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今社会科学技术在不断进步,人们的观念也在不断更新,对幼儿的教育也越来越重视。幼儿教育是基础教育的组成部分,而幼儿园的科学教育则立足于幼儿的日常生活,重在随机引导。周围的自然界和幼儿周围生活中的事物,都是供幼儿学习科学的好材料。因此,我们应让幼儿回归自然,让幼儿在丰富的社会环境学习,探索创造科学。
通过近几年的幼儿教育实践,笔者发现,随着农村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幼儿教育也越来越重视,玩具、图书琳琅满目,而我们的孩子却变得沉默了,他们好像都成了“笼中之鸟”,他们的生活就是两点一线,大自然离他们越来越远,他们对大自然的感情也越来越淡薄,有些幼儿甚至连最简单的菠菜、芹菜、马铃薯等都认不出。
针对幼儿的这些情况,结合幼儿的实际,在活动中,笔者具体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指导。
一、为幼儿创造良好的科学环境
根据幼儿的特点,教师应在日常科学活动的基础上,将自然科学教育贯穿幼儿的一日活动,以激发幼儿主动探索的精神,让幼儿亲自去体验探索大自然的乐趣。而自然角正是幼儿探索、认识大自然的第一窗口。因此,为幼儿创设自然角是幼儿回归大自然的重要途径之一。例如,在一次活动中,教师带来了一盆月季花放入自然角,孩子们争论不休:有的说是山茶花,有的说是月季花……在争持不下的情况下,教师又拿了一盆山茶花,引导幼儿观察比较,让幼儿天天给它们浇水并观察。在他们的细心照料下,有一天,月季花的枝条上长了花蕊,幼儿为自己的劳动而欢呼。可是,一次晨间活动时,教师发现月季花花树上少了许多花蕊,而一学生手里拿着许多花蕊。原来她的出发点也不坏,只想采下花蕊种植起来。于是,幼儿又在一起讨论:怎样才能培植更多的月季花?幼儿各抒己见,有的说把花蕊采下来种植,又有的说等花谢后把种子留下来种植,最后,大家才得出结论,应该把它的枝条剪下来插入泥土进行培植。又如,一次教师又带了一些小蜗牛放入自然角。于是,自然角又热闹起来了。经过观察,幼儿发现蜗牛会爬动,还有触角,不久,他们又发现蜗牛生了许多红色的小蜗牛。有一次,教师又发现盆子的水很混杂,里面多了许多粗粮。经过了解,一学生说:“我看见蜗牛在这里,不吃饭会饿死的,我就给他们喂饭吃。”于是,大家又在一起思索蜗牛吃什么。这些有趣的活动不但激发了幼儿探索大自然的乐趣,而且不断巩固幼儿已有知识,丰富了幼儿的在园生活。
二、带幼儿到大自然中去
大自然有丰富的自然资源,有开阔的视野,到处都有活动的材料,把幼儿置身于这千姿百态的自然环境中,让他们亲身去体验、触摸大自然,就会有更新的发现。春暖花开,种子发芽,小草变绿,桔子成熟,都是幼儿探索认识大自然的好材料。例如,深秋的一天,水稻、桔子都已成熟,教师带着孩子们去踏青,让他们观赏大自然的美景,观看成人劳动,并让他们参加一些简单的活动,体验劳动的快感。过后,幼儿们坐在草地上休息,有的玩小石子,有的在寻找草地上的秋虫,还有的在静静地欣赏广阔的田野。教师随机问他们:你们听到了什么?幼儿们静静地听了一会儿,有的说听到了小草在跳舞;有的说听到了小草的读书声;又有的说听到了小草的哭泣声。于是,幼儿们又开始辨认起小草来……这些有意义的踏青活动,使幼儿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都不断地得到了满足。
三、鼓励家长及社会参与
良好的社会环境及生活环境,对幼儿学习都起到重要促进作用,因此幼儿身边的人要为幼儿树立榜样。
1.让社会为幼儿创设良好的科学环境
过去农村鸡、鸭随处可见,现在却到处都是宽宽的柏油马路,很少有过去的农村景象,青山、绿水已远离我们。一次,教师无意间发现幼儿园旁边开垦了一些土地,种了蔬菜,于是就带着幼儿经常去观察,看着它们长高、发芽。于是,幼儿也就产生了一种强烈的愿望,想去品尝菜,并希望自家也能种些瓜果蔬菜,品尝一下自己的劳动果实。在幼儿的要求下,有的家长就在家里种了些葱、蒜、丝瓜等,让幼儿自己来培植并收获。
2.家长要让幼儿参与简单劳动
现在家长很少能有田间劳动的机会,一旦有机会去,孩子们也经常要跟着去。但有的家长却担心孩子碍事或影响学习而阻止,这往往在无意间扼杀了幼儿的兴趣。如,有一位活泼可爱的小朋友,家长、周围的亲戚朋友也对他非常疼爱。可由于自小身体不好,于是,家人对他加倍呵护,每天要求他在家里学习,玩游戏机,不要他参与任何劳动。他的脸上渐渐地失去了那种活泼的笑。一次值日活动,教师突然发现他也举起了手,就马上叫他,让他和其他小朋友一起去整理自然角。那时他又兴奋又激动。此后,教师就经常要求他参加一些简单的劳动,渐渐地,这位小朋友又变得像以前那样活泼、可爱了。
以上是笔者在引导幼儿探索回归大自然中所得到的几点体会。记得陈鹤琴先生曾说过:大自然、大社会是一本活的教材。让我们在大自然这一丰富的自然环境中,培养幼儿主动学习、探索科学的兴趣和能力吧!
通过近几年的幼儿教育实践,笔者发现,随着农村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幼儿教育也越来越重视,玩具、图书琳琅满目,而我们的孩子却变得沉默了,他们好像都成了“笼中之鸟”,他们的生活就是两点一线,大自然离他们越来越远,他们对大自然的感情也越来越淡薄,有些幼儿甚至连最简单的菠菜、芹菜、马铃薯等都认不出。
针对幼儿的这些情况,结合幼儿的实际,在活动中,笔者具体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指导。
一、为幼儿创造良好的科学环境
根据幼儿的特点,教师应在日常科学活动的基础上,将自然科学教育贯穿幼儿的一日活动,以激发幼儿主动探索的精神,让幼儿亲自去体验探索大自然的乐趣。而自然角正是幼儿探索、认识大自然的第一窗口。因此,为幼儿创设自然角是幼儿回归大自然的重要途径之一。例如,在一次活动中,教师带来了一盆月季花放入自然角,孩子们争论不休:有的说是山茶花,有的说是月季花……在争持不下的情况下,教师又拿了一盆山茶花,引导幼儿观察比较,让幼儿天天给它们浇水并观察。在他们的细心照料下,有一天,月季花的枝条上长了花蕊,幼儿为自己的劳动而欢呼。可是,一次晨间活动时,教师发现月季花花树上少了许多花蕊,而一学生手里拿着许多花蕊。原来她的出发点也不坏,只想采下花蕊种植起来。于是,幼儿又在一起讨论:怎样才能培植更多的月季花?幼儿各抒己见,有的说把花蕊采下来种植,又有的说等花谢后把种子留下来种植,最后,大家才得出结论,应该把它的枝条剪下来插入泥土进行培植。又如,一次教师又带了一些小蜗牛放入自然角。于是,自然角又热闹起来了。经过观察,幼儿发现蜗牛会爬动,还有触角,不久,他们又发现蜗牛生了许多红色的小蜗牛。有一次,教师又发现盆子的水很混杂,里面多了许多粗粮。经过了解,一学生说:“我看见蜗牛在这里,不吃饭会饿死的,我就给他们喂饭吃。”于是,大家又在一起思索蜗牛吃什么。这些有趣的活动不但激发了幼儿探索大自然的乐趣,而且不断巩固幼儿已有知识,丰富了幼儿的在园生活。
二、带幼儿到大自然中去
大自然有丰富的自然资源,有开阔的视野,到处都有活动的材料,把幼儿置身于这千姿百态的自然环境中,让他们亲身去体验、触摸大自然,就会有更新的发现。春暖花开,种子发芽,小草变绿,桔子成熟,都是幼儿探索认识大自然的好材料。例如,深秋的一天,水稻、桔子都已成熟,教师带着孩子们去踏青,让他们观赏大自然的美景,观看成人劳动,并让他们参加一些简单的活动,体验劳动的快感。过后,幼儿们坐在草地上休息,有的玩小石子,有的在寻找草地上的秋虫,还有的在静静地欣赏广阔的田野。教师随机问他们:你们听到了什么?幼儿们静静地听了一会儿,有的说听到了小草在跳舞;有的说听到了小草的读书声;又有的说听到了小草的哭泣声。于是,幼儿们又开始辨认起小草来……这些有意义的踏青活动,使幼儿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都不断地得到了满足。
三、鼓励家长及社会参与
良好的社会环境及生活环境,对幼儿学习都起到重要促进作用,因此幼儿身边的人要为幼儿树立榜样。
1.让社会为幼儿创设良好的科学环境
过去农村鸡、鸭随处可见,现在却到处都是宽宽的柏油马路,很少有过去的农村景象,青山、绿水已远离我们。一次,教师无意间发现幼儿园旁边开垦了一些土地,种了蔬菜,于是就带着幼儿经常去观察,看着它们长高、发芽。于是,幼儿也就产生了一种强烈的愿望,想去品尝菜,并希望自家也能种些瓜果蔬菜,品尝一下自己的劳动果实。在幼儿的要求下,有的家长就在家里种了些葱、蒜、丝瓜等,让幼儿自己来培植并收获。
2.家长要让幼儿参与简单劳动
现在家长很少能有田间劳动的机会,一旦有机会去,孩子们也经常要跟着去。但有的家长却担心孩子碍事或影响学习而阻止,这往往在无意间扼杀了幼儿的兴趣。如,有一位活泼可爱的小朋友,家长、周围的亲戚朋友也对他非常疼爱。可由于自小身体不好,于是,家人对他加倍呵护,每天要求他在家里学习,玩游戏机,不要他参与任何劳动。他的脸上渐渐地失去了那种活泼的笑。一次值日活动,教师突然发现他也举起了手,就马上叫他,让他和其他小朋友一起去整理自然角。那时他又兴奋又激动。此后,教师就经常要求他参加一些简单的劳动,渐渐地,这位小朋友又变得像以前那样活泼、可爱了。
以上是笔者在引导幼儿探索回归大自然中所得到的几点体会。记得陈鹤琴先生曾说过:大自然、大社会是一本活的教材。让我们在大自然这一丰富的自然环境中,培养幼儿主动学习、探索科学的兴趣和能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