来写一本《世界戏剧史》,但是最终没有完成这个梦想。
  1968年的春天,他当上了外公,小外孙取名“大圣”,黄佐临非常高兴。多年后,不仅黄佐临的几个子女都成了著名的导演、剧作家,这个叫“大圣”的外孙也成了一名导演。从买办家庭走出的黄佐临把自己的家庭变成了“戏剧之家”。
  直到暮年,黄佐临仍参与导演多部有影响的话剧暮年。在他执导的《消失的雨点》的“导演的话”里,他说:“最近我身体不佳,失眠、心律不齐、早搏,医生嘱休息。无奈一年来话剧成熟导演先后3位与世长辞,感慨万分。为了弥补这个巨大损耗,我已下定决心,背水一战,只要为振兴话剧能尽一份力,死而无怨》。”
  戏剧,对黄佐临来说,早已不是一种谋生的职业,更不是谋取名利的手段,而是他的情感、精神,是生命的寄托、依靠,甚至超越了生命,成了他的信仰。
  85岁时他用自己的“写意戏剧理念”指导了他的最后一部话剧《中国梦》。1994年6月1日,黄佐临走完了他88岁的人生旅程。
  丹尼在晚年患上严重的老年痴呆症,失语、失忆,当孩子们把黄佐临去世的消息告诉丹尼时,已失语多时的她突然开口说:“真是的。”这句话就成了丹尼献给黄佐临的挽联。
  7个月后,丹尼去世。
其他文献
你和他在一起做每一件事,对每一件事都意见一致,你们在同一张床上度过每一个夜晚,而且从不,从不互相厌倦……对不起,这不是婚姻,是神话。  同样,婚姻中,有些所谓的规则或者信条,乍一看无比正确,但放到现实中,它们却经不起认真的推敲。除了某些世代相传的规则早就需要更新了,更重要的是,其中有一些甚至对婚姻直接有害。所以,打破一些似是而非的“婚姻规则”,有可能是你能为自己的婚姻所做的最好贡献。  现在,请准
期刊
“品酒就来芭萝莎,来南澳大利亚。这里是逃離现实的忘忧地,这里浪漫得无与伦比,灵感的音符会被青青的山谷撩拨起。周末约上你的他(她),就你们俩一起来这里,晴朗的夜空下,只有无数的星星陪伴着你。”  这是我偶然看到的一段话,像是诗句,好似歌词。我似懂非懂,但还是试着把它翻译过来,忍不住读上两句。  对世界上葡萄酒产业了解的人,都会知道南澳大利亚拥有芭萝莎山谷(Barossa Valley)、麦克拉伦山谷
期刊
克拉科夫(Krakow)是波兰的旧都,被誉为波兰最美丽的城市。如果在地图上用一个最小的圆把整个欧洲圈起来,克拉科夫正巧便是圆心。虽然在波兰地图上这里已接近东南部边境,但却是波兰民族的发祥地,这个国度的心脏。  从中东欧最古老而富有的老城,到曾经欧洲最大的盐矿,从犹太区卡其米日,到二战最著名的集中营,世界遗产名录上的波兰部分,克拉科夫要占到一半。在波兰,即便是首都华沙人,也必须承认那句关于波兰的老话
期刊
这本英文译本名为《双胞胎》的小说,此次的中文译本恢复了它在荷兰语世界中的名字——《上面很安静》。在故事里,住在“上面”的父亲在一次谈话中对他的儿子,也即故事的主人公说:“赫尔默,你是个奇怪的人。”事实上,如果你读了这本小说的前二十页还没有感到厌倦,你会发现,其实这也是一本奇怪的小说。  小说主人公是住在离阿姆斯特丹不远的郊区农场的农场主,同时,他也是包揽那里一切农活的农民。他五十岁上下,先后失去了
期刊
1905年,岩国市,山口县。  小村的小戏台上正在上演人形净琉璃(日本民间说唱木偶戏),在三味线(日本三弦)哀怨的声音中,雕刻精细、身着华美衣服的木偶们正在上演一出悲情而疯狂的爱情故事。江户时代16岁的少女在吉祥寺中躲避大火时,遇见了一个俊美的少年。短短几天的相处,两个人互生情愫,却因为火灾过去而不得不分开。少女柔肠百转地思念少年,突然萌生了一个可怕的想法:若是再发生一次火灾,也许在吉祥寺就还能见
期刊
一个一度一贫如洗的故友突然间光临我家。我以为他是麻烦我的,事前便想好了办法搪塞。  没想到他居然是来疯狂消费的。我纳闷儿:哪儿来的这么多钱?在他的带领下,我们出入高档会所,吃上万的豪门盛宴,喝法国进口的红酒。席间,他吐了豪言:以前苦惯了,现在有钱了,一定要享受人生,老婆一月换一个,每天在高档地方吃饭,一天换一个地方。  容不得插话,我喝醉了,第一次真正领教了钱的魔力。  他消失于我的世界里,我重新
期刊
不出所料,“她出轨了!”是男人们提出离婚的一大理由。但是,每一年也有很多对婚姻忠贞不二的女人被离婚文书砸得晕头转向。这是怎么回事?婚姻关系专家告诉我们,除了出轨这种直接毁灭婚姻的重型武器,男人们提出离婚还有很多别的理由——这些让人始料不及的理由不一定像炮弹那样一发致命,却如不厌其烦的涓涓细流,假以时日,再坚固的婚姻也能水滴石穿。所以,每个女人都该反省:老公为什么要离婚?  1、你太不修边幅了。  
期刊
十月怀胎,哪个妈妈不愿意生个健康又聪明的宝宝?孕育健康聪明宝宝的前提是什么呢?非常重要的一点,准妈妈要有一个健康的好身体。  怀孕对于具有生育能力的年轻女性来说并不是一件太难的事情,然而怀孕又确实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生理过程。为了妊娠的成功,孕期女性的生理状态及机体代谢往往会发生巨大变化,以满足孕期母体生殖器官和胎儿的生长发育,并为产后泌乳进行营养储备,而合理膳食和均衡营养也就成为成功妊娠必需的物质基
期刊
进化和退化  生活在北极圈的因纽特猎人有句老话:“因纽特人从来都不会迷路,即使他们死去,也会回家。”他们对于辨认方向有着强悍的感知能力,能够在一望无际、似乎毫无区别的雪地中轻松地找到方向。他们从来不用指南针和地图,靠观察星象、风向、动物痕迹甚至潮汐的变化就能锁定位置。这就是因纽特人在恶劣的环境下锻炼出来的能力,曾让每一个见识到他们这种能力的探险者和科学家佩服地五体投地。  可是渥太华加利顿大学的人
期刊
上世纪的二十年代,似乎曾经出现过一位年轻俊朗、才气横溢、名字叫做海克特?曼的默片演员,他那传奇而悲凉的一生,就像《金刚经》所说,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我之所以说“曾经出现过”,那是因为这位默片演员留下十多部喜剧短片以及几篇内容相互矛盾的采访新闻后,便突然地消失无踪,不再在世人眼前出现。他往后的际遇,无人能见证。而我又之所以说“似乎”曾经出现过,是因为关于这个默片演员的一切,都只出现在一位作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