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积薄发

来源 :教育教学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wfml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许多专家、教师都在研究习作教学,但对于习作训练研究相对较少。目前教师对习作训练较为盲目、随意、散乱,不成体系。为解决这一问题,本文主要从多读多记和多练多写两大部分对学生进行有条理、有系统性的“读-记-写”的习作序列化训练,借此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
  关键词:序列化;积累;实践;提高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23-0203-02
  当前教师对学生习作训练较为盲目、随意、散乱,不成体系,学生的习作能力不能在较为科学系统、有针对性的练习下得以提高,作文教学的效率大打折扣。新课标提出:“要重视写作教学与阅读教学、口语交际教学之间的联系,善于将读与写、说与写有机结合,相互促进。”这为我们习作训练提供了一个新思路,习作训练应该有一个系统,形成一个体系,围绕目标有计划、有条理地展开,它应该包含“读-记-写”的系列,暂且称之为“习作训练序列化”。通过习作系列化训练,学生有了语言的“厚积”,便能达到习作目的——“薄发”。下面,我以六年级教学为例,说一说如何进行序列化的习作训练,让学生会写、乐写。
  一、多读多记——习作序列化训练的积累部分
  (一)晨诵
  现在许多学生,表达能力不强,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腹中无“米”,说起话来、作起文来当然困难。“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积累的知识多了,自然会融会贯通,容易产生新的联系,形成自己的新观点。晨诵是指在早晨朗读或者背诵文字材料的学习活动。它可以训练语言的感悟力和说话的条理性,为习作时细腻生动地运用语言打好基础。晨诵的内容怎么来呢?我们以往的晨诵都以语文课文为主要内容。天天读课文上有限的几篇文章,学生对读书的兴趣也逐渐衰减。另外,学生的阅读量长期被固定在一个小范围内,他们的积累是有限的。因此,在读熟课文的基础上,晨诵课也该让学生背诵一些相关的课外美文。如:教了朱自清的散文《匆匆》,可让学生读一读《春》、《匆匆》、《荷塘月色》;学完老舍的《北京的春节》就可增加老舍散文集里边的《又是一年芳草绿》、《大明湖之春》;第三单元学完了毛泽东的《为了民服务》,就可引入《沁园春·雪》;第六单元的综合性学习——《难忘小学生活》可加入诵读经典赠言、离别类的诗词。
  学有余力的同学还可背诵薛瑞萍主编的六年级《日有所诵》一书中的好文章。这本书的文本体裁丰富多样,有儿歌、童谣、童诗、中外诗歌、古诗词曲、对韵等;同时也精选了古代寓言和古代散文中易于儿童记诵和接受的章节,如《论语》、《孟子》、《老子》,可为学生打下坚实的文学底子。
  (二)午读
  “晨诵”重在背诵,记忆效果好,但诵读的量不多。“午读”重默读,默读的速度比朗读快得多,可以大量阅读,可以博览群书,进一步扩展学生的思维和视野,扩大积累。学校里2:00到2:30是学生的午读时间,尽量让学生在这半个小时里静下心看书。看什么书呢?我推荐学生读与课本主题相关的优秀书籍。如第一单元围绕“人生感悟”编写,各自从不同角度阐明了人生的哲理。因此可在午读时,引导学生阅读坎菲尔德的《心灵鸡汤》或《受益一生的哲理故事》等。第二单元是围绕“中华民风民俗”这一专题编写的。推荐读《纤巧神韵古民居——民居建筑》或《不可不知的中华民俗常识》等。第三单元课文追忆了革命先辈的感人事迹,推荐阅读《小兵张嘎》或《红岩》等。第四单元时围绕“外国名篇名著”这一专题编写的。推荐读《鲁滨孙漂流记》或《汤姆·索亚历险记》整部书。第五单元本组教材以“科学精神”为专题,推荐学生阅读一些科学家的传记或其他科普作品,如《科学家的故事》或《令孩子惊奇的72个科学异想》等。
  一学期下来,学生除背诵规定的诗文外,还多背20~30篇(段)美文和至少多看8部书籍。其积累量超过了新课程标准规定的:“背诵优秀诗文60篇(段)。扩展阅读面。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这些积累对他们今后的成长是一笔宝贵的财富,也为写作打下厚实的语言基础。
  如何提高学生的午读效率?古人云:不动笔墨不读书。虽然现在大部分老师采用了摘录法——摘录优美的词语,精彩的句子、段落,促进积累。但在实践过程中发现一部分学生为了应付作业胡乱摘抄几句,实际积累的效果不好。鉴于六年级学生已有一定的仿写能力,我就加入了仿写式——就是在所摘录的精彩句子、段落下面进行仿写,达到学会运用。如:摘抄“我梦想:来到海边的沙滩,从波涛的澎湃中感受‘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的惊心动魄。”我让学生仿写“我梦想:来到……,在……感受……。”当然,并不是所有的摘抄都适用仿写,我们要根据学生所读的文章不同教会学生采用不同的读书笔记形式。短文与散文可采用摘录式加仿写式,长篇小说可采用评论式加心得式,科普类的文章可采用提纲式。还可多种读书方式交替使用。
  每周至少2次的读书笔记在午读时落到实处,一学期下来就至少有40次的读书笔记。读与记的结合促进学生的语言材料的积累与运用,也使思维能力与概括能力、感受能力不断得到训练,达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功效。
  二、多练多写——习作序列化训练的实践部分
  多读、多记还要多写,才能真正达到“学以致用”。在教学中我们要积极地创造环境和条件,启发学生去思考,指导学生去训练。让他们在思考中有所感悟,在训练中形成技能,才能使他们语言的积累能够顺畅于自己的准确表达,写法的积累能够巧用于自己的谋篇构思,知识的积累能够活化为自己的写作素材,从而把阅读中的读和写、学和用的结合上升到更高的层次。
  (一)“小练笔”
  1.课内小练笔。叶圣陶先生说过:“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巧”。语文教材中的课文大都出自专家、名师精挑细选之作,它们在以丰富的人文精神和独特的情感魅力感染读者的同时,更能让读者体会到优美生动的语言,灵活精致的表达,精彩的段落、独具匠心的布局谋篇,只要留心,书中的每个段落都可为学生提供习作的范本。由于课内的时间有限,课内练笔主要侧重于段的训练。教学中,我们要能够把握时机,巧用教材,选准读写的结合点,拨时间在课内(课上老师尽量精讲,留足够的时间练笔,才不会加重学生的课外作业负担)指导学生进行段的仿写、改写、扩写、续写、想象写、拓展写、插补写等不同形式的、富有个性色彩的“小练笔”活动,学生的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得到锻炼,习作能力就会不断提高。   2.课外“一分钟”。好的语言表达是内容与形式的统一。而课内练笔更多的是形式上的仿写。这里的课外练笔则是侧重内容的积累。我让学生在课外用一分钟或几分的时间仔细观察周围的人和事物,并把观察到的写下来(字数不限)。这种训练还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练笔的内容可以跟课文的主题挂钩。如:学习“中华民风民俗”这一单元时,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留心观察同安的特色民居和特有的风俗习惯,写出特点来。这样让学生集中一段时间有目的地观察事、物、景、人,养成细心观察周围世界万物的特点、变化等习惯,练就一颗敏感的写作心。老师要做好课前的作业反馈,用几分钟读一读学生的优秀范文,适时地让学生讲一讲他是如何观察的,如何生动地表达的。这样,学生相互学习,观察会越来越仔细,思考会越来越深入,表达会越有条理,细节的描写也会越具体、传神。
  (二)周记
  周记文体不限,题材广泛,内容丰富,大到国内大事,小到个人小事、家庭琐事,只要是你听到的、看到的、想到的、感受到的,无论是人、是事、是物、是景都可写。有话则长,无话则短;无论记叙、说明,还是议论、抒情,任你表达。为了让学生表达的条理更清楚,语言更生动,有时还可以根据当周学习的课文内容引导学生模仿篇章的表达方式写周记,如学完《桃花》后,就可让学生运用“借物喻人”的手法写周记,表达生活中的感悟。课文的第三单元有两篇课文《十六年前的回忆》、《灯光》均采用倒叙、前后照应的写作方式。那一周就要求学生采用倒叙、前后照应的写作方式写一篇周记。学完《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让学生运用具体的事例说明事物特点、阐述人生道理的方法写周记。这样学生的周记不仅有话可写,还有“法”可依。
  (三)单元作文
  语文的单元习作都与课文的主题相关联。我们要有目的地根据习作要求,引导学生把最近的阅读积累、学习感悟,运用于习作当中。有了前面的背诵、阅读、练笔所积累的语言与素材做铺垫,学生的单元习作就会水到渠成,得来全不费工夫。通过读、记、写这三种方式的有效结合,我们形成了富有特色的作文序列化训练。这种系列化作文设置,较为系统全面、针对性强,学生有“语言材料”可积累,有“表达方式”可借鉴,有“主题内容”可运用,厚积而薄发,写起作文,便文思才涌,如泉水般源源不断。班上一位刚毕业的学生今年参加市重点中学的初一新生摸底考,她所写的作文《花木兰》以清晰的文路、新颖的立意、生动的语言打动了评卷老师,获得了满分,取得了那次考试的第一名。她妈妈感慨:这样的成绩来源于平时一系列扎实的阅读积累与训练。当然,序列化的作业的设置还要做到“三不”,即:不乱、不滥、不断。不乱就是作业成体系,有序列,如周记要做到周有篇数、篇有字数,周次、日期一日了然;不滥就是不能随便布置,泛滥成灾,让学生看不完、做不完、吸收不完,要做到精而当,少而优;不断就是不间断、不中断,好似蚂蚁搬家,蜜蜂酿蜜,持之以恒,细水长流,有始有终。
  我们相信,学生在经过扎扎实实、有条不紊地系列化训练后,便能实现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其运用语言的能力、写作水平便会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语文新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叶圣陶.给初学写作者[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08.
  [3]窦桂梅.窦桂梅与主题教[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其他文献
摘要:前苏联著名教育实践家和理论家霍姆林斯基指出:“没有欢欣鼓舞的心情,没有学习的兴趣,学习就会成为学生的沉重负担。”课堂上是否能够鼓舞学生心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在教授新课时设置的问题和策略。问题设置具有感情上的吸引力,能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进而产生主动探究的意愿。因此,在平时的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中职生的心理发展特点,采用自主探究式学习,
摘要:社团建设是教育教学的延展、连接和深化。高校已经把社团管理作为学校发展的重要一翼。知识通过社团得以印证,能力通过社团得以加强,个性通过社团得以丰富,创造力通过社团得以丰盈。高校应当既注重课堂教学,又加强社团活动——第二课堂的有效组织,才能把大学生真正培养成个性鲜明、创造力较强的人才。  关键词:高校;学生社团;理性思辨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
摘要:新疆和田地区是少数民族聚居区,在各级党政高度重视和群众的大力支持下,通过近几年的努力,“双语”教学推进工作的浓厚氛围已经形成,对双语教学的认识趋于统一。本文在全面总结和田地区二中开展双语教学的基础上,重点关注教学效果尤其是学生理科教学成绩,就此方面问题展开探讨。  关键词:高中双语理科教学;语言环境;学习习惯;爱的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0 文献标志码:A?摇 文章编号:1674-9324
摘要:病理学是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之间的桥梁学科,临床病理诊断学见习,为学生早期接触临床提供了重要的途径,具有较强的可行性与实践性。学生通过见习,既能有效地将病理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相结合,又能让学生早期体会做医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关键词:临床病理诊断;见习;接触临床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7-0059-02  病理学是一
摘要: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必须更加清晰的认识自身所担负的使命,充分认识到教育不仅使学生掌握知识、发展能力,更应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精神。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可以从激发学生创新兴趣;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使学生敢于创新;创设质疑情境,使学生主动探究学习;精心设计教学内容,培养学生求异思维;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发现解决问题的能力;激活创新性思维,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等方面入手。  关键
摘要:以制药工程专业为例分析了校外实习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建议积极建设校外实习基地,涉及制药过程的各个环节(GAP、GLP、GCP、GSP等)。在每一实习带教环节增加相应的考核量化评价指标,实现实习全过程的考核量化管理,提高制药类实习质量。  关键词:制药工程专业;校外实习;管理平台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22-0212-02  校外实习
摘要:元认知能力是可雇佣性的重要组成部分。元认知能力拓展在大学阶段具有鲜明的专业特色,有必要将经管专业的学科特点与元认知能力的拓展结合起来,以建立更有针对性的策略与解决方案。拓展学生的元认知能力需要系统的解决方案,其一是元认知能力拓展的策略设计,其二是元认知能力拓展的实施方案设计。  关键词:元认知;可雇佣性;经管专业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
摘要:本文从“本、道、术”的角度阐述了高等职业教育的价值的内在逻辑,提出了高等职业教育价值实现的运作思路和措施。  关键词:本道术;高等职业教育;价值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17-0172-03  有学者将大学分为五类,我认为,当代中国的大学可以分为两类,第一是科研教学型大学,第二是应用教学型大学。按照这样的划分,高等职业教育的价值在于其应
摘要:重庆科技学院工商管理学院实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四进”公寓,是新形势下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战略抉择,通过工作重心进公寓、党团组织进公寓、工作机构进公寓、思想政治辅导员进公寓,有效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阵地建设。  关键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四进”公寓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40-0219-02  自2006年起,重庆科技学
摘要:在当今教育全球化时代,数字图书资源已成为高校办学及其支撑重点学科建设的重要物质资源。建设高质量、丰富的数字图书资源库,在高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学科建设上尤为重要。  关键词:多科性大学;数字资源;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11-0163-02  一、多科性大学的含义及特征  多科性大学是指以某几个学科为支撑而形成的多学科协调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