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禽流感,尤其是现在正闹得沸沸扬扬的H7N9禽流感,让人闻之色变。每年冬春季都是禽流感高发季节,然而禽流感年年有,似乎今年特别多。今年以来,福建、云南、湖南等16个省份均出现人感染H7N9流感病例。仅今年1月,全国感染H7N9禽流感的发病数192例,死亡79人。
什么是禽流感呢?禽流感(AvianInfluenza)是禽流行性感冒的简称,是由甲型流感病毒引起的禽类传染性疾病,容易在鸟类、家禽(尤其是鸡)之间引起流行,过去在民间称作鸡瘟,禽类感染后死亡率很高。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地区都有发生过此类疫情,给养禽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这种禽流感病毒,主要引起禽类的全身性或者呼吸系统性疾病,鸡、火鸡、鸭和鹌鹑等家禽及野鸟、水禽、海鸟等均可感染。禽流感病毒高度针对特定物种,但在罕有情况下会跨越物种障碍感染人。从1997年在香港发现人类也会感染禽流感之后,禽流感便引起全世界卫生组织的高度关注。
禽流感病毒可分为高致病性、低致病性和非致病性三大类。其中高致病性禽流感主要是由H5和H7亚型毒株(以H5N1和H7N7为代表)引起的疾病。高致病性禽流感因其在禽类中传播快、危害大、病死率高,被世界动物卫生组织列为A类动物疫病,我国将其列为一类动物疫病。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是不断进化的,其寄生的动物(又叫宿主)范围会不断扩大,除了禽类,还可感染猪、马等哺乳动物。
人类通过接触受禽流感病毒感染的家禽及其粪便,或直接接触禽流感病毒导致病毒感染,飞沫及接触呼吸道分泌物也是常见的传播途径。如果直接接触带有相当数量病毒的物品,如家禽的粪便、羽毛、呼吸道分泌物、血液等,也可经过眼结膜和破损皮肤引起感染。由于病毒对低温抵抗能力强,所以在我国冬春季节是禽流感的高发季节。从事禽类养殖、贩运、销售、宰杀、加工等人员是该病的高发人群。
禽流感潜伏期多为7天以内,也可长达10天。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后,早期表现类似普通流感,主要表现为发热,体温大多在39℃以上,持续1-7天,一般为3-4天,可伴有流鼻涕、鼻塞、咳嗽、咽痛、头痛、全身不适,部分患者可有恶心、腹痛、腹泻、稀水样便等消化道症状。除了上述表现之外,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的重症患者还可出现肺炎、呼吸窘迫等表现,甚至可导致死亡。
禽流感的治疗方法有多种,对疑似病例、临床诊断病例和确诊病例应进行隔离治疗。对症治疗可服用解热药、止咳祛痰药等。抗病毒治疗使用抗流感病毒药物。中医治疗注意辨正使用口服中成药或注射剂,可与中药汤剂配合使用。人禽流感的预后与感染的病毒亚型有关,感染H9N2、H7N7者,大多预后良好,而感染H5N1者预后较差。
人们只要说到禽流感,就会心生恐惧。其实我们需要理性对待,没必要恐慌。目前国际上已知的禽流感病毒感染人的途径绝大多数是通过禽——人传播,人传人的可能性极为有限。在病毒没有变异、病例散发的情况下,我们对此不必恐慌。只要做好预防工作,改变自己不良的生活习惯及饮食方式,禽流感是完全可以防治的:
1、要远离病源、安全除菌,尽量减少与禽类动物不必要的接触,尤其是与病、死禽的接触。勤清洗双手,远离家禽的分泌物,接触过禽鸟或禽鸟粪便,要注意用消毒液和清水彻底清洁双手。
2、应尽量在正规的销售场所购买经过检疫的禽类产品。禽流感病毒对热普遍敏感,加热至65℃30分钟或100℃2分钟以上均能灭活,所以吃禽肉要煮熟、煮透,食用鸡蛋时蛋壳应用流水清洗,应烹调加热充分,不吃生的或半生的鸡蛋。
3、要有充足的睡眠和休息,避免过度疲劳,以免抵抗力下降。均衡的饮食,注意多摄入一些富合维生素C等增强免疫力的食物。经常进行体育锻炼,以增加机体对病毒的抵抗能力。
4、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加强室内空气流通,每天1~2次开窗通风半小时。
5、学校及幼儿园应采取措施,教导儿童不要喂饲野鸽或其他雀鸟,如接触禽鸟或禽鸟粪便后,要立刻彻底清洗双手。在旅途中,尽量避免接触禽鸟,例如不要前往观鸟园、农场活动,不要喂饲白鸽或野鸟等。
6、不要轻视感冒、禽流感的病癥与其他流行性感冒病症相似,如发烧、头痛、咳嗽及喉咙痛等,在某些情况下,会引起并发症,导致患者死亡。因此,若出现发热、头痛、鼻塞、咳嗽、全身不适等呼吸道症状时,应戴上口罩,尽快到医院就诊,并务必告诉医生自己发病前是否到过禽流感疫区,是否与病禽类接触等情况,并在医生指导下治疗和用药。
什么是禽流感呢?禽流感(AvianInfluenza)是禽流行性感冒的简称,是由甲型流感病毒引起的禽类传染性疾病,容易在鸟类、家禽(尤其是鸡)之间引起流行,过去在民间称作鸡瘟,禽类感染后死亡率很高。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地区都有发生过此类疫情,给养禽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这种禽流感病毒,主要引起禽类的全身性或者呼吸系统性疾病,鸡、火鸡、鸭和鹌鹑等家禽及野鸟、水禽、海鸟等均可感染。禽流感病毒高度针对特定物种,但在罕有情况下会跨越物种障碍感染人。从1997年在香港发现人类也会感染禽流感之后,禽流感便引起全世界卫生组织的高度关注。
禽流感病毒可分为高致病性、低致病性和非致病性三大类。其中高致病性禽流感主要是由H5和H7亚型毒株(以H5N1和H7N7为代表)引起的疾病。高致病性禽流感因其在禽类中传播快、危害大、病死率高,被世界动物卫生组织列为A类动物疫病,我国将其列为一类动物疫病。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是不断进化的,其寄生的动物(又叫宿主)范围会不断扩大,除了禽类,还可感染猪、马等哺乳动物。
人类通过接触受禽流感病毒感染的家禽及其粪便,或直接接触禽流感病毒导致病毒感染,飞沫及接触呼吸道分泌物也是常见的传播途径。如果直接接触带有相当数量病毒的物品,如家禽的粪便、羽毛、呼吸道分泌物、血液等,也可经过眼结膜和破损皮肤引起感染。由于病毒对低温抵抗能力强,所以在我国冬春季节是禽流感的高发季节。从事禽类养殖、贩运、销售、宰杀、加工等人员是该病的高发人群。
禽流感潜伏期多为7天以内,也可长达10天。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后,早期表现类似普通流感,主要表现为发热,体温大多在39℃以上,持续1-7天,一般为3-4天,可伴有流鼻涕、鼻塞、咳嗽、咽痛、头痛、全身不适,部分患者可有恶心、腹痛、腹泻、稀水样便等消化道症状。除了上述表现之外,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的重症患者还可出现肺炎、呼吸窘迫等表现,甚至可导致死亡。
禽流感的治疗方法有多种,对疑似病例、临床诊断病例和确诊病例应进行隔离治疗。对症治疗可服用解热药、止咳祛痰药等。抗病毒治疗使用抗流感病毒药物。中医治疗注意辨正使用口服中成药或注射剂,可与中药汤剂配合使用。人禽流感的预后与感染的病毒亚型有关,感染H9N2、H7N7者,大多预后良好,而感染H5N1者预后较差。
人们只要说到禽流感,就会心生恐惧。其实我们需要理性对待,没必要恐慌。目前国际上已知的禽流感病毒感染人的途径绝大多数是通过禽——人传播,人传人的可能性极为有限。在病毒没有变异、病例散发的情况下,我们对此不必恐慌。只要做好预防工作,改变自己不良的生活习惯及饮食方式,禽流感是完全可以防治的:
1、要远离病源、安全除菌,尽量减少与禽类动物不必要的接触,尤其是与病、死禽的接触。勤清洗双手,远离家禽的分泌物,接触过禽鸟或禽鸟粪便,要注意用消毒液和清水彻底清洁双手。
2、应尽量在正规的销售场所购买经过检疫的禽类产品。禽流感病毒对热普遍敏感,加热至65℃30分钟或100℃2分钟以上均能灭活,所以吃禽肉要煮熟、煮透,食用鸡蛋时蛋壳应用流水清洗,应烹调加热充分,不吃生的或半生的鸡蛋。
3、要有充足的睡眠和休息,避免过度疲劳,以免抵抗力下降。均衡的饮食,注意多摄入一些富合维生素C等增强免疫力的食物。经常进行体育锻炼,以增加机体对病毒的抵抗能力。
4、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加强室内空气流通,每天1~2次开窗通风半小时。
5、学校及幼儿园应采取措施,教导儿童不要喂饲野鸽或其他雀鸟,如接触禽鸟或禽鸟粪便后,要立刻彻底清洗双手。在旅途中,尽量避免接触禽鸟,例如不要前往观鸟园、农场活动,不要喂饲白鸽或野鸟等。
6、不要轻视感冒、禽流感的病癥与其他流行性感冒病症相似,如发烧、头痛、咳嗽及喉咙痛等,在某些情况下,会引起并发症,导致患者死亡。因此,若出现发热、头痛、鼻塞、咳嗽、全身不适等呼吸道症状时,应戴上口罩,尽快到医院就诊,并务必告诉医生自己发病前是否到过禽流感疫区,是否与病禽类接触等情况,并在医生指导下治疗和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