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间活力视角下的城市滨水景观设计思考

来源 :安徽农业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1305800254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从城市活力视角出发,以合肥市滨湖新城为例,通过滨水景观设计与空间活力的关系分析,以整体景观框架及核心景观区域2个层级,分析了滨湖新城滨水景观设计的空间活力,及其对构建合肥城市活力圈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空间活力;城市滨水景观;滨湖新区
  中图分类号TU984.183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0517-6611(2017)32-0178-03
  Rethinking Urban Waterfront Landscape Desig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Urban Vibrancy—Taken Hefei Binhu New Town as a Case Study
  WEI Jingjing,ZHENG Zhiyuan(School of Architecture and Avt,Hefei University of Technolgy,Hefei,Anhui 23009)
  AbstractFrom the perspective of urban vitality, taking Binhu New Town of Hefei as an example, and adopting the analysis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waterfront landscape design and space vitality, the space vitality of waterfront landscape design in Binhu New Town and its significance to the construction of Hefei urban vitality circle was analyzed from the 2 levels of overall landscape framework and the core landscape area.
  Key wordsSpace vibrancy; Waterfront landscape of city; Binhu New Town
  活力研究是關乎当下的社会行为话题,具有鲜明的时代属性。随着我国社会转型及产业升级,作为城市扩张最直接的手段,新城建设如火如荼。新城建设的空间活力研究是对新城空间形态质量评价的首要指标。滨水景观设计作为城市特色风貌的标志,对激发城市空间活力、形成城市特色形象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因而,研究空间活力视角下的新城滨水景观设计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并为新城建设的发展规划、建设管理提供了科学理论依据。合肥滨湖新城是在合肥城市急剧扩张的人口数量与城市工业化进程过快、腹地大量流失的背景下应运而生的新城开发规划建设。其目的为实现城市形態由单中心、高聚合向多中心、高开敞转变,增强城市的承载和辐射功能。
  1空间活力本源
  “活力”一词本来源于生物学及生态学的概念,意指使事物或生物维持生存、发展的能力。空间活力特指城市的公共空间活力层级,解释为维持城市生命力与城市持续发展的动力。因而其语义的本体构成实则为城市的社会活力、经济活力与文化活力3个向度[1]。我国城市规划学者蒋涤非[2]认为“城市活力即城市旺盛的生命力,是指城市提供市民人性化生存的能力”。美国景观规划学者凯文·林奇将城市活力作为评价城市质量的首要指标。从简·雅各布[3]到伊恩·本特利,从扬·盖尔到芦原义信,再到德克·德·琼治,每一位研究城市与景观、环境与人的行为的学者都将城市的空间活力与人的活力相提并论,通过研究环境与人、城市与人来解读现代城市发展的优劣与趋势。因而,研究空间活力从城市的角度而言,实则为研究以城市空间为载体的人的活力与社会的活力,营造独特的城市景观风貌,并通过城市空间这个强有力的媒介来引发人对城市记忆的共鸣,创建城市环境与人的活动的良性循环,从而建设更适应社会化发展的新兴城市。
  2滨水景观设计与空间活力
  从1589年威尼斯举行的水上城市中心国际会议到1996年美国学者安·布里和迪克·里贝对城市滨水区开发用途的归纳;从20世纪70年代初日本提出的水域开发概念到90年代大阪国际水都会议的举行;以及1994年墨尔本举行的“城市与新的全球经济”论坛会议、1995年悉尼举办的“1995城市滨水区开发国际会议”等,不难看出在全球城市发展过程中,滨水空间已经成为城市特色风貌的标志。滨水景观设计在新城建设开发中凸显出极其重要的地位。形成滨水空间景观的重要手段就是空间活力的营造与构建。二者相互关联,相辅相成,共同提升城市空间形态的品质。
  2.1滨水景观与生态活力滨水景观场所的形成包含了景观学、社会学、生态学、地貌学等多种自然学科的范畴。20世纪90年代中期出现的景观城市主义和生态城市主义这2种思想影响着21世纪的城市设计[4]。其开发途径主要为对滨水区域的生态环境治理、开发和维护。西方心理学家德克·德·琼治[5]提出的边界效应理论指出空间的边缘是人们喜欢逗留的区域,也是空间中活动成长的区域。滨水空间正符合这个空间边界的特征。随着滨水空间景观的发展,城市从最初单一的生活形态发展至现今的多种生活形态并存,滨水景观的生态活力是城市生活形态变更的动因。因而,滨水景观的生态活力是空间活力必然性产生的动因之一。
  2.2滨水景观与社会活力作为城市最具特质的区域,滨水景观设计的功能与特点能够满足城市发展的需求。因而,以娱乐活动与其他经济用途相融合为目的,使开发滨水区域成为现代城市常用的开发策略之一。人的活动是创造城市活力的直接动力,形成城市的社会活力需要一定数量和密度的人群作为保证。滨水景观区域为社会活动提供了良好的空间场所。不同于城市腹地密集的内陆空间,滨水空间能够为人的行为提供便利与舒畅,从可达性与易达性来看,滨水空间都具有其特殊的能力以承载居民的各种社会化活动。同时,由于滨水景观强烈鲜明的个性,为城市居民提供了多样化的活动空间,满足居民对水的渴望,呈现出多元化的功能倾向。因此,滨水景观的社会活力是空间活力公共性产生的动因之一。   2.3滨水景观与文化活力城市品质的评价标准即文化活力的程度高低。滨水城市文化的发展很大程度上与滨水空间的环境息息相关。作为城市活力的精神内涵,文化活力高于社会活力与生态活力对人的活力的影响。滨水空间所具有的历史性要素是构成人对城市文脉记忆的媒介。城市一旦缺乏文化记忆与历史积淀,那么就必然失去城市的独立个性,并且失去大众的群体意识。目前,我国处于社会转型及产业升级的特殊时期,大量的信息化数据化处理模式为城市急速扩张提供了有力的建设基础。滨水景观的文化活力既代表了城市开发的现代化程度,又承载了公民对于城市建设的认可及归属感。滨水空间独特的文化特质对城市文化活力的塑造显得尤为重要。因而,滨水景观的文化活力是空间活力个性产生的动因之一。
  3滨湖新城滨水景观设计
  3.1整体景观框架构建滨湖新城的整体景观框架设计目标为“滨湖通江”,即依靠巢湖总体规划,将合肥市引入长江三角区域,实现“引湖入城”的战略思想,充分发挥巢湖的滨水景观优势,有效开发岸域共享,广纳资源,以滨湖城市整体框架构建滨湖新城。景观框架的战略布局依据4条流经的河道与穿越城区的312国道为界,以合安高速为滨湖新城与合肥老城区联系的轴,将滨湖新城分为北部城区、中部城区、南部城区及东部城区,分别承担老城扩容、物流工业、现代服务、农业观光四大职能。其主要发展思路为生态优先、精明增长、区域协调。
  从景观功能的整体布局上来看,滨湖新城主要打造南部核心区域的现代服务业集聚事态。通过区域协调与资源整合,定位临巢湖的现代经济、政治、文化核心。以北部城区的住宅基地与配套教育、服务联系老城扩容,衔接新老城区的过渡,缓解老城住宅用地紧张与教育配套资源过度集中的问题。以中部的工业园区及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构建核心区域的腹背内陆。以东部城区的农业观光园扩展滨湖新城区的广义的服务业产业链(表1)。
  3.2核心景观区域设计滨湖新城的核心景观区域主要分布在新城的临巢湖南部区域(图1),从产业发展规划来看,这个区域是滨湖新城总体规划的重心[6]。其形态功能构成
  主要为金融商贸、旅游会展、房地产业及教育医疗4个层级。
  其规划核心包含了省级旅游度假中心、会展中心、省级行政中心等区块规划。已建成的省级行政中心作为滨湖新城的领航区已于2015年投入使用。以省级行政中心区为领航,会展中心与省级旅游度假中心區为主导,生活居住、商业服务区为支撑,多元功能综合,充盈城市的总体活力(图2)。
  从核心景观区域的区位规划来看,该区是距巢湖环湖景观最近的区域,符合滨水活力与人的行为尺度最合宜的范围。选址符合城市居民对公共空间公平化和共有性的期望,且该区依托城市区块,交通便达,公共配套设施相对完备。临湖区涵括了合肥最大的环湖景观带,全长近8 km,是目前整体城市开发最开阔的绿色滨水景观带。空间塑造依托自然水体营造“三重水景”,分别以外湖、内湖、河流为主线,力求塑造多样水岸风貌。该区域的全时性活力呈现正体现在多元岸线共享与公共空间全时使用性上。白天会展中心、行政中心的繁忙使用结合夜晚环湖景观带、旅游度假中心的空间共享;办公空间的紧张节奏连接休憩空间的悠闲时光,使滨湖新城的核心景观区域更加符合现代人对城市“24 h”使用的城市需求。而濱湖新城的绿地系统则将水系、圩区与滨
  湖景观紧密结合,以几个大型公园为特色景观场所展现现代城市风貌。最具代表性的公园主要为滨湖湿地公园、滨湖国家森林公园、塘西河公园与体育休闲公园。这些公园的景观设计以休闲娱乐为主,兼顾样板展示功能。已建成的公园大多包含入口广场区、多功能休闲活动区、特色儿童活动区和阳光草坪几大基础部分。除基础功能以外,还包含大型综合活动广场空间、社区球场、景观水系等休闲运动区域。特别是体育公园近8.0万m2的占地,内置4.7万m2配套绿化对整个区域的绿化景观进行了一次提升,被称为“城市绿肺”。公园以全民健身为主旨,内设特色球场、儿童娱乐设施、特色伞亭、临水栈道平台等;在多功能活动场地,包括全龄化活动场、篮球场、网球场、乒乓球场等多功能运动场地,可满足不同兴趣爱好的运动者需求。这种群众体育引导大众健康和休闲娱乐的方式,直接强化了整个城市的活力,并以此进一步推动社会经济、文化建设的可持续发展。因而,无论从城市布局框架层面,还是从滨水景观视野眺望层面,该区都属于环境和谐、景观独特的优质景观区域。图景化的核心景观区域为滨湖新城的景观活力提供了充沛的前提。
  4结语
  先哲亚里士多德曾经说过:“城市的建立是为了生活,为了能过上好的生活”。城市的活力决定了城市生活是否符合居民的高层次需求。大湖名城战略背景下,如何提高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生活水平必然是最值得关注的。作为战略地位不断提升的省会城市,合肥城市建设的关键词已然确立为生态、活力、创新、幸福。创建城市空间活力是完成现阶段城市建设目标的最有效途径。滨水景观设计作为城市特色风貌的标志,对激发城市空间活力、形成城市特色形象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从滨湖新城的整体滨水景观设计来看,无论是城市整体空间形态布局,还是核心空间景观设计内涵、特色公园景观设计,空间活力都是其最根本的设计概念。激发空间活力是景观设计的基本要求,也是城市建设发展的有效基础。空间活力视角下的城市
  滨水景观设计是景观设计者科学布局、统筹规划特色城市活力景观的根本设计理念。同时,也是构建城市活力圈,引导民众参与城市活动、创建城市活力景观的必然举措,对新城建设开发与管理具有科学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
  蒋涤非,李璟兮.“当代城市活力营造的若干思考[J].新建筑,2016(1):21-25.
  [2] 蒋涤非.城市形态活力论[M]. 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7: 48.
  [3] JACOBS J.The death and life of great American cities[M].New York:Vintage,1992.
  [4] 徐凌云,王云才.从景观都市主义到生态都市主义[J].中国城市林业,2015,13(6):23-26,31.
  [5] TANKEL S B.The importance of open space in the urban pattern,cities and space[M].Baltimore:Johns Hopkins Press,1986.
  [6] 王佐.城市滨水开放空间的活力复兴及对我国的启示[J].建筑学报,2007(7):15-17.
其他文献
摘要 以果蝇、日蝇及其3龄幼虫为研究对象,采用先染色后分离唾腺组织的方法简化了唾腺染色体的制备过程。通过比较发现,日蝇可能是更适合  制备唾腺染色体的试验材料。  关键词 果蝇;日蝇;唾腺染色体;遗传学实验  中图分类号 S-0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18)21-0234-03  Abstract Taking Drosophila melanogaster,Hele
期刊
摘要 菊花是我国重要的药用、食用及观赏类资源,药用历史悠久。药用菊花以栽培为主,在其药用历史中菊花虽然种类众多,但新品种较为匮乏。从药用菊花资源分布、种质资源多样性、表型多样性、质量多样性及遗传多样性对菊花进行综述,探讨药用菊花应用并展望,以为获取高产、高质、高效药用菊花新品种提供依据。  关键词 菊花;资源分布;多样性;新品种  中图分类号 S60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
期刊
摘要 为提高倾斜圆盘勺式大豆排种器投种稳定性和均匀性,建立投种过程的运动学模型,分析得出排种盘转速和投种角是影响投种性能的主要因素。利用离散元软件EDEM进行仿真研究,设计二因素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试验,运用SPSS软件对试验数据进行处理,以合格指数和变异系数作为排种器性能评价指标,分别建立其与排种盘转速、投种角的回归方程,利用Matlab绘制三维等值线图,确定了影响合格指数和变异系数的主要因素。
期刊
摘要 [目的]筛选伊犁地区公路建设中保水保土效应较好的植物。[方法]以裸露边坡为对照,研究了细茎冰草、高羊茅、披碱草、红豆草、紫花苜蓿、柠条、紫穗槐7种植物在路基边坡覆土种植后的保水保土效应。[结果]7种植物在不同配置、不同覆土厚度和不同禾豆比例下的保水保土效果存在显著差异。通过差异分析和土壤侵蚀模数对比,发现紫花苜蓿、红豆草具有较好的水土保持效果,对新疆伊犁地区公路工程边坡绿化适应性强。[结论]
期刊
摘要 [目的]比较黑棘鲷群体线粒体16S rRNA基因序列。[方法]运用黑棘鲷线粒体16SrRNA基因片段,对来自我国沿海的10个野生黑棘鲷群体进行了遗传多样性以及遗传分化的分析。[结果]10个群体的80个个体中,碱基A、C、G、T的平均含量分别为31.6%、24.2%、22.7%、21.5%,一共定义了9种单倍型,共发现16个多态位点,得出9种单倍型,遗传距离为0.000 0~0.006 3,1
期刊
摘要 花青素是植物体内非常重要的一类次生代谢物,有很强的药理活性。花青素在医药保健、药用植物开发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和应用潜力。目前研究者基本探明了花青素生物合成途径和分子调控机制,但还没有完全掌握花青素合成的整个网络体系,还需要继续加强对花青素生物合成与调控的研究。因此,对植物花青素生物合成途径、反应酶、结构基因、调控基因及转录因子进行综述,旨在为花青素类植物品种改良和开发提供理论支持。  
期刊
摘要 分析了当前临泉县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发展情况,以座谈会和问卷调查的形式,对临泉县关庙镇、土坡乡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与政策跟踪情况进行了实地调查。认为临泉县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呈现地域性差异,在发展过程面临共同的境遇和诉求,在带动贫困户脱贫致富方面以及精准扶贫政策落实情况也有许多问题。提出了临泉县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精准帮扶工作的发展建议,强调提高新型经营主体的质量,建立农村土地经营流转市场,创新
期刊
摘要 以大冶市金牛镇高标准农田建设的环境影响评价为研究对象,通过层次分析法、线性加权法和特尔菲法等对其规划前后的土地利用环境、土壤环境、水环境和生态环境进行评价。结果表明,规划后的环境有了显著提升。根据研究结果,提出了一系列针对金牛鎮未来实施规划的具体措施,可有效改善研究区的土地利用环境。  关键词 土地利用;环境影响评价;层次分析法;金牛镇  中图分类号 F30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期刊
摘要 [目的] 分析羊耳菊有效组分中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UHPLC-Q-TOF-MS技术,对其中主要的化学成分进行表征,指认其中特征性、代表性的化学成分,并通过对照品进行比对。[结果]在羊耳菊有效组分中鉴定出12个化合物,分别为绿原酸、新绿原酸、隐绿原酸、异绿原酸A、异绿原酸B、异绿原酸C、洋蓟素、木犀草苷、东莨菪苷、木犀草素-7-O-β-D-葡萄糖(6→1)-α-L-鼠李糖苷、木犀草素-7-
期刊
摘要 选取滇西南西盟佤族自治县勐梭镇勐梭村、里拉村、他朗村3个民族村寨对比分析粮食生产产出指标和主要投入指标,以此剖析滇西南少数民族农户粮食生产效益形成机理,提出提高粮食生产效益要有强烈的“观念”意识、要保证一定数量和质量的劳动力投入、要有一定资金积累和支持以及发挥族际间生产技术的“涓滴效应”。  关键词 滇西南少数民族;粮食生产;效益  中图分类号 S-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