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困惑中寻找对策

来源 :广西教育·A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tgd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困惑 对策 大数的认识 教学探索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10A-0023-02
  《大数的认识》是小学阶段整数的认识的最后内容,是对整数认识的一次扩充。学生之前学习了万以内数的知识,已经会读写万以内的数,会比较万以内的数大小,也掌握了求近似数的方法。《大数的认识》是在此基础上要求学生会读写亿以内及亿以上的大数,进而懂得比较大小、求近似数,会改写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从教学内容上看,好像在教学时只要把万以内的数(即个级的数)的方法迁移到万级、亿级就可以了,但是从学生反馈的结果来看,这样的教学效果往往不尽如人意,学生中出现了不会读写万级、亿级的数,甚至不会读写几千几百几十几(万以内的数)。为什么简单的知识却那么难学?笔者对此进行了探究,以期找出相应的对策。
  一、困惑
  新课标指出:数学思想的本质是抽象、推理、模型,其中抽象是数学思想的核心。在《大数的认识》的教学中,学生在脑中建立万级、亿级的数位顺序表就是一个建模的过程。要想让学生完成建模,就必然要让学生经历抽象、推理的过程。如何处理抽象与表象的关系,即如何在个级与万级之间建立内在联系?还有,课时紧张,要完成的教学目标多,哪一个都不可偏废,从而会导致课堂容量太大,一些学生无法消化,特别是“学困生”会出现混淆、错乱的情况,甚至连万以内的读写也荒废了。学生学不到新知识也就罢了,连旧知识也忘了个精光,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此外,对大数表象的建立,我们应该利用什么素材才能让学生更容易接受,应该如何快速有效地帮助学生建立数感?在读大数时,究竟是先让学生在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选择用自己的方法读数,还是直接由教师给出一种简便的分级读数方法?这些矛盾使教师们深感困惑。如果理不清这些困惑,势必会影响教师的教学。
  二、对策
  (一)巧用计数器,沟通新旧知识
  在整数认识中,计数器的使用必不可少。计数器的使用,使数形得到了统一,使无形的数字化为有形,使抽象的数字得以呈现,大大地降低了学生的认知难度。小学数学名师张齐华在执教《认识整万数》中巧妙地使用了计数器,实现了知识的迁移:张老师先是简单复习了数位和计数单位。然后,师生共同完成拨数游戏,依次拨出3、30、300和3 000。学生很快发现其中的规律,并快速地拨数。接着,张老师请学生们拨出30000。学生中出现了不同的意见:有的认为计数器每个数位上最多只有9颗珠,哪来30颗珠?此时张老师通过引导、分析,使学生发现要拨出30颗珠,只要往前一位进三就可以了,之所以拨不出30颗珠,是因为数位不够用。然后,张老师相机引导学生同桌合作,把两个计数器合起来。数位增加了,就可以解决问题了,当学生顺利拨出了30 000后,张老师趁热打铁,引导学生把左边这个计数器上的“个”改成“万”,并导出“十万、百万、千万”等计数单位。
  张老师利用数位不够用的“认知冲突”,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欲望,也指出了探究方向,再利用“数位名不符实”让学生生成了万级的各个数位,整个过程自然流畅,设计巧妙,一两拨千斤。如果我们的课堂上也常做这样的活动,又何愁学生不想学,学不会?
  (二)重视学生的体验,帮助学生建立数感
  学习数学是为了使用,联系生活实际来认识大数,重视学生对大数的体验,不但能加强学生对大数的感受,还能使学生深刻理解大数有什么用,多角度、多维度、多元化地感受大数,能体会、应用大数,从而建立数感。例如,有一位教师上课时就设计了多个活动,让学生分别从高度、长度等来感受大数,同时还渗透了环保教育。
  活动一:从高度上感受大数
  请测量一下你的数学课本的厚度,如果将100万册这样的数学课本摞在一起,大约有多高?比珠穆朗玛峰高吗?
  活动二:从长度上感受大数
  小明家到学校的路程约为1 200米,他每天都步行上学,请你估算一下:在三年的时间里,他往返于家与学校之间的总路程大约有多少千米?这个路程相当于从你家到哪个城市的距离?
  活动三:从节约环保上感受大数
  一个塑料袋丢弃在地上占地面积大约是0.2平方米,那么100万个旅客每人丢一个塑料袋会污染多大的面积?
  (三)寓教于乐,在比较探究中突破难点
  “0”的读写是大数教学中的重难点。如果教师直接给出“0”读写的方法,让学生认识记忆,通过训练应用也能达成认知目标,但不利于学生自主构建新知,以及内化知识结构,而且对于“学困生”来说,容易混乱,倍感学习枯燥乏味。而设计一些游戏活动,则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能给予学生足够的探索空间,有利于学生自主构建新知。如一位教师创设了“拖车游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课件出示:一列小火车,有六节车厢,第五节车厢上有一个数字,数字为305 005,让学生探究这个数怎么读。学生懂得万级末尾的“0”不用读,个级中间的“0”要读。
  2.小火车向前拖动,数字变成了3 050 050,观察“0”的位置有什么变化,又该怎么读?学生懂得了第一个“0”在万级中间,要读,个级前面两个“0”只读一个,末尾的“0”不读。
  3.小火车又向前移动,数字变成了30 500 500,再观察“0”的位置有什么变化,又该怎么读?学生得出:万级第一个“0”在中间,要读,第二个“0”在末尾,不读;个级第一个“0”在前面,要读,后两个“0”在末尾,不读。
  通过三个数的比较,学生发现“0”在不同位置,就有不同的读法,从而归纳出“0”的读法规律:每级中间的“0”不管有几个,只读一个“0”,每级末尾的“0”不读。
  当学生归纳出大数中“0”的读写方法之后,教师再进行强化训练,开了一家“数学医院”,让各位“医生们”为大数号脉诊断:
  (1)3 006 000读作三百万零六千
  (2)202 005 400读作:二亿二百万五千四百
  (3)八千零五十万零二百零八写作:8 050 208
  (4)七千零三万写作:700 300 000
  (5)七百零二万零二十写作:
  07 020 020
  通过对这些错题的判断、改正,学生丰富了对“0”的认识,进一步懂得了“0”不能多读多写,也不能少读少写,“0”不能写在最高位。
  (四)利用分级,降低读写的难度
  大数的分级使大数看起来更加清晰,很容易判断出大数的最高位在哪里,有几个数位,应用到读写当中,特别是判断“0”的读写时,很容易判断最高位是不是读写对了,是不是多读写了或少读写了。笔者在开展教学时,要求学生读数、写数时一定要分级,并引导学生利用分级来读数、写数,以及利用分级来检查是否正确。但是,在这个过程当中,出现了这样的问题:有的学生因为在课堂上有老师的提醒监督就会使用这种方法,且准确率较高;有的学生课后做家庭作业时却不会使用分级的办法,因而准确率不高。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学生为什么不愿意使用好方法?究其原因,是因为这个方法由教师直接“灌输”给学生,学生是被动接受的,知识与技能没有经过学生的内化,学生没有体验到这种方法的优越性,达成的效果自然不够理想。因此,在课堂上,我们还是应该留给学生充分自主探索和交流的空间,让学生通过探索、发现、讨论、实践、交流获得新知识和新技能。
  总之,在《大数的认识》教学中,教师应该重视学生的原有知识经验,在新知识和旧知识中架起一座桥梁;应当联系生活实践,重视学生的体验,培养学生的数感;应当在课堂中践行新课标的理念,“使学生经历学习过程,主动学习探究新知”。当然,在教学中如何更好地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如何让学生学得有兴趣,如何让学生自主构建新的知识体系,还需要我们进一步探索和总结。
其他文献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长期以来,我区广大教师自觉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辛勤耕耘,呕心沥血,教书育人,为全区教育事业发展和经济社会进步作出了重大贡献,赢得了社会的广泛赞誉和普遍尊重。在第31个教师节到来之际,我代表自治区高校工委、教育厅,向全区广大教师致以崇高的敬意!向默默奉献在教育第一线的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致以节日的问候!  去年9月9日,习近平总书记到北京师范大学考察并同该校师生
期刊
【关键词】励志 主题班会 设计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09A-  0020-02  一、活动背景  对高三学生开展适时的励志教育是必不可少的,因为面临高考的他们心理压力很大,特别是在几次模拟考后,部分学生产生了挫败感,有的甚至自暴自弃,陷入被动状态。为了使学生重新认识自我,获得克服困难的信心与勇气,笔者策划组织了一次主题班会,旨在通过此次
期刊
【关键词】语用训练 语用能力 《普罗米修斯盗火》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09A-  0031-02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语用”教学理念后,语文课堂中的语言文字训练受到广大教师的重视。笔者认为,语用训练必须充分联系文本特点和学生认知需要之间的内在联系,选择切实的教学策略,真正为学生语用能力的提升奠基。下面,笔者以
期刊
【关键词】特色班级 责任教育  向日葵精神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09A-  0055-01  2011年9月,我调入南宁市仙葫学校,学校安排我担任三(4)班班主任和语文教师。三(4)班是一个由各地学校转学而来的学生组成的新班级,学生的学习能力不一样,个性也不一样,抓好学生的思想工作成了我首要的任务,同时更快地让他们融合,增强班级凝聚力,
期刊
【关键词】有效教学 自主学习  合作探究 师生交流 病毒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09A-  0049-02  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实施有效教学不仅强调利用有限的课堂时间创造高效的课堂教学,更强调在教学过程中围绕学生的主体地位,不断创新和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在有限的课堂时间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初中生物课堂有效教学的实施需要教师充分理解和把
期刊
【关键词】读者角度 四年级 作文现状 对策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09A-  0029-02  从事小学语文教学十几年来,笔者和大多数教师有一样感觉,最难教的是作文。课堂上,如果教师如果指导过多,学生们的作文就会千篇一律,反之,指导太少,学生作文寥寥数语、辞不达意。笔者认为,作文和说话一样是为了表情达意,无论是说还是写,都是让听者、读者明
期刊
【关键词】 《倍的认识》 生活化 数学化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09A-0063-02  最近,有幸聆听了江苏省特级教师徐斌《倍的认识》一课。课上徐老师创设了丰富多样的课堂活动,学生在主动参与体验中认知、情感和态度都有不同程度的发展和提升。听罢,获益良多,感慨良多。现将徐斌老师执教的《倍的认识》的教学片段整理出来,与读者共赏。  一、从生
期刊
【关键词】经典元素 古诗文教学 语文S版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09A-  0088-02  小学语文教学要通过古诗文学习,加深学生对古诗文的理解与感悟,在学习中提高自身的人文素养和语言素养,实现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语文S版二年级上册课本中的古诗文有很强的知识性、趣味性和教育意义。但对于小学低年级的学生而言,仅仅通过死记硬背未必能深入理
期刊
【关键词】数学经验 《圆的面积》 教学实践 教学反思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09A-  0082-01  新课标要求教师要引导学生独立思考,通过活动探究,积累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提升数学能力。教师应当提供机会,让学生经历探究过程,由此培养学生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笔者现根据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圆的面积》这一课的教学实践,谈谈体会和思考。本
期刊
【关键词】德育 雅文化 中国梦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10A-0006-02  2012年,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提出了中国梦的构想。中国梦是民族的梦,是每个中国人的梦,更是千千万万茁壮成长中的少年儿童的梦。南宁市桂雅路小学一直践行雅文化,根据少年儿童的认知规律,找准雅文化与少年儿童中国梦之间的关系,在践行中国梦的同时注入雅文化的元素,把中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