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辩证思考

来源 :兵团党校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ki5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人类社会不断发展进步,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作为国家基本形态的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共存共生已是不争事实。近年来学界对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思考研究也不断推向深入,某些方面虽取得突破性进展,但对“社会主义”的理解认识却是一个常谈常新的理论课题与实践课题。文章基于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研究视角,从社会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发展中探究历史渊源和逻辑进路,在研究比较中总结提炼社会主义具有对资本主义的继承性与超越性及社会主义自身完成从结构性向功能性的华丽转身。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结合新的历史方位和社会发展阶段对“社会主义”进行再思考具有极其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关键词]历史唯物主义;社会主义;资本主义
  [中图分类号]D0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274(2018)06—0060—05
   [作者简介]郝梦倩,中共中央党校研究生,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邓小平曾说:“社会主义是一个很好的名词,但是如果搞不好,不能正确理解,不能采取正确的政策,那就体现不出社会主义的本质。”?譹?訛纵览党和国家发展的历史,对社会主义的正确理解是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向前发展的基础和前提,什么时候对社会主义有了正确理解,进而推进与之相配套的根本制度、基本制度和具体制度建设,党和国家的事业就会扎实稳步向前发展,相反,一旦对社会主义出现僵化、教条式、绝对式的理解,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就不能得到彰显,甚至还会给党和国家的事业造成严重倒退和沉重灾难。由此可见,学界应当义不容辞的担当起对社会主义的研究理解、深化认识的历史任务,尤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对社会主义理论研究工作更加具有紧迫性、现实性和使命性,结合新的历史方位和社会发展阶段,不断推动开创社会主义运动的新局面,不断总结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境界。基于历史唯物主义的研究视角,本文从历史渊源、实践嬗变与时代要求三个方面对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并存关系进行研究、思考和阐释,以求教学界。
  一、历史渊源:社会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与发展
  回想世界社会主义500年思想发展史,对于什么是社会主义?这个问题至今都没有一个明确统一、标准的定义。据高放教授统计,对社会主义的定义众说纷纭,大体有500种以上,他认为:“社会主义是资本主义的继承物、对立物、取代物和创新物。社会主义是在继承资本主义精华的基础上产生的用来解决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克服资本主义固有弊病的新型社会制度和社会形态;社会主义是取代资本主义的、新创立的高于资本主义的新世界。”?譺?訛总体而言,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者把社会主义定位成是对资本主义超越的观点较为普遍,19世纪的资本主义具有明显的两面性——时代进步性和历史局限性,一方面资本主义凭借新的交往方式和交换关系在世界范围内创造出前所未有的巨大生产力和世界市场,另一方面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基本矛盾已引发很多现实问题,经济危机周期性爆发,社会两极分化严重,资本对人(包含资本家在内)的剥削、奴役、压制、异化程度前所未有,因此,科学社会主义正是在对资本主义彻底批判中得以孕育而生,消解了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继承了资本主义创造的物质生产力,建立一个超越资本主义社会的“新世界”——一种比资本主义更高级的新型社会制度和社会形态。
  根据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马克思将人类发展历史划分为五种社会形态,社会主义是在批判扬弃资本主义的基础上得以确立发展,因此学者普遍认为社会主义比资本主义产生晚些,这样的论断契合历史和逻辑相统一,具有一定合理性。作为国家形态的社会主义诞生于俄国十月革命,社会主义实现从思想理论到现实运动的巨大飞跃,但一定意义上讲关于社会主义的思想理论源远流长,不仅比社会主义的概念产生要早,甚至比资本主义的发展还要早些。
  近年来学者研究指出,汉语词汇社会主义早在1896年《时务报》第十二册题为《硕儒讣音》的译文里就已出现,作者为日本人古城贞吉。中国人最早使用这一词汇的是梁启超。习近平总书记深刻阐明了世界社会主义500年发展的曲折历史并做出了六个时间段的科学划分,以托马斯·莫尔《乌托邦》公开问世为标志,鸣响了早期空想社会主义第一枪,从空想社会主义试验探索到巴黎公社革命运动,再到马克思恩格斯的科学社会主义,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经历了300多年的漫长艰辛探索。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和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实现了科学社会主义从理想到现实的实质性飞跃,尤其是中国共产党97年的筚路蓝缕、栉风沐雨、砥砺前行,使得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大地上迸发出强大的生机和活力,开创了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新局面,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境界。
  “五四”运动前后社会主义的勃兴,主要是因为“社会主义价值一直是由两种价值取向合成的:一个是平等(特别是经济平等),另一个是不以西方现存的社会为学习榜样”,“两种價值汇合的契机终于在1919年成熟”?譹?訛,那时中国知识分子对社会主义的认识尚属众多主义形态的一种形式,甚至把讨论社会主义看作是一种时髦的做法。俄国十月革命一声炮响为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当然科学社会主义在俄国的胜利也为其他谋求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国家提供了一条全新的道路选择,“走俄国人的路”就是中国共产党为中国革命开出的一剂良药。正如毛泽东主席所说,主义譬如一面旗子,旗子立起来了,大家才有指望,才知所趋。“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就是指导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的旗子,中国共产党人领导中国人民浴血奋战28年,最终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起来了”?譺?訛,建立新中国为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奠定重大政治基础,建国后将近30年的曲折探索也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积累了宝贵经 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尤其经过建国初期的“一化三改”,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确立。换言之,按照对社会主义初级理解(结构性解读),经济领域片面的将单纯的公有制和计划经济视为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全面否定了私营经济和资本主义经济的历史进步性,以至于后来从经济到政治、文化、社会等方面的左倾化,待整个社会“谈资色变”时就陷入思想僵化、发展迟滞、一潭死水的局面。一言以蔽之,对社会主义的结构性认识使然。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打破了对社会主义的僵化性、结构性认识,以南方谈话为标志,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的认识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正确性、开放性、包容性。1978年以来,以邓小平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人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把改革开放作为一项基本国策,成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生产力不断发展,综合国力日益增强,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在对社会主义认识理解上基本完成了从结构性解读到功能性认识的华丽转身。历史已经雄辩地证明并将进一步证明,对社会主义功能性理解是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思想准备和理论前提,是实现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历史性飞跃的必然选择。   二、实践嬗变: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辩证运动
  把握事物的本质不仅可以考察事物本身的规定属性,还可以在与对应事物的比较中加以深化认识。社会主义也不例外,从其出现的那天起就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与众多相关概念交织一起。故而从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比较研究的视角把握社会主义的本质规定性,从而得出一条基本结论:社会主义是对资本主义的继承性与超越性的統一,同时社会主义本身是结构性与功能性的统一。
  (一)社会主义是继承性与超越性的统一
  社会主义具有对资本主义的继承性。根据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来看,历史是一个过程的集合体,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两者的矛盾运动推动社会历史螺旋向前进步发展,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中生产力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通俗的讲,生产力就是指人类运用物质技术手段来改造自然世界,从而不断满足人类社会进步发展的能力,在全世界范围的意义上讲,生产力是社会形态更替、社会发展进步的终极力量。但是,生产力是不能任意选择的,每一代都只能继承以往时代的生产力水平,并以此为新的历史起点开创新的历史活动,需要说明的是这种“新的历史起点”或者“生产力分水岭”并不是截然的明显对立。这就决定了前后继起的两种社会形态之间,在生产力发展方面必然是继承与被继承的关系。这种生产力发展上的继承性是人类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之间也不例外,生产力方面的继承性集中体现了两者关系的继承性。“两个必然”和“两个决不会”是经典作家关于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关系的经典论述。“两个决不会”不仅没有推翻“两个必然”,而是对“两个必然”的补充发展,应将二者联系起来把握,两者表面看来似乎矛盾,但实质上是完全一致的。“两个必然”揭示了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客观趋势,“两个决不会”则强调了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长期性和艰巨性,二者具有统一性。
  社会主义具有对资本主义的超越性。“卡夫丁峡谷”能否被超越?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起初对这一问题的回答基本一致:社会主义革命在落后国家只能是一个序幕,他们期待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爆发革命,待革命成功后引领落后国家共同进入社会主义。后来,列宁的认识发生了变化。由于帝国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规律的作用,无产阶级革命有可能在单独一个国家取得胜利,经济和政治发展的不平衡是资本主义的绝对规律。由此就应得出结论:社会主义不能在所有国家内同时获得胜利。它将首先在一个或者几个国家内获得胜利,而其余的国家在一段时间内将仍然是资产阶级的或者资产阶级以前的国家。而后俄国的十月革命雄辩地证明了这一理论的正确性,社会主义制度是对资本主义制度的超越,社会主义制度具有强大的优越性,从此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并存关系由理论变成实践。总之,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相比较,在生产力方面继承了资本主义,在社会制度方面超越了资本主义。
  (二)社会主义是结构性与功能性的统一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最后一篇文章《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1992年1月18日至2月21日)中科学地总结了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等基本理论和农村城市改革、经济政治体制改革的基本实践,对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些重大问题进行回答,其中就包含高度总结概括了社会主义的本质。即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社会主义本质的解读可谓是汗牛充栋,这里主要从如下两个维度予以阐释。其一,对于社会主义的本质应该从三个层次进行解读,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是第一个层面,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是第二个层面,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是第三个层面。首先,无论是资本主义制度还是社会主义制度都能够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正如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所说:“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时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譹?訛,这无疑是对资产阶级在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方面的肯定,资产阶级在夺取政权,获得阶级统治地位后,所建立的资本主义制度也能够而且极大的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当然伴随着“公开的、无耻的、直接的、露骨的剥削”。人类社会螺旋式发展进步,总的来说生产力是不断发展着的,所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不是社会性质最本质的区别,只是不同的社会制度在促进生产力发展时的速度和规模不同罢了。其次,社会主义社会是没有私有制的,但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还存在除公有制经济以外其他形式的经济生产,这也意味着有剥削现象的存在。对于这个问题,邓小平同志关于是姓“资”和姓“社”的问题给予了回答:“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譹?訛这是判断标准。允许私有制经济的存在,是因为我国社会主义处于初级阶段的现实国情,它对解放和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具有促进作用。最后,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先富带动后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邓小平说:“如果富的愈来愈富,穷的愈来愈穷,两极分化就会产生,而社会主义制度就应该而且能够避免两极分化……让先富起来的地区多交点利税。”?譺?訛可见,消灭剥削,共同富裕的最终目标才是社会主义区别其他社会形态最本质的内容。
  其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由结构性向功能性深化的产物。对社会主义的理解前提是能不能解放思想?能不能正确看待资本主义?1956年社会主义过渡时期总路线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正式确定下来,对社会主义的理解存在结构性的特征。比如,社会主义等于完全搞计划经济,社会主义国家不能存在私有制,社会主义国家公有程度越高越好、越纯越好等等,可以说对资本主义的东西是彻底完全的否定,可谓是谈“资”色变。事实证明,结构性理解社会主义,而不考虑人民的幸福感,是对人性的忽视,是违背马克思本意的,也违背了马克思主义精神。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对人民幸福感、获得感、满足感的重视程度逐步得到强化,邓小平同志的“猫论”就是典型观点,无论资本主义还是社会主义,只有逐渐淡化意识形态的束缚,不断吸收学习其他一切优秀文化的文明成果,尤其是资本主义国家已经取得的科学技术,才能够充分发挥后发国家的优势和社会主义的制度优越性。由此可见,对社会主义从结构性到功能性的转变,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走出了一条符合中国实际和发展国情的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三、时代要求:坚持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邓小平讲“过去我们讲先发展起来。现在看,发展起来以后的问题不比不发展时少。”?譻?訛诚然,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历史任务,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接过历史的接力棒,开启了让中华民族强起来的历史新征程。党的十九大报告紧紧围绕着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制定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行动纲领和宏伟蓝图,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要求我们长期坚持并不断发展。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从此迈向新征程,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将逐步实现,最终实现共同富裕。
  (一)历史方位: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解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譼?訛充分说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我国发展阶段做出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重大判断,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思考“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定位,一方面是基于改革开放40年所创造的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开创的道路、探索的理论、建立的制度、形成的文化。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是党和人民历尽千辛万苦、付出巨大代价取得的根本成就。”?譽?訛另一方面是基于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和发生的历史性变革,“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出台一系列重大方针政策,推出一系列重大举措,推进一系列重大工作,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⑥,即同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共同宣示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历史方位。
  (二)时代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关键路径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新的社会主要矛盾、新的历史使命、新的时代担当必然要求中国共产党有新气象新作为,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毋庸置疑,这要求执政党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的方方面面、角角落落都要顶层有设计和布局、中层有规划和部署、基层有贯彻和落实,按照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关键路径如下:
  第一,毫不动摇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不是中国共产党人自封的,而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从党和国家发展史来看,建设一个坚强有力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事关党和国家兴衰成败和生死存亡,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能否如期实现,可以说党的建设和国家的命运、人民的幸福息息相关、休戚与共。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历史和实践多次证明中国共产党只有保持先进性、革命性、纯洁性,才能走在时代前列,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总结新经验、取得新成就,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所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和发生的历史性变革就是一段最好的例证。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毫不动摇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切实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永葆旺盛的生命力和强大的战斗力。
  第二,毫不动摇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这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根本立场。要坚持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作为经济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部署经济工作、制定经济政策、推动经济发展都要牢牢坚持这个根本立场”①。以人民为中心并不是一个抽象、玄奥的概念,而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时刻践行着的发展理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突出体现在社会主要矛盾发生明显变化,社会主要矛盾决定着党和国家方针、政策、路线。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中国共产党长期追求奋斗的目标,中国经济迈向高质量发展,社会公平正义不断彰显,政治参与持续扩大等等,立足社会发展阶段,精准把握人民需求,积极回应人民期待,紧紧围绕以人民为中心,将党的领导、人民的期待和时代条件紧密结合起来。
  第三,毫不动摇完善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制度能管长远、管根本、管全局。十八届三中全会确定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改革开放40年过去了,摆在中国共产党面前的一项历史任务就是建立一套相对完备、成熟、定型、管用的制度体系,维护社会整体利益和国家根本利益,保障人民安居乐业和国家长治久安,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保障制度供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加强制度建设不是全部肯定或者否定过去,而是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和社会发展阶段,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不断调适、优化、完善。
  参考文献
  [1]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2]高放.当代世界社会主义新论[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2.
  [3]金观涛,刘青峰.观念史研究:中国现代重要政治术语的形成[M].北京:法律出版社,2010.
  [4]毛泽东选集(第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7.
  [5]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6]鄧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7]邓小平年谱(1975—1997)(下)[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4.
  [8]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R].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9]习近平.立足我国国情和我国发展实践 发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N],人民日报,2015-11-25(1).
  责任编辑:杨建平
其他文献
核心提示 财政部发布的信息显示,据测算,减税降费拉动2019年当年GDP增长0.8个百分点,拉动固定资产投资增长0.5个百分点,拉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1个百分点,为保持经济总体平稳、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发挥了重要作用,对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深层效果正在逐步显现。  2月10日,财政部公布2019年财政收支情况。数据显示,2019年,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90382亿元,同比增长3.8%。全国
期刊
[摘要]红枣产业是南疆兵团农业发展中一个重要的支柱产业,目前已成为南疆兵团团场增效、职工增收和集聚人口的重要渠道。但是,近年来,南疆兵团红枣产业发展面临着一些困境亟待解决,因此,调研组深入十四师二二四团连队和红枣加工企业进行了走访调研、问卷调查,了解到影响红枣产业发展的制约因素,并提出破解红枣产业发展困境的对策,为促进南疆兵团红枣产业健康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参考价值。  [关键词]南疆兵团;红枣产
期刊
核心提示 2月14日,国家外汇局公布2019年四季度及全年我国国际收支平衡表初步数。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经常账户顺差1775亿美元,其中,货物贸易顺差4628亿美元,服务贸易逆差2614亿美元。国家外汇管理局新闻发言人、总经济师王春英表示,2019年我国国际收支状况呈现经常账户顺差、直接投资保持净流入、证券投资顺差等特点,预计未来我国国际收支仍将继续呈现总体稳定、基本平衡的格局。  2019年
期刊
核心提示 2月13日,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线上召开月度信息发布会,公布了1月汽车产销数据,并解读了新冠肺炎疫情对汽车行业的影响,以及下阶段产业形势发展。数据显示,受春节提前,有效工作日减少及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1月份乘用车、商用车以及新能源汽车三个品类的汽车产销量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滑。  汽车产销降幅明显  根据中汽协会重点企业集团统计数据预计,1月份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78.3万辆和194.1万辆,
期刊
核心提示 商务部近日发布商务部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服务外包产业规模稳步扩大,执行额首次突破万亿元,新增就业百万人。  执行额首次突破万亿元 再创历史新高  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企业承接服务外包合同额15699.1億元,执行额首次突破万亿元,达到10695.7亿元,再创历史新高。其中,高端业务持续快速发展:2019年我国企业承接离岸信息技术外包执行额2894亿元,同比增长9%,占离岸业务执行
期刊
毫无疑问,中国正在崛起是当前的一个趋势,而欧洲日渐式微。不过趋势并非不可逆转,情况很可能会改变。例如,中国的崛起或可因跌入中等收入陷阱而停顿,欧洲的衰落则可通过彻底的改革和复兴而停止。  然而,从本文写作之际的情况来看(2014 年5月中旬,即将进行欧盟议会选举),欧洲的改革和复兴似乎不太可能发生,衰落的轨迹似乎很可能将持续下去。  欧洲对待中国的态度相当矛盾。一方面,欧洲有强大的贸易保护主义压力
期刊
核心提示 2月12日,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门户网站发布《中国(广西)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实施方案》(桂政发〔2020〕3号,以下简称《实施方案》)。《实施方案》进一步明确了中国(广西)自由贸易试验区的目标要求、功能布局、主要任务和保障措施。其中,中国(广西)自由贸易试验区钦州港片区实施范围58.19平方公里(含钦州保税港区8.81平方公里),重点发展港航物流、国际贸易、绿色化工、新能源汽车、电子信
期刊
内容摘要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金融市场环境的巨大变化,保险和银行这两个领域的关系日益密切并走向融合。银行保险作为一种新型的保险概念,显示出银行业和保险业的互联互动,共同发展。虽然我国银行保险的发展前景光明,市场需求庞大,但仍存在着不容忽视的发展问题。文章通过分析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深入发展的对策,希望我国银行保险能够平稳、有序、健康地发展。  关键词 银行保险 存在的问题 对策  1 银行保险概
期刊
内容摘要 人力资源是企业的第一资源,也是企业发展根本的一个动力,是企业的生命力。现在企业之间的竞争是人力资源的竞争。对于电力企业,如何有效提高到新形势下的人力资源管理水平,做好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是让电力企业快速、持续、协调以及健康发展的重要前提。文章主要是阐述了提高电力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水平的重要性,分析了电力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现状,探讨了提高电力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水平的对策。  关键词 电力企业 人
期刊
内容摘要 2019年,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和省财政厅的大力指导下,守初心、担使命,找差距、抓落实,解放思想推动高质量发展,严控增量、化解存量、防范风险,坚决打好防范化解债务风险攻坚战,抓党建、保稳定、促发展、防风险,构建政府债务“借、用、还”和“防、化、管”的闭环管理体系。  关键词 防范 化解 债务风险  1 主要债务指标  债务指标主要包括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