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

来源 :文教资料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ing2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本文结合教学实例,从感悟文本画面的情境、走进文本角色的内心、体会文本传递的情感和提升文本语言的表达四个方面阐述文本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是语言学习的重要载体,是搭建语言学习的桥梁。
  关键词: 文本 语言学习 小学英语教学
  什么是文本?有人说,文本乃文字的记载,或是一段简短的对话,或是一篇优美的文章。我眼中的文本内容远不止这些。就小学英语学科而言,文本是语言文字、图片、话题和语境的综合体,它是英语教学的重要资源。
  我国缺乏学习英语的语言环境,英语文本就显得尤为重要,但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对英语文本的使用率偏低,某些教师对文本的不重视而导致对文本的解读不够深入和全面。有些老师在教学过程中通常会摒弃教材中文本所创设的情境,而另辟蹊径。他们把教材中的课文作为语言知识的载体,将学习课文的过程演变成教授重点单词、句型的过程。语言学习过程是发展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提高思维能力和整体人文素养的过程。文本无疑成了语言学习的桥梁纽带。
  一、感悟文本画面的情境
  著名散文家邹静之先生在谈论他的创作时说过一句韵味十足的话:“当我看到画面时,我就想到了文字;当我看到文字时,我就想到了画面。”一个文本把它置放在课堂里,就成了一幅画面,一幅多元的、立体的画面。教师只有善于引导孩子走进画面,体验画面,才能真切地体会文本的内涵(吕云萍, 2013)。
  如闽教版三年级下册“Unit 3 Food Part B”一课有四幅图:狐狸走到葡萄园,看到满树的葡萄十分欣喜,于是說:“I like grapes. They are sweet.”接着狐狸跳起来想要摘葡萄,但最终却没能摘到,于是生气地说:“I don’t like grapes. They are not sweet.”只是从语言内容上学生无法体会狐狸摘不到葡萄的心情。但是如果配上教材中的插图,引导学生用不同的语气朗读出狐狸摘葡萄前想吃葡萄的心情,以及摘不到葡萄后生气的语气,学生一边读一边表演,将狐狸的神态与动作表演得淋漓尽致,教室仿佛变成了文本中的葡萄园,让学生顿生身临其境之感,课堂因此而精彩。
  由此,文字通过画面让孩子很直观地理解了语言文字的含义,也感受到了狐狸这一角色的形象,孩子在表演中体会到了文字蕴含的情感,全身心地沉浸在文本的字里行间,使文字真正走进孩子的心灵。
  二、走进文本角色的内心
  走进文本不仅要感悟画面的情境,还要内心最真实的体会。学生通过文本中的图画感受到了表面的形象,这远远不够,还要走进角色的内心,感受人物角色的喜、怒、哀、愁,入情入境地体会,走进角色的情感世界。
  在教学“Unit 3 Food Part B”一课的最后,狐狸说:“Oh,I don’t like grapes. They are not sweet.”笔者在思考怎样引导学生体会狐狸最真实的想法呢?除了让孩子们扮演狐狸边读边演外,更关键的是,让学生体会狐狸的内心活动——“狐狸为什么要说葡萄是酸的?”“葡萄真的是酸的吗?”让孩子们角色互换,想象自己是吃不到葡萄的狐狸,说出自己的想法。有的学生说:“葡萄可能是酸的。”还有的学生说:“因为狐狸吃不到葡萄所以说葡萄是酸的,它是自我安慰的阿Q精神。”透过内心角色体验,孩子们真切感受到了狐狸的形象。
  倘若教这一课时,笔者只是止步于文字表层的含义,流连在画面的感知上,学生对角色的体会就不那么深刻,更不会表达自己的奇思妙想,这恰恰是学生创造性和自主性的体现。
  三、体会文本传递的情感
  朱浦老师说:“语言是有声的,语言是有形的,语言是有情的。”文本是传递作者情感的载体。不同内容传递不同的情感。体验文本传递的情感,先要感受内容,然后体会文字。
  只要仔细研读闽教版《英语》新教材就会发现:新版的教材话题丰富、内容富有时代气息,语境真实,贴近学生生活,特别是教材中的人物:Sally,Yang Ming, Fido等深受孩子们喜爱。教师若能充分挖掘文本中人物的心理描绘,从文本中的主人公入手感受内容,就能透过人物形象体会文字背后蕴含的情感。
  以闽教版五年级下册“Unit 6 Feelings Part B”一课教学为例,当孩子们对文本整体了解之后,执教老师把教学转入文本语言文字的感受中,提出以下问题:
  1. Why does he look sad?
  2. What can we do for him?
  这些问题是让学生直接体会文本主人公Yang Ming在比赛后的心情。对第1题的回答,学生可以从文中直接找到答案。S1: He didn’t do well in high jump. S2: He’s only the fourth in high jump.但第2个问题的回答充分尊重学生的体会。有的学生根据文本来回答,有的学生则是通过教师引导后,再体会人物心情后产生的想法。S1: We can cheer him up. S2: We can sing for him. S3: We can dance for him. S4: We can play with him.学生回答后,教师及时总结:当我们遇到困难时千万不能灰心。Not all can be the first. Don’t give up, try our best.
  最后,在拓展环节教师设计了Write a poem这个环节,写题为Feelings的小诗,与文本主题Feelings呼应的同时又让学生抒发了情感:
  Feelings
  I’m ?摇 ?摇 when I can’t ride my bike.
  I’m ?摇 ?摇 when I win.   I’m ?摇 ?摇 when I have a math class.
  I’m ?摇 ?摇 when I have an English class.
  My mother is ?摇 ?摇 When I get 95 points in the test.
  ...
  当学生写完之后,配上抒情的音乐深情地朗诵,这无形中就是对文字感悟,用文字抒發情感,同时对Feelings这一话题有了更深的领悟,对文本情感的把握越来越深刻。
  四、提升文本语言的表达
  闽教版小学英语中的课文大多是以对话形式呈现的,为了让学生学以致用,笔者通常在学生朗读或表演课文内容之后,首先利用图片让其对文本进行复述,加深对文本的理解与记忆的同时提高其语言表达能力;其次让他们对课文内容进行自由对话,并让学生把这些对话整理成小短文。
  例如,教完“Unit 7 A Visit to a Middle School”一课,在拓展环节笔者用图片在黑板上拼成一个形状后让学生看图复述课文。学生在图片的帮助下能够联想到文本内容:Welcome to Sunlight Middle School. The school library is on the second floor. Teachers’ offices are on the second floor. Where are the labs? They are on the ninth floor. We’ll study physics at middle school.最后根据文本内容联系学生实际展开对话:
  S1:What’s your name?
  S2: Liu Ming.
  S1: What’s your school’s name?
  S2: Fuzhou Experimental Primary School.
  S1: Where is your classroom?
  S2: On the second floor.
  S1: Where are the teachers’ offices?
  S2: They are on the fourth floor.
  S1: Do you like your school?
  S2: Yes. I like it very much.
  这样的对话贴近学生的生活,容易激发学生语言表达的欲望。此活动的最后是将口头表达与书面表达相结合。将上述两位学生的对话写成小作文:I’m Liu Ming. I’m in Fuzhou Experimental Primary School. My classroom is on the second floor. The teachers’ offices are on the fourth floor. I like my school. 这样做既是对文本的延伸与拓展,又是对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提高。
  文本是语言学习的内容与载体,为学生的语言学习与运用搭建了一座桥梁。正确解读教材文本是上好课的关键。认真仔细地品味文本的内涵,融合画面使学生体会文本传递的情感,走进文本中角色的情感世界,身临其境地感受文本的别样精彩,与学生产生共鸣,从而促进学生用英语表达最真实的体会。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解读[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徐进霞.依托教材文本的小学高年级英语写作教学实践[J].中小学外语教学(小学篇),2014(11):11-15.
  [3]贺争峥.运用插图提高小学高年级语篇教学效率的尝试[J].中小学外语教学(小学篇),2011(4):30-33.
  [4]张洁萍.正确解读文本是提高教学效率的重要途径[J].中小学外语教学(小学篇),2015(2):49-54.
  [5]吕云萍.“体验”,走进文本的桥梁[J].小学语文教师,2013(10):49-54.
其他文献
摘 要: 在传统的听评课中,教师缺少利用课堂观察模式具体操作的范例。针对这一现象,本文基于英语全景式课堂观察LICC的模式,通过对某一节初中英语课堂观察的记录,阐述如何利用观察工具观察课堂教师教学行为。  关键词: 课堂观察 初中英语 全景式  随着英语课堂研究的不断深入,课堂观察逐渐成为教学研究的关注。作为教师教学中重要的研究活动之一,课堂观察是对教学资源的“再开发、再利用”[1]。但是在实际操
摘 要: 网络宣传与舆论引导是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任务。高校共青团担负着思想和价值引领的重要使命,如何在实践中探索形成富有高校共青团特色的网络宣传与舆论引导体系,直接影响到团的宗旨和职能发挥。作者拟从制度培育、组织架构方面对共青团网络宣传与舆论引导实践进行初步探索。  关键词: 高校共青团 网络宣传 实践研究  一、大学校园开展网络宣传与舆论引导的现实背景  当前以微信、微博
摘要:《雅舍小品》是梁实秋的一部散文作品集,涵盖了品人、论事、谈吃等方面的内容,可谓是杂文中的明星,乡野味浓重,凭借他幽默风趣的笔调,亲切的口吻,营造出与读者开怀畅聊的轻松感,在嬉笑怒骂中闲谈人间琐碎。本文选取了其中三篇文章,分别体现了他由品人揭示群众观念和社会现象中的种种特征;从小社会的点滴琐事中评论大家国之利弊,将严肃的政治问题写得轻松易懂;在柴米油盐酱醋茶交错混沌的烟火中思乡怀人,追求随性闲
摘 要: 语文课程的核心目标和内容是学习和运用语言文字,而学习和运用语言文字只有在运用语言文字的实践中实施。本文分析了以文本语言为范式的阅读教学策略。  关键词: 文本语言 阅读教学 教学策略  语文课程的核心目标和内容是学习和运用语言文字,而学习和运用语言文字只有在运用语言文字的实践中实施。在一定的语言实践中,引导学生发现文本语言的表达秘妙,根据语境的需要规范、恰当、个性地运用。备课的时候找准语
摘 要: 王维诗意蕴丰富,不乏来自庄子思想的影响。其中,《辋川集》中三首诗(《辛夷坞》、《鹿柴》、《竹里馆》)更是将庄子“物化”思想呈现于创作。其以“无我”为表征,“不辩”为内核,“自在”为本质,通过诗人物我对立的消解,泯除物我区别,放弃功利追求,使“万物与我为一”,终于实现自在逍遥的最高境界。本文将从以上三个层面出发,对王维诗中庄子“物化”思想的呈现进行分析。  关键词: 《辋川集》三首 庄子“
摘 要: 批评话语分析(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CDA)关注语言下未言明的假设、信念和价值观,这些都是隐喻试图表达的东西。本文尝试将CDA与政治语篇中的概念隐喻联系起来,对英语政治语篇中的一些语言数据进行分析,揭示它们蕴含的意思和目的。本文展现了这样一点——语言不仅反映社会事实,还涉及社会实践,而CDA是一个非常好的研究视角。  关键词: 批评话语分析 概念隐喻 英
摘 要: 办好网络教育的关键要素是实现教育资源的规范合理的共享,如何共建共享,已经有很多研究。从知识图谱的角度分析研究发现,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共享的技术、共享的渠道和共享的内容。发展趋势分为三个阶段:网络教育资源共享内容建设研究、网络教育资源共享技术实现研究、网络教育资源共享创新发展研究。  关键词: 网络教育 资源共享 知识图谱  一、研究背景  十九大报告提出“办好网络教育”、“辦好
摘 要: 许鞍华是香港新浪潮时期为数不多的优秀女性导演之一,不仅因为她身上拥有着浓厚的人文主义情怀,也是因为她对女性群体在社会中现状的关注变得愈渐强烈,并且她在电影中直接或间接的呼吁人们对女性群体的保护和尊重。以她的作品《女人四十》作为分水岭来看,她之后的大部分电影都是讲述女性的故事,从此女性题材电影成了许鞍华电影的标志。电影中她通过不同的角度和层面来展现女性意识,从浅层意义上的女性自我生活独立意
摘 要: “大AA”“精AA”是山东方言较常见的程度义结构,目前研究对“大”“精”的语法定位存在分歧,且对成因探讨较少。本文立足沂源方言,阐明了“大”“精”作为有限性程度副词的语法性质。通过对该结构的穷尽描写,从语义选择性上分析了结构的成因。  关键词: 大AA 精AA 语法性质 沂源方言  一、“大”“精”语法性质分歧  “大AA”“精AA”是山东方言中常见程度义结构,有些方言兼有两种结构,有些
摘 要: “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是职业院校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必修课程,也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重要渠道和主阵地。本文对“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存在的问题及原因进行了调查分析,并提出了提高“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的时效性和感染力的建议和对策。  关键词: 高职“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 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