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农村优势 写出个性作文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qmaido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从给“磁力”—一吐为快、给“钥匙”—各抒己见、给“自由”—我口“说”我想、给“灵性”—三思而后“说”等四个方面对农村小学生的作文教学中如何才能真正放飞学生“个性”,写出丰富多彩的文章这一问题做出了有益探索和尝试。
  【关键词】农村 作文教学 个性作文
  
  农村的自然景观、乡性风俗、文化生活以及生活在这块土地上的人和事都是十分丰富的。农村作文教学中只有注意指导学生学会积累农村素材,让学生说农村话,叙乡间事,抒家乡情,习作材料才能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才能真正放飞学生“个性”,写出丰富多彩的文章来。
  一、给“磁力”—— 一吐为快
  平时,笔者总是把适合表现农村生活的习作题材先向学生做一番口头描述,或展示相关图片,放一段录像等,以激发学生表达热爱家乡的愿望。比如,一次作文要求“描写一处景物或一件东西,把由这处景物或这件东西联想到的也写进去”。不少学生认为,他们生活在乡村,既没有公园又无古迹,哪有什么稀奇的景物可写。是呀,都是农村孩子,在他们眼中的景物只有本乡本土罢了,而农村孩子对这些景物又熟视无睹,写这些的作文引不起兴趣。如果教师不做指导,强行写,学生习作多半是抄录型或改写型,写的是异乡异地景物,内心无表达欲望,个性无从谈起。针对这种情况,笔者在习作课上,利用平时爱好-摄影,拍了几幅描述家乡风土人情的精彩照片,和同学们一起欣赏,大家饶有兴趣的欣赏着散发浓浓乡土气息的照片。有的被“鱼塘秋景”逗乐,有的被“猪棚鸡舍”吸引,有的捧着“丰收乐”双手要嗅出那香澄澄的稻谷的清香……。同学们在啧啧在赞美中深深感受到他们司空见惯的这些家乡景物似乎胜过了名胜古迹,认识到只要留心观察,乡村里也有写不完的素材。这时,他们心中涌起了一股爱乡之情,感到有话要说,有话想说,不吐不快。这样再要求他们写家乡的景物,自然就有了内驱力。也只有这样,学生才会“乐于习作”,达到“欲罢不能”的境界,从而主动地流露也懒惰的真情和个性。
  二、给“钥匙” ——各抒己见
  农村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生活是发现、创造的源泉。认真的观察周围的事物,会使儿童从中发现有所启迪,让他们在社会、学校、家庭和生活实践中观察、认识、体验,在平凡中反映不平凡,在平淡中寻找新奇,开拓视野,增长见识。如果学生题材库存充裕,随手拈来,写作时就有话可说,有事可写,自然就能写出真情实感的作文来,自然而然就会发现不同的个性。
  为了培养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笔者曾尝试在学生中开展“每日记录”和“循环观察日记”活动,让学生时时留心,处处留意,把每天观察到的事、人、景、物、场面等分五大类记录在“生活记录卡”上。学生轮流“循环学生日记”,每周两名学生负责写“观察日记”,把从自己身边的新鲜事、新奇的事物、发现的新道理写出来,贴到班级“习作园地”中“我的发现”栏目上,然后在组织集体评议、修改、赏析。全体学生在互评、修改、互帮互学的过程中提高读写能力。
  三、给“自由” ——我口“说”我想
  生活在农村,有广阔的空间,但属于学生自身的空间却不多,这也就无形地限制了学生个性的張扬。因此,想要让学生写出属于自己的“土味”来,就必须倡导无拘无束地“怎么想,就怎么说,就怎么写”。
  当然,所谓“自由”并不是完全由学生自己去“摸索”,因为农村学生的时间及空间毕竟有限,教师更多的时间是花在农村孩子的“野性”疏导当中。因此只有教师切实指导好“怎么写”,才能让“野性”焕发出“个性自由”的光彩。
  在教学中,笔者根据学生书面语言表达能力的差异进行分类指导,即把学生按写作水平的四种类型以及写作题材的异同加以分类,组成学习小组分别予以指导。如农村中庭院里的菊景,不仅让儿童写出其形、色、味,而且要求他们体察出乡下人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写鱼塘,注意鱼塘晨昏的动、静变化,养鱼人的精明与苦乐……。这样,学生的个性油然而生,而且细细品嚼“土味”涌上心头,趣味无穷。
  四、给“灵性” ——三思而后“说”
  学生在童年时代最具有想象力,是幻想的年龄。所以,在习作指导中,要鼓励学生写现象中的事物,激发他们展开想象和幻想。教师可以根据留有想象空间的课文,让学续写或者扩写;可能通过实物、温画、图画等材料让学生想象作文;让学生练写童话等,最大限度地调动想象的潜力,促进独立思考,进而挖掘内部灵性,使其更大地生成和发挥。
  教师要以童心为线,赏识学生不同层次的创新,在学生作文评价上,要遵循学生的心理规律,以一颗童心善待每一位学生的习作,降低标准,放缓坡度,既要避免评价上的成人化、标准化、压抑学生的表达天性,又要力戒简单化、笼统化,三言两语打发了事。教师要恰当地运用好评价的“杠杆”,引导学生作文的内在冲动,使其乐于作文,但是,不能把创新能力定位太高,以免使学生对创新产生畏惧心理。小学生的创造力,尚属“自我实现的创造性”,教师切莫过分拔高创造的要求。教师要遵循激励性、发展性的原则,对学生的创新思维多鼓励、多引导,多扶持,哪怕是极其微弱的“创造火花”,也要不失时机地加以“助燃”,以不断增强学生的创造信心和习作信心。
  总之,利用这样的优势农村环境,让学生自然掌握技巧,积累了材料,真正在习作中展现学生个性的写作风采。
  
  参考文献
  [1] 《论文写作》.王士彦,李光年著.
  [2] 《二十世纪教育改革论文汇编》 主编:柳明.
  [3] 《园丁杯全国优秀教师论文大赛获奖作品集》 主编:兰呈辉.
其他文献
所谓畅想,就是敞开思路,毫无拘束的想象。古今中外人士一直强调想象对于人类的重要性。形容想象甚至到了“人类没有想象,如同鸟儿失去了翅膀”的程度。可是旧课程却在很多地方无情的扼杀了学生的想象思维,致使学生的思维僵化、呆板,无新鲜活力。新课标针对此积弊,鲜明地提出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并直言不讳的请老师住嘴,这无疑给沉闷的语文课堂注入了一股清风,直吹入了学生的心田,于是学生终于拥有了一片畅想的
【摘要】德育教育担负着促进少年儿童品德发展的重要任务。做好小学德育教育工作,应坚持“回归儿童主体,回归儿童生活”的原则,结合学生年龄特点,采取渗透式教育的模式。本文浅析了小学德育教育的方法与途径,指出小学德育的形式和渠道很多,但主阵地还是应该落在课堂上。  【关键词】小学德育途径方法    德育教育担负着促进少年儿童品德发展的重要任务。一般来说,小学阶段德育教育的范围主要包括: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
当前小学语文教学改革可谓“五彩缤纷”,各种学说或流派粉墨登场,大有“风起云涌”之势。但,浮华荡尽见真知。作为执教者,在教学实践中不应该有太多的失迷。  笔者在地处偏远的一所山区小学执教,纵观近几年来的一些新型课堂,课堂上充斥着喧闹纷杂,盲目和随从成为时尚。教育的实施者严重存在着主体无意识的问题,宝贵的教学时间就在师生的一问一答中,在喧闹嬉笑中消失了。看似很热闹,很精彩的课,包括一些精心准备的公开课
“灵感”并不是一个陌生的话题,人们对它的探索、研究已有一个漫长的历史,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和发展,它的神秘面纱被不断揭开,人们对它的本来面目看得越来越清楚。在创造性活动中,尤其是在科学发明和文学艺术活动中,灵感的神奇力量和巨大作用早己为人们共知和惊叹。长期以来,人们非常重视对灵感的研究,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然而说到灵感思维、灵感的培育,人们似乎总喜欢把目光投向或集中在科学家、文学家、艺术家身上,人们
有一则语文幽默:一学生用“还是……虽然……”造句,他完成作业并交了,还是受到老师的处罚,因为他是这样造句的:语文老师还是挺丑的,虽然她已经化了妆。  从这一则幽默里我们不难发现,学生只是单一地从表面去评价一个人,认为相貌难看的就是丑,相貌好看的就是美。究其根本原因,笔者认为是教育者在教育过程中忽视了“美育”的渗透。  作为高中语文教师,在语文课堂上更应重视“美育”的渗透。  首先,美育是素质教育中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化学课堂演示实验能帮助学生正确认识物质及其变化规律,是培养学生规范的操作的主要方法,是激发学生兴趣和求知欲的重要手段,是发展学生能力、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掌握化学思想的重要环节。我们把探索化学课堂演示实验教学模式作为二期课改的突破口,设计成发现问题一探究问题一解决问题的创造型模式。通过设置探索问题的情景,提倡质疑,鼓励创新。让学生充分体验探究的乐趣,激发对未知世界的
一、背景  新课程理念下的高中物理课程,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探究能力和创新思维为主要目标,倡导自由、合作探究式学习,基于新课程标准所提倡的理念,下面笔者结合,“探究功和物体速度变化关系”教学实践谈一下自己的一孔之见。  二、研究  本节课是一节实验课,也是新课改后新课改后增加的一节课。以前的实验课的教学中笔者都是自己把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步骤将给学生聽,然后学生操作.而这节课笔者一改往日的做
摘要:思维的方法有逻辑思维、有序思维、动态思维、归中思维、极端思维等,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来分析有关化学问题,可以化难为易,进而达到准确、快速求解之目的,本文对我在学习高中化学中所用的解题思维进行研究。  关键词:高中化学 思维 解题 科学    伟大的教育家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中庸》在总结先哲们论述的学习过程的基础上,提出了“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现代心
一 了解词性,为学好英语打好基础  学生学英语要弄清楚词性,学单词的时候就要注意单词的词性,背单词的时候有所选择地背,以动词和形容词为主,其他词性的词选择一部分背就可以了,这样可以很大程度上减轻学生背单词的负担。清楚了词性,为学生造句写句子打好了基础。也有助于学生分析句子成分,充分理解句子,增强阅读理解能力。  名词:告诉学生遇到新单词时如果是名词要关注这个名词是可数名词还是不可数名词。而且根据“
【摘要】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必须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放在工业化、现代化发展战略的突出位置,落实到每个单位,每个家庭。保护环境,人人有责,作为一名物理教师,我们更有责任参与其中,利用学科的优势,在教学中适时适度地渗透环境保护教育,并让学生通过学习物理增强环保意识,为我们社会可持续发展作出贡献。  【关键词】初中物理 环保教育 环护意识 可持续发展 渗透  一、在初中物理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