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教学出现“断点”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liumin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近些年,中小学数学你走你的阳关道,我过我的独木桥,长期保持“井水不犯河水”的局面,教学內容、教学方式及解题策略上存在的差异,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如何改变这样的局面,别让中小学(以下简称”中小”)几何知识教学出现“断点”,这就需要我们研究中小几何知识教学中的割裂点,寻求链接点,为中小几何教学架起一座对接的桥梁。近日,笔者执教了《圆的认识》一课,颇有感触。
  关键词:中小几何衔接 断点
  
  教学片段:
  片段一:设计游戏规则、想象几何原形
  师: 9个人玩套圈游戏, 按照现在的站位套圈,游戏公平吗?为什么?
  生:不公平。因为两端的人距离物体远,排在中间的人离物体近。
  师:要使游戏公平,怎样站位呢?假如第一个人站在距离物体1米远的地方,那么第二位?第三位呢?……
  师:请想象一下,如果有100个、1000个、10000个人……像这样的站位还有吗?有多少个?(无数个)
  师:许许多多站位点就会形成什么图形?(圆)
  片段二:感知生活现象、引发数学思考
  师:生活中在哪儿见到过圆形?
  生:雨点落在水面形成的涟漪、车轮……
  师:为什么雨点落在水面形成的涟漪是圆形的?车轮为什么做成圆形?
  片段三:探索圆中规律、寻求策略证明
  师:同学们,早在我国古代,墨子曾以这样一句话来概括圆的特征。————“圆,一中同长也。”这句话说出圆的哪些特征?下面就让我们以小组为单位继续探索圆中的奥秘。研究要点:1、在同一个圆里有多少条半径,有多少条直径? 2、在同一个圆里,半径的长度都相等吗?直径的长度都相等吗?3、同一个圆里,直径和半径有什么关系?4、圆是轴对称图形吗?有多少条对称轴?
  师:研究时可以折一折、画一画、量一量、比一比,并由组长作好记录。交流时要说出发现的规律,并用事实证明你们的发现。
  生:先从圆心出发画出多条半径,然后用直尺量出这些半径的长度,发现它们是相等的。
  生:我们先将圆片对折,得到一条直径,继续将半圆对折发现得到两条半径,每对折一次半径都会随之递增,然而无论怎样递增,这些半径完全重合,所以它们相等。通过画圆能证明半径都相等,我们在画圆时针尖是固定的,而在旋转时圆规两脚距离始终不变,因此它们相等。
  分析思考:“圆的认识”是比较典型的教学课例,笔者查阅了一些富有特色的教学设计,设计共性是从观察、例举生活中的圆到认识圆心、半径、直径的教学,多数是精美课件的完美演绎,这是多媒体发展后多数一线教师认为最合情合理的教学方案,然而我们不禁要问,在“秀课件”的背后有多少设计者关注让学生去经历、体验与感悟“点动成线”、“线动成面”的几何之美呢?在感知生活现象的同时又引发了多少数学思考呢?在完成小学阶段的数学课程的同时又为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可持续的发展作好哪些准备呢?
  基于对以往教学的认识,设计时我有意识的关注学生新旧知识的生长点、寻找中小几何知识教学中的衔接点,“润物细无声”地向学生渗透圆的定义的认识。具体体现为以下几点:
  1、数学教学应着眼于数学知识的后续学习
  “圆,是由曲线围成的平面图形”,这是本节课需要学生建立的对“圆的认识”之一,为了帮助学生建立清晰的观念,我们常常采用将圆形与以前学过的平面图形进行比较,在比较中发现“圆”有别于其他的平面图形,它不再是由线段围成的平面图形。教学到此,可以说已经达到了小学阶段的认知目标,然而,我们不禁要问:我们又能为学生后续知识的学习做点什么呢?如何寻找中小几何知识教学中的衔接点,“润物细无声”地向学生渗透对圆的定义的认识呢?于是笔者设计了片断一中“设计游戏规则、想象几何原形”的教学环节,引导学生从套圈游戏的站位点想象开去,从9个小朋友到多个小朋友,从有限的个数到无限的想象,进而完成了“在平面内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集合”认知体验,对后续有关“圆的定义”的认识建立了清晰的表象,不会让“现在的认知”和“后续的学习”出现”断点”
  2、数学教学应着手于生活现象的理性分析
  在圆的认识前一般教者都会安排这样的环节:举例说说生活中哪些地方见到过圆形?学生的脑海里会浮现各种各样圆形物体并踊跃交流;在学生一阵热闹交流之后我们教者往往会就此收手,话锋一转:看来圆在生活中无处不在,那你们又没有办法画圆呢?继而进行画法的研究……,毫无疑问,这样的教学设计应该说唤起了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然而,笔者感到,“结合”的目的仅限于此吗?怎样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处,寻找数学“生活现象”与“数学思考”的结合点呢?于是在教学中我顺势追问:“同学们,你们有没有想过雨点落在水面形成的涟漪为什么是圆形的?急弛而过的汽车车轮为什么做成圆形的呢?”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们都议论纷纷,在场的每个人都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燃起了急切需要用数学知识解释生活现象的欲望。
  3、数学教学应着力于学生能力的后续发展
  数学知识在形式上往往表现出简单、现成的数学结论,数学知识在内容上包含着深刻的思维和丰富的智慧。特别是许多数学知识,更是以一种结论的形式展现在学生面前,但传授知识并不意味着仅仅展示书本现成的结论和答案,而应重在引导学生在再发现、再创造的过程中将思维引向深处,培养探索能力,学生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知识,才能将数学知识内化为自己的智慧。
  以上是笔者就《圆的认识》一课,对课堂教学中如何让中小学知识体系由点到线、由线到面;如何使学生“见木又见林”;如何“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可持续地发展”方面所阐述的肤浅认识。不难看出:有效的教学呼唤教师真正关注学生、以人为本的思考教学,发现知识间的“割裂点”,找准“切入点”,寻求教学中的“链接点”,教学中的“断点”必将不复存在。
  
其他文献
【摘要】德育教育担负着促进少年儿童品德发展的重要任务。做好小学德育教育工作,应坚持“回归儿童主体,回归儿童生活”的原则,结合学生年龄特点,采取渗透式教育的模式。本文浅析了小学德育教育的方法与途径,指出小学德育的形式和渠道很多,但主阵地还是应该落在课堂上。  【关键词】小学德育途径方法    德育教育担负着促进少年儿童品德发展的重要任务。一般来说,小学阶段德育教育的范围主要包括: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
当前小学语文教学改革可谓“五彩缤纷”,各种学说或流派粉墨登场,大有“风起云涌”之势。但,浮华荡尽见真知。作为执教者,在教学实践中不应该有太多的失迷。  笔者在地处偏远的一所山区小学执教,纵观近几年来的一些新型课堂,课堂上充斥着喧闹纷杂,盲目和随从成为时尚。教育的实施者严重存在着主体无意识的问题,宝贵的教学时间就在师生的一问一答中,在喧闹嬉笑中消失了。看似很热闹,很精彩的课,包括一些精心准备的公开课
“灵感”并不是一个陌生的话题,人们对它的探索、研究已有一个漫长的历史,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和发展,它的神秘面纱被不断揭开,人们对它的本来面目看得越来越清楚。在创造性活动中,尤其是在科学发明和文学艺术活动中,灵感的神奇力量和巨大作用早己为人们共知和惊叹。长期以来,人们非常重视对灵感的研究,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然而说到灵感思维、灵感的培育,人们似乎总喜欢把目光投向或集中在科学家、文学家、艺术家身上,人们
有一则语文幽默:一学生用“还是……虽然……”造句,他完成作业并交了,还是受到老师的处罚,因为他是这样造句的:语文老师还是挺丑的,虽然她已经化了妆。  从这一则幽默里我们不难发现,学生只是单一地从表面去评价一个人,认为相貌难看的就是丑,相貌好看的就是美。究其根本原因,笔者认为是教育者在教育过程中忽视了“美育”的渗透。  作为高中语文教师,在语文课堂上更应重视“美育”的渗透。  首先,美育是素质教育中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化学课堂演示实验能帮助学生正确认识物质及其变化规律,是培养学生规范的操作的主要方法,是激发学生兴趣和求知欲的重要手段,是发展学生能力、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掌握化学思想的重要环节。我们把探索化学课堂演示实验教学模式作为二期课改的突破口,设计成发现问题一探究问题一解决问题的创造型模式。通过设置探索问题的情景,提倡质疑,鼓励创新。让学生充分体验探究的乐趣,激发对未知世界的
一、背景  新课程理念下的高中物理课程,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探究能力和创新思维为主要目标,倡导自由、合作探究式学习,基于新课程标准所提倡的理念,下面笔者结合,“探究功和物体速度变化关系”教学实践谈一下自己的一孔之见。  二、研究  本节课是一节实验课,也是新课改后新课改后增加的一节课。以前的实验课的教学中笔者都是自己把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步骤将给学生聽,然后学生操作.而这节课笔者一改往日的做
摘要:思维的方法有逻辑思维、有序思维、动态思维、归中思维、极端思维等,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来分析有关化学问题,可以化难为易,进而达到准确、快速求解之目的,本文对我在学习高中化学中所用的解题思维进行研究。  关键词:高中化学 思维 解题 科学    伟大的教育家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中庸》在总结先哲们论述的学习过程的基础上,提出了“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现代心
一 了解词性,为学好英语打好基础  学生学英语要弄清楚词性,学单词的时候就要注意单词的词性,背单词的时候有所选择地背,以动词和形容词为主,其他词性的词选择一部分背就可以了,这样可以很大程度上减轻学生背单词的负担。清楚了词性,为学生造句写句子打好了基础。也有助于学生分析句子成分,充分理解句子,增强阅读理解能力。  名词:告诉学生遇到新单词时如果是名词要关注这个名词是可数名词还是不可数名词。而且根据“
【摘要】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必须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放在工业化、现代化发展战略的突出位置,落实到每个单位,每个家庭。保护环境,人人有责,作为一名物理教师,我们更有责任参与其中,利用学科的优势,在教学中适时适度地渗透环境保护教育,并让学生通过学习物理增强环保意识,为我们社会可持续发展作出贡献。  【关键词】初中物理 环保教育 环护意识 可持续发展 渗透  一、在初中物理教
【摘 要】本文从给“磁力”—一吐为快、给“钥匙”—各抒己见、给“自由”—我口“说”我想、给“灵性”—三思而后“说”等四个方面对农村小学生的作文教学中如何才能真正放飞学生“个性”,写出丰富多彩的文章这一问题做出了有益探索和尝试。  【关键词】农村 作文教学 个性作文    农村的自然景观、乡性风俗、文化生活以及生活在这块土地上的人和事都是十分丰富的。农村作文教学中只有注意指导学生学会积累农村素材,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