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铁路运输统计是铁路运输生产和经营管理的重要基础性工作。影响运输统计数据质量的原因很多,为提高统计数据质量,应建立和完善统计管理体系,加强监察工作,加强统计人员业务进修培训。
关键词:运输统计;数据质量;培训;监察;
中图分类号:U298.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520(2014)-05-00138-02
随着铁路的改革和发展,计算机网络在铁路运输组织各方面已得到广泛应用,铁路统计工作的硬件环境也随之发生了很大变化,采用计算机网络协调工作模式。在互联网时代,做好铁路运输统计工作,提高运输统计工作质量,及时通过网络来获得运输生产基层的基础统计数据并加工汇总,能够为铁路运输制定发展规划、核算企业成本提供参考,还能參与企业内部的生产分配与管理,铁路运输统计工作将会发挥其重要作用。
一、铁路运输统计在互联网时代的主要特点
(一)高效率。随着近年来铁路运输企业对计算机网络的普及应用,计算机网络在铁路运输的数据统计处理中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计算机网络的应用使铁路运输统计走向了自动化,在一定程度上简化了繁琐的统计工作,实现一定程度的数据共享,进而有效的降低统计工作者的劳动强度。通过运用计算机来进行数据统统计工作有效提高工作效率和减少人力成本。
(二)高时效。铁路信息的现代化建设进程逐步加快,铁路统计部门能够及时的通过互联网来获得运输生产基层的基础统计数据,通过利用铁路部门的统计数据库实现对基础数据信息的汇总和加工,通过网络将获得的详细统计资料与铁路总公司的数据库相对接,为铁路运输多层次的统计分析提供综合、全面、系统的统计信息。计算机网络应用减少了数据统计时间在延迟,保证了数据及时上报。
(三)检索便利。铁路运输统计的数据信息能够以计算机网络为媒介发布在互联网上,企业只要在互联网上建立一个统计主页就可以向网络用户发布各类与运输相关的信息内容,在很大程度上加快了信息数据的传播速度,并且在数据库存储,使统计部门登陆便可检索调用,对历史数据分析非常方便。
二、铁路运输统计存在的问题
铁路改革发展需要统计部门提供的信息越来越细,需要统计人员运用新技术和新方法对信息进行提取、处理、分析,“快、精、准”地提供统计数据,为上级决策提供依据,但当前运输统计工作与上述要求还存在差距,主要表现在:
(一)业务素质偏低
主要是由于部分年龄偏大和文化程度偏低的人对理解统计规章制度、接受新鲜事物、适应程序修改和操作界面变化方面比较困难;其次是由于工作量加大,造成了统计人员上班后忙于日常的报表收集、整理、汇总、上报,部分人员对专业统计及相关知识学习和研究少,无暇顾及统计知识更新。客观上是工作繁忙,时间有限;主观上是缺乏上进心,自主学习的较少,知识得不到及时更新,业务水平难以提高。
(二)互联网知识应用不够
随着铁路的快速发展,现代化办公设备和高科技工具以及信息化知识在铁路运用的越来越广,运输统计工作也是如此,计算机应用越来越广多。而统计人员整体素质与客观要求相差很大,熟悉和掌握计算机操作的人员较少,缺乏既懂业务,又懂计算机的复合型人才。因此,在对网络及数据库管理进行必要的日常维护方面,在运输统计手段网络化的更新上,在统计信息系统的开发和推广上存在较大困难。
(三)责任心不强
统计数据质量是统计的生命线。做好统计工作,不仅需要有统计理论做指导,更需要有强烈的责任心和实事求是的精神,如果数据不实,或由于某种原因造成统计数据错误,那么这些数据不仅起不到检查计划,指导生产,预测未来的作用,还可能导致各级领导决策失误,严重的话可能干扰运输生产正常秩序。工作中只是机械的完成统计任务,觉得基层传什么数据,就收什么数据。传输的数据是否正确,有无错报、虚报、漏报都不做深度分析、校核,不能及时发现基层单位上报的统计数据中有错报、漏报现象,没有真正意识到运输统计工作的重要性,致使出现原始数据采集马虎,运输指标掌握不详,数据更新不及时,数据统计错误等情况时有发生。
(四)统计管理体制不健全
统计管理体制是指对统计工作在机构、职权范围、工作关系等方面进行管理的体系和制度。铁路统计管理体制不健全主要表现在基层站段配备专职货车统计管理人员较少,统计人员职责在单位地位较低,少数领导对统计工作重视不够,统计人员调动很频繁;一些基层小站没有配备专职统计人员、统计人员的职责范围与工作关系都不明确,有的小站都是助理值班员或组长兼职十八点货车统计工作,这些人员对《货车统计规则》的知识大多数都没有经过系统的培训,在实际工作经常容易发生统计差错,势必会影响统计数据质量。
(五)统计资料管理工作薄弱
列车车次、列车组成、货车的基本记号、车号、归属属性和使用属性等均为统计数据原始信息,如果这些信息不完整,在实际统计工作中将使统计数据发生差错,如列车编组顺序表中缺少货车归属属性和使用属性等信息,使统计信息不完整,将造成专业运输统计有误。有的单位统计资料尚未实行档案化管理,统计原始记录、统计台账的建立和保管不够完善,不能准确、及时地提供各类统计数据,不能及时查询历史数据,影响运输统计数据的分析质量。
(六)统计监察力度不够
铁路运输统计监察问题较为突出,个别单位没有专职运输统计监察人员,以致无法开展统计监察工作; 有的单位虽然有统计监察人员,但对各项统计业务疏于监督,统计数据虚报、漏报现象时有发生,即使监察也是一种流于形式;有基层单为了完成路局下达的运输指标,就变相的在统计数据指标上做文章,因而出现个别单位虚报、假报货车统计数据,如在装卸车统计中存在未装先报、未到报卸、将待卸车上报为卸空车,中停时指标报小等假报现象。
三、提高铁路运输统计数据质量的思考 铁路的改革和发展,需要铁路运输统计工作人员在思想认识、业务素质、网络应用等方面迅速改观,采取有效措施,努力改进和完善统计制度,适应互联网时代铁路运输统计工作发展的需要,必须建立一支业务精,作风硬,工作扎实的运输统计队伍。
(一)建立和完善统计管理体系
铁路总公司统计中心负责全国铁路统计规章的制定、业务指导、监督检查和质量考核。各铁路运输企业要根据统计工作需要,设置统计机构和配备统计人员,按要求编制上报统计报表、提供统计资料,开展统计调查、统计咨询和业务培训,实行统计监督,铁路局直管站段统计工作分级负责,明确界定铁路局和站段的统计管理权责。站段统计人员承担统计数据原始信息采集、处理和质量控制。因此,强化站段现场管理职能,要把统计数据质量目标落实到每个统计人员,制定岗位职责标准,实行全员精细化的质量控制。统计管理体制的完善、统计岗位职责的明确,对提高统计数据质量具有重要作用。
(二)加强统计人员培训
强化业务培训,提高统计人员素质。统计人员素质是影响统计数据质量的主观因素,因此加速人才培养是提高统计数据质量的关键。铁路运输统计工作涉及范围广,不仅贯穿运输统计工作自身,而且涉及运输生产组织、调度指挥、信息系统应用等方面,应加大统计规章的解释、业务技能的培训、数据质量的考核。这就要求统计人员既要精通统计业务,熟练掌握规章规定,熟悉报表工作流程,又要熟悉运输生产相关知识;既要掌握统计理论、方法,又要掌握相关计算机知识,才能在纷繁复杂的源点采集信息、汇总、加工处理,及时发现差错苗头,找准问题根源,提出解决措施,切实履行统计监督职责。因此,加强统计工作人员的业务培训,提高统计人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提高运输统计数据质量的一项重要内容。在培训内容、培训方式上,可结合实际,重点对《统计法》、《货车统计规则》、《机车统计规则》和计算机网络知识在铁路运输统计中的应用,以及日常工作中存在问题和注意事项等内容进行培训,采取老统计工作者授课、专业人员讲解,积极总结及交流先进经验和方法。在工作实践中不断提高应对处理各种问题的能力,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围绕统计业务大力组织计算机操作基础,网络、数据库技术应用的学习,培养出懂业务、了解编程原理、能熟练操作的复合型人才群体,提高统计队伍的整体素质,适应运输统计工作联网的发展需要。还要加大《统计法》学习和统计人员职业道德教育力度,不断提高统计人员的法律素质和依法统计的能力,培养统计人员高度的责任心和实事求是的职业道德,使统计人员养成对统计信息、统计数据较真的态度,确认和纠正任何可疑信息。大力表彰遵守职业道德的先进事例,增强提高数据质量的意识,培养爱岗敬业精神,充分发扬求真务实,忠于职守,精益求精的正气。
(三)强化统计监察工作
加强统计监察队伍建设。统计监察工作的落脚点、出发点和任务就是确保统计数据质量。各级统计部门、统计监察人员必须把维护统计权威、统计数据质量作为首要任务。统计监察工作既要求有较高的政策水平和组织能力,还要求有较高的业务水平和现场工作经验。基层站段要设置专职统计监察人员,以加强对统计工作的监督和指导;其次,铁路局可从基层站段抽调业务精干、经验丰富的统计人员与铁路局统计监察人员共同组成监察队伍,扩大检查单位和专业的覆盖面,依法对统计工作全过程实施质量管理,督促指导站段建立健全工作职责和统计质量责任,保证统计信息、原始单据的真实性、准确性、及时性和科学性。通过开展统计普法宣传教育,提高各单位的统计法制观念,坚决制止在统计工作中的弄虚作假行为。在检查方法上应作到日常检查与专项检查相结合、全面自查与重点抽查相结合、检查与调研相结合、检查与指导相结合,拓展监察的深度和广度,找出影响数据质量的关键问题,完善相关的规范制度。
(四)加强运输统计信息化建设
加快运输统计信息化建设,实现信息资源共享。铁路的快速发展,统计信息量成倍增长,对铁路运输统计的信息量提出更大的需求,尤其是对统计的历史资料、专项资料的储存、查询和分析更为迫切。铁路运输统计信息化建设应以"信息采集自动化、数据管理仓储化、系统应用网络化、统计产品多样化"为目标,充分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整合统计系统资源。铁路局统计信息化建设以数据传输、处理和应用为重点;站段统计信息化建设以原始信息的采集和处理为重点,实现统计功能和监察功能自动化,促进统计数据质量的提高。对统计信息的全过程实现计算机化、網络化,并与科学的调查方法相结合,实现源点数据与上级部门直接共享,就可以大大减少人为弄虚作假的干扰。目前各级部门对运输统计信息的高需求,与统计信息加工处理之间的矛盾越来越明显,就要求统计部门对当前的统计信息化水平进行全面调查,尤其是对基层站段信息化落后的单位,由相关部门共同研究既有信息系统的技术改造方案,统一编码标准,规范系统间数据接口,实现统计系统内部及其与其他系统之间的数据共享,提升原始信息采集和信息处理的自动化水平,提高统计数据的准确性和时效性。对基层统计人员信息化知识要加强培训,使他们能够熟练使用计算机进行运输统计,进行系统数据交换和数据共享,加快统计信息化建设,提高基层站段运输统计信息化应用水平是统计信息化建设、提高统计数据质量的重要内容。
四、结束语
适应铁路运输统计环境和网络应用的发展,建立和完善运输统计体系,加强统计监督,建设拥有综合能力水平的高素质统计队伍,有效提高统计工作效率,使用科学的统计方法和先进的统计手段,全面、准确地收集、加工、分析运输统计数据,确保统计数据的准确性和时效性,实现铁路运输统计资料网络化应用,为铁路运输生产现代化经营管理和宏观决策提供依据,铁路运输统计将会发挥重要作用。
关键词:运输统计;数据质量;培训;监察;
中图分类号:U298.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520(2014)-05-00138-02
随着铁路的改革和发展,计算机网络在铁路运输组织各方面已得到广泛应用,铁路统计工作的硬件环境也随之发生了很大变化,采用计算机网络协调工作模式。在互联网时代,做好铁路运输统计工作,提高运输统计工作质量,及时通过网络来获得运输生产基层的基础统计数据并加工汇总,能够为铁路运输制定发展规划、核算企业成本提供参考,还能參与企业内部的生产分配与管理,铁路运输统计工作将会发挥其重要作用。
一、铁路运输统计在互联网时代的主要特点
(一)高效率。随着近年来铁路运输企业对计算机网络的普及应用,计算机网络在铁路运输的数据统计处理中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计算机网络的应用使铁路运输统计走向了自动化,在一定程度上简化了繁琐的统计工作,实现一定程度的数据共享,进而有效的降低统计工作者的劳动强度。通过运用计算机来进行数据统统计工作有效提高工作效率和减少人力成本。
(二)高时效。铁路信息的现代化建设进程逐步加快,铁路统计部门能够及时的通过互联网来获得运输生产基层的基础统计数据,通过利用铁路部门的统计数据库实现对基础数据信息的汇总和加工,通过网络将获得的详细统计资料与铁路总公司的数据库相对接,为铁路运输多层次的统计分析提供综合、全面、系统的统计信息。计算机网络应用减少了数据统计时间在延迟,保证了数据及时上报。
(三)检索便利。铁路运输统计的数据信息能够以计算机网络为媒介发布在互联网上,企业只要在互联网上建立一个统计主页就可以向网络用户发布各类与运输相关的信息内容,在很大程度上加快了信息数据的传播速度,并且在数据库存储,使统计部门登陆便可检索调用,对历史数据分析非常方便。
二、铁路运输统计存在的问题
铁路改革发展需要统计部门提供的信息越来越细,需要统计人员运用新技术和新方法对信息进行提取、处理、分析,“快、精、准”地提供统计数据,为上级决策提供依据,但当前运输统计工作与上述要求还存在差距,主要表现在:
(一)业务素质偏低
主要是由于部分年龄偏大和文化程度偏低的人对理解统计规章制度、接受新鲜事物、适应程序修改和操作界面变化方面比较困难;其次是由于工作量加大,造成了统计人员上班后忙于日常的报表收集、整理、汇总、上报,部分人员对专业统计及相关知识学习和研究少,无暇顾及统计知识更新。客观上是工作繁忙,时间有限;主观上是缺乏上进心,自主学习的较少,知识得不到及时更新,业务水平难以提高。
(二)互联网知识应用不够
随着铁路的快速发展,现代化办公设备和高科技工具以及信息化知识在铁路运用的越来越广,运输统计工作也是如此,计算机应用越来越广多。而统计人员整体素质与客观要求相差很大,熟悉和掌握计算机操作的人员较少,缺乏既懂业务,又懂计算机的复合型人才。因此,在对网络及数据库管理进行必要的日常维护方面,在运输统计手段网络化的更新上,在统计信息系统的开发和推广上存在较大困难。
(三)责任心不强
统计数据质量是统计的生命线。做好统计工作,不仅需要有统计理论做指导,更需要有强烈的责任心和实事求是的精神,如果数据不实,或由于某种原因造成统计数据错误,那么这些数据不仅起不到检查计划,指导生产,预测未来的作用,还可能导致各级领导决策失误,严重的话可能干扰运输生产正常秩序。工作中只是机械的完成统计任务,觉得基层传什么数据,就收什么数据。传输的数据是否正确,有无错报、虚报、漏报都不做深度分析、校核,不能及时发现基层单位上报的统计数据中有错报、漏报现象,没有真正意识到运输统计工作的重要性,致使出现原始数据采集马虎,运输指标掌握不详,数据更新不及时,数据统计错误等情况时有发生。
(四)统计管理体制不健全
统计管理体制是指对统计工作在机构、职权范围、工作关系等方面进行管理的体系和制度。铁路统计管理体制不健全主要表现在基层站段配备专职货车统计管理人员较少,统计人员职责在单位地位较低,少数领导对统计工作重视不够,统计人员调动很频繁;一些基层小站没有配备专职统计人员、统计人员的职责范围与工作关系都不明确,有的小站都是助理值班员或组长兼职十八点货车统计工作,这些人员对《货车统计规则》的知识大多数都没有经过系统的培训,在实际工作经常容易发生统计差错,势必会影响统计数据质量。
(五)统计资料管理工作薄弱
列车车次、列车组成、货车的基本记号、车号、归属属性和使用属性等均为统计数据原始信息,如果这些信息不完整,在实际统计工作中将使统计数据发生差错,如列车编组顺序表中缺少货车归属属性和使用属性等信息,使统计信息不完整,将造成专业运输统计有误。有的单位统计资料尚未实行档案化管理,统计原始记录、统计台账的建立和保管不够完善,不能准确、及时地提供各类统计数据,不能及时查询历史数据,影响运输统计数据的分析质量。
(六)统计监察力度不够
铁路运输统计监察问题较为突出,个别单位没有专职运输统计监察人员,以致无法开展统计监察工作; 有的单位虽然有统计监察人员,但对各项统计业务疏于监督,统计数据虚报、漏报现象时有发生,即使监察也是一种流于形式;有基层单为了完成路局下达的运输指标,就变相的在统计数据指标上做文章,因而出现个别单位虚报、假报货车统计数据,如在装卸车统计中存在未装先报、未到报卸、将待卸车上报为卸空车,中停时指标报小等假报现象。
三、提高铁路运输统计数据质量的思考 铁路的改革和发展,需要铁路运输统计工作人员在思想认识、业务素质、网络应用等方面迅速改观,采取有效措施,努力改进和完善统计制度,适应互联网时代铁路运输统计工作发展的需要,必须建立一支业务精,作风硬,工作扎实的运输统计队伍。
(一)建立和完善统计管理体系
铁路总公司统计中心负责全国铁路统计规章的制定、业务指导、监督检查和质量考核。各铁路运输企业要根据统计工作需要,设置统计机构和配备统计人员,按要求编制上报统计报表、提供统计资料,开展统计调查、统计咨询和业务培训,实行统计监督,铁路局直管站段统计工作分级负责,明确界定铁路局和站段的统计管理权责。站段统计人员承担统计数据原始信息采集、处理和质量控制。因此,强化站段现场管理职能,要把统计数据质量目标落实到每个统计人员,制定岗位职责标准,实行全员精细化的质量控制。统计管理体制的完善、统计岗位职责的明确,对提高统计数据质量具有重要作用。
(二)加强统计人员培训
强化业务培训,提高统计人员素质。统计人员素质是影响统计数据质量的主观因素,因此加速人才培养是提高统计数据质量的关键。铁路运输统计工作涉及范围广,不仅贯穿运输统计工作自身,而且涉及运输生产组织、调度指挥、信息系统应用等方面,应加大统计规章的解释、业务技能的培训、数据质量的考核。这就要求统计人员既要精通统计业务,熟练掌握规章规定,熟悉报表工作流程,又要熟悉运输生产相关知识;既要掌握统计理论、方法,又要掌握相关计算机知识,才能在纷繁复杂的源点采集信息、汇总、加工处理,及时发现差错苗头,找准问题根源,提出解决措施,切实履行统计监督职责。因此,加强统计工作人员的业务培训,提高统计人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提高运输统计数据质量的一项重要内容。在培训内容、培训方式上,可结合实际,重点对《统计法》、《货车统计规则》、《机车统计规则》和计算机网络知识在铁路运输统计中的应用,以及日常工作中存在问题和注意事项等内容进行培训,采取老统计工作者授课、专业人员讲解,积极总结及交流先进经验和方法。在工作实践中不断提高应对处理各种问题的能力,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围绕统计业务大力组织计算机操作基础,网络、数据库技术应用的学习,培养出懂业务、了解编程原理、能熟练操作的复合型人才群体,提高统计队伍的整体素质,适应运输统计工作联网的发展需要。还要加大《统计法》学习和统计人员职业道德教育力度,不断提高统计人员的法律素质和依法统计的能力,培养统计人员高度的责任心和实事求是的职业道德,使统计人员养成对统计信息、统计数据较真的态度,确认和纠正任何可疑信息。大力表彰遵守职业道德的先进事例,增强提高数据质量的意识,培养爱岗敬业精神,充分发扬求真务实,忠于职守,精益求精的正气。
(三)强化统计监察工作
加强统计监察队伍建设。统计监察工作的落脚点、出发点和任务就是确保统计数据质量。各级统计部门、统计监察人员必须把维护统计权威、统计数据质量作为首要任务。统计监察工作既要求有较高的政策水平和组织能力,还要求有较高的业务水平和现场工作经验。基层站段要设置专职统计监察人员,以加强对统计工作的监督和指导;其次,铁路局可从基层站段抽调业务精干、经验丰富的统计人员与铁路局统计监察人员共同组成监察队伍,扩大检查单位和专业的覆盖面,依法对统计工作全过程实施质量管理,督促指导站段建立健全工作职责和统计质量责任,保证统计信息、原始单据的真实性、准确性、及时性和科学性。通过开展统计普法宣传教育,提高各单位的统计法制观念,坚决制止在统计工作中的弄虚作假行为。在检查方法上应作到日常检查与专项检查相结合、全面自查与重点抽查相结合、检查与调研相结合、检查与指导相结合,拓展监察的深度和广度,找出影响数据质量的关键问题,完善相关的规范制度。
(四)加强运输统计信息化建设
加快运输统计信息化建设,实现信息资源共享。铁路的快速发展,统计信息量成倍增长,对铁路运输统计的信息量提出更大的需求,尤其是对统计的历史资料、专项资料的储存、查询和分析更为迫切。铁路运输统计信息化建设应以"信息采集自动化、数据管理仓储化、系统应用网络化、统计产品多样化"为目标,充分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整合统计系统资源。铁路局统计信息化建设以数据传输、处理和应用为重点;站段统计信息化建设以原始信息的采集和处理为重点,实现统计功能和监察功能自动化,促进统计数据质量的提高。对统计信息的全过程实现计算机化、網络化,并与科学的调查方法相结合,实现源点数据与上级部门直接共享,就可以大大减少人为弄虚作假的干扰。目前各级部门对运输统计信息的高需求,与统计信息加工处理之间的矛盾越来越明显,就要求统计部门对当前的统计信息化水平进行全面调查,尤其是对基层站段信息化落后的单位,由相关部门共同研究既有信息系统的技术改造方案,统一编码标准,规范系统间数据接口,实现统计系统内部及其与其他系统之间的数据共享,提升原始信息采集和信息处理的自动化水平,提高统计数据的准确性和时效性。对基层统计人员信息化知识要加强培训,使他们能够熟练使用计算机进行运输统计,进行系统数据交换和数据共享,加快统计信息化建设,提高基层站段运输统计信息化应用水平是统计信息化建设、提高统计数据质量的重要内容。
四、结束语
适应铁路运输统计环境和网络应用的发展,建立和完善运输统计体系,加强统计监督,建设拥有综合能力水平的高素质统计队伍,有效提高统计工作效率,使用科学的统计方法和先进的统计手段,全面、准确地收集、加工、分析运输统计数据,确保统计数据的准确性和时效性,实现铁路运输统计资料网络化应用,为铁路运输生产现代化经营管理和宏观决策提供依据,铁路运输统计将会发挥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