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有界:科学实施多元化阅读教学

来源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ongshengl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学作品的主题常常具有多元性,正如伽达默尔所说:“艺术文本是一种开放性的结构,因此对艺术文本的理解是一个开放性的过程,永无止境。”不同的读者能够从不同的角度,以自身的思想方法挖掘出具有个性特色的主题解读和意义挖掘。但是多元化阅读并不意味着可以随意根据自己的主观喜好,随心所欲地编改理解,这样对文章的内涵解读以及原始的文本价值是极大的偏颇和误读。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多元化理念以来,语文课堂教学出现了充满生机的新局面,学生正在主动高效地参与到“教学相长”的师生互动互读的过程中,个体对文本解读素养在增强,但是同时在文本多元化解读中确实存在了一些矫枉过正的现象,主要体现在:不尊重文本的内涵和原生价值,包括淡化文本或无限衍义;思维单一,或是体现政治化倾向,或是进行刻板化解读,或是解读程序的模式化;教师主体地位的缺失,部分教师在教学中对学生追求新奇,无限衍义文本的现象也唯学生的解读是从。
  因此,多元是有界的,文本的阅读理解有一定的限度。在实际的语文阅读教学中不仅要注意多元化解读,更要关注“有界”的阅读思想,才能使多元化阅读教学真正具有可操作性。以下从文体出发,分别分析初中阶段记叙文、说明文和议论文在实施多元化阅读教学过程中对“有界”的注意点。
  一、记叙文
  记叙文,即文学作品的阅读,要求初中生对文本要善于经过思考提出问题,概括作品的内容,对作品中的人物形象进行较为准确的把握认识,形成个性化的体验;品味作品中精彩的、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并能够进行粗浅文字解读;整体把握作品的思想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以及人生的积极启示;能在理解原文的基础上开放创新,展现个性化的阅读感受。因此,在记叙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实施对话式的阅读教学,把主要精力放在激发学生潜能和兴趣,引导学生自主能动的阅读上来,同时要防止不顾文本基本价值取向、一味追求超越文本的解读而走向另一个极端,应该在尊重文本自身的价值、内涵的基础上对文本进行多元化理解,坚持做到学生多元解读与文本结构内在规定性的辩证统一,不可放任学生脱离文本随心所欲地解读,如有老师在教学《背影》时,有学生得出结论:“翻过月台买橘子,这是违反交通规则,不值得倡导。”“父亲对儿子照顾得过于无微不至,不利于培养孩子生活自理能力”等,朱自清笔下那感人的“父子情”被解读得消失殆尽了。如此解读,学生对离《背影》内涵的把握以及人文价值的领会就越走越远了。又如教学《藤野先生》,有学生认为“作者应该针对匿名信事件奋起反抗”,这就脱离了当时的历史情境、国力的衰微,难以理解后来弃医从文的痛定思痛之觉悟。“因此,初中记叙文阅读教学,重“多元”并谨慎“有界”。
  二、说明文
  说明文教学主要要求学生能够准确把握说明对象的特点、分析运用的说明方法、感知说明文语言的准确和严谨,其中包括正确理解字、词、句的意义,特别是限定性词语的使用,理出文章的大概内容、说明顺序、逻辑结构,迅速地从文中搜索、捡取和筛选信息,全面了解说明对象的特点内容。那么,准确的理解和规范的表达就是这类文章的阅读要求和评价标准。因此,在说明文的阅读教学中,教师必须引导学生清楚这类作品有界的范围比文学作品更明确,遵循文本的准确的语言表达,善于从文中提取信息,形成对文章说明对象完整的、合理的、准确的认知,不能对文章内容作漫无边际的假设和创新,方才有效实施对说明文的“多元有界”阅读。在教学《故宫博物院》时,学生更多关注故宫的历史,就偏离了课文的介绍思路,科学准确地整体把握故宫的建筑群特点、说明顺序,包括建筑群的分布、方位、主次、规模、材质等,可以说,说明文的阅读教学“多元化”较少,更多是“有界”。
  三、议论文
  初中阶段的议论文阅读要求学生能够阅读简单的议论文,理解文章的中心论点、采用的论据和论证方法、论证方式,从宏观上把握整篇文章的论证思路,对中心论点进行适当的迁移与拓展运用,培养学生从纷繁的生活现象中提炼观点形成理性认知的能力。在议论文的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当对文章的论点以及论证过程形成严谨的把握,理清作品的内在逻辑关系,应当引导学生清楚认识到这类文体作品有界的范围比文学作品更明确,与说明文类似。在《理想的阶梯》教学中,重点应是梳理论证思路,分析弄清论点、论据和论证三要素的运用体现,有学生去质疑:理想的实现,除了文中所说的珍惜时间和刻苦勤奋,还应当有别的,从而质疑文章自身问题。这就使议论文教学有失偏颇。因此,议论文的阅读教学也是多“有界”少“多元”。
  综上所言,在初中阶段的文体教学中,教师应当根据不同的文体特点以及课标、教学要求拿捏好“多元”与“有界”之间的分寸。每一种文体都以自身的文体价值向学生传达相应的学科知识,有针对性地教学能够帮助学生提高相应的文体素养。语文教师应当引导初中生对文本作品进行多角度的个性化的理解,但是不能随意的旁逸斜出,必须存在普遍的社会共同性和价值认定;学生通过文本作品的语言和内容,或知人论世,或体悟当下,在尊重作品的内涵价值基础之上,对作品做出具有个性特点的、有价值的、能够提高文学素养和语文技能的解读和学习,真正实现多元而有界的科学阅读,汲取作品阅读的最佳养分。
  作者单位:福建厦门双十中学。
其他文献
2015年高考语文新课标全国Ⅰ卷论述类文本是从王芳《宋代信用的特点与影响》这篇文章删改摘编而来的。据此论述类文本,命制了三道试题,非常可惜的是,这三道试题都值得商榷。  试题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宋代的信用进入迅速发展时期,借贷、质、典、赊买赊卖等信用形式的产生是宋代金融的一个新特点。  B.宋代的政府借贷基本上是赈济性借贷,主要目的是帮助百姓度过困境,因此与私人
【摘 要】中学语文选修教材《外国小说欣赏》在培养学生审美情趣,提升人生境界方面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素材。可以用来培养学生英雄气概,陶冶学生高尚情操;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的审美情趣,提升学生感受风景美的能力;培养学生自由自在的审美情趣,提升学生健康人生境界;培养学生悲悯的审美情趣,提升学生博爱境界;培养学生呼唤和谐的审美情趣,引导学生进入非攻的境界;培养学生探索未知的审美情趣,引导学生进入坚持境界。  【
众所周知,高考作文在语文科中,所占比例为40%,60分,颇重的。然而如何在考试中尽可能拿到理想的分值,这是大家都在思考的。我认为,一切首重在积累。当然,学生的积累,也算很有考究的罢。  古人云:腹有诗书气自华。意即一个人只要饱读诗书、学识渊博,便自然会表现出文人的优雅举止和翩翩风度。饱读诗书就是个积累的过程,唯有积累厚实了,才会趋于厚重渊博。正应了一句民谚:“家中有粮不闹饥荒,肚里有货不怕考量。”
初中语文新课标提出了“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三大基本理念。笔者认为,“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指出了课堂教学的总体目标,后两者则是明确了实现该目标的具体途径。因而,提升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使学生热学、爱学,必须以情为径,充分挖掘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的情感素材,精心创设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情境,才能实现新课标培育学生情感,提高
《孔雀东南飞》是汉乐府诗中故事最完整,情节最生动的作品,代表了汉乐府诗歌的最高成就。它以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塑造了几个个性鲜明、有血有肉的艺术典型,真实地反映了汉代人民的社会生活及其思想感情。下面,笔者从四个方面谈谈《孔雀东南飞》艺术特色。  一、高超熟练的叙事技巧  《孔雀东南飞》叙事技巧已十分熟练高超,故事情节跌宕起伏,繁简剪裁得当,人物刻画栩栩如生。本诗的叙事技巧,表现在下面两个方面。  1.
《红楼梦》是中专学生需要深入阅读的一部重要名著。说它重要,不仅仅因为它是我国的古典文学名著,阅读名著可以提升学生对文学名著各种写作技巧的把握;实际上,对它的理解能力如何,还关系到中职生文言知识和文学知识水平等的提高与否。但我们调查发现,现在很多学生读不懂《红楼梦》,甚至读不下去,这是为什么呢?原来是《红楼梦》的很多内容和古代文言知识联系紧密,如果他们不好好掌握文言知识,确实很多人是读不下去的。  
优秀的教育必须营造一个有利于思维发展的环境,学生的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支需要被点燃的火把。课堂之上,巧妙的问题设置是思维的发动机,它能驱动思维的星星之火发展成燎原之势,能让思维跨越习惯的雷池。那么语文课堂问题设置应该注意些什么呢?下面笔者谈些体会,以就教于大方之家。  一、基于学情,问题设置驱动课堂生发  理想的语文课堂应有一个民主、自由、宽松、平等的教学氛围,这是让思维得以点燃的客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为改变过去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状况,特别要重视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师应努力提高组织教学和引导学生学习的质量。”学习论的研究表明,掌握学习的过程甚至比掌握学习的结果更为重要。学习过程是学习方法、学习程序、情感活动和意志活动整合的过程。和学习结果相比,学习过程的“弹性”较强,它往往比一个学习结果具有更为广泛的实用性。学习结果需要在特定的条件下才能得以运用,而
教师出于一定的教学目的,根据教学内容设立相关问题,对学生进行问答的活动就是课堂提问。课堂提问的合理设计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因而对初中语文课堂提问的优化和创新路径的研究对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和教学质量的提高有很重要的作用。  一、课堂提问的优化方法  1.提问方式的优化  斟酌课堂提问策略,选择恰当的提问时机进行课堂提问环节,能提高教师对课堂节奏的掌握能力,激发学生思考意识,活跃课
作文教学一直是我们语文的教学的“半壁江山”,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我们目前的语文教学中,作文训练由于受应试教学的影响,老师们忽视了对学生个性和灵性的培养,人文精神的匮乏与想象的扼杀,使学生的习作千篇一律,面目可憎,以致我们很少看见充满个性、有灵气的佳作,思维僵化、形式呆板、内容贫乏的现象屡见不鲜。“个性”是文章的灵魂,“表现个性”是写作的动力。如何张扬个性,不断创新,写出具有个性化的作品,笔者以为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