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以学生的主体性和个性发展为着眼点,以教师专业化发展为关键点,强调学校教师的课程开发责任,不但回归了教育的本质,也回归了课程的本质,其改革本身是一次前所未有的教育科研实践活动。如何从眼前做起,在真实的、有质量的、有力度的实践中真正推行新课程改革?为了理想与现实的转化,我们踏上了课程改革校本化的实践之路,提出“工作课题化,课题工作化”,经过反复思考和论证,确定了总体思路:校本管理从“心”开始,新课程改革立足于师生积极健康发展的心灵;校本培训与问题同步,用新课程理念指导学校环境、制度、文化的重建,积极构建平安校园、书香校园、生态校园、双语校园;校本教研促进师生教学行为的改变,把握新课程改革的实践规律,追求有效课堂;校本课程凸显学校办学特色,把新课程改革与学校传统特色相融合,新课程改革有了鲜活的生命之根。
一、校本管理从“心灵滋养”开始
新课程的核心是“人”的发展。新课程改革是一个从传统到现代、从理想到现实、从外到内的过程,在这种转化中,必然会产生矛盾,出现困惑。面对各种问题和困惑,教师健康的心理环境是实施新课改的动力源,是推进新课改的润滑剂,更是其专业化发展的基石。几年来,我们引入“心育育师”理念,通过“教师心理减压”专题讲座、“心灵与职业共同成长”团队心理健康操作活动、心语赠言、心理疏通谈话等形式,积极有效地维护教师的健康心理环境,很大程度上提升了教师“育己”的质量,促进了师资队伍的道德生命的自由成长。教师自身萌发的责任感、幸福感、使命感、价值感成为鲜活的心灵甘露。 “生活的目的不是为了工作,但是工作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生活”,为了更好地生活,我们一定要好好地工作。
二、校本培训与问题研究同步
我们一直基于“简约”二字来推进课改工作的,简单地说就是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分析、提炼、解决我们教育教学实际问题,逐渐明晰“问题上升为课题,思想转化为行为”的运行机制。
首先,提案征集,问题上升为课题。在日常琐碎的工作中,师生们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都是“自己的问题”“真实的问题”。这些问题是珍贵的,根源是多层次的,可能是观念的冲突,可能是思路不清晰,可能是操作难落实,可能是教育管理上的,可能是教育内容上的,可能是学习方式上的,可能是教育质量上的,也可能是教育评价上的。面对这些变化的、多样的、零碎的问题,我们借鉴工会工作经验,实施提案征集,进行整理、提炼、归类,通过对原始问题的把握,我们抓住三个目标实施校本培训:1.建教学文化。拓宽教学改革的视野,教学改革的高度,推进教学改革的深度,构建教学改革的机制;2,革学习方式。遵循由关注学生学习方式到关注学生生存方式,最终真正关注学生的发展方式;3.有效教学。
其次,头顶理论的天空,脚踏实践的土壤,人人都做课题研究员。为通过对学生耐挫、进取行为的指导,从自我意识、群体意识、学习意识、生活意识四方面,培养学生活泼开朗、善于交流、乐于学习、适应环境、积极创新的健全人格,为使学生最终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学会工作、学会生活奠定坚实的心理素质基础。
在课题引领下,围绕六项校本培训内容:即师德培训、法制培训、教育理论培训、学科知识培训、信息化技能培训、文化素养培训,我们采取了行动研究法,开展“八个一”常规培训活动:教师每课有一次反思,每周向小组提供一个有价值的问题,每月向学校提供一个研究个案,每学期上一节校本研究课,撰写一篇教育教学论文或经验总结,提供一份学科试卷,为学生每人建立一份成长档案袋,学校为老师每人建立一份专业化发展档案袋。
三、校本教研立足有效课堂展开
课程改革走到今天,老师们多了一份冷静,也多了一份困惑,研讨有效教学,是很有意义的。课程改革最终还是要看课堂:课堂真正改变了,学生真正发展了,我们的课改工作就真正成功了。因而我们把校本教研作为整合校本管理、校本培训、校本课程的中心和纽带,作为我校的“一把手”工程,直指学校问题,工作围绕创建“简约有效”课堂,立足三个基本点展开:重建职业生活方式,在教师中形成教学、学习、研究三者合一的职业生活方式;重建教学研究文化,建立基于互动、合作、分享、探究、对话的教研文化,确立共生意识;完善校本教研制度,使教师的习惯、传统与研究实践合二为一,追求简约有效。
四、校本课程开发凸显学校特色
我校的校本课程开发立足形成与国家课程相整合的、对学校育人目标起支撑的、适应学校办学背景、满足学生需求的校本课程结构。
实现“平安校园”的《云兴小学学生平安教育手册》:这种课程的内容是活的,课程实施的形式也是活的,通过师生参与活动来实施,它是随机应变、不断调整的,它要不断地关注影响学校课程内容及结构的源泉并不断形成新的特色,同时伴随着学校课程的成长,学生、教师也都跟着成长。
实现“双语校园”的双语游戏课:引进英语母语国家外教,立足学生生活,从日常实际出发,通过日常口语交际、游戏、歌曲演唱、情景会话等形式,培养学生对英语的广泛兴趣,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在游戏中培养学生用英语表达的欲望和创造品质,潜移默化帮助学生了解中西方文化的差异。
实现“书香校园”的课外阅读课:课外阅读课的基本类型是读书方法指导课、读书笔记辅导课、读物推荐课、阅读欣赏课、读书汇报课。以我们的语文课为立足点,以我校传统教材《读书》为基础,对学生的阅读生活给予积极的引导和延伸。结合学生阅读实践活动引导学生进行《我们的书》的创作,学校定期择优选编,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实现“生态校园”的广域课:内容从以下五方面取材:我和学校、我和社会、我和家庭、我和自然、我和科学,贯穿“育人育心”理念,以学校自编《学生心理健康活动指南》和乡土特色教材《楚风汉韵》为索引,每月针对各班实际组织主题式的活动课程。广域课更多关注的是“我”的参与、实践、体验、感悟、创造。“生活即教育”,生活是重要的、丰富的教育资源,广域课就是要教师善于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在生活中学习应用知识,用实践去验证,在生活的课堂中增长才干,完善自我,获得健康生活的能力。
新课程的理论博大精深,新课程的实践充满创造。实验新课程、实践新课程、实施新课程道路漫长,我们将本着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精神,构建教育的理想,追寻理想的教育。
一、校本管理从“心灵滋养”开始
新课程的核心是“人”的发展。新课程改革是一个从传统到现代、从理想到现实、从外到内的过程,在这种转化中,必然会产生矛盾,出现困惑。面对各种问题和困惑,教师健康的心理环境是实施新课改的动力源,是推进新课改的润滑剂,更是其专业化发展的基石。几年来,我们引入“心育育师”理念,通过“教师心理减压”专题讲座、“心灵与职业共同成长”团队心理健康操作活动、心语赠言、心理疏通谈话等形式,积极有效地维护教师的健康心理环境,很大程度上提升了教师“育己”的质量,促进了师资队伍的道德生命的自由成长。教师自身萌发的责任感、幸福感、使命感、价值感成为鲜活的心灵甘露。 “生活的目的不是为了工作,但是工作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生活”,为了更好地生活,我们一定要好好地工作。
二、校本培训与问题研究同步
我们一直基于“简约”二字来推进课改工作的,简单地说就是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分析、提炼、解决我们教育教学实际问题,逐渐明晰“问题上升为课题,思想转化为行为”的运行机制。
首先,提案征集,问题上升为课题。在日常琐碎的工作中,师生们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都是“自己的问题”“真实的问题”。这些问题是珍贵的,根源是多层次的,可能是观念的冲突,可能是思路不清晰,可能是操作难落实,可能是教育管理上的,可能是教育内容上的,可能是学习方式上的,可能是教育质量上的,也可能是教育评价上的。面对这些变化的、多样的、零碎的问题,我们借鉴工会工作经验,实施提案征集,进行整理、提炼、归类,通过对原始问题的把握,我们抓住三个目标实施校本培训:1.建教学文化。拓宽教学改革的视野,教学改革的高度,推进教学改革的深度,构建教学改革的机制;2,革学习方式。遵循由关注学生学习方式到关注学生生存方式,最终真正关注学生的发展方式;3.有效教学。
其次,头顶理论的天空,脚踏实践的土壤,人人都做课题研究员。为通过对学生耐挫、进取行为的指导,从自我意识、群体意识、学习意识、生活意识四方面,培养学生活泼开朗、善于交流、乐于学习、适应环境、积极创新的健全人格,为使学生最终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学会工作、学会生活奠定坚实的心理素质基础。
在课题引领下,围绕六项校本培训内容:即师德培训、法制培训、教育理论培训、学科知识培训、信息化技能培训、文化素养培训,我们采取了行动研究法,开展“八个一”常规培训活动:教师每课有一次反思,每周向小组提供一个有价值的问题,每月向学校提供一个研究个案,每学期上一节校本研究课,撰写一篇教育教学论文或经验总结,提供一份学科试卷,为学生每人建立一份成长档案袋,学校为老师每人建立一份专业化发展档案袋。
三、校本教研立足有效课堂展开
课程改革走到今天,老师们多了一份冷静,也多了一份困惑,研讨有效教学,是很有意义的。课程改革最终还是要看课堂:课堂真正改变了,学生真正发展了,我们的课改工作就真正成功了。因而我们把校本教研作为整合校本管理、校本培训、校本课程的中心和纽带,作为我校的“一把手”工程,直指学校问题,工作围绕创建“简约有效”课堂,立足三个基本点展开:重建职业生活方式,在教师中形成教学、学习、研究三者合一的职业生活方式;重建教学研究文化,建立基于互动、合作、分享、探究、对话的教研文化,确立共生意识;完善校本教研制度,使教师的习惯、传统与研究实践合二为一,追求简约有效。
四、校本课程开发凸显学校特色
我校的校本课程开发立足形成与国家课程相整合的、对学校育人目标起支撑的、适应学校办学背景、满足学生需求的校本课程结构。
实现“平安校园”的《云兴小学学生平安教育手册》:这种课程的内容是活的,课程实施的形式也是活的,通过师生参与活动来实施,它是随机应变、不断调整的,它要不断地关注影响学校课程内容及结构的源泉并不断形成新的特色,同时伴随着学校课程的成长,学生、教师也都跟着成长。
实现“双语校园”的双语游戏课:引进英语母语国家外教,立足学生生活,从日常实际出发,通过日常口语交际、游戏、歌曲演唱、情景会话等形式,培养学生对英语的广泛兴趣,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在游戏中培养学生用英语表达的欲望和创造品质,潜移默化帮助学生了解中西方文化的差异。
实现“书香校园”的课外阅读课:课外阅读课的基本类型是读书方法指导课、读书笔记辅导课、读物推荐课、阅读欣赏课、读书汇报课。以我们的语文课为立足点,以我校传统教材《读书》为基础,对学生的阅读生活给予积极的引导和延伸。结合学生阅读实践活动引导学生进行《我们的书》的创作,学校定期择优选编,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实现“生态校园”的广域课:内容从以下五方面取材:我和学校、我和社会、我和家庭、我和自然、我和科学,贯穿“育人育心”理念,以学校自编《学生心理健康活动指南》和乡土特色教材《楚风汉韵》为索引,每月针对各班实际组织主题式的活动课程。广域课更多关注的是“我”的参与、实践、体验、感悟、创造。“生活即教育”,生活是重要的、丰富的教育资源,广域课就是要教师善于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在生活中学习应用知识,用实践去验证,在生活的课堂中增长才干,完善自我,获得健康生活的能力。
新课程的理论博大精深,新课程的实践充满创造。实验新课程、实践新课程、实施新课程道路漫长,我们将本着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精神,构建教育的理想,追寻理想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