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数学经验 《圆的面积》 教学实践 教学反思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09A-
0082-01
新课标要求教师要引导学生独立思考,通过活动探究,积累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提升数学能力。教师应当提供机会,让学生经历探究过程,由此培养学生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笔者现根据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圆的面积》这一课的教学实践,谈谈体会和思考。本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是要让学生探索将圆转化为长方形,并在这过程中自主感知圆的面积与长方形面积的关系,尝试进行推导。
一、经历游戏导入,做好经验铺垫
游戏是小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形式,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进行有效设计,设置有趣的游戏情境,将学生带入课堂探究之中,让学生充分经历有趣的游戏过程,进行经验铺垫。
【片段一】
在课堂教学之初,笔者先设计了一个剪纸游戏,让学生拿出长方形的纸和剪刀,剪出一个正方形,而后再用这个正方形剪出一个圆来。在剪纸游戏过程中,学生积极踊跃尝试,但在将正方形剪出一个圆时,学生遇到了困难。如何才能确定剪出来的是一个圆呢?这个问题引发了学生的思考。此时,笔者进行示范,学生发现了规律所在,认为将正方形多次对折之后,剪成短直线,折的次数越多,越接近圆的形状。学生确认剪出来的这个图形是一个正多边形,并由此认识到图形经过对折裁剪之后,可以转化为其他图形,并可以将直边的图形转化为曲边的图形。
【教学反思】
对于圆这个曲边形来说,和长方形、正方形等截然不同,因而在进行面积推导时,也将和长方形、正方形等面积推导有本质区别。但在教学中,如果教师没有暗示和引导,学生很难想到通过剪切的方法,将圆转化为长方形。为此,教师要设置有效的活动,帮助学生克服学习困难, 并渗透转化思想。在这个教学环节中,笔者借助剪纸的游戏活动,让学生从已有的生活经验中获得升华,认识到将正方形对折N次,次数越多也就越接近圆形。这样既能帮助学生感知到极限思想,又能为下一步运用转化思想做足了准备。
二、经历新旧融合,渗透思想方法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者新知的建立需要两个条件,一是激活已有的经验,二是要激活原有的旧知,进行内化和提升。教学中,教师要紧扣学生已有的知识,找准新旧知识融合的关键点,帮助学生建构数学概念,积累数学思想方法。
【片段二】
笔者出示了一个半径为5厘米的圆,引导学生思考:你打算如何求出这个圆的面积?学生认为可以运用转化的思想,将圆剪开拼成一个学过的图形。如何完成这个过程呢?笔者引导学生回忆之前平行四边形、三角形的面积推导过程,并猜想:你认为可以将圆转化为哪一种图形呢?学生认为,平行四边形可以剪切成长方形,用2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可以拼接成平行四边形。根据剪纸游戏,学生提出,可以将圆分成若干等份,而后将这些若干个小三角形拼成已学过的图形。
【教学反思】
通过课前剪圆的游戏探究,激活了学生已有的活动经验,使学生发现了将圆转化为已知图形的可能性,而后教师通过梳理平行四边形、三角形等图形的面积推导,唤醒了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使其能够推想圆的面积的转化方法,从而渗透数学思想,帮助学生感悟数学思想和方法。
三、经历转化推导,深化数学理解
课堂教学的实质,并不仅仅是掌握数学技能,还要让学生深入数学本质,理解数学概念的内涵,从而获得数学思维能力的提升。教师要提供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经历推导过程,深化数学理解。
【片段三】
笔者让学生同桌之间进行尝试,将圆转化为已学图形。学生发现,将圆等分的份数越多,拼出来的图形越接近平行四边形或长方形。此时笔者引导学生思考:如果将圆等分为几千次、几万次,而后进行拼接,你能想象到这些图形的底边有什么变化吗?学生确认等分几万次之后,拼接出来的图形将和长方形几乎一致。通过求出长方形的面积进行推导,得出圆的面积等于长乘宽,而长就是底边πr,宽就是半径r,所以圆的面积等于πr×r。
【教学反思】
在这个环节中,学生通过自主折纸、拼接和观察、想象,经历圆的面积推导探究过程,体验到了转化、逼近、极限等数学思想,并通过操作和推导等一些数学化的历程,让学生对圆的面积有了深刻的感知,大大提升了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总之,通过《圆的面积》一课的学习,学生经历了动手操作、猜想验证、反思推导等过程,不仅发展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而且渗透了数学思想,有效帮助学生获得系统的数学活动经验,为进一步深入学习新知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责编 林 剑)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09A-
0082-01
新课标要求教师要引导学生独立思考,通过活动探究,积累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提升数学能力。教师应当提供机会,让学生经历探究过程,由此培养学生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笔者现根据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圆的面积》这一课的教学实践,谈谈体会和思考。本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是要让学生探索将圆转化为长方形,并在这过程中自主感知圆的面积与长方形面积的关系,尝试进行推导。
一、经历游戏导入,做好经验铺垫
游戏是小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形式,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进行有效设计,设置有趣的游戏情境,将学生带入课堂探究之中,让学生充分经历有趣的游戏过程,进行经验铺垫。
【片段一】
在课堂教学之初,笔者先设计了一个剪纸游戏,让学生拿出长方形的纸和剪刀,剪出一个正方形,而后再用这个正方形剪出一个圆来。在剪纸游戏过程中,学生积极踊跃尝试,但在将正方形剪出一个圆时,学生遇到了困难。如何才能确定剪出来的是一个圆呢?这个问题引发了学生的思考。此时,笔者进行示范,学生发现了规律所在,认为将正方形多次对折之后,剪成短直线,折的次数越多,越接近圆的形状。学生确认剪出来的这个图形是一个正多边形,并由此认识到图形经过对折裁剪之后,可以转化为其他图形,并可以将直边的图形转化为曲边的图形。
【教学反思】
对于圆这个曲边形来说,和长方形、正方形等截然不同,因而在进行面积推导时,也将和长方形、正方形等面积推导有本质区别。但在教学中,如果教师没有暗示和引导,学生很难想到通过剪切的方法,将圆转化为长方形。为此,教师要设置有效的活动,帮助学生克服学习困难, 并渗透转化思想。在这个教学环节中,笔者借助剪纸的游戏活动,让学生从已有的生活经验中获得升华,认识到将正方形对折N次,次数越多也就越接近圆形。这样既能帮助学生感知到极限思想,又能为下一步运用转化思想做足了准备。
二、经历新旧融合,渗透思想方法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者新知的建立需要两个条件,一是激活已有的经验,二是要激活原有的旧知,进行内化和提升。教学中,教师要紧扣学生已有的知识,找准新旧知识融合的关键点,帮助学生建构数学概念,积累数学思想方法。
【片段二】
笔者出示了一个半径为5厘米的圆,引导学生思考:你打算如何求出这个圆的面积?学生认为可以运用转化的思想,将圆剪开拼成一个学过的图形。如何完成这个过程呢?笔者引导学生回忆之前平行四边形、三角形的面积推导过程,并猜想:你认为可以将圆转化为哪一种图形呢?学生认为,平行四边形可以剪切成长方形,用2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可以拼接成平行四边形。根据剪纸游戏,学生提出,可以将圆分成若干等份,而后将这些若干个小三角形拼成已学过的图形。
【教学反思】
通过课前剪圆的游戏探究,激活了学生已有的活动经验,使学生发现了将圆转化为已知图形的可能性,而后教师通过梳理平行四边形、三角形等图形的面积推导,唤醒了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使其能够推想圆的面积的转化方法,从而渗透数学思想,帮助学生感悟数学思想和方法。
三、经历转化推导,深化数学理解
课堂教学的实质,并不仅仅是掌握数学技能,还要让学生深入数学本质,理解数学概念的内涵,从而获得数学思维能力的提升。教师要提供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经历推导过程,深化数学理解。
【片段三】
笔者让学生同桌之间进行尝试,将圆转化为已学图形。学生发现,将圆等分的份数越多,拼出来的图形越接近平行四边形或长方形。此时笔者引导学生思考:如果将圆等分为几千次、几万次,而后进行拼接,你能想象到这些图形的底边有什么变化吗?学生确认等分几万次之后,拼接出来的图形将和长方形几乎一致。通过求出长方形的面积进行推导,得出圆的面积等于长乘宽,而长就是底边πr,宽就是半径r,所以圆的面积等于πr×r。
【教学反思】
在这个环节中,学生通过自主折纸、拼接和观察、想象,经历圆的面积推导探究过程,体验到了转化、逼近、极限等数学思想,并通过操作和推导等一些数学化的历程,让学生对圆的面积有了深刻的感知,大大提升了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总之,通过《圆的面积》一课的学习,学生经历了动手操作、猜想验证、反思推导等过程,不仅发展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而且渗透了数学思想,有效帮助学生获得系统的数学活动经验,为进一步深入学习新知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责编 林 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