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老龄化问题已经成为我国乃至全世界都无法忽视和回避的一项问题,同时,老龄化问题也是时代进步的产物。自1999年起,我国就正式进入了老龄化社会,彼时我国六十岁及以上人口占全国总人口数的10.3%,一些发达地区甚至更早便进入了老龄化社会,例如上海早在1979年就已经属于老龄化社会了。在2005年,我国全国六十岁及以上人口数已达到惊人的1.45亿,是全世界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没有之一。由此可见,老龄化问题必须成为国家和政府尽早关注和处理的问题,本文就针对居家养老服务体系的建设这一问题展开论述,希望能为业内相关人士提供参考帮助。
关键词:人口老龄化居家养老服务管理创新
1引言
近几年,我国人口出生率持续走低,而老龄化问题日益严重,正如专业所说,目前人口老龄化正在使1980年代由计划生育政策所带来的人口红利阶段土崩瓦解,逐渐形成了“未富先衰”的局面。作为社会服务的高需求人群,老年人由于其生活自理能力的部分或是完全丧失,无法进行社会生产工作,必要时还需护理人员长期的照顾,以此便成为了制约和阻碍社会经济发展和和谐的潜在影响因素。根据联合国预测,2010年至2030年期间是中国老年人口数量的加速期,这二十年间中国预计可增长1.5亿老年人口,到那时中国的老年人口总数将超过2.05亿,因此必须成为国家和政府尽早关注和着手处理的问题,对于老龄化为国家社会带来的刚性服务需求,国家和政府必须早日建立起成熟的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和完善的公共管理规范。
2我国的居家养老服务模式现状
1956年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计划经济时代在我国的正式确立,在如今这个计划经济时代,由于我国人口居住模式的流动性较差,大多数家庭人口年龄结构呈现出金字塔型,因此养老服务这一问题主要靠的是家庭,少数依靠的是养老院或是其他一些养老机构。自上世纪七十年代以来,在“三大改造”运动的帮助下,我国的社会经济结构发生了重大的改变,老龄化问题也随之突显,养老服务问题也随之发展成为了政府重点关注的问题,我国逐渐形成了家庭养老、居家养老、机构养老这三种基本的养老模式。其中,居家养老指的是政府或者社会通过社区组织力量所建立的专业化养老服务机构,居家养老服务可为居家生活,尤其是独自生活的老人提供必要的生活照顾,卫生打扫,康复护理以及精神或心理上的安抚等服务。居家养老服务的工作人员通过在各个社区建立老年服务站来为有需求的老人提供具备流动式或是定点式的服务。老年人可直接去老年服务站就餐,洗澡,或者进行多种如棋牌,观影等娱乐活动。如果某些老年人已丧失部分或全部出行能力,老年服务站还可派遣经过专门职业训练的人员上门为老人进行服务。近十年来,居家养老服务经历了建立、发展及完善阶段,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一致认可与好评,居家养老服务结合了机构养老和家庭养老服务的种种优势,进一步将社会、市场、社区、家庭等多种环境的养老功能整合了起来,是新时代下全新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高度集中的人力物力资源、效率极高的服务体验以及灵活多变,方便简单可操作性强的种种特点,与中国的国情和老龄化人口状况高度符合。除此之外,居家养老服务还可借助我国劳动力丰富的优势,从而促进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向着更大的规模发展,还可带动国家和地区经济的增长。
3居家养老服务体系政策与实践的发展
居家养老服务体系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是具备公众产品的某些特征的。由于发展相对滞后于相关市场,因此党和政府积极引导和参与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工作就显得格外重要。
居家养老服务体系政策从拟案以来,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学习和实践的过程后最终才走向成熟。在上世纪九十年代末期,由于老龄化形势空前严峻,在北京、上海地区就已经开始执行由政府出面购买的居家养老实践服务。截至2000年,上海市总共设立有6个区、13条街道开始实行居家养老服务的试点工作。上海市按照街道、区、市级别依次递增的原则,分工执行此项工作,市民们需提交3万元用于每个街道的补助经费,依以此来进行政府购买居家养老实践服务和服务网点的建设工作。2000年年底,上海民政局对上海市各街道办对于居家养老服务体系的建设活动进行了统计调查,随后调查结果显示老年群众反响良好,即在全国开始推广。2006年,国家相关部门下发了《加速发展全国养老服务政策》,该文献中指出,政府要在居家养老服务体系政策发挥出市场化、产业化的调节作用,建立健全公平规范的养老服务准则,大力推广“民办公助,公办民营”的公私合作方式。2008年初,国家在相关部门下发的《加速发展全国养老服务政策》中进一步指出居家养老模式在养老服务产业中应占据主导和核心地位。截至2020年末,国务院在“十三五”期间就推进居家养老服务业健康体系的建设问题再次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加以补充,重点列出20项实施任务,包括为居家养老服务企业发展提供政策支持,推进老年宜居社区、老年友好城市建设,让我国的老年人可以更好的安享晚年。
4以协作作为向导的公共管理创新能力
近年来, 随着经济的发展, 公共管理创新能力的重要性尤为凸显, 同时政府在不断实践中, 公共管理理念也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而公共管理质量的好坏取决于政府在公共管理中所采取的措施, 而这些管理理论的措施则来源于公共管理理念的创新思维,对于老龄化为国家社会带来的刚性服务需求,国家和政府必须早日建立起成熟的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和完善的公共管理规范。居家养老服务协作体系是国家对于居家养老服务的一项创新型实践工作,其通过政府为主导建设,绩效与人民群众的反响基本上可以说是由政府的公共管理创新能力来决定的。截至2015年7月,与居家养老服务相关的公共管理创新工作主要体现在发展政府间的协调网络、建立合作服务提供体系、以及协同运作多种政策与管理工具这三大方面,这三大方面不仅为养老服务体系提供了具有建设性的指导方针,也为新时代下的公共服务体系建设问题提供了具有前瞻性和一般性的理论思想。
结论
“老有所养,幼有所教,贫有所依,难有所助,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是两千多年以前古人对理想生活的美好盼望,现如今,“老有所养”是我国党的十六大以来科学发展观内的重要内容,是坚持以人为本,构建文明、和谐社会的必备前提要求,是所有为祖国勤勤恳恳奉献自己一生的工作者们在暮年时期的共同愿景。然而近几年来,我国人口出生率持续走低,而老龄化问题日益严重,正如专业所说,目前人口老龄化正在使1980年代由计划生育政策所带来的人口红利阶段土崩瓦解,逐渐形成了“未富先衰”的局面。面对这一局面,党和政府应予以高度重视,极力搞好居家养老服务建设规划,全方位、多角度的满足六十岁以上人口的生活所需,统筹规划,分布执行,让每一位老年人能够在自己的社区,甚至足不出户就可以享受到便捷的服务!最后,以上内容均为笔者个人浅见,如有不足之处还请广大相关人士批评指正,不胜感激。
参考文献
[1]从协作的角度看我国居家养老服务体系的发展与管理创新[J]. 陈友华. 2011(07).
作者簡介
王英英,(出生年月—1990-3),女,汉,河南平顶山人,本科学历,助教,宁夏现代高级技工学校,研究方向:公共管理。
第二作者,常远。
关键词:人口老龄化居家养老服务管理创新
1引言
近几年,我国人口出生率持续走低,而老龄化问题日益严重,正如专业所说,目前人口老龄化正在使1980年代由计划生育政策所带来的人口红利阶段土崩瓦解,逐渐形成了“未富先衰”的局面。作为社会服务的高需求人群,老年人由于其生活自理能力的部分或是完全丧失,无法进行社会生产工作,必要时还需护理人员长期的照顾,以此便成为了制约和阻碍社会经济发展和和谐的潜在影响因素。根据联合国预测,2010年至2030年期间是中国老年人口数量的加速期,这二十年间中国预计可增长1.5亿老年人口,到那时中国的老年人口总数将超过2.05亿,因此必须成为国家和政府尽早关注和着手处理的问题,对于老龄化为国家社会带来的刚性服务需求,国家和政府必须早日建立起成熟的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和完善的公共管理规范。
2我国的居家养老服务模式现状
1956年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计划经济时代在我国的正式确立,在如今这个计划经济时代,由于我国人口居住模式的流动性较差,大多数家庭人口年龄结构呈现出金字塔型,因此养老服务这一问题主要靠的是家庭,少数依靠的是养老院或是其他一些养老机构。自上世纪七十年代以来,在“三大改造”运动的帮助下,我国的社会经济结构发生了重大的改变,老龄化问题也随之突显,养老服务问题也随之发展成为了政府重点关注的问题,我国逐渐形成了家庭养老、居家养老、机构养老这三种基本的养老模式。其中,居家养老指的是政府或者社会通过社区组织力量所建立的专业化养老服务机构,居家养老服务可为居家生活,尤其是独自生活的老人提供必要的生活照顾,卫生打扫,康复护理以及精神或心理上的安抚等服务。居家养老服务的工作人员通过在各个社区建立老年服务站来为有需求的老人提供具备流动式或是定点式的服务。老年人可直接去老年服务站就餐,洗澡,或者进行多种如棋牌,观影等娱乐活动。如果某些老年人已丧失部分或全部出行能力,老年服务站还可派遣经过专门职业训练的人员上门为老人进行服务。近十年来,居家养老服务经历了建立、发展及完善阶段,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一致认可与好评,居家养老服务结合了机构养老和家庭养老服务的种种优势,进一步将社会、市场、社区、家庭等多种环境的养老功能整合了起来,是新时代下全新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高度集中的人力物力资源、效率极高的服务体验以及灵活多变,方便简单可操作性强的种种特点,与中国的国情和老龄化人口状况高度符合。除此之外,居家养老服务还可借助我国劳动力丰富的优势,从而促进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向着更大的规模发展,还可带动国家和地区经济的增长。
3居家养老服务体系政策与实践的发展
居家养老服务体系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是具备公众产品的某些特征的。由于发展相对滞后于相关市场,因此党和政府积极引导和参与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工作就显得格外重要。
居家养老服务体系政策从拟案以来,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学习和实践的过程后最终才走向成熟。在上世纪九十年代末期,由于老龄化形势空前严峻,在北京、上海地区就已经开始执行由政府出面购买的居家养老实践服务。截至2000年,上海市总共设立有6个区、13条街道开始实行居家养老服务的试点工作。上海市按照街道、区、市级别依次递增的原则,分工执行此项工作,市民们需提交3万元用于每个街道的补助经费,依以此来进行政府购买居家养老实践服务和服务网点的建设工作。2000年年底,上海民政局对上海市各街道办对于居家养老服务体系的建设活动进行了统计调查,随后调查结果显示老年群众反响良好,即在全国开始推广。2006年,国家相关部门下发了《加速发展全国养老服务政策》,该文献中指出,政府要在居家养老服务体系政策发挥出市场化、产业化的调节作用,建立健全公平规范的养老服务准则,大力推广“民办公助,公办民营”的公私合作方式。2008年初,国家在相关部门下发的《加速发展全国养老服务政策》中进一步指出居家养老模式在养老服务产业中应占据主导和核心地位。截至2020年末,国务院在“十三五”期间就推进居家养老服务业健康体系的建设问题再次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加以补充,重点列出20项实施任务,包括为居家养老服务企业发展提供政策支持,推进老年宜居社区、老年友好城市建设,让我国的老年人可以更好的安享晚年。
4以协作作为向导的公共管理创新能力
近年来, 随着经济的发展, 公共管理创新能力的重要性尤为凸显, 同时政府在不断实践中, 公共管理理念也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而公共管理质量的好坏取决于政府在公共管理中所采取的措施, 而这些管理理论的措施则来源于公共管理理念的创新思维,对于老龄化为国家社会带来的刚性服务需求,国家和政府必须早日建立起成熟的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和完善的公共管理规范。居家养老服务协作体系是国家对于居家养老服务的一项创新型实践工作,其通过政府为主导建设,绩效与人民群众的反响基本上可以说是由政府的公共管理创新能力来决定的。截至2015年7月,与居家养老服务相关的公共管理创新工作主要体现在发展政府间的协调网络、建立合作服务提供体系、以及协同运作多种政策与管理工具这三大方面,这三大方面不仅为养老服务体系提供了具有建设性的指导方针,也为新时代下的公共服务体系建设问题提供了具有前瞻性和一般性的理论思想。
结论
“老有所养,幼有所教,贫有所依,难有所助,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是两千多年以前古人对理想生活的美好盼望,现如今,“老有所养”是我国党的十六大以来科学发展观内的重要内容,是坚持以人为本,构建文明、和谐社会的必备前提要求,是所有为祖国勤勤恳恳奉献自己一生的工作者们在暮年时期的共同愿景。然而近几年来,我国人口出生率持续走低,而老龄化问题日益严重,正如专业所说,目前人口老龄化正在使1980年代由计划生育政策所带来的人口红利阶段土崩瓦解,逐渐形成了“未富先衰”的局面。面对这一局面,党和政府应予以高度重视,极力搞好居家养老服务建设规划,全方位、多角度的满足六十岁以上人口的生活所需,统筹规划,分布执行,让每一位老年人能够在自己的社区,甚至足不出户就可以享受到便捷的服务!最后,以上内容均为笔者个人浅见,如有不足之处还请广大相关人士批评指正,不胜感激。
参考文献
[1]从协作的角度看我国居家养老服务体系的发展与管理创新[J]. 陈友华. 2011(07).
作者簡介
王英英,(出生年月—1990-3),女,汉,河南平顶山人,本科学历,助教,宁夏现代高级技工学校,研究方向:公共管理。
第二作者,常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