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求生”应是一种本能欲望,但近来东莞的“连跳”事件让人触目惊心。这种轻视生命的行为就像病毒一样迅速在各地校园漫延开来,这些个案影响青少年的生命价值导向,也给教师增加了具大的压力,影响校园的和谐发展和社会的安全稳定。如何在职业素养课程中渗透生命教育,引导学生正确疏导不良心理影响,形成正确的与新时代需求接轨的价值观、职业观、人生观,是本文探索的方向。
【关键词】生命教育 职业素养 中职德育
【中图分类号】G4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24-0043-02
一、引言
教育的本质就是生命教育,德育的本质功能则是对于人的生活意义的求索和生存质量的提升。在中职学校,学生没有升学的压力,但却存在很多隐性的心理需求, 比普通中学生存在更多面对来自学业、就业、人际交往、情感等多问题,并可能由此产生焦虑、抑郁、偏激等心理失衡现象,进而导致行为上的误区。
职业素养课程的开展虽然给学生提供一个适应企业岗位需求的晋升平台,但仍然无法取代学生成长周期中认知的规律缺陷。那么如何将生命教育依托职业素养课程这个支点渗透到学生意识中,引导他们形成良性的生命观,将“轻视生命”隐患杜绝在萌芽中,是目前德育工作深化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生命教育的内涵是广泛的,包括认识生命、保護生命、珍爱生命、欣赏生命,探索生命的意义,实现生命价值等的活动。充分挖掘生命教育的内涵元素,让生命教育渗透于中职学校职业素养德育教学及其实践活动中,搭建生命教育的良好平台,可以更有效的促进中职学校的生命教育成效,提升学生的生命教育意识。
二、生命教育渗透职业素养课程如锦上添花
以职业素养课程一年级、二年级课程对比为例,当生命教育渗透进职业素养课程,二者相得益彰;反之,则容易形成生命教育的空缺。
一年级的课程中蕴含着生命教育的元素,例如时间管理中如何认知生命时间,课程中用了“我的生命线”心理活动,参悟的同学或为曾经对生命的忽略而释内疚,或者为曾经的虚度而释放羞愧,或者为曾经匆匆擦肩而过的生命释放遗憾……每位同学都能在活动体验中感知生命的可贵与珍贵,更重要的是学生在未来的生活或就业中都会深深记得这份生命的体验,课程给予学生的是一种珍贵的“生命”种子,这种思想的种子将深深扎根在学生心中,指引他们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稳步前行。
可以说一年级的职业素养课程融入了生命教育,运用如冥想、画图、体验等教学形式,其课程设计的初衷正是考虑到新生入学面临新环境所可能产生的不安全心理因素,关注的是如何引导学生更快乐的存活在新环境中。
二年级的课程中更侧重技能教育的元素,关注的正是“社会本体”,从社会对用人需求、企业用人需求的角度来教育学生提升职业素养能力。面对现实,学校永远不能代替真实的社会。所以在对口就业的五年内,少有毕业生能在同一个岗位中工作时间超过五年。笔者认为,生命教育的内涵中应当包括“如何在职场中生存得更好”的生存教育,虽然与“生死”无直接关联,但却是人从校园转变成社会成熟人过程中重要的一个阶段。在中职生就业初期的8年既是积累人生社会工作经验的黄金时期,也是他们能否保证未来生命质量的生命意识的重要巩固阶段。舍弃了各种心理体验活动,回归课程本身的能力提升本是好的,但却无法舍弃那份属于中职学校学生的年纪、身心发展规律。技能再高也无法磨灭在成长过程中,来自家庭、过去学校教育、亲友的评价等方面对学生产生的影响。
通过对比可以看出,渗透了生命教育的职业素养课程使学生如沐春风。没有了生命教育的渗透,中职职业素养课程便少了几分光彩与力量。
三、在教学活动中倡导分享与体验,丰富中职职业素养课程中的生命教育元素
针对中职学校的学生而言,生命教育内涵中应当包括“职业生命教育”。生命教育倡导分享、体验、感悟,它的实践性极强。尤其是二年级的职业素养课程,更应当加入更有深度的分享与体验,甚至可以通过戏剧表演、模拟情景等,让学生直接参与、感受人物的情绪,体会其中的喜、怒、哀、乐,了解自己今后可能遇到的困难、挫折,进而学会生活、学会坚强,从而理解他人的处境,进而学会在职业生涯中体谅他人、与他人友好相处。
例如在二年级职业素养课程问题解决能力训练中,设计中运用的戏剧表演,这种表现方式比角色扮演更能引发学生对生命、对职场面临问题的理解与感悟。在创新创业能力提升训练中,设计“现场销售”体验环节与创业设计书评比,这些活动的分享与体验比任何的技能方法更能让学生认知职场的规则,进而学会合作、学会调整良好的职业心态,继而学会在职业生涯中如何坚守“敬业”、“诚信”。
四、开展丰富多彩的职业素养德育实践活动,保障课程教育教学成效
首先, 强化生命意识教育。
每个生命的诞生都是上天送给世界最好的礼物生命,应该具有公平性。生命意识正是每个学生能够意识到生命的存在,并清楚认知生命本质及敬畏。在职业素养课程之余多开展生命教育活动,有利于巩固课程教学效果。
课程中会引入一些带有启发意义的有关生命成长的影视、文学作品,使学生在丰富的电影电视节目中感悟生命的可贵,例如听《中国达人秀》中阿达木歌声中表达对亲人、生活、自然生命的热爱,学生在分享中纷纷表达出“活得阳光就是对生命最好的尊重”的感悟。课后可借助社团的开展,引导学生从完整的影视或文学作品中学会欣赏生命中那不屈的灵魂魅力,例如电影《三打白骨精》白骨精的生命观,《超体》中对生命的重新认知……这些优秀的作品能使学生在意识到自我生命的珍贵性的同时,感悟到需要平等地看待每一个存在的生命。
其次,强化职业生命安全意识。
这可以通过组织学生积极参加公益社会实践,参与一些关爱生命、珍惜生命的社会活动。例如传统文化传播、希望工程、“便民志愿服务”活动等,唤醒他们的生命意识;并树立优秀职业素养榜样,通过参观企业、回访往届优秀毕业生等活动,让他们感受“职业”生命意识的可贵,增进他们对职业生命意识的理解,珍惜现有的生活状态,学会感恩等。 五、开发生命教育系列课,促进生命教育渗透职业素养课程
中职学校的生命教育要充分利用中职学生青春期教育、心理教育、安全教育、健康教育、环境教育等方面的内容,以往单一的专题教育形式或者传统的班会形式都不足以体现生命教育的成效。开发以职业素养课程为支点,融合生命教育核心的校本课程刻不容缓。
从生命教育本质角度来看,这类校本生命教育课程的模式可以分为“呵护(Care)、记录(Record)、感恩(Thanksgiving)、分享(Share)”(简称“CRTS模式”)四部分。其中可以结合中职学生的专业特点,从学生的兴趣、经验、专业发展热点等问题,结合区域企业用人需求及专业往届毕业生反馈,将相关内容整合起来,有系列有侧重的开展灵活、有效、多样的生命教育活动。引导学生探究生命的可贵、生活的意义以及自我保护等。从生命教育的根源来看,中职学校保持与家长的沟通,做好家庭教育辅助也是一个有效的教育努力方向。
没有有效的德育支点来实现生命教育的德育功能,生命教育只能流于形式,流于肤浅的说教。如果依托职业素养课程为支点,可以将生命教育中的内涵挖得更深。学生未来可持续发展的职业生涯,仅仅依靠技能是不够的,而相辅相成的其他素养能力例如服务意识、问题解决能力等需要有积极的心理基础及积极的思维。而这些的支点恰恰是对生命的尊重及对生存高质量的追求意识。
换言之,职业素养课程需要渗透生命教育来丰富其德育輻射功能;生命教育需要以职业素养课程为支点来实现其德育功能。
六、小结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发[2004]8号)中明确在教育中实施生命教育。2012年5月,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推出“生命教育导师”职业岗位培训认证,标志着“生命教育导师”作为一项新的职业由此诞生。同时生命教育是一项系统的工程,需要家庭、学校、社会密切的配合,共同参与。中职学校的生命教育尚处于萌芽阶段,需要全社会的广泛参与,充分发挥社会、家庭的力量,形成教育合力,共同推动中职学校生命教育的发展。学校无法左右每个家庭的成长周期与形式,但在学校的教育中可以在德育中渗透生命教育,使每位学生树立正确而又富有生命力量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正是中职学生健康成长,正确处理一切人生问题的前提。
参考文献:
[1]魏建,陈丽萍.中职学校开展生命教育的实践研究[J].速读旬刊,2014.
[2]张振波.中职学校开展生命教育的思考与研究[J].学周刊,2015.
[3]万萍.浅谈中职学校生命教育的开展[J].科技咨询.2016.
[4]王才用.关于中职学校生命教育的若干思考[J].湖南邮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3.
[5]李高峰. 论学校生命教育课程的设计[J].
[6]胡宝泉. 德育生命化:学校德育工作中生命教育的缺失与重建[J].
[7]郭丽影,刘慧.教师——生命教育的支点[J].基础教育研究,2017.01.08.
[8]佟会敏.将生命教育课程化[J].人民政协报.2017.04.05.
[9]曲枰树.思想品德课实施生命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全国智慧型教师培养体系建构模式学术会议论文集,2016.12.26.
[10]苗睿岚,薛晓阳.生命教育的转向与教育定位[J].教育发展研究,2016.12.25.
作者简介:黄莹,1979-01,女,广东,中学一级职称,研究生学位,主攻职业素养教学,现代职场礼仪,生命教育。
【关键词】生命教育 职业素养 中职德育
【中图分类号】G4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24-0043-02
一、引言
教育的本质就是生命教育,德育的本质功能则是对于人的生活意义的求索和生存质量的提升。在中职学校,学生没有升学的压力,但却存在很多隐性的心理需求, 比普通中学生存在更多面对来自学业、就业、人际交往、情感等多问题,并可能由此产生焦虑、抑郁、偏激等心理失衡现象,进而导致行为上的误区。
职业素养课程的开展虽然给学生提供一个适应企业岗位需求的晋升平台,但仍然无法取代学生成长周期中认知的规律缺陷。那么如何将生命教育依托职业素养课程这个支点渗透到学生意识中,引导他们形成良性的生命观,将“轻视生命”隐患杜绝在萌芽中,是目前德育工作深化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生命教育的内涵是广泛的,包括认识生命、保護生命、珍爱生命、欣赏生命,探索生命的意义,实现生命价值等的活动。充分挖掘生命教育的内涵元素,让生命教育渗透于中职学校职业素养德育教学及其实践活动中,搭建生命教育的良好平台,可以更有效的促进中职学校的生命教育成效,提升学生的生命教育意识。
二、生命教育渗透职业素养课程如锦上添花
以职业素养课程一年级、二年级课程对比为例,当生命教育渗透进职业素养课程,二者相得益彰;反之,则容易形成生命教育的空缺。
一年级的课程中蕴含着生命教育的元素,例如时间管理中如何认知生命时间,课程中用了“我的生命线”心理活动,参悟的同学或为曾经对生命的忽略而释内疚,或者为曾经的虚度而释放羞愧,或者为曾经匆匆擦肩而过的生命释放遗憾……每位同学都能在活动体验中感知生命的可贵与珍贵,更重要的是学生在未来的生活或就业中都会深深记得这份生命的体验,课程给予学生的是一种珍贵的“生命”种子,这种思想的种子将深深扎根在学生心中,指引他们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稳步前行。
可以说一年级的职业素养课程融入了生命教育,运用如冥想、画图、体验等教学形式,其课程设计的初衷正是考虑到新生入学面临新环境所可能产生的不安全心理因素,关注的是如何引导学生更快乐的存活在新环境中。
二年级的课程中更侧重技能教育的元素,关注的正是“社会本体”,从社会对用人需求、企业用人需求的角度来教育学生提升职业素养能力。面对现实,学校永远不能代替真实的社会。所以在对口就业的五年内,少有毕业生能在同一个岗位中工作时间超过五年。笔者认为,生命教育的内涵中应当包括“如何在职场中生存得更好”的生存教育,虽然与“生死”无直接关联,但却是人从校园转变成社会成熟人过程中重要的一个阶段。在中职生就业初期的8年既是积累人生社会工作经验的黄金时期,也是他们能否保证未来生命质量的生命意识的重要巩固阶段。舍弃了各种心理体验活动,回归课程本身的能力提升本是好的,但却无法舍弃那份属于中职学校学生的年纪、身心发展规律。技能再高也无法磨灭在成长过程中,来自家庭、过去学校教育、亲友的评价等方面对学生产生的影响。
通过对比可以看出,渗透了生命教育的职业素养课程使学生如沐春风。没有了生命教育的渗透,中职职业素养课程便少了几分光彩与力量。
三、在教学活动中倡导分享与体验,丰富中职职业素养课程中的生命教育元素
针对中职学校的学生而言,生命教育内涵中应当包括“职业生命教育”。生命教育倡导分享、体验、感悟,它的实践性极强。尤其是二年级的职业素养课程,更应当加入更有深度的分享与体验,甚至可以通过戏剧表演、模拟情景等,让学生直接参与、感受人物的情绪,体会其中的喜、怒、哀、乐,了解自己今后可能遇到的困难、挫折,进而学会生活、学会坚强,从而理解他人的处境,进而学会在职业生涯中体谅他人、与他人友好相处。
例如在二年级职业素养课程问题解决能力训练中,设计中运用的戏剧表演,这种表现方式比角色扮演更能引发学生对生命、对职场面临问题的理解与感悟。在创新创业能力提升训练中,设计“现场销售”体验环节与创业设计书评比,这些活动的分享与体验比任何的技能方法更能让学生认知职场的规则,进而学会合作、学会调整良好的职业心态,继而学会在职业生涯中如何坚守“敬业”、“诚信”。
四、开展丰富多彩的职业素养德育实践活动,保障课程教育教学成效
首先, 强化生命意识教育。
每个生命的诞生都是上天送给世界最好的礼物生命,应该具有公平性。生命意识正是每个学生能够意识到生命的存在,并清楚认知生命本质及敬畏。在职业素养课程之余多开展生命教育活动,有利于巩固课程教学效果。
课程中会引入一些带有启发意义的有关生命成长的影视、文学作品,使学生在丰富的电影电视节目中感悟生命的可贵,例如听《中国达人秀》中阿达木歌声中表达对亲人、生活、自然生命的热爱,学生在分享中纷纷表达出“活得阳光就是对生命最好的尊重”的感悟。课后可借助社团的开展,引导学生从完整的影视或文学作品中学会欣赏生命中那不屈的灵魂魅力,例如电影《三打白骨精》白骨精的生命观,《超体》中对生命的重新认知……这些优秀的作品能使学生在意识到自我生命的珍贵性的同时,感悟到需要平等地看待每一个存在的生命。
其次,强化职业生命安全意识。
这可以通过组织学生积极参加公益社会实践,参与一些关爱生命、珍惜生命的社会活动。例如传统文化传播、希望工程、“便民志愿服务”活动等,唤醒他们的生命意识;并树立优秀职业素养榜样,通过参观企业、回访往届优秀毕业生等活动,让他们感受“职业”生命意识的可贵,增进他们对职业生命意识的理解,珍惜现有的生活状态,学会感恩等。 五、开发生命教育系列课,促进生命教育渗透职业素养课程
中职学校的生命教育要充分利用中职学生青春期教育、心理教育、安全教育、健康教育、环境教育等方面的内容,以往单一的专题教育形式或者传统的班会形式都不足以体现生命教育的成效。开发以职业素养课程为支点,融合生命教育核心的校本课程刻不容缓。
从生命教育本质角度来看,这类校本生命教育课程的模式可以分为“呵护(Care)、记录(Record)、感恩(Thanksgiving)、分享(Share)”(简称“CRTS模式”)四部分。其中可以结合中职学生的专业特点,从学生的兴趣、经验、专业发展热点等问题,结合区域企业用人需求及专业往届毕业生反馈,将相关内容整合起来,有系列有侧重的开展灵活、有效、多样的生命教育活动。引导学生探究生命的可贵、生活的意义以及自我保护等。从生命教育的根源来看,中职学校保持与家长的沟通,做好家庭教育辅助也是一个有效的教育努力方向。
没有有效的德育支点来实现生命教育的德育功能,生命教育只能流于形式,流于肤浅的说教。如果依托职业素养课程为支点,可以将生命教育中的内涵挖得更深。学生未来可持续发展的职业生涯,仅仅依靠技能是不够的,而相辅相成的其他素养能力例如服务意识、问题解决能力等需要有积极的心理基础及积极的思维。而这些的支点恰恰是对生命的尊重及对生存高质量的追求意识。
换言之,职业素养课程需要渗透生命教育来丰富其德育輻射功能;生命教育需要以职业素养课程为支点来实现其德育功能。
六、小结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发[2004]8号)中明确在教育中实施生命教育。2012年5月,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推出“生命教育导师”职业岗位培训认证,标志着“生命教育导师”作为一项新的职业由此诞生。同时生命教育是一项系统的工程,需要家庭、学校、社会密切的配合,共同参与。中职学校的生命教育尚处于萌芽阶段,需要全社会的广泛参与,充分发挥社会、家庭的力量,形成教育合力,共同推动中职学校生命教育的发展。学校无法左右每个家庭的成长周期与形式,但在学校的教育中可以在德育中渗透生命教育,使每位学生树立正确而又富有生命力量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正是中职学生健康成长,正确处理一切人生问题的前提。
参考文献:
[1]魏建,陈丽萍.中职学校开展生命教育的实践研究[J].速读旬刊,2014.
[2]张振波.中职学校开展生命教育的思考与研究[J].学周刊,2015.
[3]万萍.浅谈中职学校生命教育的开展[J].科技咨询.2016.
[4]王才用.关于中职学校生命教育的若干思考[J].湖南邮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3.
[5]李高峰. 论学校生命教育课程的设计[J].
[6]胡宝泉. 德育生命化:学校德育工作中生命教育的缺失与重建[J].
[7]郭丽影,刘慧.教师——生命教育的支点[J].基础教育研究,2017.01.08.
[8]佟会敏.将生命教育课程化[J].人民政协报.2017.04.05.
[9]曲枰树.思想品德课实施生命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全国智慧型教师培养体系建构模式学术会议论文集,2016.12.26.
[10]苗睿岚,薛晓阳.生命教育的转向与教育定位[J].教育发展研究,2016.12.25.
作者简介:黄莹,1979-01,女,广东,中学一级职称,研究生学位,主攻职业素养教学,现代职场礼仪,生命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