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微调研”入手,在研训中唤醒教师的职业敏感性

来源 :北京心理卫生协会学校心理卫生委员会学术年会论文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anbow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通过一则课题微调研入手,挖掘了被教师们忽略的教育生活里诸多的“小幸福”、“小遗憾”,促进教师走入学生的心灵生活,增加教师的职业敏感性。本文指出:微调研挖掘了一个良好的视角,使我们窥见学生生动的心灵生活。在关于教育生活“小幸福”的觉察里,本文从两点概括了孩子的心声:1.学生的小幸福来自教师对学生的关爱。2.学生“小幸福”来自教师对学生的期待。在对教育生活里“小遗憾”的觉察里,本文以如下三点浓缩了孩子的内心写照。1.学生需要老师进一步关注成长的需求;2.学生渴望老师的行为能少些负面情绪;3.学生希望得到老师更多、更细致的关怀。本文指出,教师们需要具有职业的敏感性,不断感受教育生活;我们需要微调查,使我们与孩子之间获得一种本质换位;本文以培训实践为例,建议培训者开辟资源,使培训更加人文化,亲近教师的心灵。使孩子的小遗憾不断消失,小幸福更加意味深长。
  关键词:微调查;小幸福;小遗憾;积极心理
  本文所指的微调研是运用长度较小的问卷,开展的一种调查。微调研虽然问卷长度和问题都不是很大,但能获取一种新鲜的信息,促发研究者的思考。在中小学教师研训工作中,如何真的走入学生的心灵生活,促进教师倾听学生,以下的微调研期望能给予我们启示。
  一、微调研的设计和内容
  微调研不一定适合所有的研究,笔者所使用的微调研有以下背景。
  1.基于教师职业“微幸福”实践研究的课题
  作为北京市规划办课题“朝阳区中小学教师职业‘微幸福’的实践研究”课题负责人,笔者和十余所的中小学课题组的教师们一起在教育生活里寻找、体味教师职业的“微幸福”,期间诸多的感动、觉察和感悟不断涌现出来。
  “微幸福”是在微文化背景下产生的词语,以“微”字开头的种种活动,表达难度小、进入门槛低。微幸福指微小、轻微的幸福和接近幸福感觉的诸如:喜悦、感动、温暖、美好等对事物的主观感受。
  当下积极心理学除了“微幸福”以外,还流行一个词语——心流(Flow)。也就是心理学上“flow”,它是指:当人进入一个活在当下,浑然忘我的状态感受最真切和细微的小幸福。快乐的人常常处于一种被称为畅态(flow)的境界中。
  我们不愿意再去论证教师职业压力之大,因为它已经是毋庸置疑的事实。我们只想积极做点什么,改变点什么,使教师学会敏察幸福、品味幸福。于是,我们决定从教师职业“微幸福”开始入手。其意指围绕教师的职业生活发生的微小的、心流(flow)般的主观幸福感。
  寻找和品味教育生活中的微小幸福,目的在于忽略那些诸如教育制度等暂时无法解决的弊端,改变教师的抱怨和对工作负担的压力感,引领教师行动起来,营造教育生活的当下的心流(flow)。
  2.微调研的内容
  都说孩子的世界是天使的世界,如果教师能够感觉自己的工作是与天使之心相伴,会不会有很多感动和感悟呢?无论如何,作为教师都应该走入孩子的内心内心世界,为此课题组设计了一个活动——让孩子写出其教育生活中的种种小幸福、小遗憾。
  设计伊始,我们认为,这些小幸福一定和教师的职业微幸福息息相关。
  触摸孩子们的答卷,我们课题组的老师竟然流泪了。那是感动、感悟和觉察的泪水。笔者愿把这样的内容和思考与大家分享。
  我们进行了如下的设计。
  1.请简要陈述出:发生在你和老师之间的一个事情,老师的做法,让人觉得温暖、喜悦和感动……
  [事情描述]
  [当时,老师说了什么?做了什么?]
  2.在学校,你记得一件让你不太开心、有些懊恼、有些失望的那个事情是什么?这个事情可以很小、很小哦,小到老师说过的令你失望的一句话都可以。请你把这个事情描述出来。并写出,如果当时老师如何做,你就会好受些。
  [事情描述]
  [如果当时老师这样做或者说这样的话,多好]
  [内容]
  如上的一个小调查,挖掘出了一个泉眼。教育生活生动的画卷从“小幸福”、“小遗憾”开始,轻轻铺展开来。
  二、微调研挖掘了一个良好的视角,使我们窥见学生生动的心灵生活
  调研获得了大量的信息,这些信息使阅读者十分的感动,悄然的静默和思考。
  (一)关于教育生活里“小幸福”的觉察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这些不曾被注视过的小幸福,一直就在孩子的内心世界里。
  1.学生的“小幸福”来自教师对学生的关爱
  ·记得有一次,老师看见我做题都快要哭起来,然后,老师走到我身边说:“怎么了?是哪里不会呢?”之后,老师慢慢给我讲解,老师说的话让我感觉很温暖。
  ·有一次,我跑步不小心摔倒了。老师让我过去,并问问我怎么样了。然后让我回班了。在课上,老师利用同学们读书的时间来把我的胳膊抬起来弯了一下,问我“疼不疼?”,我说“不疼”,这句话,使我温暖许久。
  ·一天早晨,我在外面扫地,老师看见了。老师说:你怎么没有戴手套?我说……还没等我说完呢,老师就打断我,把手套给我戴上了!
  ·在下雨天,作为值日生,我急匆匆地把教室的门锁上,就冒雨走出学校了,老师看见我说:“过来,咱们一起走吧。”特别难忘的是,老师说:“傻孩子,你快到我这里来,避避雨。”这件事让我感到了温暖和感动。
  ·那天我把腿磕破了。老师说:没事,我帮你吹一下。
  ·那天,我发烧了,老师走过来,摸摸我的头……
  在心理学上有一个南风效应。北风和南风比赛,看谁使人们脱下外衣。我们知道最温暖的存在往往更具有力量。以前我们经常使用南风效应说明教师对学生应该具有怎样的态度。学生的心声同样如南风一样唤醒了教师的初始教育情怀。这种情怀源自感动——如上调查给老师们带来了很多的温暖和感动。教师爱学生、教师爱教育,都需要这份感动给予滋养。   2.学生“小幸福”来自教师对学生的期待
  ·那一次,我去剑桥学英语,老师对我说了几句话,我很难忘。老师说:“我最看好你,别让我失望啊!”
  ·我一直觉得自己不是很好看。在我二年级的时候,是高彩梅老师教我的。有一次老师没事的时候,她给我梳头,并且给了我两个卡子。还说,其实老师觉得你长得真不难看。
  ·有一次,我忘记写作业,我以为老师会骂我。可是,老师没骂我还鼓励我,让我忘记,这件事。
  老师不经意的一句话,老师一个不经意的举动,学生会铭记很久,这些话语和举动都是教育生活的画面和故事,是老师们给予孩子传递的积极的力量。
  (二)对教育生活里“小遗憾”的觉察
  孩子们在叙事中表达了很多内心的呼唤,这种呼唤没有让老师烦恼和反感,而是让老师内心静静地思索。
  1.学生需要老师进一步关注成长的需求
  ·有一次,同学和我借橡皮,然后没有还给我,我向她要,她说弄丢了,就没有给我,她说我真小气,就不理我了。我们从此不再是朋友。如果老师能让我和她再做朋友该多好啊。在这件事上,我需要老师为我做点什么。
  ·有一次,我和同学打架,老师知道了。老师皱皱眉头,然后说了很多令我失望的话。我希望老师说:“下一次不要再犯错误。”然后帮着我和同学还说“对不起”该有多好啊。
  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需要老师细微的发现诸多的问题和进行引领,在很多的时候,我们听不到孩子的需求的声音,我们的教育在细微的地方存在空白。这些细微的空白,如果任由长大,不被填补米娜就是成长的“盲区”。
  2.学生渴望老师的行为能少些负面情绪
  ·有一次,我有一道题不会做,老师就骂了我。如果当时老师温柔地给我讲题的话多好。
  ·有一次,我做错了一道题,我不知道怎么就错了,我没有改,就交上去了。老师对我大吼:“那错了!”如果当时老师没有和我吼多好。
  ·有一次,我做题做得很慢,老师就说我笨,如果那个时候,老师对我说一些鼓励的话该多好啊。
  笔者在积极心理课堂和教师们共同分享孩子的心声,负面的情绪为什么对孩子会造成伤害,当我们看见孩子撰写的内容的时候,老师们豁然感悟到了。
  3.学生希望得到老师更多、更细致的关怀
  ·小时候,有一次,忘了写老师留给我的作业,老师说:“真是的,一个小女孩子还不写作业。”我希望老师说:“没有关系,现在你快点写了吧。”
  ·放假时,老师要发奖,让小班干部站起来,其中有我,一共3个人。老师让2个人拿奖,却没有给我。老师把我忘记了。如果当时老师把奖状给我就好了。
  ·上操时,我是播放音乐的,张老师在我放音乐的时候叫我给胡主任东西,主任说把这个东西给沈老师,只是我不知道沈老师的座位在哪里。当时张老师就说了我。我希望老师和蔼地说:“沈老师坐在最后一个。”
  ·陈思雨爷爷去世了,她哭了。老师如果让陈思语不哭多好。当时我们在教室外花丛里,如果老师当时说“花开了,把它摘下来,也许陈思雨就不哭了,那多好”。
  ·我转学了,第一天我哭了。老师没有理我。我希望老师说:没事的,过一段时间就好了……
  这些被忽略掉的小遗憾,一直在孩子的成长期待里。教育部能忽略这些期待。
  三、对教育生活里的“小幸福”、“小遗憾”的思考与实践
  这些“小幸福”、“小遗憾”没有任何思辨,不需过多的讨论,如此生动而深深地走入了教师们的内心。
  1.教师们需要具有职业的敏感性,不断感受教育生活
  孩子们的话语仿佛一颗一颗春雨,敲打着老师们的心门。在分享的时候老师们的眼睛都湿润了。
  我们的教育生活永远是紧张的、忙碌的,使得我们有时候忽略掉很多的快乐和美好。正是这些孩子们的话语让我们注视到了一颗颗柔软如天使般的心灵。重新唤起了我们教育工作的初始的美感。教育是与天使们相伴的事业,我们的心与教育生活中的爱、美丽和快乐相遇了。感动着孩子们的感动,倾听者孩子们的呼唤,触摸着孩子们的敏感。
  这些孩子的心声,引导我们的眼睛去观察和欣赏我们的教育世界;我们看着,听着,触摸着,而不是低头走着,疲惫地扛着那些永远未完成的诸多工作。
  小小的调查,使教师们驻足了,教师们凝视着身边的美好和充满诗意的教育生活。一种久远的情怀似乎在复苏……
  2.当倾听真正发生的时候,教师获得一种本质的“换位”
  换位思考已经不是新的话题,在高压的职业生活里,真正的换位很难发生。一则小小的调查,使我们的老师仿佛回到了儿童时代,以儿童的角色体味他们的生活。扮演关爱别人和自己被关爱的角色,实质性的换位瞬间发生了!它是一种心灵的放松。
  那些“小幸福”,使老师们获得了教师职业生活的微小幸福、微小感动、微小快乐,微小温暖……而那些“小遗憾”摘掉惯常指责和批评的面孔,如低声的诉说,轻轻叩问今日的教育生活,让老师们的内心,柔软起来……
  3..继续教育需要不断开辟资源,使教师获得心灵的滋养
  这些孩子们的心语,在我们的眼前,使我们仿佛和司空见惯的教育生活分开一段距离,重新去发现教育的画卷——我们成为描绘的主体,审美的主体,被描绘事物成为了客体、审美的对象物。这是一种审美的距离,这还是一种思考的距离。这种思考启发我们去完善我们的教育。我们还能做什么?
  笔者在自己的培训园地开辟了教学讨论区,进修的老师们在此交流教育生活的微小幸福。这是另外一道风景或泉眼,微小幸福从教师的内心汩汩流淌出来:
  外出学习“说课”回来,发现班里个头最高的女孩子俨然一副“我”的样子,在利用课间带领全班同学练习“踏步走”和“诗朗诵”,那响彻校园的声音让我十分感动。孩子们真的长大了,懂事了,我陷入到“微幸福”中。
  ——丁丹丹老师
  3月20日,北京下了场大雪,本来以为天气预报是逗你玩的,可当开门时,却惊呆了。整个都能淹没你的脚面,我当时很后悔晚上没有发个信息:如果下雪带铲雪工具。
  带着后悔向教室走去。看见很多的学生都拿着扫雪的工具。再仔细一看,那不都是我班的学生吗?顿时心里暖暖的。事后问他们为什么带工具呢?他们齐声回答:因为老师说过,只要下雪,就带工具。我实在记不起我何时说过的了。他们记住了老师的教诲,我感到非常的欣慰。
  ——晁阳老师
  上了2节课了,我口干舌燥地声音嘶哑了,学生们听到了我声音变化了突然安静了许多,整个课堂上只有我的声音。看到他们认真地听讲,懂事的眼神,我还是尽量高声地讲课。
  铃声响了,几个同学一下子起立冲到门口,我以为他们要赶快跑出教室去玩呢。可出乎意料的是,他们在抢我的水杯,争着帮助我倒水。微幸福的暖流突然袭来,尽管我的杯子提手被抢断了,我当着他们的面大口地喝着水,内心格外的甜。
  ——刘红梅老师
  课间,一个胖嘟嘟,平时学习也比较吃力的小女孩子走到我面前说:
  “老师,我家有一只狗永远也长不大。”
  “我知道,是不是那种泰迪之类的小狗?一只都那么大?”
  她抿嘴笑着说:“是一只玩具狗!”
  我当时想:行啊,也会开玩笑啦。
  我想,正是关系的拉近,才使她有了想和老师沟通,敢于开玩笑的勇气。再看她仿佛开朗了很多,一时间,有一股暖流涌上心头。
  ——杨倩倩
  总之,笔者和课题组的老师们运用积极心理教育技术,从“微幸福”入手,重视教育生活瞬间的幸福感觉、重视“微温暖”、“微感悟”等的捕捉,这是难得的崭新角度。我们相信:只要我们坚持,我们将增加教师对自己工作的热爱;使教师掌握正向思维,能够更加积极面对教育生活;使培训更加人文化,亲近教师的心灵。使孩子的“小遗憾”不断消失,“小幸福”更加意味深长。
其他文献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爱便是打开她的金钥匙。教师要用爱的目光,洒向我们的孩子,尤其是那些特殊的群体——随班就读生,让他们在爱的传递中感光显影,映出美丽的图像……  一、背景描述  (一)基本情况介绍  李某,男,曾经在幼儿时期受过惊吓,所以孩子害怕上厕所,紧张、没有安全感。9岁时又住过精神病院,在住院期间,遭受过精神病人的毒打,导致孩子极度恐惧和害怕,表现为怕黑、怕孤独更畏惧死亡。再加上患有“秽语抽动
期刊
摘要:规划是迈向成功人生的第一步。高中阶段正处于人生的重要发展时期——青年期,由于自我意识的迅速发展,高中生开始尝试设想、勾画自己的未来,这种设想可能是对未来的美好憧憬和朦胧的向往,缺乏清晰明确的规划,需要教师的专业引导和帮助。本次班级辅导活动课以《目标为人生导航》为主题,通过讲授、活动体验、小组分享等形式让学生意识到目标的重要性,学会设置合理的目标和分解目标,感受清晰明确的目标给人生带来的幸福感
期刊
作为“生命教育”和“积极心理学”课程的教师和研究者,绘本故事是我极力主张运用到教育实践中的。她没有严肃的面孔,有的只是温和的画面;她没有教条的灌输,有的只是低声的耳语。  笔者发掘自己的特长,以《中小学心理健康指导纲要》中提出的學生心理成长的领域为出发点,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开展绘本创作实践。创作和教育实践,都是在进行积极心理提升和践行。  一、依据绘本的特点开展创作,让学生在画面中感悟世界。  
期刊
摘要:本文报告了一名六年级女生与自己母亲的关系危机的案例。来访学生因为与母亲的沟通存在问题,而想要离家出走,母亲非常生气,同时也很焦虑。咨询老师通过收集整理来访学生的资料,运用合理情绪疗法、完形疗法及行为疗法中的部分咨询技术对其进行心理咨询,最终缓和了来访学生与其母亲的冲突,一定程度上改善了他们的亲子关系。  关键词:六年级女生;亲子关系;合理情绪疗法  一、个案情况  (一)来访学生基本信息  
期刊
摘要:本文介绍了西城区引入箱庭疗法之后所积累的工作经验。首先,从主题的采用、涉及的人群、开展的形式三个方面阐述了箱庭疗法在西城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的适用形式;接着,从有效减少阻抗、使用方便、安全和提高咨询效果三方面阐述了箱庭疗法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的适用性,还并对箱庭疗法在西城区的更有效的应用进行了未来的展望。  关键词:箱庭疗法;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箱庭疗法进入北京市西城区的心理健康教育
期刊
摘要:心理健康教育近几年在大兴区取得了快速的发展,但是心理健康教育课在初中学校的开展状况和课程质量,还远远不能满足学生和社会的需求;现有课程在形式、内容和效果评估等方面还有待规范。在新课程改革的推动下,开发适合本区特色的心理健康教材是必需的。为此,笔者就心理健康校本教材的内容目标、形式、框架结构、实施和评价等环节谈谈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心理健康;地方教材;寻找心理品质  一、心理健康地方教材开
期刊
摘要:攻击性行为是指伤害别人且不为社会规范所许可的行为。近年来校园攻击事件增多,情况令人担忧。儿童的攻击性行为不仅对其身心、人格与学业等具有极其消极的影响,而且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正常进行。  关键词:儿童;攻击性行为;控制  一、个案描述  那是周一下午的一节英语课,我走进一年级某班教室的一刹那,眼前的一幕让我吃了一惊。我看到一个小女孩正握着拳头,怒目圆睁地盯着一个小男孩,脸涨得
期刊
摘要 : 调查结果显示:高一年级65%,高二年级近50%使用手机后有非常或比较明显的感觉到沮丧和自责,手机成为了同学们社交的必要工具。对于抵御手机诱惑能力各有不同,高二同学能力整体高于高一同学。可见手机对同学们眼睛的伤害最深,高一年级、高二年级,都有80%左右的同学躲避家人使用手机。提高学生对自我行为的自控能力,学生内心自发主动地合理使用,成为较重要的成长关键因素之一,部分同学容易受到别人使用手机
期刊
摘要:小米是一所非常有名的重点高中文科试验班的高三学生。初中成绩优异的她进入高中后渐渐找不到学习上的绝对优势,不能适应高中新变化的她心理问题越来越严重,被医院诊断为焦虑症。到了高三,她几乎不能承受学习上的压力,让她萌生了休学的念头。咨询老师通过沙盘作品与小米进行对话,初步帮助小米梳理了她当下的困惑,在对话中她找到了自身存在的问题以及以后适合自己的选择。  关键词:焦虑;休学;高三;压力;沙盘  一
期刊
摘要:根据我校学生情况,在初一新生入学适应之后进行生涯教育,促进学生生涯意识,通过对未来的设想,仰望星空,增加积极动机;通过对现实案例的分析,脚踏实地,增加行动力。结合SMART原则树立近期目标——初一目标,让学生将理想与现实相结合,培养人生责任意识。  主题词:初中;生涯教育;SMART原则;生命线;积极  学生现状分析  步入初一,学生感受着来自家长、学校和社会的外在压力,自身也压力倍增,需要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