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元认知能力是可雇佣性的重要组成部分。元认知能力拓展在大学阶段具有鲜明的专业特色,有必要将经管专业的学科特点与元认知能力的拓展结合起来,以建立更有针对性的策略与解决方案。拓展学生的元认知能力需要系统的解决方案,其一是元认知能力拓展的策略设计,其二是元认知能力拓展的实施方案设计。
关键词:元认知;可雇佣性;经管专业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17-0108-02
一、元认知能力与可雇佣性的关系
可雇佣性是被雇佣者在具有并在劳动力市场上展示的、雇主所需和被认为有吸引力的技能的总和(Havey,2001)。[1]增强学生的可雇佣性,对于学生的就业,以及尽快融入工作环境,适应工作岗位,乃至整个职业生涯的发展都有重要作用。学生的可雇佣性由个人特质、核心技能、学科理解力及元认知四个部分构成,因此此外,元认知能力的提高也能促进学科理解力、核心技能的发展,继而再次折射于学生的可雇佣性。这是因为,元认知是自我调节学习的核心策略之一,能够引导学生认识自我,发展自我,进而达到主体自我教育——自育,元认知能力的发展不但直接提升了学生的可雇佣性,并可以全面改进学生能力,增强自我拓展的效率。
二、经管专业学生元认知能力培养的现状
近年来,在现代教育的研究和实践中,学生可雇佣性的提升受到了较为广泛的关注与重视,在可雇佣性的构成及实施策略方面,已经有了不少的探索,取得了丰富的经验与良好的成效。在这些实施策略中,元认知的拓展得到了较好的体现。例如,英国在2000~2002年间实施了“技能强化项目”,列出了可雇佣性的39个方面,其中,“具有可变性的自我理论”、“自我意识”、“反思”等项目都涉及到元认知能力。约克大学在开发、提升学生可雇佣性方面处于领先地位,该校通过设立约克奖,鼓励学生选修以可雇佣性教育为主的课程,而申请约克奖需要进行年终评估,以检验学生思考和表述自己所进行的活动和所取得的成就的能力。值得注意的是,国内近年来对于学生可雇佣性的培育也已有了长足的发展,例如,通过创新性实验计划发展学生的创造性、自我管理、计划能力、论证与决策等能力;通过加大实验实训在总学分中的构成,提升学生的应用学科理解力;通过设立创新学分,提升学生的商业意识、应对复杂性、问题解决、商榷与合作等能力。然而,在这些发展中,首先,基本未涉及到专门的元认知能力拓展,这与其在可雇佣性中所占的地位不相匹配;其次,现有的少量融入性的元认知能力培育有较强的分散性和随机性,既没有形成一个体系,也没有形成明确的可雇佣性目标导向,因而效率很低。另一方面,由于大学的学科与专业之间存在较大跨度,元认知能力拓展在大学阶段也必然具有鲜明的专业特色,现有的研究与实践大多将学科特点与元认知能力的拓展结合起来,以建立更有针对性的策略与解决方案。丁革建等(2009)研究了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的学生元认知能力培养[2];李文革等(2007)研究了体育教学中的学生元认知能力培养[3]。李建设(2011)研究了物理实验学习中的元认知能力策略。[4]然而,在经济与管理相关专业,却未见这方面的研究和实践报道。此外,国外对元认知的研究较多采用科学的统计方法,而在国内的研究中,多为纯理论探讨、定性研究或描述性统计结果,缺乏经过严格统计检验形成的结论。统计研究上的不足使我们难以看清元认知能力培养上的实际问题,缺乏深层次的分析,这反过来又制约了元认知能力培养的实践。
因此,本文将探讨以经管类专业的学生为对象,从渠道、制度、方法与环境等多方面支持元认知实践活动有序进行。这一系统解决方案包括两个方面,其一是元认知能力拓展的策略设计,其二是元认知能力拓展的实施方案设计。
三、经管专业元认知能力培养的策略设计
1.可雇佣性的构成与分解。为了明确可雇佣性的目标导向,同时使可雇佣性能具有操作的明确性和准确性,将可雇佣性分解成若干具体的项目。项目的分解参考国外较为成熟的经验,同时考虑本土经济社会环境,就业市场,学生层次与培养目标等因素加以调整和改进。这一设计是为后续的元认知策略设计提供一个细化目标与评判标准。
2.学生可雇佣性及元认知能力现状的调查。在确定了适用的可雇佣性构成以后,以学校或学院为单位,对本校经管类专业的学生进行可雇佣性和元认知能力两方面的现状调查,了解学生的可雇佣性水平,元认知能力基础,存在的问题及弱点,以便设计有针对性的元认知策略。
3.元认知知识策略设计。结合经济与管理学科的特点,设计适应经管类学生的元认知知识构成,通过元认知知识的传授,激起学生的元认知体检,提高学生元认知学习的意识性,建立认知学习风格,帮助学生谋划可雇佣性提升策略。
4.元认知体验策略引入。设计合理的体验策略,引导学生将元认知融入课堂理论学习、实践与实验活动以及各类课外训练及能力提升培训之中,建立有效的元认知知识与体验转化的通道,指导学生有目的地、整合地提升可雇佣性。
5.元认知监控策略设计。设计适合经管类专业的元认知计划、监控和调节方式,包括设置学习目标、自我提问、领会监控与调节策略等。
四、元认知能力培养的实施方案
1.建立元认知能力拓展的双向互动平台。我们将元认知能力拓展视为持续互动的过程,包括教师的指引与学生的反馈,在相互的反馈活动中不断调整与修正。为了实现这一过程,应建立多元化、高效、互补的互动平台,包括融入课程模块的、课程学习时限之外的、专项训练等多种不同形式。探讨将现有的导师制等机制与元认知能力拓展相结合的方式,充分利用资源,提高工作效率。
2.建立元认知评价体系。以可雇佣性为评价指标,建立自我评价、同学评价及导师评价等形式,解决教学过程中目标不明确的问题,减少学生学习的盲目性。并为学生建立个人的可雇佣性发展档案,让学生积极参与评价过程,以便准确定位自己的表现及成就,帮助学生建立自身经验的联结,获得关于个人和职业发展方面的建议。
3.建立元认知能力拓展的激励机制。建立合理、适度的激励机制,帮助学生反复强化元认知行为、不断增强元认知能力。
4.元认知能力的统计分析。由相关教学研究人员设立对照组,对比分析参加了元认知拓展计划及未参加的学生在可雇佣性上是否存在差异,以实证结果检验元认知对可雇佣性提升的作用;运用分类变量回归模型分析个人特质及外部环境等因素对元认知提升造成的影响; 根据统计分析的结果,发现问题,寻找改善的空间,提出有针对性的改进意见。
参考文献:
[1]Harvey L. Defining and Measuring Employability[J].Quality in Higher Education, 2001,2(7):97-109.
[2]丁革建.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的学生元认知能力培养[J].中国电化教育,2009,(10):83-85.
[3]李文革.论体育教学中学生元认知能力的培养[J].中国成人教育,2007,(6):90-91.
[4]李建设.元认知对学生实验学习的影响及其培养[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1,(6):23-25.
基金项目:本文为重庆三峡学院教改项目“可雇用性导向的经管类专业学生元认知能力拓展——策略、实验与检验”(JG120642)成果
关键词:元认知;可雇佣性;经管专业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17-0108-02
一、元认知能力与可雇佣性的关系
可雇佣性是被雇佣者在具有并在劳动力市场上展示的、雇主所需和被认为有吸引力的技能的总和(Havey,2001)。[1]增强学生的可雇佣性,对于学生的就业,以及尽快融入工作环境,适应工作岗位,乃至整个职业生涯的发展都有重要作用。学生的可雇佣性由个人特质、核心技能、学科理解力及元认知四个部分构成,因此此外,元认知能力的提高也能促进学科理解力、核心技能的发展,继而再次折射于学生的可雇佣性。这是因为,元认知是自我调节学习的核心策略之一,能够引导学生认识自我,发展自我,进而达到主体自我教育——自育,元认知能力的发展不但直接提升了学生的可雇佣性,并可以全面改进学生能力,增强自我拓展的效率。
二、经管专业学生元认知能力培养的现状
近年来,在现代教育的研究和实践中,学生可雇佣性的提升受到了较为广泛的关注与重视,在可雇佣性的构成及实施策略方面,已经有了不少的探索,取得了丰富的经验与良好的成效。在这些实施策略中,元认知的拓展得到了较好的体现。例如,英国在2000~2002年间实施了“技能强化项目”,列出了可雇佣性的39个方面,其中,“具有可变性的自我理论”、“自我意识”、“反思”等项目都涉及到元认知能力。约克大学在开发、提升学生可雇佣性方面处于领先地位,该校通过设立约克奖,鼓励学生选修以可雇佣性教育为主的课程,而申请约克奖需要进行年终评估,以检验学生思考和表述自己所进行的活动和所取得的成就的能力。值得注意的是,国内近年来对于学生可雇佣性的培育也已有了长足的发展,例如,通过创新性实验计划发展学生的创造性、自我管理、计划能力、论证与决策等能力;通过加大实验实训在总学分中的构成,提升学生的应用学科理解力;通过设立创新学分,提升学生的商业意识、应对复杂性、问题解决、商榷与合作等能力。然而,在这些发展中,首先,基本未涉及到专门的元认知能力拓展,这与其在可雇佣性中所占的地位不相匹配;其次,现有的少量融入性的元认知能力培育有较强的分散性和随机性,既没有形成一个体系,也没有形成明确的可雇佣性目标导向,因而效率很低。另一方面,由于大学的学科与专业之间存在较大跨度,元认知能力拓展在大学阶段也必然具有鲜明的专业特色,现有的研究与实践大多将学科特点与元认知能力的拓展结合起来,以建立更有针对性的策略与解决方案。丁革建等(2009)研究了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的学生元认知能力培养[2];李文革等(2007)研究了体育教学中的学生元认知能力培养[3]。李建设(2011)研究了物理实验学习中的元认知能力策略。[4]然而,在经济与管理相关专业,却未见这方面的研究和实践报道。此外,国外对元认知的研究较多采用科学的统计方法,而在国内的研究中,多为纯理论探讨、定性研究或描述性统计结果,缺乏经过严格统计检验形成的结论。统计研究上的不足使我们难以看清元认知能力培养上的实际问题,缺乏深层次的分析,这反过来又制约了元认知能力培养的实践。
因此,本文将探讨以经管类专业的学生为对象,从渠道、制度、方法与环境等多方面支持元认知实践活动有序进行。这一系统解决方案包括两个方面,其一是元认知能力拓展的策略设计,其二是元认知能力拓展的实施方案设计。
三、经管专业元认知能力培养的策略设计
1.可雇佣性的构成与分解。为了明确可雇佣性的目标导向,同时使可雇佣性能具有操作的明确性和准确性,将可雇佣性分解成若干具体的项目。项目的分解参考国外较为成熟的经验,同时考虑本土经济社会环境,就业市场,学生层次与培养目标等因素加以调整和改进。这一设计是为后续的元认知策略设计提供一个细化目标与评判标准。
2.学生可雇佣性及元认知能力现状的调查。在确定了适用的可雇佣性构成以后,以学校或学院为单位,对本校经管类专业的学生进行可雇佣性和元认知能力两方面的现状调查,了解学生的可雇佣性水平,元认知能力基础,存在的问题及弱点,以便设计有针对性的元认知策略。
3.元认知知识策略设计。结合经济与管理学科的特点,设计适应经管类学生的元认知知识构成,通过元认知知识的传授,激起学生的元认知体检,提高学生元认知学习的意识性,建立认知学习风格,帮助学生谋划可雇佣性提升策略。
4.元认知体验策略引入。设计合理的体验策略,引导学生将元认知融入课堂理论学习、实践与实验活动以及各类课外训练及能力提升培训之中,建立有效的元认知知识与体验转化的通道,指导学生有目的地、整合地提升可雇佣性。
5.元认知监控策略设计。设计适合经管类专业的元认知计划、监控和调节方式,包括设置学习目标、自我提问、领会监控与调节策略等。
四、元认知能力培养的实施方案
1.建立元认知能力拓展的双向互动平台。我们将元认知能力拓展视为持续互动的过程,包括教师的指引与学生的反馈,在相互的反馈活动中不断调整与修正。为了实现这一过程,应建立多元化、高效、互补的互动平台,包括融入课程模块的、课程学习时限之外的、专项训练等多种不同形式。探讨将现有的导师制等机制与元认知能力拓展相结合的方式,充分利用资源,提高工作效率。
2.建立元认知评价体系。以可雇佣性为评价指标,建立自我评价、同学评价及导师评价等形式,解决教学过程中目标不明确的问题,减少学生学习的盲目性。并为学生建立个人的可雇佣性发展档案,让学生积极参与评价过程,以便准确定位自己的表现及成就,帮助学生建立自身经验的联结,获得关于个人和职业发展方面的建议。
3.建立元认知能力拓展的激励机制。建立合理、适度的激励机制,帮助学生反复强化元认知行为、不断增强元认知能力。
4.元认知能力的统计分析。由相关教学研究人员设立对照组,对比分析参加了元认知拓展计划及未参加的学生在可雇佣性上是否存在差异,以实证结果检验元认知对可雇佣性提升的作用;运用分类变量回归模型分析个人特质及外部环境等因素对元认知提升造成的影响; 根据统计分析的结果,发现问题,寻找改善的空间,提出有针对性的改进意见。
参考文献:
[1]Harvey L. Defining and Measuring Employability[J].Quality in Higher Education, 2001,2(7):97-109.
[2]丁革建.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的学生元认知能力培养[J].中国电化教育,2009,(10):83-85.
[3]李文革.论体育教学中学生元认知能力的培养[J].中国成人教育,2007,(6):90-91.
[4]李建设.元认知对学生实验学习的影响及其培养[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1,(6):23-25.
基金项目:本文为重庆三峡学院教改项目“可雇用性导向的经管类专业学生元认知能力拓展——策略、实验与检验”(JG120642)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