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代山水画,人才辈出,流派纷呈,无论在时空表达的广袤性还是形式表现的的丰富性,均超过了历史上的任何时期,山水画审美客体的表现范围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西北黄土、东北雪原、南疆雨林、现代都市乃至天体宇宙和梦幻心象,纷纷成为人们探索新的审美空间和确立个体艺术样式的载体。青年画家孟鸣正是在这样的情势下开始了他山水画创作的艺术实践,而且形成了自己的独特的绘画语言和特色,取得了不菲的成绩。
孟鸣山水画创作中第一个值得注意的特点是,在固定地域拓展山水画审美时空的探索,已成为他的一种意识和行为的自觉。孟鸣是一位睿智的思辨者,面对传统2000多年的绘画史,他认真地细致地观察与思考。他从古人成功的范例中,看到了师法自然的创造力,也看到走出自然的失败。他没有舍近求远地去寻山访水,而是像历代名家那样立足于他的诞生地的自然景观去钩连古今相通的文脉。他从小生长在泰山脚下,雄伟的山林、苍茫的野水、宁静的田园、飘荡的云烟,荡漾着他的心胸,启发着他独有的观照和感悟方式;树石云水、夕阳远村,也因之成为有灵性、有魂魄的审美对象,唤起他的精神漫游和创造激情。孟鸣的生命基因中确实有着挥之不去的家乡情结,使他面对“中华第一山”的泰山,出现了“望秋云神飞扬,临春风思浩荡”的感觉,使他笔下的山水有景有情有意,清新自然。
第二个值得注意的特点是,现实主义的创作观念和传统的笔墨功底给他的影响是根深蒂固的。体现在他的创作实践中,就是书骨——重笔墨情趣,强调笔墨的表现性:墨韵——重气韵生动,使其具有审美意味的生命律动;山魂——重意境创造,追求象外之象的大山精神。
多年来孟鸣一次次走进泰山,不懈地写生,勤奋地探索传统笔墨语言与写实造型的有机结合,使其在审美格调上融为一体。在他的水墨写意山水中,十分注重笔墨意趣的表达,充分发挥以线为骨的勾勒优势和皴擦晕染能见笔的墨韵效果,既重实体感,又造虚拟美,使整个画面如同激越而铿锵的多声部合唱。这是充满生气的山景,是我们这个生生不息的民族精神的象征,是为之动心动情的山河。
第三个特点是深受齐鲁文化影响的孟鸣,追寻的是泰山的雄厚、博大、宽容的大山品格,形诸于画面,即是力量、运动、气势、张力,是豪放不羁,是大朴不雕,是博采众长的丰富想象,是无人合一的创造意识。孟鸣山水画的最大魅力即在于广蓄了自然的英华,饱纳了泰山灵气之后,对于山水造化的领悟,超越了从前贤故纸堆得来的营养而出现了质的飞跃。
山水画史上凡开章之巨手,必善写一地的风光于笔下,孟鸣的艺术成就亦离不开他生于斯、长于斯的泰山山景。受到自然的启迪,画家不再拘泥于文人山水的萧散简远、含蓄隽永,而是由对客观自然景物的表现走向主体心绪的抒发,由宏大气势的营造走向对玄虚幽远的气韵追求,由粗犷简洁的形体塑造走向精微笔墨的表现。
编辑/杨晓璐
孟鸣山水画创作中第一个值得注意的特点是,在固定地域拓展山水画审美时空的探索,已成为他的一种意识和行为的自觉。孟鸣是一位睿智的思辨者,面对传统2000多年的绘画史,他认真地细致地观察与思考。他从古人成功的范例中,看到了师法自然的创造力,也看到走出自然的失败。他没有舍近求远地去寻山访水,而是像历代名家那样立足于他的诞生地的自然景观去钩连古今相通的文脉。他从小生长在泰山脚下,雄伟的山林、苍茫的野水、宁静的田园、飘荡的云烟,荡漾着他的心胸,启发着他独有的观照和感悟方式;树石云水、夕阳远村,也因之成为有灵性、有魂魄的审美对象,唤起他的精神漫游和创造激情。孟鸣的生命基因中确实有着挥之不去的家乡情结,使他面对“中华第一山”的泰山,出现了“望秋云神飞扬,临春风思浩荡”的感觉,使他笔下的山水有景有情有意,清新自然。
第二个值得注意的特点是,现实主义的创作观念和传统的笔墨功底给他的影响是根深蒂固的。体现在他的创作实践中,就是书骨——重笔墨情趣,强调笔墨的表现性:墨韵——重气韵生动,使其具有审美意味的生命律动;山魂——重意境创造,追求象外之象的大山精神。
多年来孟鸣一次次走进泰山,不懈地写生,勤奋地探索传统笔墨语言与写实造型的有机结合,使其在审美格调上融为一体。在他的水墨写意山水中,十分注重笔墨意趣的表达,充分发挥以线为骨的勾勒优势和皴擦晕染能见笔的墨韵效果,既重实体感,又造虚拟美,使整个画面如同激越而铿锵的多声部合唱。这是充满生气的山景,是我们这个生生不息的民族精神的象征,是为之动心动情的山河。
第三个特点是深受齐鲁文化影响的孟鸣,追寻的是泰山的雄厚、博大、宽容的大山品格,形诸于画面,即是力量、运动、气势、张力,是豪放不羁,是大朴不雕,是博采众长的丰富想象,是无人合一的创造意识。孟鸣山水画的最大魅力即在于广蓄了自然的英华,饱纳了泰山灵气之后,对于山水造化的领悟,超越了从前贤故纸堆得来的营养而出现了质的飞跃。
山水画史上凡开章之巨手,必善写一地的风光于笔下,孟鸣的艺术成就亦离不开他生于斯、长于斯的泰山山景。受到自然的启迪,画家不再拘泥于文人山水的萧散简远、含蓄隽永,而是由对客观自然景物的表现走向主体心绪的抒发,由宏大气势的营造走向对玄虚幽远的气韵追求,由粗犷简洁的形体塑造走向精微笔墨的表现。
编辑/杨晓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