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针对我校的办学条件,结合学生的物理实验实际情况,作者分析了学生在物理学科自主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从多视角对其进行了探讨,提出一些解决方法。
关键词: 初中物理 学习主体 实验教学
物理对学生讲,既熟悉又陌生,所以往往对物理充满好奇,我结合教学实际,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分析学生学习物理,必须从基础出发
从初中生的认知角度思考,中学生的认知和元认知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只能独立完成一些简单的学习任务。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步形成较稳定的独立意识,愿意自主地从事一些学习活动,能够要求按照自己的方式,对自己的学习进行计划、安排和评价。学生学习的自我控制能力较弱,当学习材料和内容发生变化时,不能灵活调节自己的学习策略。因此,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要运用不同方法进行引导。有的学生虽然有一定的学习兴趣,但对于物理学习的思维程度不深,不能有效掌握学习方法。中等层次的学生兴趣一般,上课思想不集中,思维不灵活,因此只能做到被动学习,一旦失去外力,就无法自主独立地学习。基础较差的学生,对物理学习基本上没有兴趣。从以上学生的学习情况看,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严谨的科学态度,使学生掌握物理研究的科学方法,必须从初中物理实验出发。
二、学生是建构的主体,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要培养学生的学习物理,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就要想方设法地改革传统教学。传统教学是“先讲后学”,即教师先讲清实验中的所有事项,然后学生进行操作。知识是学生自主获取,不是通过教师讲授得到的,是学习者在一定的社会环境和文化背景下,凭借他人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的。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简单来讲,就是以学生为中心,在整个教学环境中教师只是组织者、指导者、引导者和合作者,要创设物理问题情境,让学生合作探究,在交流的过程中不断内化,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与积极性,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有效建构。
三、更新教育理念,开展多样活动
教师要更新理念,课堂结构也要更新,活动要灵活多样,充分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热情,让学生的思维最优化。在活动中要让全体学生多有收获:初等层次的学生能够从中提高兴趣;中等层次的学生能够从生活中的现象学会思考,而较高层次的学生能够建立自己的思维方式,掌握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经过初步尝试,依据初中生的性格和心理特点,我认为,实验教学设计应该从以下几点考虑。
1.演示实验要目标明确。
在演示实验教学时,要提出明确的目标,贴近课题,便于操作,实验装置简单,实验现象明显最好。但学生在观察实验时,因个人操作经验、感兴趣的程度不同,注意力往往集中在不同方面。因此,在设计演示实验教学时,关键要精心设计问题,把实验的关键部分凸显出来,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步骤,观察实验现象并且进行独立思考。但演示实验往往是既有定性,又有定量的实验,学生对整个实验过程不是非常清楚,不可能自己设计出,让学生达到对整个实验的思维完全自主是不现实的。在尝试的时候,根据本校学生特点,我们采取这样的方式,就是在实验的某个环节尝试自主学习。对于比较复杂的演示实验,我们选取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和教学模式进行探索。
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和教学模式包括这样几个环节:创设问题情境—确定问题的提出—自主学习—协作学习—效果评价。在物理实验中,教师创设情境,给予学生相关线索,让学生确定问题,然后教师给出相关线索和目标问题,学生自行确定实验过程,最后进行交流和效果评价。
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学生思考怎么解决问题,教师不直接告诉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只提供一些相关线索,让学生在获取相关信息的过程中通过解决问题,不断激发学生的思维,让学生自己想办法,设计实验步骤。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的思维不断内化,教师的演示其实只是学生思维的再现,设计的重点在于将学生的思维过程一步一步凸显出来,通过这样的过程,逐步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科学素养。
2.分组实验,学生要深入探究。
在初中物理范围内,学生所学的基本现象、基础知识都已被证实。但是还要深入探究,在学习过程中不能全部单一变成验证性实验。分组实验中有可探究的地方,教师应引领学生深入探究,测量、记录数据、设计实验过程等都可以成为探究的内容。
四、建构探究性学习模式,进行发散性的思维训练
自主学习模式中有一种探究性学习模式,它是提出问题、计划探究活动、得出结论并评判结论的学习过程,它更多的是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学生掌握了这种探究性学习模式,也就养成了主动探究和解决问题的习惯。我利用这种学习模式,让学生在实验中尝试。
在这种模式中,教师的工作是建构探究性学习模式,为学生搭建学习平台,选择合适的活动方式,引导学生进行发散性的思维,并为学生提供解决问题的建议。例如:学生利用先前的知识和经验来探讨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经过思考,分别给出自己的答案,当然,在这个过程中就会有异议,小组内进行探讨,最终达成一致,然后留待后面实验,看结果是否能够解释相关现象。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要把先前自己获得的知识和见解运用到新的情境中,或者把他们的知识创造性地拓展到新的领域,实现学习的探索和迁移。
综上所述,在物理实验课堂中必须从基础抓起,从实验开始,吸引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动机。学生是学习主体,要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尽可能地让学生最优化发展。实验活动设计要科学、实用,教师在做好演示实验的同时还要让学生体会到思考的乐趣。通过探究实验,学生主动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感受到成就感,对发展学生的创造力非常有益。只有从学生角度出发,设计好实验教学的每个环节,才能培养出具有自主学习能力的学生,才能有效教学。
关键词: 初中物理 学习主体 实验教学
物理对学生讲,既熟悉又陌生,所以往往对物理充满好奇,我结合教学实际,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分析学生学习物理,必须从基础出发
从初中生的认知角度思考,中学生的认知和元认知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只能独立完成一些简单的学习任务。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步形成较稳定的独立意识,愿意自主地从事一些学习活动,能够要求按照自己的方式,对自己的学习进行计划、安排和评价。学生学习的自我控制能力较弱,当学习材料和内容发生变化时,不能灵活调节自己的学习策略。因此,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要运用不同方法进行引导。有的学生虽然有一定的学习兴趣,但对于物理学习的思维程度不深,不能有效掌握学习方法。中等层次的学生兴趣一般,上课思想不集中,思维不灵活,因此只能做到被动学习,一旦失去外力,就无法自主独立地学习。基础较差的学生,对物理学习基本上没有兴趣。从以上学生的学习情况看,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严谨的科学态度,使学生掌握物理研究的科学方法,必须从初中物理实验出发。
二、学生是建构的主体,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要培养学生的学习物理,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就要想方设法地改革传统教学。传统教学是“先讲后学”,即教师先讲清实验中的所有事项,然后学生进行操作。知识是学生自主获取,不是通过教师讲授得到的,是学习者在一定的社会环境和文化背景下,凭借他人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的。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简单来讲,就是以学生为中心,在整个教学环境中教师只是组织者、指导者、引导者和合作者,要创设物理问题情境,让学生合作探究,在交流的过程中不断内化,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与积极性,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有效建构。
三、更新教育理念,开展多样活动
教师要更新理念,课堂结构也要更新,活动要灵活多样,充分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热情,让学生的思维最优化。在活动中要让全体学生多有收获:初等层次的学生能够从中提高兴趣;中等层次的学生能够从生活中的现象学会思考,而较高层次的学生能够建立自己的思维方式,掌握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经过初步尝试,依据初中生的性格和心理特点,我认为,实验教学设计应该从以下几点考虑。
1.演示实验要目标明确。
在演示实验教学时,要提出明确的目标,贴近课题,便于操作,实验装置简单,实验现象明显最好。但学生在观察实验时,因个人操作经验、感兴趣的程度不同,注意力往往集中在不同方面。因此,在设计演示实验教学时,关键要精心设计问题,把实验的关键部分凸显出来,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步骤,观察实验现象并且进行独立思考。但演示实验往往是既有定性,又有定量的实验,学生对整个实验过程不是非常清楚,不可能自己设计出,让学生达到对整个实验的思维完全自主是不现实的。在尝试的时候,根据本校学生特点,我们采取这样的方式,就是在实验的某个环节尝试自主学习。对于比较复杂的演示实验,我们选取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和教学模式进行探索。
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和教学模式包括这样几个环节:创设问题情境—确定问题的提出—自主学习—协作学习—效果评价。在物理实验中,教师创设情境,给予学生相关线索,让学生确定问题,然后教师给出相关线索和目标问题,学生自行确定实验过程,最后进行交流和效果评价。
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学生思考怎么解决问题,教师不直接告诉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只提供一些相关线索,让学生在获取相关信息的过程中通过解决问题,不断激发学生的思维,让学生自己想办法,设计实验步骤。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的思维不断内化,教师的演示其实只是学生思维的再现,设计的重点在于将学生的思维过程一步一步凸显出来,通过这样的过程,逐步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科学素养。
2.分组实验,学生要深入探究。
在初中物理范围内,学生所学的基本现象、基础知识都已被证实。但是还要深入探究,在学习过程中不能全部单一变成验证性实验。分组实验中有可探究的地方,教师应引领学生深入探究,测量、记录数据、设计实验过程等都可以成为探究的内容。
四、建构探究性学习模式,进行发散性的思维训练
自主学习模式中有一种探究性学习模式,它是提出问题、计划探究活动、得出结论并评判结论的学习过程,它更多的是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学生掌握了这种探究性学习模式,也就养成了主动探究和解决问题的习惯。我利用这种学习模式,让学生在实验中尝试。
在这种模式中,教师的工作是建构探究性学习模式,为学生搭建学习平台,选择合适的活动方式,引导学生进行发散性的思维,并为学生提供解决问题的建议。例如:学生利用先前的知识和经验来探讨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经过思考,分别给出自己的答案,当然,在这个过程中就会有异议,小组内进行探讨,最终达成一致,然后留待后面实验,看结果是否能够解释相关现象。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要把先前自己获得的知识和见解运用到新的情境中,或者把他们的知识创造性地拓展到新的领域,实现学习的探索和迁移。
综上所述,在物理实验课堂中必须从基础抓起,从实验开始,吸引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动机。学生是学习主体,要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尽可能地让学生最优化发展。实验活动设计要科学、实用,教师在做好演示实验的同时还要让学生体会到思考的乐趣。通过探究实验,学生主动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感受到成就感,对发展学生的创造力非常有益。只有从学生角度出发,设计好实验教学的每个环节,才能培养出具有自主学习能力的学生,才能有效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