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转变观念重视“读”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语文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了课外阅读的重要性,多处强调了“阅读”和“积累”,并明确规定了各年级课外阅读的量。的确,小学语文教学应该立足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从整体上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努力构建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的语文教育体系。”
二、激发兴趣“我”要“读”
兴趣是需求的内驱力,只有培养学生对课外阅读的浓厚兴趣,学生才会以积极主动的心态,投入到课外阅读中去。我们的孩子缺乏阅读的兴趣和习惯,需要我们教师用艺术去点燃学生对课外阅读的渴望,变“要我读”为“我要读”。
(一)树立榜样激发兴趣
老师向学生介绍历史人物、科学家爱读书的故事,以榜样的力量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鼓励学生从小热爱读书,从书籍中汲取知识。学校组织“阅读之星”的评比,在班级中树立典型来激励学生,使学生逐渐认识到只有多读书,肯读书,才能有较高的阅读能力,才能得到全面发展。
(二)借助故事激趣
故事人人爱听,尤其是小学生,当教师(或学生)讲完故事以后不失时机地向学生推荐课外书,这效果恐怕比任何说教都有效。
(三)利用阅读期待激趣
教师选取文中精彩的片段,有声有色地向学生朗读,然后突然中止,利用阅读期待适时向学生推荐读物,让学生自己从课外读物中去欣赏,去品味,去历经做读书人。(四)成果展示。在实践中,我们可以通过评比读书笔记和手抄报等形式定期向学生展示他们的课外阅读成果,使每位学生在心理上产生极大的满足感,从而稳定并进一步激励学生的阅读兴趣。
三、创造条件促进“读”
课外阅读是语文实践活动的重要形式,学校和家庭积极创设条件让学生广泛地“读”,大量地“读”,经常性地“读”。
(一)保证读物
“巧妇难做无米之炊。”作为家长,要定期为学生购买一些有益的课外读物;作为学校,要开放图书馆。
(二)保证时间
“君子不可一日无书。”首先,我们要把课外阅读纳入教学计划,每周安排一节课,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课外阅读指导。其次,要求教师取消机械重复的作业,把课外阅读作为回家作业,并根据学生的能力差异,规定阅读的量和要求。
(三)推荐读物
居里说:“书,就是社会。一本好书,就是一个好的社会,它能陶冶人的感情和气质,使人高尚。”教育学生读好书,才能使学生从好书中受到美的感染和陶冶,才能认识真、善、美,树立正确的审美观。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征推荐合适的读物,告诉学生哪些书是好书,可以读;哪些书不能读,为什么。久而久之,学生便会形成一种鉴别的能力,自主地按需选择阅读内容。
一是平时多推荐与教学内容相关的书籍,作为语文教学的延伸和补充。二是分年级推荐优秀古诗文和名家名著。三是在语文课上,不时地向学生推荐一些班级图书角里的好书。四是改善阅读环境
加强学生课外阅读的效果,不光是语文老师的事,而应由整个学校、家庭、社会共同关注,共同创造良好的课外阅读氛围、环境。作为老师,我们时时启发、鼓励学生课外阅读,并利用教室布置张贴有关阅读的标语、格言,开辟“读写园地”;作为学校,我们努力地开放图书室、阅览室,让学生有一个静心读书的好去处。在家庭中,我们要求学生读书有一张专用的小桌子,那是最起码的。教育家长,要懂得孩子看书时应轻声勿打扰,让学生静心地读,美美地读。
四、介绍方法引导“读”
学生往往在如何“读”的问题上,并不都很明确。有的只凭兴趣;有的读了好文章,也不懂得积累知识,吸取技巧,用到写作上。因此,要进一步引导他们不但爱“读”,而且会“读”,要读得更好更有收获。我的做法主要是利用每周的阅读教学课,向他们介绍一些行之有效的读书方法。
一是选读法,即根据自己在课内学习或写作上的某种需要,有选择地阅读有关书报的有关篇章或有关部分,以便学以致用。二是浏览法,即对所读的书报,不是逐字逐句地读下去,而是快速地观其概貌。
三是精读法,即对书报上的某些重点文章,集中精力,精细地阅读。
五、开展活动强化“读”
课外阅读的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养成的,因此需要教师不断地鼓励,不断地指导,绝不能虎头蛇尾。为了把班上已逐步形成的课外阅读风气发扬下去,我们经常围绕课外阅读开展一些为学生所喜爱的活动,并把这些活动与阅读教学紧密地结合起来。
(一)开展读书会
利用班队课或语文校本课每周举行一次“故事会”,让学生把自己从课外读物中看来的故事,用自己的语言娓娓动听地讲述出来,或者以分角色化装表演的方式讲故事,使活动趣味无穷。
(二)开展课外阅读竞赛活动
速读赛,即选用同一篇文章,让学生在限定的时间内进行阅读,看谁能说准文章的主要人物、线索及主要内容。朗诵赛,主要是对所选的诗歌、散文做出表情朗诵,从而感悟语言的魅力。读书知识竞赛,即设计若干读写方面的有关基础知识题,让学生竞答或书面回答。
六、落实检查,深化“读”
只有通过检查,不断地改进课外阅读中存在的问题,学生的阅读才能有所获,有所得。
一是家校互动。学生的课外阅读在家中进行较多,一定要争取家长配合,督促、检查子女的阅读。
二是建立读书报告制度。每天抽10分钟,安排一个同学讲述自己阅读中的收获,其余同学评议。
三是定期检查读书笔记。通过检查读书笔记,能让老师了解学生阅读书籍的内容、种类、数量,并指出笔记的优缺点,明确努力方向。
由于营造了浓浓的读书氛围,孩子们把读书当成了一件幸福的事。课余,总能看到他们津津有味读书的样子。有的家长反映,部分学生晚上睡觉前,总不肯放下手中的书籍,要父母再三劝说才肯休息,即便睡了,也是抱着书本进入梦乡。学生读书的劲头不断提高,读书逐步成为学生生活中的一种习惯、一种需要、一种享受。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语文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了课外阅读的重要性,多处强调了“阅读”和“积累”,并明确规定了各年级课外阅读的量。的确,小学语文教学应该立足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从整体上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努力构建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的语文教育体系。”
二、激发兴趣“我”要“读”
兴趣是需求的内驱力,只有培养学生对课外阅读的浓厚兴趣,学生才会以积极主动的心态,投入到课外阅读中去。我们的孩子缺乏阅读的兴趣和习惯,需要我们教师用艺术去点燃学生对课外阅读的渴望,变“要我读”为“我要读”。
(一)树立榜样激发兴趣
老师向学生介绍历史人物、科学家爱读书的故事,以榜样的力量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鼓励学生从小热爱读书,从书籍中汲取知识。学校组织“阅读之星”的评比,在班级中树立典型来激励学生,使学生逐渐认识到只有多读书,肯读书,才能有较高的阅读能力,才能得到全面发展。
(二)借助故事激趣
故事人人爱听,尤其是小学生,当教师(或学生)讲完故事以后不失时机地向学生推荐课外书,这效果恐怕比任何说教都有效。
(三)利用阅读期待激趣
教师选取文中精彩的片段,有声有色地向学生朗读,然后突然中止,利用阅读期待适时向学生推荐读物,让学生自己从课外读物中去欣赏,去品味,去历经做读书人。(四)成果展示。在实践中,我们可以通过评比读书笔记和手抄报等形式定期向学生展示他们的课外阅读成果,使每位学生在心理上产生极大的满足感,从而稳定并进一步激励学生的阅读兴趣。
三、创造条件促进“读”
课外阅读是语文实践活动的重要形式,学校和家庭积极创设条件让学生广泛地“读”,大量地“读”,经常性地“读”。
(一)保证读物
“巧妇难做无米之炊。”作为家长,要定期为学生购买一些有益的课外读物;作为学校,要开放图书馆。
(二)保证时间
“君子不可一日无书。”首先,我们要把课外阅读纳入教学计划,每周安排一节课,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课外阅读指导。其次,要求教师取消机械重复的作业,把课外阅读作为回家作业,并根据学生的能力差异,规定阅读的量和要求。
(三)推荐读物
居里说:“书,就是社会。一本好书,就是一个好的社会,它能陶冶人的感情和气质,使人高尚。”教育学生读好书,才能使学生从好书中受到美的感染和陶冶,才能认识真、善、美,树立正确的审美观。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征推荐合适的读物,告诉学生哪些书是好书,可以读;哪些书不能读,为什么。久而久之,学生便会形成一种鉴别的能力,自主地按需选择阅读内容。
一是平时多推荐与教学内容相关的书籍,作为语文教学的延伸和补充。二是分年级推荐优秀古诗文和名家名著。三是在语文课上,不时地向学生推荐一些班级图书角里的好书。四是改善阅读环境
加强学生课外阅读的效果,不光是语文老师的事,而应由整个学校、家庭、社会共同关注,共同创造良好的课外阅读氛围、环境。作为老师,我们时时启发、鼓励学生课外阅读,并利用教室布置张贴有关阅读的标语、格言,开辟“读写园地”;作为学校,我们努力地开放图书室、阅览室,让学生有一个静心读书的好去处。在家庭中,我们要求学生读书有一张专用的小桌子,那是最起码的。教育家长,要懂得孩子看书时应轻声勿打扰,让学生静心地读,美美地读。
四、介绍方法引导“读”
学生往往在如何“读”的问题上,并不都很明确。有的只凭兴趣;有的读了好文章,也不懂得积累知识,吸取技巧,用到写作上。因此,要进一步引导他们不但爱“读”,而且会“读”,要读得更好更有收获。我的做法主要是利用每周的阅读教学课,向他们介绍一些行之有效的读书方法。
一是选读法,即根据自己在课内学习或写作上的某种需要,有选择地阅读有关书报的有关篇章或有关部分,以便学以致用。二是浏览法,即对所读的书报,不是逐字逐句地读下去,而是快速地观其概貌。
三是精读法,即对书报上的某些重点文章,集中精力,精细地阅读。
五、开展活动强化“读”
课外阅读的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养成的,因此需要教师不断地鼓励,不断地指导,绝不能虎头蛇尾。为了把班上已逐步形成的课外阅读风气发扬下去,我们经常围绕课外阅读开展一些为学生所喜爱的活动,并把这些活动与阅读教学紧密地结合起来。
(一)开展读书会
利用班队课或语文校本课每周举行一次“故事会”,让学生把自己从课外读物中看来的故事,用自己的语言娓娓动听地讲述出来,或者以分角色化装表演的方式讲故事,使活动趣味无穷。
(二)开展课外阅读竞赛活动
速读赛,即选用同一篇文章,让学生在限定的时间内进行阅读,看谁能说准文章的主要人物、线索及主要内容。朗诵赛,主要是对所选的诗歌、散文做出表情朗诵,从而感悟语言的魅力。读书知识竞赛,即设计若干读写方面的有关基础知识题,让学生竞答或书面回答。
六、落实检查,深化“读”
只有通过检查,不断地改进课外阅读中存在的问题,学生的阅读才能有所获,有所得。
一是家校互动。学生的课外阅读在家中进行较多,一定要争取家长配合,督促、检查子女的阅读。
二是建立读书报告制度。每天抽10分钟,安排一个同学讲述自己阅读中的收获,其余同学评议。
三是定期检查读书笔记。通过检查读书笔记,能让老师了解学生阅读书籍的内容、种类、数量,并指出笔记的优缺点,明确努力方向。
由于营造了浓浓的读书氛围,孩子们把读书当成了一件幸福的事。课余,总能看到他们津津有味读书的样子。有的家长反映,部分学生晚上睡觉前,总不肯放下手中的书籍,要父母再三劝说才肯休息,即便睡了,也是抱着书本进入梦乡。学生读书的劲头不断提高,读书逐步成为学生生活中的一种习惯、一种需要、一种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