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R61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550-1868(2014)12
【摘要】目的:观察星状神经节阻滞联合脉络宁注射液治疗颈源性眩晕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130例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5例,所有患者以脉络宁注射液30ml加入氯化纳注射液500ml中静滴,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10天为一疗程,两个疗程后观察临床效果。结果;治疗组颈源性眩晕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病例治疗前后均未见与用药相关的不良反应。结论:星状神经节阻滞联合脉络宁注射液可有效治疗颈源性眩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星状神经节、神经节阻滞、脉络宁、颈源性、眩晕
颈源性眩晕又称椎动脉型颈椎病,是颈椎病中的常见类型之一,指颈椎疾患、压迫或刺激、椎动脉产生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而引起的眩晕。其主要临床表现为眩晕、头痛、恶心、呕吐、视力及听力障碍、颈肩部疼痛、上肢窜麻等一系列临床症状[1],严重影响患者的工作和日常生活。我院自2010年6月以来,运用星状神经节阻滞联合脉络宁注射液为治疗方案,对130例颈源性眩晕患者进行治疗,取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选取2010年6月间因颈源性眩晕于我科住院患者130例。其中:男性60例,女性70例,年龄20—70岁,平均年龄36.5岁,所有患者均经颈椎X摄线片结合临床症状,体征确诊为颈源性眩晕。
1.2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5例,治疗组男28例,女37例,平均年龄38岁;病程3个月至6年,平均3.2年。对照组中男32例,女33例,平均年龄35岁;病程5个月至10年,平均3.7年。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资料具有可比性。
1.3诊断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2)进行诊断:(1)眩晕为主证,可伴有耳鸣、耳聋、恶心、呕吐、头痛、颈痛等症状。(2)触诊:第1、2颈椎横突左右不对称;第2颈椎棘突偏歪,颈椎旁压痛,第3-6颈椎横突左右不对称,第3-7颈椎棘突偏歪,棘突旁压痛;(3)颈左右转动明显受限、疼痛、斜颈、活动受限多以棘突偏向的一侧为主,病程较长者可仅表现为患侧活动度减少,但不一定有明显疼痛;(4)提肩胛肌(肩胛内上角处)有摩擦音,第1、2颈椎横突后缘有硬结;(5)X线检查:开口位片显示寰椎位于口腔中央、环齿侧间隙及环枢关节间隙及环枢关节间隙左右不对称。齿状突轴线至枢椎外侧之距离不相等或与寰椎的是柚线不重叠,二轴线互成夹角或分离,钩椎关节骨质增生;侧位片示:寰椎前间隙,寰椎后弓呈仰、倾示或旋转式移位,颈椎生理曲线变直或颈椎后连续不断、反张、颈椎前后有骨质增生,椎间隙及项韧带钙化。
1.4治疗方法
1.4.1治疗方法治疗组和对照组均以脉络宁注射液加入路氯化纳注射液中静滴。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治疗(脉络宁注射液,金陵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南京金陵制药厂生产,生产批号:20090935。盐酸利多卡因,山东华鲁制药有限公司生产,生产批号为(1305057。)
1.4.2星状神经阻滞。患者取仰卧位,头居中,肩下垫枕,常规皮肤消毒,在环状软骨水平相当于第6颈椎横突,胸锁关节上约2.5cm左手中指将颈总动脉和胸锁乳突肌推向外侧,中指尖下压时可触及骨性感觉。用3.5cm长7号针沿术者中指尖垂直进针,针尖触及骨质后,退针,回抽无血、气和脑液,缓慢注入阻滞液,每次阻滞一侧星状神经节,1日1次,10次为一疗程。每个疗程间隔1周,避免反复穿刺造成颈部损伤,全部患者治疗2疗程后观察结果。阻滞效果判定:以出现霍纳氏综合征为准确、有效的标志,表现为;瞳孔缩小,眼睑下垂,眼球下陷,鼻塞、眼结膜充血,面微红无汗,,阻滞完成后让患者静卧30分钟,无不良反应后再回家休息。
疗效判定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3]进行评定:(1)治愈::眩晕完全消失。恢复正常工作与生活,随访半年无复发;(2)好转:眩晕程度明显减轻或发作次数持续时间减少。不影响正常生活与工作;(3)未愈:症状无改变。以治愈率和好转率为总有效率。
2、结果
治疗结果见表1。治疗组眩晕治疗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组别痊愈有效无效总有效率
治疗组(n=65)22(35.5%)19(61.3%)1(3.2%)96.80%
对照组(n=65)5(16.1%)20(64.5%)6(19.4%)80.60%
3 讨论
颈源性眩晕是指因颈椎及关节囊、韧带、神经血管,肌内肉等软骨组织发生器质性或功能性进行性病变而引起的眩晕头痛等一系列神经症状。颈源性眩晕的机理,目前尚不十分清楚,有报道显示,颈源性眩晕主要是以颈椎或软组织受损后,椎动脉受压或周围交感神经网受刺激,使椎—基底动脉有效血流量减少,导致前庭缺血;亦有资料显示,颈源性眩晕可能由于椎动脉弹性随年龄增加而减退,经及椎间盘变性造成椎间隙狭窄,进而引起椎动脉弯曲、扭结,致使血流速度缓慢而导致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1]。
星状神经节阻滞具有中枢和周围双重作用,其周围作用为阻滞其局部的交感节前或节后纤维,使其所支配组织的器官的血流量显著增加,同时使交感神经过度兴奋引起的一系列症状得到改善。中枢作用通过改善下丘脑的血流循环,调理下丘脑的功能,维护内环境稳定,而使因颈椎压迫刺激所引起的血管痉挛,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得到有效恢复[4]。从而使颈源性眩晕的临床症状迅速的到改善。脉络宁注射液为牛膝、玄参、石斛等精制而成的复方中药注射剂,具有扩张血管,改善微循环,增加血流量,降低血液粘度等作用,故而也能明显改善。颈源性眩晕的临床症状。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7.8%和63.9%,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所以本人认为以星状神经节阻滞联合脉络宁注射液治疗颈源性眩晕的临床效果好,疗效显著,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参考文献
[1]张宝亮,代淑瑞,翟景光等贵阳中医学院学报[J]2011,33(5)93-94
[2]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醫病症诊断标准[s]。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234-235
[3]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症诊断标准[s]。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201
[4]阳兴,杨天德,吉林医学[J]2010,31,16
【摘要】目的:观察星状神经节阻滞联合脉络宁注射液治疗颈源性眩晕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130例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5例,所有患者以脉络宁注射液30ml加入氯化纳注射液500ml中静滴,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10天为一疗程,两个疗程后观察临床效果。结果;治疗组颈源性眩晕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病例治疗前后均未见与用药相关的不良反应。结论:星状神经节阻滞联合脉络宁注射液可有效治疗颈源性眩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星状神经节、神经节阻滞、脉络宁、颈源性、眩晕
颈源性眩晕又称椎动脉型颈椎病,是颈椎病中的常见类型之一,指颈椎疾患、压迫或刺激、椎动脉产生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而引起的眩晕。其主要临床表现为眩晕、头痛、恶心、呕吐、视力及听力障碍、颈肩部疼痛、上肢窜麻等一系列临床症状[1],严重影响患者的工作和日常生活。我院自2010年6月以来,运用星状神经节阻滞联合脉络宁注射液为治疗方案,对130例颈源性眩晕患者进行治疗,取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选取2010年6月间因颈源性眩晕于我科住院患者130例。其中:男性60例,女性70例,年龄20—70岁,平均年龄36.5岁,所有患者均经颈椎X摄线片结合临床症状,体征确诊为颈源性眩晕。
1.2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5例,治疗组男28例,女37例,平均年龄38岁;病程3个月至6年,平均3.2年。对照组中男32例,女33例,平均年龄35岁;病程5个月至10年,平均3.7年。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资料具有可比性。
1.3诊断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2)进行诊断:(1)眩晕为主证,可伴有耳鸣、耳聋、恶心、呕吐、头痛、颈痛等症状。(2)触诊:第1、2颈椎横突左右不对称;第2颈椎棘突偏歪,颈椎旁压痛,第3-6颈椎横突左右不对称,第3-7颈椎棘突偏歪,棘突旁压痛;(3)颈左右转动明显受限、疼痛、斜颈、活动受限多以棘突偏向的一侧为主,病程较长者可仅表现为患侧活动度减少,但不一定有明显疼痛;(4)提肩胛肌(肩胛内上角处)有摩擦音,第1、2颈椎横突后缘有硬结;(5)X线检查:开口位片显示寰椎位于口腔中央、环齿侧间隙及环枢关节间隙及环枢关节间隙左右不对称。齿状突轴线至枢椎外侧之距离不相等或与寰椎的是柚线不重叠,二轴线互成夹角或分离,钩椎关节骨质增生;侧位片示:寰椎前间隙,寰椎后弓呈仰、倾示或旋转式移位,颈椎生理曲线变直或颈椎后连续不断、反张、颈椎前后有骨质增生,椎间隙及项韧带钙化。
1.4治疗方法
1.4.1治疗方法治疗组和对照组均以脉络宁注射液加入路氯化纳注射液中静滴。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治疗(脉络宁注射液,金陵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南京金陵制药厂生产,生产批号:20090935。盐酸利多卡因,山东华鲁制药有限公司生产,生产批号为(1305057。)
1.4.2星状神经阻滞。患者取仰卧位,头居中,肩下垫枕,常规皮肤消毒,在环状软骨水平相当于第6颈椎横突,胸锁关节上约2.5cm左手中指将颈总动脉和胸锁乳突肌推向外侧,中指尖下压时可触及骨性感觉。用3.5cm长7号针沿术者中指尖垂直进针,针尖触及骨质后,退针,回抽无血、气和脑液,缓慢注入阻滞液,每次阻滞一侧星状神经节,1日1次,10次为一疗程。每个疗程间隔1周,避免反复穿刺造成颈部损伤,全部患者治疗2疗程后观察结果。阻滞效果判定:以出现霍纳氏综合征为准确、有效的标志,表现为;瞳孔缩小,眼睑下垂,眼球下陷,鼻塞、眼结膜充血,面微红无汗,,阻滞完成后让患者静卧30分钟,无不良反应后再回家休息。
疗效判定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3]进行评定:(1)治愈::眩晕完全消失。恢复正常工作与生活,随访半年无复发;(2)好转:眩晕程度明显减轻或发作次数持续时间减少。不影响正常生活与工作;(3)未愈:症状无改变。以治愈率和好转率为总有效率。
2、结果
治疗结果见表1。治疗组眩晕治疗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组别痊愈有效无效总有效率
治疗组(n=65)22(35.5%)19(61.3%)1(3.2%)96.80%
对照组(n=65)5(16.1%)20(64.5%)6(19.4%)80.60%
3 讨论
颈源性眩晕是指因颈椎及关节囊、韧带、神经血管,肌内肉等软骨组织发生器质性或功能性进行性病变而引起的眩晕头痛等一系列神经症状。颈源性眩晕的机理,目前尚不十分清楚,有报道显示,颈源性眩晕主要是以颈椎或软组织受损后,椎动脉受压或周围交感神经网受刺激,使椎—基底动脉有效血流量减少,导致前庭缺血;亦有资料显示,颈源性眩晕可能由于椎动脉弹性随年龄增加而减退,经及椎间盘变性造成椎间隙狭窄,进而引起椎动脉弯曲、扭结,致使血流速度缓慢而导致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1]。
星状神经节阻滞具有中枢和周围双重作用,其周围作用为阻滞其局部的交感节前或节后纤维,使其所支配组织的器官的血流量显著增加,同时使交感神经过度兴奋引起的一系列症状得到改善。中枢作用通过改善下丘脑的血流循环,调理下丘脑的功能,维护内环境稳定,而使因颈椎压迫刺激所引起的血管痉挛,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得到有效恢复[4]。从而使颈源性眩晕的临床症状迅速的到改善。脉络宁注射液为牛膝、玄参、石斛等精制而成的复方中药注射剂,具有扩张血管,改善微循环,增加血流量,降低血液粘度等作用,故而也能明显改善。颈源性眩晕的临床症状。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7.8%和63.9%,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所以本人认为以星状神经节阻滞联合脉络宁注射液治疗颈源性眩晕的临床效果好,疗效显著,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参考文献
[1]张宝亮,代淑瑞,翟景光等贵阳中医学院学报[J]2011,33(5)93-94
[2]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醫病症诊断标准[s]。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234-235
[3]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症诊断标准[s]。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201
[4]阳兴,杨天德,吉林医学[J]2010,3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