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独特的地理条件和文化发展历史,形成了别具一格的日本文化。日本文化的发展过程中,有着矛盾和对立的现象,同时兼具和谐统一的特点,从而形成了一种独特地东方文化—日本文化。本文首先回顾日本的文化发展历史,在此基础上,对当代日本文化的特点进行浅析。
【摘要】:日本文化 发展历史 当代特点
1引言
日本文化可以追溯到公元前数千年的绳文时代,以此经历了原初文化、封建社会文化和近现代文化等历史发展时期。从古至今,日本文化的发展有着它独特的特点,有许多不同于中国、西方文化的发展规律,形成了自己独具特色的文化体系。在日本的文化中,有许多看起来矛盾对立的现象,然而又和谐统一在一起。这种发展历程促成了当代日本文化别具一格的特点。
本文首先对日本文化发展历史进行阐述,在此基础上浅析当代日本文化的特点。
2日本文化的发展历史
纵观日本文化发展历史,最初可以追溯到公元前数千年的绳文时代。绳纹文化、弥生文化、古坟文化组成了日本的原初文化。日本的历史起源于石器时代,即绳文时代。由于日本是岛国,这样的地理位置致使当时的欧亚大陆先进文化并未进入和影响日本,当时的日本生产力落后,社会滞留在母系氏族公社。巫术支配人们的原始生活,支配着人们的精神生活。随着弥生时代的到来,日本文化进入弥生文化时代。弥生人从事农耕,进入铁器时代,父系社会制度代替母系制度,阶级差别、政治支配关系逐渐形成。在这个时期,自然崇拜和巫术迷信依然支配着人们的精神生活,特别是农耕祭祀活动的盛行,成为弥生文化的一大特征。公元三世纪到六世纪,日本进入古坟文化。这个时期通过坟内陪葬品来象征着死者生前拥有强大的权利。到六世纪,儒家经典、佛教等经过朝鲜进入日本,解开了日本精神文化的序章。
早日的封建社会的日本文化,集中体现为白凤文化,天平文化和平安文化。值得一提的是,天平文化即整个奈良时期,日本吸取了大量的隋唐文化,尤其是唐代文化,有力地推动了日本文化的发展。自此,日本大量吸收中国古代文化。在使用汉字记事的基础上,日本借用汉字的音和义标记日语的音和声,至此日本结束了只有语言没有文字的历史。中期封建社会的日本文化,以武士文化为特色。以武士的军旅生活为题材的武士文学,与武士心境相吻合的禅宗的流行,以及各类理论著作的出现,都是这一时期日本文化史上的新特点。后封建社会的文化又称江户时代文化(德川时代文化)。其主潮流体现在以下三点:中国的儒学、特别是朱子学取得独尊的地位,成为官方的意识形态,推动日本精神文化的发展。具有日本独特的思想文化的创出与繁荣。西方文化的受容与研究。
走入近代,日本文化经历了两次重大的发展。第一次是1868年的明治维新,日本政府发布了治国大纲,提出求知识于世界的原则。这个时代,也正是日本资本主义形成、发展并走向帝国主义的时代。在“求知识于世界”原则的指导下,日本文化转而对西方先进的资本主义文化全面开放。在明治政府的“富国强兵”、“殖产兴业”、“文明开放”三大政策的指导下,日本在科学技术、经济发展、社会制度、学术思想都有选择地学习和移植了西方文明,建成了近代日本资本主义文化。第二次发展是1945年战后民主改革为主,二战失败之后,日本文化大量移植了美国的文化制度。此后,日本文化进入到当代日本文化。
3当代日本文化特点
谈到当代日本文化,首先需要提及的日语的暧昧。日语中的暧昧性表达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并在日语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在语言上主要表现为委婉性表达,即在语言的交际中,为了保持彼此间的和谐关系,有意避开直截了当的说法,而用温和、婉转、间接,向听者表达弦外之音、言外之意。这种文化特点的形成日本的地理环境影响,同时受到儒学的以和为贵的思想影响,同时于日本民族的单一性、语言的单一性有关。
另外当代日本文化的主要特点体现在日本人交往中的谦恭和客气,日本人在生活和工作中通常不愿意直截了当地拒绝别人,而是通常会委婉地表达。比如说在双方交谈过程中,使用“我理解您的要求”实质表达的是明确的拒绝。
日本文化的开放性也是相当罕见的。日本文化以一种罕见的开放态度,在其历史活动中,先是吸收了中国的汉文化,特别是先秦孔儒的实践理性精神,后又消融了西方歐美文化,铸成了本身的开放机制。然而,日本文化的开放性并没有使其成为一锅煮的大杂烩,在其对外开放、广泛吸收的背后, 还存在着一个更为深刻的内在的文化容纳选择机制和交融。
日本文化集自卑感与优越感于一身。近代以来,西方国家发展迅速,日本拜倒在西方文明的脚下,开始走欧化的道路,对西方列强在日本的强权百般忍让,体现出日本文化的自卑感;然而在另一方面,他们又用从欧洲学到的东西来向东方国家炫耀,对东方国家大动干戈,不断地向亚洲国家显示其优越感。
除此之外,当代日本文化的特点还包括内在封闭性、排他性和内聚性等。
4结论
日本文化的发展受到其地理位置的影响,具有其独特的发展历程,形成了独具一格的东方文化系统—日本文化。
本文在阐述日本文化发展历史的基础上,浅析了当代日本文化的主要特点。
【参考文献】
【1】朱华.当代日本文化的特色[J].魅力中国,2016.
【2】范晓辉.谈谈日语的暧昧性[J].外语教学与研究,2017.
【摘要】:日本文化 发展历史 当代特点
1引言
日本文化可以追溯到公元前数千年的绳文时代,以此经历了原初文化、封建社会文化和近现代文化等历史发展时期。从古至今,日本文化的发展有着它独特的特点,有许多不同于中国、西方文化的发展规律,形成了自己独具特色的文化体系。在日本的文化中,有许多看起来矛盾对立的现象,然而又和谐统一在一起。这种发展历程促成了当代日本文化别具一格的特点。
本文首先对日本文化发展历史进行阐述,在此基础上浅析当代日本文化的特点。
2日本文化的发展历史
纵观日本文化发展历史,最初可以追溯到公元前数千年的绳文时代。绳纹文化、弥生文化、古坟文化组成了日本的原初文化。日本的历史起源于石器时代,即绳文时代。由于日本是岛国,这样的地理位置致使当时的欧亚大陆先进文化并未进入和影响日本,当时的日本生产力落后,社会滞留在母系氏族公社。巫术支配人们的原始生活,支配着人们的精神生活。随着弥生时代的到来,日本文化进入弥生文化时代。弥生人从事农耕,进入铁器时代,父系社会制度代替母系制度,阶级差别、政治支配关系逐渐形成。在这个时期,自然崇拜和巫术迷信依然支配着人们的精神生活,特别是农耕祭祀活动的盛行,成为弥生文化的一大特征。公元三世纪到六世纪,日本进入古坟文化。这个时期通过坟内陪葬品来象征着死者生前拥有强大的权利。到六世纪,儒家经典、佛教等经过朝鲜进入日本,解开了日本精神文化的序章。
早日的封建社会的日本文化,集中体现为白凤文化,天平文化和平安文化。值得一提的是,天平文化即整个奈良时期,日本吸取了大量的隋唐文化,尤其是唐代文化,有力地推动了日本文化的发展。自此,日本大量吸收中国古代文化。在使用汉字记事的基础上,日本借用汉字的音和义标记日语的音和声,至此日本结束了只有语言没有文字的历史。中期封建社会的日本文化,以武士文化为特色。以武士的军旅生活为题材的武士文学,与武士心境相吻合的禅宗的流行,以及各类理论著作的出现,都是这一时期日本文化史上的新特点。后封建社会的文化又称江户时代文化(德川时代文化)。其主潮流体现在以下三点:中国的儒学、特别是朱子学取得独尊的地位,成为官方的意识形态,推动日本精神文化的发展。具有日本独特的思想文化的创出与繁荣。西方文化的受容与研究。
走入近代,日本文化经历了两次重大的发展。第一次是1868年的明治维新,日本政府发布了治国大纲,提出求知识于世界的原则。这个时代,也正是日本资本主义形成、发展并走向帝国主义的时代。在“求知识于世界”原则的指导下,日本文化转而对西方先进的资本主义文化全面开放。在明治政府的“富国强兵”、“殖产兴业”、“文明开放”三大政策的指导下,日本在科学技术、经济发展、社会制度、学术思想都有选择地学习和移植了西方文明,建成了近代日本资本主义文化。第二次发展是1945年战后民主改革为主,二战失败之后,日本文化大量移植了美国的文化制度。此后,日本文化进入到当代日本文化。
3当代日本文化特点
谈到当代日本文化,首先需要提及的日语的暧昧。日语中的暧昧性表达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并在日语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在语言上主要表现为委婉性表达,即在语言的交际中,为了保持彼此间的和谐关系,有意避开直截了当的说法,而用温和、婉转、间接,向听者表达弦外之音、言外之意。这种文化特点的形成日本的地理环境影响,同时受到儒学的以和为贵的思想影响,同时于日本民族的单一性、语言的单一性有关。
另外当代日本文化的主要特点体现在日本人交往中的谦恭和客气,日本人在生活和工作中通常不愿意直截了当地拒绝别人,而是通常会委婉地表达。比如说在双方交谈过程中,使用“我理解您的要求”实质表达的是明确的拒绝。
日本文化的开放性也是相当罕见的。日本文化以一种罕见的开放态度,在其历史活动中,先是吸收了中国的汉文化,特别是先秦孔儒的实践理性精神,后又消融了西方歐美文化,铸成了本身的开放机制。然而,日本文化的开放性并没有使其成为一锅煮的大杂烩,在其对外开放、广泛吸收的背后, 还存在着一个更为深刻的内在的文化容纳选择机制和交融。
日本文化集自卑感与优越感于一身。近代以来,西方国家发展迅速,日本拜倒在西方文明的脚下,开始走欧化的道路,对西方列强在日本的强权百般忍让,体现出日本文化的自卑感;然而在另一方面,他们又用从欧洲学到的东西来向东方国家炫耀,对东方国家大动干戈,不断地向亚洲国家显示其优越感。
除此之外,当代日本文化的特点还包括内在封闭性、排他性和内聚性等。
4结论
日本文化的发展受到其地理位置的影响,具有其独特的发展历程,形成了独具一格的东方文化系统—日本文化。
本文在阐述日本文化发展历史的基础上,浅析了当代日本文化的主要特点。
【参考文献】
【1】朱华.当代日本文化的特色[J].魅力中国,2016.
【2】范晓辉.谈谈日语的暧昧性[J].外语教学与研究,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