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江泽民同志指出:“科技和经济的大发展,人才是最关键、最根本的因素。”人力资源作为一种重要的资源,在西部大开发中具有重要作用。随着知识经济时代到来,人力资源已成为全球竟相争夺的焦点。然而,在这一背景下,我国人力资源的不合理流动现象异常严重,西部地区人才流失愈演愈烈o2002年2月26日,新华社电讯:“陕西招聘会情景令人忧——东部摊位人声鼎沸,西部摊位车少人稀。”当前,在我国已加入WTO和西部大开发战略全面启动的新形势下,这条消息及其背后的现象怎能不让人担忧。那么,面对人力资源的不合理流动,政府又该如何加以遏制及改善。
一、西部地区人力资源不合理流动的原因分析
1、经济落后造成人才待遇过低。国外研究表明,70%—80%的个人迁移是由于经济原因,并且受教育程度越高流动的可能性越大。由于经济的相对落后,西部地区人才的平均收入仅为东部发达地区的1/5到1/3甚至更低,而东部发达地区不仅利用经济和地理上的优势,而且千方百计地利用优惠政策和各种手段从西部等不发达地区挖掘人才。比如,个别发达地方对人才引入的要求只是“两证”(身份证和毕业或学位证),这又更加促使了西部地区的人才外流。
2、观念落后,思想不解放。西部地区缺乏人才,却往往不珍惜人才,不能正确使用人才,尤其是缺少重视人才的社会氛围。一方面,在人才的选拔和培养方面存在认识上的误区,评价上求全、选拔上轻能力以及浓厚的“官本位”思想,“学而优则仕”,学而不优则搞科研,这种认识上的误区,把本来优秀的科技人才导向官场。另一方面,没有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使众多高级技术人才无法享受“机会均等”竞争环境和合谐、融洽、宽松的工作环境,使人才很难干事,只能设法“跳槽”。
3、人才管理制度滞后、体制僵化。西部地区观念落后,政策也滞后,在人的使用上缺乏竞争性。选人用人不公开,缺少使人才脱颖而出的良好制度。在制度实施上,重形式,不重实质;重人缘,不重实绩;重资历,不重本领。在行政关系、户籍制度等方面仍然有坚固的计划经济壁垒,致使在人才的流动方面人事权限过分集中,用人单位缺乏应有的自主权,缺乏合理的人才流动机制。在人才的待遇方面,存在着严重的平均主义,缺乏合理的分配激励机制和完善的激励手段。
4、一味眼睛向外,忽视了内部人才的培养和使用。目前,随着人才资源在经济社会发展作用的凸现,西部地区的政府部门以及众多企业已经逐步认识到了人才资源的重要性,并开始纷纷实施“人才资源引进”战略,重金招兵买马,引进人才。然而,对于人才认识又出现了新的误区,认为“只有外来的和尚才会念经”,只有从外边引进的才是人才,只有拥有硕士、博士学位的才是人才,结果忽视了内部现有人才,特别是那些具有较高学历、经过实践锻炼、拥有熟练专业技能的专业人才,使众多内部人才因得不到重视和培养而纷纷外流。
二、政府促进西部地区人力资源合理流动建议措施
1、解放思想,转变观念,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要确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思想,克服‘见物不见人’和‘重使用,轻培养’的倾向。在人事工作中要树立“人才就是财富,人才就是效益,人才就是竞争力,人才就是发展后劲”的观念,不拘一格选拔人才;要树立“用人看本质、看主流”的观念,全面正确地看待各类人才,不求全责备;要树立“选人和用人失误是过错,埋没和耽误人才也是过错”的观念,爱惜人才,及时起用人才;要树立“注重实绩,竞争择优”的观念,变伯乐相马为赛场选马,为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创造条件。
2、大力发展人才市场,冲破“条块分割、部门所有”的人才壁垒。建立起职能完善、机构健全、法规配套、指导及时、服务周到的多层次、多方位人才市场体系,以及政府推动、政企合作和人才自愿结合的人力资源流动机制。做到人才为社会所有,使各类人才在机关、企事业单位之间,在各种所有制经济之间合理交流、合理使用,实现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
3、通过面向全社会公开招聘、择优录用等公开、透明的升、降调控办法。建立区域内人才的纵向调整机制,使优秀人才不断走上关键性岗位。并实施人才待遇倾斜制度,包括工资晋升、职务晋升、职称评定,同时大幅度提高西部优秀人才的工资并按不同的居住年限,为中、高层次专家发放不同额度的地区津贴。
4、建立人才激励政策。推行“按知识付酬”、“按贡献付酬”、“年薪制”、“技术人股”、“利润共享”等分配办法,提高高新技术人才、优秀管理人才的收入。
5、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科研成果保护和转化机制。创造良好的工作和创业环境,包括宽松的政策环境、完善的法律环境、灵活的经济环境、充实的科技环境以及和谐的人文环境。建立包括社会保险、社会救济和社会福利等在内完备的社会保障体系。
6、建立科学合理的人才资助计划。通过政府定向培养、助学贷款、跟踪培养等形式,资助西部省(区)的高校学生完成学业,成为优化西部人力资源的重要力量。全面推进西部地区人才培训计划和以职业技术教育为主的“人力资本投资”战略,加快西部地区基础性普及教育。要切实树立起“大教育”观念,建立“大教育”体系,充分利用各种教育培训资源,多渠道、多形式地开展各种适应性的职业技术教育、远程教育、短期培训等,不断提高西部地区人力资源素质。
7、实施东西部合作。通过重点项目和支柱产业,建立东、西部专门人才在国家重大项目实施、重点工程建设和支柱产业发展中的“双向参与”机制,鼓励海外高层次人才通过兼职、短期服务、承担委托项目及重要研究课题等方式参与西部建设;鼓励西部地区企事业单位自主引进高层次留学人才。
人力资源的流动需要人事政策的支撑,科学的人事政策将对人力资源的合理流动起到积极的引导和促进作用。当前,西部开发需要人才,东部发达地区也需要人才,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跨国公司在中国的人才竞争也开始升级,西部地区的人才资源又面临新的挑战。日前,中共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联合下发了《2002—2005年全国人才队伍建设规划纲要》,确定了我国现阶段人才队伍建设的指导方针和目标,并从稳定现有人才和积极引进人才等两方面对西部地区人才的开发和引进进行了战略性部署,我们期待着在这一战略部署的实施过程中,西部地区的各级政府能够真正的转变观念,通过正确的引导和积极的政策措施,营造有利于稳定现有人才,有利于发挥人才潜能,有利于吸引外部人才的良好环境和良好机制,促进西部地区人力资源的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
(作者单位:中国煤炭地质总局航测遥感局地图制印公司)
一、西部地区人力资源不合理流动的原因分析
1、经济落后造成人才待遇过低。国外研究表明,70%—80%的个人迁移是由于经济原因,并且受教育程度越高流动的可能性越大。由于经济的相对落后,西部地区人才的平均收入仅为东部发达地区的1/5到1/3甚至更低,而东部发达地区不仅利用经济和地理上的优势,而且千方百计地利用优惠政策和各种手段从西部等不发达地区挖掘人才。比如,个别发达地方对人才引入的要求只是“两证”(身份证和毕业或学位证),这又更加促使了西部地区的人才外流。
2、观念落后,思想不解放。西部地区缺乏人才,却往往不珍惜人才,不能正确使用人才,尤其是缺少重视人才的社会氛围。一方面,在人才的选拔和培养方面存在认识上的误区,评价上求全、选拔上轻能力以及浓厚的“官本位”思想,“学而优则仕”,学而不优则搞科研,这种认识上的误区,把本来优秀的科技人才导向官场。另一方面,没有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使众多高级技术人才无法享受“机会均等”竞争环境和合谐、融洽、宽松的工作环境,使人才很难干事,只能设法“跳槽”。
3、人才管理制度滞后、体制僵化。西部地区观念落后,政策也滞后,在人的使用上缺乏竞争性。选人用人不公开,缺少使人才脱颖而出的良好制度。在制度实施上,重形式,不重实质;重人缘,不重实绩;重资历,不重本领。在行政关系、户籍制度等方面仍然有坚固的计划经济壁垒,致使在人才的流动方面人事权限过分集中,用人单位缺乏应有的自主权,缺乏合理的人才流动机制。在人才的待遇方面,存在着严重的平均主义,缺乏合理的分配激励机制和完善的激励手段。
4、一味眼睛向外,忽视了内部人才的培养和使用。目前,随着人才资源在经济社会发展作用的凸现,西部地区的政府部门以及众多企业已经逐步认识到了人才资源的重要性,并开始纷纷实施“人才资源引进”战略,重金招兵买马,引进人才。然而,对于人才认识又出现了新的误区,认为“只有外来的和尚才会念经”,只有从外边引进的才是人才,只有拥有硕士、博士学位的才是人才,结果忽视了内部现有人才,特别是那些具有较高学历、经过实践锻炼、拥有熟练专业技能的专业人才,使众多内部人才因得不到重视和培养而纷纷外流。
二、政府促进西部地区人力资源合理流动建议措施
1、解放思想,转变观念,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要确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思想,克服‘见物不见人’和‘重使用,轻培养’的倾向。在人事工作中要树立“人才就是财富,人才就是效益,人才就是竞争力,人才就是发展后劲”的观念,不拘一格选拔人才;要树立“用人看本质、看主流”的观念,全面正确地看待各类人才,不求全责备;要树立“选人和用人失误是过错,埋没和耽误人才也是过错”的观念,爱惜人才,及时起用人才;要树立“注重实绩,竞争择优”的观念,变伯乐相马为赛场选马,为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创造条件。
2、大力发展人才市场,冲破“条块分割、部门所有”的人才壁垒。建立起职能完善、机构健全、法规配套、指导及时、服务周到的多层次、多方位人才市场体系,以及政府推动、政企合作和人才自愿结合的人力资源流动机制。做到人才为社会所有,使各类人才在机关、企事业单位之间,在各种所有制经济之间合理交流、合理使用,实现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
3、通过面向全社会公开招聘、择优录用等公开、透明的升、降调控办法。建立区域内人才的纵向调整机制,使优秀人才不断走上关键性岗位。并实施人才待遇倾斜制度,包括工资晋升、职务晋升、职称评定,同时大幅度提高西部优秀人才的工资并按不同的居住年限,为中、高层次专家发放不同额度的地区津贴。
4、建立人才激励政策。推行“按知识付酬”、“按贡献付酬”、“年薪制”、“技术人股”、“利润共享”等分配办法,提高高新技术人才、优秀管理人才的收入。
5、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科研成果保护和转化机制。创造良好的工作和创业环境,包括宽松的政策环境、完善的法律环境、灵活的经济环境、充实的科技环境以及和谐的人文环境。建立包括社会保险、社会救济和社会福利等在内完备的社会保障体系。
6、建立科学合理的人才资助计划。通过政府定向培养、助学贷款、跟踪培养等形式,资助西部省(区)的高校学生完成学业,成为优化西部人力资源的重要力量。全面推进西部地区人才培训计划和以职业技术教育为主的“人力资本投资”战略,加快西部地区基础性普及教育。要切实树立起“大教育”观念,建立“大教育”体系,充分利用各种教育培训资源,多渠道、多形式地开展各种适应性的职业技术教育、远程教育、短期培训等,不断提高西部地区人力资源素质。
7、实施东西部合作。通过重点项目和支柱产业,建立东、西部专门人才在国家重大项目实施、重点工程建设和支柱产业发展中的“双向参与”机制,鼓励海外高层次人才通过兼职、短期服务、承担委托项目及重要研究课题等方式参与西部建设;鼓励西部地区企事业单位自主引进高层次留学人才。
人力资源的流动需要人事政策的支撑,科学的人事政策将对人力资源的合理流动起到积极的引导和促进作用。当前,西部开发需要人才,东部发达地区也需要人才,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跨国公司在中国的人才竞争也开始升级,西部地区的人才资源又面临新的挑战。日前,中共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联合下发了《2002—2005年全国人才队伍建设规划纲要》,确定了我国现阶段人才队伍建设的指导方针和目标,并从稳定现有人才和积极引进人才等两方面对西部地区人才的开发和引进进行了战略性部署,我们期待着在这一战略部署的实施过程中,西部地区的各级政府能够真正的转变观念,通过正确的引导和积极的政策措施,营造有利于稳定现有人才,有利于发挥人才潜能,有利于吸引外部人才的良好环境和良好机制,促进西部地区人力资源的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
(作者单位:中国煤炭地质总局航测遥感局地图制印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