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温经典韵律 细品琴艺魅力

来源 :北方音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uwengl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扬琴曲《林冲夜奔》是以中国古典文学名著《水浒传》中的梁山好汉为主要人物,且都是历经人间沧桑和风云险阻的传奇式英雄为题材创作而成。试从中华文化传统思维方式探寻人物的民族戏剧性与英雄标志性的角色气质,追求通过音乐的特殊语言来表达文学历史中的人物形象和特点,借鉴戏曲中的艺术腔调、曲式结构、昆曲与京剧音乐特色,将《新水令》、《雁儿落》等曲牌素材与现代音乐技法相互融合,更突出音乐主题悲壮深沉、愤慨反抗的形象。扬琴演奏该作品运用多种创新技巧,1984年首创用十多件打击乐器伴奏或西洋管弦乐队协奏,增强了音乐色彩和艺术魅力。笔者通过与作品原创者的认真学习,受益匪浅,较为详细地分析作品和阐释作品,其旨意在于抛砖引玉,对以后的扬琴艺术作品和演奏都有很好的借鉴和指导作用。
  【关键词】林冲夜奔;音乐魅力;演奏艺术;民族神韵;戏剧性;英雄性
  扬琴独奏曲《林冲夜奔》是以“标题”、“戏剧情节”为背景,鲜明、具体地刻画了林冲英雄落难、怒火满腔、冲风踏雪、战胜险阻、夜奔梁山的豪情壮举,又是扬琴技术技巧应用比较全面的一首大型独奏作品。《林冲夜奔》的创作来源主要出自中国古典文学名著《水浒传》的第七至十一回,即“花和尚倒拔垂杨柳;豹子头误入白虎堂;林教头刺配沧州道;鲁智深大闹野猪林;柴进门招天下客;林冲棒打洪教头;林教头风雪山神庙;陆虞侯火烧草料场;朱贵水亭施号箭;林冲雪山夜上梁山。”①
  在传统戏曲中,《林冲夜奔》讲述如下:处于封建的宋王朝,权贵们的仗势凌人之势有增无减。高太尉之子高衙内看中林冲之妻,设下种种圈套,使得林冲误入白虎堂,含冤入狱,但高太尉、陆虞侯仍不放过他,欲将他置于死地。再次设下阴谋诡计,在宣判充军派他去看守草料场,打算夜里放火,即使不能烧死,也能以更重的罪名陷他于死定。这种一而再、再而三的迫害,使林冲忍无可忍,他抛去幻想愤怒而给以反击,杀死仇敌之后,连夜投奔梁山。
  乐曲《林冲夜奔》共分五段,即引子—愤慨—夜奔—风雪—上山。该乐曲采用“起承转合”的曲式结构。引子、愤慨为“起”,夜奔为“承”,风雪为“转”,上山为全曲之“合”。
  该作品的文学题材和音乐素材都具有浓厚的戏剧性,乐曲的律动、曲式结构、旋法、句读、气息、韵腔、板眼等音乐元素都让人联想到传统戏曲的表演,乐曲有着极其细致的情感表达,无疑对演奏者的音乐表演和弹奏能力要求甚高。作品中的扬琴演奏技巧很多,重点有“双音琴竹”与“滑抹音指套”的使用,“滑抹”与“摇拔”技巧的运用,及模拟风雪声的音响效果来表达人物内心不平静的快速半音阶技巧等。技术是手段,音乐表现是目的,不能仅为了炫技而忽略音乐表现力。整个作品的表演要更富有感染力和艺术灵魂。
  一、引子、愤慨——“起”
  首先,“引子”是富有戏剧性的散板(如例1)。
  一开始就以“击鼓”的节奏拉开序幕。一击起鼓,留有余韵,并与大鼓相呼应渲染乐曲的特定气氛。该韵律汲取了京剧打击乐中以强烈的节奏变化和力度变化表达内在情绪的手法,形象地突显林冲当时的落魄与困顿,为后面故事发展埋下了伏笔。这里运用了“双音琴竹”,即每个和音上有两个琴竹头,右竹为四度,左竹为三度,双手齐竹时可奏出各种三和弦,充实了扬琴演奏和声性、多声织体的技巧。该技巧由点到面的轮竹增强了音响效果和音乐表现力。在演奏时,注意单音与双音的交替运竹,做到心中有数,调整好击弦的角度,使声音更具有爆发力。
  演奏过程中的音乐情绪表达环节要重视气息运用与控制,尤其在强烈的情绪转换一瞬间,若把握得当是能获得很好的音响效果。如引子开始的第1—2小节,演奏时要有一种积郁很深、势不可挡的情感,运用“屏息”使这两拍之间稍有停顿,从点到线,由弱渐强,层层推进高潮。在第2小节中,连续五个七和弦的出现,要弹奏得铿锵有力,犹如林冲对权贵们的愤恨是极其深刻的,紧接着三连音的爆发性,第四拍突然由一个琶音到单音的三次反复,待余音消失后,以轻柔的动作和极弱的力度,慢起、渐快渐强的弹奏音型。该演奏情绪再次显露出林冲英雄内心愤愤不平的心理。
  乐曲中的“无限反复”借鉴了中国戏曲音乐的旋法(如例2)。
  例2:
  此处要学习京剧板鼓演奏的表达方式,是通过速度和力度来表现音乐,刻画林冲反复纠结、“叩天问地”的心情。在第四次反复时,是前面音乐的向上移高四度的重复,第一拍轮音作为情绪的铺垫,一进入速度就放慢,掷地有声地奏出四个强有力的和弦,至“无限反复”时,顿然弱奏,这是一个强烈的情绪转折点,表现林冲内心悲愤交织的复杂情绪。
  在演奏“引子”时,注意音准、节奏、音色、力度四要素。按谱子要求演奏,弹奏出的音符也要有棱角,遵循音乐情节的发展规律。其次,夸张的力度变化是表达音乐情绪的关键,同时也是内心感情的驱使,如果仅按照乐谱中的基本力度标记去演奏,只会获得刻板僵化的音响效果,缺乏音乐情绪感染力。诚然,熟练的技术也是非常重要的,从技术上说大幅度、快速力度变化的关键是发力点的不同,要调整好指、腕、臂(包括大臂、小臂)和指腕、腕臂间相互的发力方式。
  第一乐段“愤慨”,旋律活动在浑厚深沉的低音区,以单旋律为主线,整段情绪既要低沉也不失阳刚之气。演奏的音色要结实有力,尤其是装饰音不能弹得太弱,应富有棱角。弹奏时也必须有古典之韵味。虽然是慢板,但不能拖沓松散,轮竹时不能间断,音色要凝重浑厚;每两小节是一乐句,句读之间要注意气息转换,保持稳定深沉的呼吸(如例3)。
  例3:
  反竹在高音区的模仿,要奏得纤细、遥远,略有渐强,轮音要注意时值的准确,犹如林冲心灵深处的痛苦萦绕不去。乐曲相继转入下属调的中、高音区,配奏和声性织体,更进一步深化了主题的形象。在演奏时,两种音乐旋律要层次分明,强调主旋律的准确清晰,各自有不同的情绪和气息。创作者借鉴了琵琶武套大曲“舞曲文弹”和戏曲中“武戏文唱”的传统艺术表现手法,富有音乐形象抒情性与英雄性的结合。   “愤慨”这一乐段,不仅要注意传统演奏技法的运用,而且新技法如摘音、山口滑拨也要熟练掌握。单音的轮奏、装饰音、反竹、乐句间的过渡衔接句等,整体音色要有所控制,不能太躁;乐句的上行渐强、下行渐弱力度变化要对比明显,符合音乐表现规律。本乐段出现了新技法——摘音,即用左手大拇指和食指捏紧“6”音的琴弦,发出“锝”的明亮音色。这是戏曲中“板”的音响模拟,以表达思索和犹豫之情,演奏要注意音色与情感的一致。“山口滑拨”,即在山口外侧滑拨,这是一种“效果音响”,而非无目的的表现,它是音乐叙述中的一个重要情绪的转折,要顺其自然在弦面上轻轻滑过,有种“寒风萧萧”的感觉,借此为下一乐段作了情景铺垫。
  二、夜奔——“承”
  第二乐段“夜奔”,这段是单三部的曲体,采用戏曲音乐中“紧打慢唱”的手法,构成扬琴多声织体的技巧,表达林冲坚定信心和紧迫感。演奏时,速度不宜太快,弹奏得要有弹性和力度、紧凑而肯定。
  例4:
  转到G调之后(如例4),具有中国传统戏曲的韵律旋法,短句子具有衔尾式的“领”与“合”,前句的落音是后句的节奏重复音。节奏型简单而富有戏剧性色彩,再加上戏曲打击乐——板鼓、铃鼓的伴奏,惟妙惟肖地描绘出林冲连夜赴梁山的场景,决心已定,前途未卜,几分兴奋,几分忐忑。随着音乐情绪的发展由慢渐快、越来越快、越来越强。每一乐句的重音在弱位上,其中重音的弹奏要根据整个音乐情绪而不断强调。
  例5:
  “夜奔”的第三个小段,是该段主题在另一个调性中的再现(如例5),以十六分音符的方式构成戏曲中“紧打慢唱”,同时结合琵琶武曲的节奏音型特点,阴阳顿挫、明显的乐句要有敏锐的律动感,配奏打击乐器的锣鼓点,生动地表现了林冲在茫茫黑夜、急迫奔走的场景。在演奏本乐段时,注意乐句韵律,如京剧唱腔中的“垛板”、“半拍起”,弹奏要干净利落。乐句中的长音以扬琴特有的“八度衬音”技法所代替,左右手力度均衡、统一;音色要有所控制,强而不躁,弱而不虚,富有颗粒性与弹性。
  三、风雪——“转”
  这一乐段是全曲发展的最高潮(如例6),具有强烈的抗争性,矛盾冲突至极,表现林冲顶风踏雪、不畏艰难险阻的情景。扬琴演奏出现上行音阶、下行半音阶式的急剧变化;调式的转换,主题音乐动机交替的展开与抗争;摇指的跌宕起伏等情绪表现,在风雪交加、天昏地暗的音乐背景下,林冲历经沧桑和风云险阻,冲风踏雪,逆流勇进。该乐段具有两种音调,双重意义:其一,林冲主题,代表高太尉、富安等权贵们的势力;其二,风雪主题,代表自然环境的恶劣;情与景的音调相互交织,整体音乐情绪变化复杂,个性对比鲜明。
  例6 :
  从演奏技术来讲,这一乐段是有一定难度的。音域跨度很宽,从低音区到高音区的上行快速音阶,同时又从高音区到低音区的下行半音阶的快速演奏,音符的准确、节奏的稳定、音色的控制、力度的变化等方面都要表现得恰到好处。这种高难度的技术控制对演奏者来讲,需要具有扎实的演奏技能基本功和音乐表演的心理素质。
  此外,在演奏过程中,心理情绪调节和生理机能的控制要协调统一,避免情绪紧张引起腕、臂、肩的肌肉紧张而影响正常演奏。
  半音阶弹奏得要干净利落,左右手要平衡,尤其左手的独立性要重点练习(如例7)。
  例7在演奏上行和下行半音阶时,力度变化要明显,颗粒性要强,最高音保持一定力度,呼吸运用恰当,这样弹奏起来有棱角,不至于杂乱无章。这六组半音阶的力度变化各不相同,模拟风雪声,演奏者内心要富有幻想。
  在摇拔之前,将手中的单音琴竹分别放到左右琴盖上(可垫上棉布,防止琴竹下滑),左手迅速戴上滑抹音指套,右手拿起拔片。按照谱子“小起小落、中起中落、大起大落”进行演奏,左右手相互配合,力度和速度不断加强、加快,衔接着前面的风雪漫天的感觉,并把这种情形推向高潮,同时在大鼓和吊钹的铺垫下,演奏者迅速将滑抹音指套和拔片放回原位置,拿起双音琴竹,准备下一乐段的演奏(如例8)。
  例8:
  (注释②)
  这一乐段是全曲的转折点,即转部,如同黄金分割点,乐曲结构布局恰如其分。矛盾的冲突性、戏剧性的情绪通过音符的精心设计和精湛的演奏技术表现得淋漓尽致,要注意从全局把握乐曲,层次感和整体感要分明。
  四、上山——“合”
  第四乐段“上山”,该主题音乐与第一乐段有直接关系,在曲式结构上属于主题“再现”。当然,音乐作品中的“再现”不是一个简单的重复,而是以崭新的面目展现主题内涵的段落(如例9)。
  例9:
  双音琴竹的重量、广板辉煌的情绪及配上打击乐(大鼓、吊钹、小锣、大钹)的气势,使得音乐有种豁然开朗,茅塞顿开的色彩。也要注意单音与双音演奏力量的均衡。
  例10:
  全曲的尾声是在浓郁的戏曲音乐色彩中进行着,与“引子”中的节奏韵律相同,伴有首尾呼应之格局(如例10)。打击乐与演奏者的默契配合,情绪高涨、铿锵有力。音乐多层次的展开不断推向高潮,再现英雄战胜险难、满怀豪情投奔梁山举义的情景。音域宽广豪迈,加以锣鼓伴奏之磅礴气势,催人奋进、震撼之感。
  五、学习扬琴作品中启示
  扬琴曲《林冲夜奔》是一首高度思想性和艺术性结合的音乐作品。乐曲富有昂扬斗志、悲壮愤恨的气质和倒逼人性、浓烈抗争的胆魂,具有戏剧性、哲理性及震撼之美。就扬琴艺术表现与演奏技巧的继承与发展而言,《林冲夜奔》充分体现原创作者关于扬琴艺术技巧发展的优势和趋向的一贯主张,即“左右全能,点线有致,曲直兼济,纵横交织”③。因此,它冲破了民族器乐创作和演奏上的程式化的框架。该曲在创作上力求做到传统民族创作手法和现代作曲手法的有机结合,赋予音乐主题气质上的对比(抒情性与英雄性的对比);情与景的对比(人物与大自然、深沉与激越情绪的对比);配器手法上的对比(即独奏与打击乐伴奏的对比、力度与音色的对比)。   针对演奏技巧的运用和发挥,也体现了扬琴艺术演奏的全方位性能。曲中运用双音琴竹,可以奏出丰富的三和弦音色,又加强了扬琴演奏的力度、厚度;运用了高难度、夸张式的摇指滑音技法、山口滑拨、摘音,以及和声对位的多声织体等创新技巧,极大地丰富了扬琴的音色,同时更加提升了扬琴的艺术表现力。
  此外,乐曲中伴奏形式也打破常规民乐队配器方式,采用十四件中国打击乐器轮番迭出,如定音鼓、板鼓、大小锣、镲、大小木鱼、碰钟、串铃等,从而产生了新的音色组合效果和对比突出的节奏变化,增强了音乐的色彩性和戏剧性。
  如何演绎好这首经典作品——《林冲夜奔》,笔者认为除了要具备扎实的基本功、娴熟的技巧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外,还应多多了解和学习文学原著施耐安创作的《水浒传》一书,文中刻画的林冲人物形象在文学表达角度是怎样解读和描述,同时要了解当时所处的时代背景及人文内涵。演奏者要认真地分析、研究、对比扬琴作品与文学原著在艺术表现手法上存在的异同之处。原著属于文学作品,其特点是善于写实;扬琴曲属于音乐作品,音乐本身并不擅长写实也不专于具体细微的描写,它只能通过音乐旋律的不同音调、不同节奏、不同力度、不同音色的层层展开、推进、高潮与回归原速,音乐情绪如此静动相宜、跌宕起伏,使得演奏者和听者在音乐结束时都不能即刻平复情绪的终止。
  笔者通过对《林冲夜奔》各段音乐技法与情绪的分析与诠释,仅属于个人向原创者学习演奏过程中的一些心得体会,其旨意在于抛砖引玉,对以后的扬琴艺术作品和演奏都有很好的借鉴和指导作用。
  注释:
  ①[明]施耐庵.水浒传[M]..第一版.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12年:第48至78页。
  ②注:用402型扬琴演奏,左码条第一个弦码可改用29号钢弦三根,定弦为#f1—a1—c2.。滑抹音指套是用金属指环加小圆棒组成的指套,戴在左手中指或无名指的第二关节处。
  ③项祖华. 扬琴艺术的世纪回眸与展望. 民族音乐研究 [J].2001年第4期.第10页.。
  参考文献
  [1]项祖华著.项祖华扬琴作品集[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0.
  [2]何昌林.风云变色 星辰失度——听项祖华的扬琴新作《林冲夜奔》[J].人民音乐,1989(5):第4至5页.
其他文献
【摘要】本文对比了我市音乐教师与全省小学教学的差距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音乐教学;差距  初冬乍寒的合肥,2015年度安徽省第八届中小学音乐优质课比赛在热烈的气氛中完满结束。活动从开始到结束都洋溢着浓浓的学习探究氛围。不论是歌唱教学的方式还是欣赏教学的意义,身势律动的应用还是教学环节的开展,评委和老师在课上和课下都进行了热烈的讨论。比赛的整个过程不仅是教师评比的过程也是观摩老师学
期刊
【摘要】图形谱是用最直观最简单的图画形式来表现音乐,即通过实物、点、线等图形或符号表现旋律线条的走向、节奏的长短和音的强弱等,从简短、浅显的素材入手,将较难掌握的节奏、旋律,根据不同的歌曲内容或意境,设计成一种“框架式”的音乐,使音响得以外化,丰富学生的感性体验,积累审美经验。  【关键词】音乐意境;审美;音乐欣赏  图形谱是用最直观最简单的图画形式来表现音乐,即通过实物、点、线等图形或符号表现旋
期刊
【摘要】结合新课程的教学方式,体现素质教育的观点,提高高中学生对民族音乐的认识,从而对高中音乐教学方式进行探讨。本文首先说明推进高中音乐中民族音乐教学对学生的作用与影响,再详细探讨高中音乐教学中实施民族音乐教学的具体建议,提高民族音乐教学的有效性,从而达到传承民间音乐,弘扬民族文化的要求。  【关键词】高中音乐;民族音乐;教学内容;审美观;有效性  一、积极推进高中音乐民族音乐教学的重要性分析  
期刊
摘要:低碳经济已经在我国各行业各的发展中占据着重要的思想地位,而建筑工程行业作为高耗能行业,需要在此基础上行加大力度实施节能减排措施,并在政府的管理和帮助下,通过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等各种节能手段和措施来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促进建筑工程行业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低碳经济背景下、节能减排、发展  引言:低碳经济背景下的节能减排发展十分重要,其能够使得整体的技能减排的效率得到相应的提升。在进行节能
期刊
【摘要】中国传统的音乐作品大多是做横向发展的,即使是有不同的乐器演奏部分或作品(如江南丝竹的作品等等),也一般以齐奏的方式出现,这些传统音乐作品呈现出线行思维,看重旋律的起伏和发展,而技巧上加花变奏,极尽所能。直到近现代,作曲中的和声、对位、复调等多声部技法才被广泛运用起来,如贺绿汀的《牧童短笛》等。而本文将着重阐述,笔者在现代民族乐器作品中的对于多声思维创作的发现和理解。  【关键词】中国音乐
期刊
【摘要】“又见”顾名思义“又看见”,是一种历史的重现。《又见平遥》是又见团队致力创新打造与“印象”系列并行的一个品牌尝试,由室外实景演出走向室内情境体验,《又见平遥》这个故事是王潮歌导演对平遥民俗、史实进行了高度提纯的基础上展现的一个因血脉羁绊而生的情义故事,展现了平遥文化中重德行、重情义、重根祖血脉之文化传统。该剧的成功出演拉动平遥旅游经济快速增长,以及衍生出很多相关产品拉动投资与就业。为山西由
期刊
【摘要】在中国各个民族中流传着许多具有浓厚地域文化和生活的气息的舞蹈、舞蹈其风格各异。这些舞蹈都具有浓厚的区域文化气息。维吾尔族舞蹈是民族民间舞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维吾尔族所特有的舞蹈民族文化代表了其本民族的艺术色彩,本论文通过对《古扎丽古丽》作品进行分析和研究以及对维族舞蹈体态、节奏、动律、腰功及旋转等风格特征进行研究。通过对作品分析了解当代文化作品的创作中,继而认知当代维族舞蹈表演风格传承发
期刊
摘要:在电力系统中,电气高压试验通常所指的是电气设备的绝缘预防试验,是确保电力系统稳定正常运行的重要手段,也是电力设备绝缘监督重要的构成部分。电气高压试验包含绝缘试验、特性试验及耐压试验等,这些试验方法为电力变压器的质量安全提供了保障,进而保障了电力系统运行的安全性。基于此,本文将对电力变压器电气高压试验技术要点进行分析。  关键词:电力变压器;电气高压试验技术;要点  1 电气高压试验的原理  
期刊
【摘要】本文论述了男中音声部和女中音声部中的两种特殊的类型,将其与同声部其他类型的声音区分开来,力求进一步对这个两个声部的声音类型的认识,并提出了一些建议,目的是促进声乐教学进一步发展。  【关键词】声部;类型;次女高音;男中高音;曲目选择  在音乐表演领域中,人声被称为最美的乐器,欣赏者同样具有表演者所使用的乐器——歌喉,这就使得欣赏者最易引起内心的共鸣;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歌唱者的嗓音因每个人的嗓
期刊
摘要:在我国建筑项目如火如荼的发展态势下,很多新建住宅都选择地暖采暖方式。本文结合工程项目的实例,重点分析了地暖保护层地面裂缝问题,通过对比实验方案明确了优化设计方案,并提出加强在材料应用、施工过程的各个环节的严格控制,希望对有效控制地暖保护层地面裂缝问题有所帮助。  关键词:地暖施工,保护层裂缝,裂缝控制,控制方法  1 引言  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快速发展,地暖采暖方式正在被大量的新建住宅所广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