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鄂温克族自治旗是全国三个少数民族自治旗之一。是鄂温克民族实行少数民族区域自治的地方。是以鄂温克族为主体,有蒙古、达斡尔、汉等25个民族组成的多民族集居区。鄂温克旗具有丰厚的多元民族文化底蕴。各民族呈现出大集居、小集聚的局面。鄂温克族主要集聚在辉苏木、巴彦托海镇和伊敏苏木,鄂温克族有1万余人口,多民族长期生产生活共同形成了鄂温克旗的多元民族文化。
关键词:温克族民族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中图分类号:G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520(2014)-05-00166-01
鄂温克民族文化具有森林狩猎文化和草原游牧文化特点,使鄂温克这片草原具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经过深入挖掘、整理、审批申报非遗项目,鄂温克旗公布的28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中国家级2项,自治区级7项,市级14项,现有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1名,自治区级代表性传承人17名,该旗现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是以鄂温克族、达斡尔族、布里亚特蒙古族、厄鲁特蒙古族等民族为主,主要分布在巴彦托海镇、巴彦塔拉达斡尔民族乡、巴彦查岗苏木、等地。
鄂温克旗委、政府高度重视民族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先后出台了《鄂温克族自治旗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方案》、《鄂温克族自治旗文化生态保护规划》,成为鄂温克旗发展民族文化事业纲领性文件。近年来,伴随着鄂温克旗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文化事业也迎来了欣欣向荣的大好局面,并取得了可喜成就。鄂温克旗获得 “全国文化先进县”、“全国体育先进县”、进县”、 “中国旅游强县”、“中国鄂温克文化之乡”、“全国民间文化歌舞艺术之乡”、 “中国北方少数民族传统服饰研究基地”等殊荣。锡尼河地区获准为自治区级“布里亚特蒙古族文化生态保护区”。鄂温克旗民族文化工作扎实推进,社会各界对民族文化保护传承的意识有了进一步的提高。有效的保护了鄂温克旗民族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
一、加强了文化公共设施建设
没有文化基础设施的完善,民族文化保护与传承就无从谈起。只有狠抓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才能为民族文化保护与传承提供基础条件。2008年,投资1380余万元,对鄂温克博物馆进行改扩建和重新进行了布展,旗内拥有彩虹广场、安达广场等10余处文化主题广场公园。建有巴彦托海历史陈列馆、巴彦嵯岗名人陈列馆等7处乡镇级博物馆。各乡镇苏木均设有文体广电中心。全旗44个嘎查均有活动室。为民族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挖掘、保护、传承提供阵地保障。
二、少数民族语言保护
鄂温克族有自己的语言,但没有文字,为保护这一珍惜语种,鄂温克旗有针对性地实行双语教学,先后在民族学校、民族少年宫、民族幼儿园开展的鄂温克语言教学,以讲故事、诗朗诵、歌曲等灵活多样的形式授课,既丰富了民族语言教学内容,又有效保护了民族语言。也对搜集、挖掘、保护、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
三、民族歌舞保护
经过多年不懈努力、成熟运作,形
成了一批有一定影响力的文艺作品、文化活动和文艺团体,为挖掘、保护、弘扬民族文化,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切实保护与传承民族歌舞发挥了重要作用。整理出版的《鄂温克民歌一百首》、《厄鲁特民歌集》主要作品有《母鹿之歌》、《婚宴歌》等。整理了传统舞蹈《阿罕拜》、《鲁日格乐》等,编排了优秀舞蹈《萨满舞》、《抢枢》、等,部分节目获内蒙古自治区创作表演等奖项,《萨满舞》获第七届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民间艺术表演奖(民间鼓舞鼓乐)中舞蹈入围作品奖。
各苏木乡镇结合地区特点形成了各自的品牌文化活动。如锡尼河地区的“悠扬的锡尼河艺术节”、巴彦塔拉乡的“木库莲之声艺术节”、巴彦嵯岗苏木“马文化节”、伊敏苏木的“清澈的伊敏河艺术节”、辉苏木的“牧民那达慕”等。地区性的和全旗规模性的文化活动及每年举办的6月18日 瑟宾节、12月份的冬季那达慕,形成了鄂温克旗丰富多彩、蓬勃向上的文化氛围和魅力。
四、鄂温克旗的民族服饰来源于生活,升华为一种服饰艺术品牌
旗内先后成立了鄂温克族、布利亚特蒙古族、达斡尔族、厄鲁特蒙古族等服饰表演队,从更广更深度挖掘民族服饰制作技艺。展示我旗北方少数民族文化的新亮点。
五、节庆文化的传承
瑟宾节,是鄂温克民族传统节日,鄂温克旗在瑟宾节期间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是鄂温克民族文化的一次集中展示,已成为鄂温克旗民族文化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活动内容,是彰显鄂温克族自治旗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重要窗口与平台。
六、文物、古迹保护
鄂温克族自治旗成为自治区拥有苏木乡镇级博物馆比例最多的旗县,充分展示鄂温克旗多民族文化和文物保护的力度。鄂温克博物馆建有民俗厅、自然厅等七个展厅。标准的有馆藏文物千余件,其中一级文物10件;二级文物24件;三级文物27件。鄂温克博物馆被命名为自治区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鄂温克旗践行科学发展观民族文化教育基地。为内蒙古自治区第一批A级旅游区的AA级旅游景区。是呼伦贝尔重要的旅游观光景点之一。
鄂温克旗认真实施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保护工作。现有国家级非遗名录项目“鄂温克抢枢”、“鄂温克叙事民歌”。
自治区级非遗名录项目“鄂温克鹿棋”、“蒙古族搏克”、“布里亚特蒙古服饰”、“鄂温克巴彦呼硕敖包祭祀”等。
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保护单位认真履行职责。制定了工作计划并积极组织实施。对“鄂温克抢枢”项目确认的1位国家级7位自治区级传承人,以及“鄂溫克叙事民歌”等项目确认的10位自治区级传承人及其他项目传承人关心关怀,
全力支持他们开展业务工作,配合旗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顺利开展。
规范非遗项目资金使用及档案管理。对国家拨付的专项资金,正在按项目计划逐步落实中。 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建立比较完备的档案。一是纸质档案,共编撰近百万字;二是电子档案,所有普查形成的文字材料陆续全部录入电脑,对录入数据的电脑实行专人管理;三是照片档案,对各个项目拍摄照片有效保管;四是音像档案。对相关项目进行录相,并制作VCD光碟保管。
关键词:温克族民族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中图分类号:G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520(2014)-05-00166-01
鄂温克民族文化具有森林狩猎文化和草原游牧文化特点,使鄂温克这片草原具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经过深入挖掘、整理、审批申报非遗项目,鄂温克旗公布的28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中国家级2项,自治区级7项,市级14项,现有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1名,自治区级代表性传承人17名,该旗现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是以鄂温克族、达斡尔族、布里亚特蒙古族、厄鲁特蒙古族等民族为主,主要分布在巴彦托海镇、巴彦塔拉达斡尔民族乡、巴彦查岗苏木、等地。
鄂温克旗委、政府高度重视民族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先后出台了《鄂温克族自治旗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方案》、《鄂温克族自治旗文化生态保护规划》,成为鄂温克旗发展民族文化事业纲领性文件。近年来,伴随着鄂温克旗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文化事业也迎来了欣欣向荣的大好局面,并取得了可喜成就。鄂温克旗获得 “全国文化先进县”、“全国体育先进县”、进县”、 “中国旅游强县”、“中国鄂温克文化之乡”、“全国民间文化歌舞艺术之乡”、 “中国北方少数民族传统服饰研究基地”等殊荣。锡尼河地区获准为自治区级“布里亚特蒙古族文化生态保护区”。鄂温克旗民族文化工作扎实推进,社会各界对民族文化保护传承的意识有了进一步的提高。有效的保护了鄂温克旗民族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
一、加强了文化公共设施建设
没有文化基础设施的完善,民族文化保护与传承就无从谈起。只有狠抓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才能为民族文化保护与传承提供基础条件。2008年,投资1380余万元,对鄂温克博物馆进行改扩建和重新进行了布展,旗内拥有彩虹广场、安达广场等10余处文化主题广场公园。建有巴彦托海历史陈列馆、巴彦嵯岗名人陈列馆等7处乡镇级博物馆。各乡镇苏木均设有文体广电中心。全旗44个嘎查均有活动室。为民族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挖掘、保护、传承提供阵地保障。
二、少数民族语言保护
鄂温克族有自己的语言,但没有文字,为保护这一珍惜语种,鄂温克旗有针对性地实行双语教学,先后在民族学校、民族少年宫、民族幼儿园开展的鄂温克语言教学,以讲故事、诗朗诵、歌曲等灵活多样的形式授课,既丰富了民族语言教学内容,又有效保护了民族语言。也对搜集、挖掘、保护、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
三、民族歌舞保护
经过多年不懈努力、成熟运作,形
成了一批有一定影响力的文艺作品、文化活动和文艺团体,为挖掘、保护、弘扬民族文化,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切实保护与传承民族歌舞发挥了重要作用。整理出版的《鄂温克民歌一百首》、《厄鲁特民歌集》主要作品有《母鹿之歌》、《婚宴歌》等。整理了传统舞蹈《阿罕拜》、《鲁日格乐》等,编排了优秀舞蹈《萨满舞》、《抢枢》、等,部分节目获内蒙古自治区创作表演等奖项,《萨满舞》获第七届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民间艺术表演奖(民间鼓舞鼓乐)中舞蹈入围作品奖。
各苏木乡镇结合地区特点形成了各自的品牌文化活动。如锡尼河地区的“悠扬的锡尼河艺术节”、巴彦塔拉乡的“木库莲之声艺术节”、巴彦嵯岗苏木“马文化节”、伊敏苏木的“清澈的伊敏河艺术节”、辉苏木的“牧民那达慕”等。地区性的和全旗规模性的文化活动及每年举办的6月18日 瑟宾节、12月份的冬季那达慕,形成了鄂温克旗丰富多彩、蓬勃向上的文化氛围和魅力。
四、鄂温克旗的民族服饰来源于生活,升华为一种服饰艺术品牌
旗内先后成立了鄂温克族、布利亚特蒙古族、达斡尔族、厄鲁特蒙古族等服饰表演队,从更广更深度挖掘民族服饰制作技艺。展示我旗北方少数民族文化的新亮点。
五、节庆文化的传承
瑟宾节,是鄂温克民族传统节日,鄂温克旗在瑟宾节期间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是鄂温克民族文化的一次集中展示,已成为鄂温克旗民族文化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活动内容,是彰显鄂温克族自治旗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重要窗口与平台。
六、文物、古迹保护
鄂温克族自治旗成为自治区拥有苏木乡镇级博物馆比例最多的旗县,充分展示鄂温克旗多民族文化和文物保护的力度。鄂温克博物馆建有民俗厅、自然厅等七个展厅。标准的有馆藏文物千余件,其中一级文物10件;二级文物24件;三级文物27件。鄂温克博物馆被命名为自治区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鄂温克旗践行科学发展观民族文化教育基地。为内蒙古自治区第一批A级旅游区的AA级旅游景区。是呼伦贝尔重要的旅游观光景点之一。
鄂温克旗认真实施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保护工作。现有国家级非遗名录项目“鄂温克抢枢”、“鄂温克叙事民歌”。
自治区级非遗名录项目“鄂温克鹿棋”、“蒙古族搏克”、“布里亚特蒙古服饰”、“鄂温克巴彦呼硕敖包祭祀”等。
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保护单位认真履行职责。制定了工作计划并积极组织实施。对“鄂温克抢枢”项目确认的1位国家级7位自治区级传承人,以及“鄂溫克叙事民歌”等项目确认的10位自治区级传承人及其他项目传承人关心关怀,
全力支持他们开展业务工作,配合旗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顺利开展。
规范非遗项目资金使用及档案管理。对国家拨付的专项资金,正在按项目计划逐步落实中。 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建立比较完备的档案。一是纸质档案,共编撰近百万字;二是电子档案,所有普查形成的文字材料陆续全部录入电脑,对录入数据的电脑实行专人管理;三是照片档案,对各个项目拍摄照片有效保管;四是音像档案。对相关项目进行录相,并制作VCD光碟保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