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又见”顾名思义“又看见”,是一种历史的重现。《又见平遥》是又见团队致力创新打造与“印象”系列并行的一个品牌尝试,由室外实景演出走向室内情境体验,《又见平遥》这个故事是王潮歌导演对平遥民俗、史实进行了高度提纯的基础上展现的一个因血脉羁绊而生的情义故事,展现了平遥文化中重德行、重情义、重根祖血脉之文化传统。该剧的成功出演拉动平遥旅游经济快速增长,以及衍生出很多相关产品拉动投资与就业。为山西由能源经济大省向文化经济大省树立标杆起到带头作用,构建文化山西、文明山西、创新山西的新形象。
【关键词】创新;表演形式;文化
前言
《又见平遥》的剧情是王潮歌在平遥采风后提炼和挖掘出来的故事,处于俄国十月革命时期,一片混乱中清朝末期票号王掌柜第六代单传的儿子被沙俄绑架。为了保住王家唯一的血脉,平遥城票号东家赵易硕抵尽家产,雇佣同兴公镖局 232 名镖师一同前往沙俄解救人质。7年过去,赵易硕连同232名镖师全部客死途中,保全了王家的血脉得以延续。
一、托“又见”之魂
王潮歌导演托“又见”之魂让我们移情入梦,走进剧场又见赵家大院、又见选妻场景、又见镖师临行前的悲壮死浴;穿越时空看见城墙上的灵魂给我们讲述这个故事。在电闪雷鸣中见到了一百年前同兴公镖局出镖的232个镖师,他们站在城墙上自说自话,最让我心灵颤动的是一个孩子说:“这么快就到家了,早知道死了就可以这么容易的回家,我之前就不那么害怕了。”让我心里久久不能平静,我仿佛看到了这些人死前的遗憾,对于回到家乡的执念让他们在战火纷飞的沙俄拼死挣扎。我们带着对这些亡魂的敬畏和遗憾继续行走在“平遥城”。
(一)穿越时、空:
观众行走在剧场中穿梭在时光里,一会儿到了现代好像是博物馆的展览,古色古香的展馆里放着金银元宝、漆器、砖雕,一会儿又到了平遥城的古城墙,看到城墙上的亡魂与自己对话,一会儿回到了清末的平遥城赵家大院,败落了的赵家大院,管家和赵易硕的亡魂对话,解释现在的赵家大院已经风光不再换了主人。一会儿又见到了因赵东家离去纷纷关闭歇业的分号镖局,一会儿我们又回到现代跟着旅游团导游讲解平遥历史,但凡有了讲的不对的地方,亡魂就跳出来辩解,引起人们的深思。然而,随着时间流逝我们口口相传的历史不免有了失真和偏差。那么面对这样的现状我们应该做些什么?引起人们的深思…
《又见平遥》情境体验剧的剧场建于平遥城古城墙边,雕梁旧瓦、飞檐翘角,为不夺不远之处平遥城的风采而挖地六米建造。剧场内分为A,B,C,D四个实景演艺区,全部为仿古建筑。剧场开演时,分两批观众分别从两个入口分不同顺序但不碰面观看各个故事场景最后一起到面秀的观看厅。因为每个场景的客容量有限,这样一来分两批观众把剧场客容量增加了一倍。而且观众仅仅靠一次的观看是不能看清故事全貌,每次观看因故事情节的先后安排而会有不同的感受。这是《又见平遥》促使观众重复观看的一大卖点和设计的巧妙之处。
二、完“平遥”之志
(一)文化之志
整部剧以“德”为符号诠释了中国根祖之地,我们的祖先血脉里流淌的豪情、仗义。这种属于我们中国人的品质作为一种精神力量感化和教育着子子孙孙的中华儿女,不忘恩情、不忘祖先、不忘故乡。姓氏故事,一直是中国文化中挥之不去的情结。山西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从北到南逐步形成了宗教文化、晋商文化、和根祖文化三大地域性文化板块。山西正处于根祖文化的发源地,通过“又见”清末赵家镖局为义出镖用三十万两白银、232个镖师和赵东家之命换取沙俄分号王掌柜的独苗血脉。彰显了平遥人仗义赢天下,德行聚人心的智慧,穿越时空,直透人心。
(二)经济之志
随着山西经济转型期的到来和国家文化产业政策的实施。“又见平遥”作为重大的文化项目,会在文化和旅游双方面起到积极的带动作用。“截至2015年年底“又见平遥”演出以近2000场,108万的人次观演。演出收入6440余万。”平遥县印象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康青峰介绍了《又见平遥》的一组数字。2011年十二五规划山西需要寻求契机经济转型,“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推动文化产业成为支柱产业,重点打造一批体现山西文化符号和元素的大型旅游演艺项目,提升山西文化形象的影视、舞台、美术等作品”恰逢其时,《又见平遥》带来转机,它不光为平遥经济做贡献,更是首当其冲地为山西经济转型开源解渴。
三、审“舞蹈”之美
艺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我们尽可能表演的是一种生活的常态,却不得不把它美化,使其具有美感的呈现给受众。人既是舞蹈艺术的创造者,又是“物化了”的“舞蹈艺术品”。《又见平遥》中处处是表演,处处是艺术,处处是舞蹈。选妻片段中,品足、映手、摆腰、扭臀虽是选秀,但为了其表演体现美感所以运用舞蹈动作美化修饰。体现了古代山西晋商富豪选妻时的挑剔细致。侧面反映出当时山西位于全国的经济地位,富豪云集,大家族之规矩繁琐细腻。镖师死浴片段中,在全城挑选出来最贤惠有福气的女人擦身,在镖师身上留下齿印。生活化的情感动作加入舞蹈构图,高低空间,双人舞姿。有托举女伴的造型、有女伴依偎拥抱的造型、有地面仰视依靠的造型。使其相互依恋的感情更加直入人心,观众更加明确的体会到了古代山西的镖局文化及规矩。城墙上亡魂的舞蹈演员单脚固定于城墙,身体穿墙而出伸手触摸的动作反复呈现,有高有低、有旋转行走,无一例外表现了对于回到家乡的渴望和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片尾的《面秀》演员站于案板后,双臂做出揉面,抻面,拉面的动作。结合舞美灯光,我们看到演员们在面粉中舞蹈,面粉在舞蹈中飞扬。随后演员立于舞台中央,手拿着山西传统的白色面粉袋,随着音乐各种抛洒面粉的动态扬出满腔对故土的热爱,让观众对于山西文化有了更深刻直观的体会。该片段运用山西饮食文化渗透中国人民根祖情结,舞蹈淋漓尽致的体现了山西人因面生根、牵连不断的家乡味,故土情。以及对家乡的眷顾,对食物的敬畏,对生活、生命的敬畏,更是对家国民族的敬畏和挚爱!
参考文献
[1]张冰,张洁.本土艺术形式的新蕾绽放——从《又见平遥》 的成功出演窥探印象类实景演出的魅力 [J].
[2]张晓楠,马思远.《又见平遥》:别出心裁的寻根之旅[J].
[3]史莉.我省文化产业创新发展大戏《又见平遥》大幕拉开——访《又见平遥》大型实景演艺项目总导演王潮歌[N].
【关键词】创新;表演形式;文化
前言
《又见平遥》的剧情是王潮歌在平遥采风后提炼和挖掘出来的故事,处于俄国十月革命时期,一片混乱中清朝末期票号王掌柜第六代单传的儿子被沙俄绑架。为了保住王家唯一的血脉,平遥城票号东家赵易硕抵尽家产,雇佣同兴公镖局 232 名镖师一同前往沙俄解救人质。7年过去,赵易硕连同232名镖师全部客死途中,保全了王家的血脉得以延续。
一、托“又见”之魂
王潮歌导演托“又见”之魂让我们移情入梦,走进剧场又见赵家大院、又见选妻场景、又见镖师临行前的悲壮死浴;穿越时空看见城墙上的灵魂给我们讲述这个故事。在电闪雷鸣中见到了一百年前同兴公镖局出镖的232个镖师,他们站在城墙上自说自话,最让我心灵颤动的是一个孩子说:“这么快就到家了,早知道死了就可以这么容易的回家,我之前就不那么害怕了。”让我心里久久不能平静,我仿佛看到了这些人死前的遗憾,对于回到家乡的执念让他们在战火纷飞的沙俄拼死挣扎。我们带着对这些亡魂的敬畏和遗憾继续行走在“平遥城”。
(一)穿越时、空:
观众行走在剧场中穿梭在时光里,一会儿到了现代好像是博物馆的展览,古色古香的展馆里放着金银元宝、漆器、砖雕,一会儿又到了平遥城的古城墙,看到城墙上的亡魂与自己对话,一会儿回到了清末的平遥城赵家大院,败落了的赵家大院,管家和赵易硕的亡魂对话,解释现在的赵家大院已经风光不再换了主人。一会儿又见到了因赵东家离去纷纷关闭歇业的分号镖局,一会儿我们又回到现代跟着旅游团导游讲解平遥历史,但凡有了讲的不对的地方,亡魂就跳出来辩解,引起人们的深思。然而,随着时间流逝我们口口相传的历史不免有了失真和偏差。那么面对这样的现状我们应该做些什么?引起人们的深思…
《又见平遥》情境体验剧的剧场建于平遥城古城墙边,雕梁旧瓦、飞檐翘角,为不夺不远之处平遥城的风采而挖地六米建造。剧场内分为A,B,C,D四个实景演艺区,全部为仿古建筑。剧场开演时,分两批观众分别从两个入口分不同顺序但不碰面观看各个故事场景最后一起到面秀的观看厅。因为每个场景的客容量有限,这样一来分两批观众把剧场客容量增加了一倍。而且观众仅仅靠一次的观看是不能看清故事全貌,每次观看因故事情节的先后安排而会有不同的感受。这是《又见平遥》促使观众重复观看的一大卖点和设计的巧妙之处。
二、完“平遥”之志
(一)文化之志
整部剧以“德”为符号诠释了中国根祖之地,我们的祖先血脉里流淌的豪情、仗义。这种属于我们中国人的品质作为一种精神力量感化和教育着子子孙孙的中华儿女,不忘恩情、不忘祖先、不忘故乡。姓氏故事,一直是中国文化中挥之不去的情结。山西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从北到南逐步形成了宗教文化、晋商文化、和根祖文化三大地域性文化板块。山西正处于根祖文化的发源地,通过“又见”清末赵家镖局为义出镖用三十万两白银、232个镖师和赵东家之命换取沙俄分号王掌柜的独苗血脉。彰显了平遥人仗义赢天下,德行聚人心的智慧,穿越时空,直透人心。
(二)经济之志
随着山西经济转型期的到来和国家文化产业政策的实施。“又见平遥”作为重大的文化项目,会在文化和旅游双方面起到积极的带动作用。“截至2015年年底“又见平遥”演出以近2000场,108万的人次观演。演出收入6440余万。”平遥县印象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康青峰介绍了《又见平遥》的一组数字。2011年十二五规划山西需要寻求契机经济转型,“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推动文化产业成为支柱产业,重点打造一批体现山西文化符号和元素的大型旅游演艺项目,提升山西文化形象的影视、舞台、美术等作品”恰逢其时,《又见平遥》带来转机,它不光为平遥经济做贡献,更是首当其冲地为山西经济转型开源解渴。
三、审“舞蹈”之美
艺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我们尽可能表演的是一种生活的常态,却不得不把它美化,使其具有美感的呈现给受众。人既是舞蹈艺术的创造者,又是“物化了”的“舞蹈艺术品”。《又见平遥》中处处是表演,处处是艺术,处处是舞蹈。选妻片段中,品足、映手、摆腰、扭臀虽是选秀,但为了其表演体现美感所以运用舞蹈动作美化修饰。体现了古代山西晋商富豪选妻时的挑剔细致。侧面反映出当时山西位于全国的经济地位,富豪云集,大家族之规矩繁琐细腻。镖师死浴片段中,在全城挑选出来最贤惠有福气的女人擦身,在镖师身上留下齿印。生活化的情感动作加入舞蹈构图,高低空间,双人舞姿。有托举女伴的造型、有女伴依偎拥抱的造型、有地面仰视依靠的造型。使其相互依恋的感情更加直入人心,观众更加明确的体会到了古代山西的镖局文化及规矩。城墙上亡魂的舞蹈演员单脚固定于城墙,身体穿墙而出伸手触摸的动作反复呈现,有高有低、有旋转行走,无一例外表现了对于回到家乡的渴望和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片尾的《面秀》演员站于案板后,双臂做出揉面,抻面,拉面的动作。结合舞美灯光,我们看到演员们在面粉中舞蹈,面粉在舞蹈中飞扬。随后演员立于舞台中央,手拿着山西传统的白色面粉袋,随着音乐各种抛洒面粉的动态扬出满腔对故土的热爱,让观众对于山西文化有了更深刻直观的体会。该片段运用山西饮食文化渗透中国人民根祖情结,舞蹈淋漓尽致的体现了山西人因面生根、牵连不断的家乡味,故土情。以及对家乡的眷顾,对食物的敬畏,对生活、生命的敬畏,更是对家国民族的敬畏和挚爱!
参考文献
[1]张冰,张洁.本土艺术形式的新蕾绽放——从《又见平遥》 的成功出演窥探印象类实景演出的魅力 [J].
[2]张晓楠,马思远.《又见平遥》:别出心裁的寻根之旅[J].
[3]史莉.我省文化产业创新发展大戏《又见平遥》大幕拉开——访《又见平遥》大型实景演艺项目总导演王潮歌[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