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教学中创造性思维的培育

来源 :东方青年·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55566677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语文是语言与思维的辩证统一,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是语文教学的题中之义,尤其体现在作文教学方面,其核心就在于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与思维水平。本文坚持写作教学“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对现存不合理的作文教学模式(如写作思维定势培育法、教师统一命题、作文批改评分的规范标准化与严格计策等)有所指揭,提出用创新求发展的作文教学新思路,探讨作文教学中鼓励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途径与方法,从而探寻新世纪的作文教学民主之路,把持好素质教育与应试之间的关系,以培养创新意识的人才为己任。另外,作为21世纪的新时代的创新型语文教师,所应具备的思维品质更须是高层次的,本文亦对此作以简述。
   关键词:创造意向广阔空间翻奇出新破镣
  一、写作中的思维原理
  (一)思维的意义与类型
  思维,是人脑所特有的一种机能。何谓思维?“在表象、概念的基础上进行分析、综合、判断、推理等认识活动的过程①。” “在人的智力结构中,思维居于核心地位,是整个智力活动的最高调节者。人类依靠思维能力,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创造了光辉灿烂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思维最基本的特征是概括性、间接性、目的性和生产性。根据人们研究的侧重点不同,它分成五大类型:个体思维与社会思维;形象思维、抽象思维与灵感思维;分析思维与直觉思维、再现性思维与创造性思维;直觉行动思维、具体形象思维与抽象逻辑思维。
  (二)写作思维动程
  毋庸质疑,写作是检验学生综合语文素质的关键。所谓作文的核心,其实也就在于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与思维水平;“生活——思维——文章”是写作的运动规律,《现代写作新论》提出了“认识——观念——腹文”的“三级升华”理论。我们认为写作思维可以简化为以下程序:“观察一联想——分析——表达”。写作——提出命题、提炼主题、选择材料、布局谋篇、连缀成文——即在大脑的控制下,由手、眼协同操作,将输出的信息转化为文字符号的活动。由于文字语言的物质特性具有稳定的特点,就为视觉的反馈提供了确凿的验证条件,进而使大脑的控制调节活动从容不迫。经文字符号、用词造句、谋篇布局等方面的训练,不仅仅是语言形式的规范问题,更为深刻的是知识、经验、思想、情感等种种性格因素的综合渗透。它将有力地影响到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的构思能力。认识和表达之间的统一,在写作“兴奋中心”的复杂信息处理过程中,获得了最为有效的磨炼。思维的清晰,导致语言的流畅;而语言的准确,又反作用于思维的深化。在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基本表达技巧的训练过程中,语文各种知识将转化为综合能力,思维品质就表现得尤为突出。所以,整个写作流程堪称为严格的综合性的创造思维体操。
  二、鼓励创造性思维
  (一)创造性思维的作用与特征
  创造思维是指有独特创见的思维方式。通过思维不仅能揭示客观事物的本质及内在联系,而且还能在此基础上产生新颖的思维成果,带来新的具有社会价值的产物,是人们智力水平高度发展的表现,其实质就在创新。作文创新应该是“自我实现的创造性”。培养创造性思维是以创新为特征的知识经济时代的呼唤,是语文素质教育的需要。它有利于革除应试教育中无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把学习当成承载知识的容器的弊端。创造性思维的主要特征是:积极的求异性,洞察的敏锐性,想象的创造性,知识结构的独特性与灵感的活跃性。
  (二)创造性思维的途径和方法
  以往,在应试教育的桎梏下,教师统一命题,学生解答问题必须与标准答案严丝合缝,作文也必须遵循一些规范的主题标准、格式标准、写法标准,批改评分一概规范标准化,严格计策。如一则有名的问答题:“雪融化之后变成了什么?”其标准答案是“水和泥”,有一位同学回答“春天”而被判断为错误。《南方周末》也登载了一则作文批改实例:学生在作文中写下“小路自信地伸向远方”“冰雪消融了,小河更加开朗了”这样两个新句,多么富有动感!可是批改教师硬是在“自信”和“开朗”两个词语下划上病句标记,意在指责这两个词用得不规范,将创新的种子扼杀在萌芽状态中。在这样的思想影响下,教师指导作文,为避免“跑题”,往往先定下一个统一的写作基调,有时为了应付高考拿高分,干脆给学生一个死的写作框架,可当作“活宝”用,文章怎样布局,开头、中间、结尾怎样写都有固定的模式。诚然,文无定法,写有定规;不上规矩,不成方圆。这种写作思维定势培育法从某个角度上讲可让学生下笔有章法,提笔写作心中有“谱”,文章注重了对形式美的追求.但这种定势与模式化最大最直接的影响便是使作文缺乏帮意,立意老套,选材单调,表达死板、僵化,读起来味同嚼蜡。这往往体现在三方面,一是思想定势及模式化,或把先前储备的思想内容作为作文的基础和内核,万变不离其宗,或遇到主题、中心已定的作文,则选材又进入定势,翻来覆去是些烂熟的名人名事和救人救火的老材料。二是思维定势及模式化,循规蹈矩,不敢越雷池一步,想象力匮乏。三是思路定势,例如用两分法来写议论文,正反对比,一分为二,什么时候说什么话,用什么词似乎都有规定,八股化。在这种机械的、死板的标准之下,学生的思想、思维、思路受到了束缚,想象力遭到了扼杀,个性的发展遇到了阻碍。
  为此,本着坚持高中写作教学“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笔者提倡用创新求发展,应注重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育,突破思维定势,探寻作文训练中的创新亮点。
  1、不要把创造性思维神秘化,应大胆肯定学生具有创造意向的努力。
  一般的,人们认为创造性思维往往与创造性活动有关:“创造性思维总是在人产生了进行某种创造活动的动机和欲望之后发生的。”按照通常的理解,“创造性活动是提供新的、第一次创造的、具有社会意义的产品的活动”。⑥如按此界定,儿童乃至青少年的活动就很难有创造性。传统的观念,创造性被当作一种神秘的、与生俱来的个人的能力。其实,儿童以及青少年在其学习、劳动甚或游戏过程中是往往带有创造性的。如作文、绘画甚至摆积木小制作,展示的稚嫩但充满趣味的缤纷的世界,确给人独特、新鲜的感受。因此,不要把“创造性”这字眼神秘化。对学生而言,在其学习、劳动甚至游戏过程中,只要具有主动、积极的思维状态,其活动的结果就其自身的认识发展而言含有某种新颖性、独特性,我们就可以认为具有创造性。学生在作文中只要表达了自己的真知灼见,抒发了自己的真情实感,发挥了自身的想象能力,那么,便是有创新。
  2、作文命题,要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变教师统一命题为师生共同命题,或自由命题,让学生放开胆作文,给学生广阔的思维空间,激活学生创造性思维。
  叶圣陶先生说:“出作文题必须能够了解学生的生活,能够设身处地地想象学生内部的意思和情感,然后选定学生能够作的愿意作的题目给学生作。⑦”然而,由于先天和后天的各种原因,学生的思维能力有强弱的差异、类型的分野,从教学实际看,凡命题合学生心意的,学生的思维就活跃,学生就爱写,而且容易写好。况且以往教材上命题和教师们设计的或从参考资料中择取的命题、限制性作文,时有不合学生生活实际、为难学生之处。诸如原高中第二册语文教材中的“敲钟的人”、“故乡的小路”、“门前的小溪”等。尽管这些题目寓意深刻、优美,但与现在学生,生活实际相差甚远,硬着头皮做,难免有抄袭之作,就是有些想象,由于缺乏生活基石,也显得轻浮不切实际。当然不能因此就全盘否定命题作文的必要性,关键在命题一定要符合学生实际。可以采取师生共同命题,经过读者讨论、各抒己见,互相碰撞,相互点拨,从而激活创造性思维。这种方式笔者在教育实习期间初次采用,但收效颇大。首先根据作文要求布置一个“母题”——《绿》,然后让学生围绕它辐射出许多“子题”来,即“一题多作”,“一事多写”,以讨论的形式让他们的思维从不同角度、不同方向、不同层次去创新。学生课堂讨论的气氛相当热烈,学生们思维活跃,各抒己见,各展千秋。他们不仅仅把绿看作一种颜色的代表,还悟出了它的很多象征意蕴。绿色生命,它充满了生机与活力;绿叶无悔,它象征了一种无私奉献的精神;绿色城市,它给我们以优美的环境;绿茵场地,它满载着成功的汗水与希望。绿色象征着和平,绿色又代表了高尚、正直的品格,它有一种永不服输、永不言败的精神,它是一类人的代表,“绿之韵”、“绿之神”耐人寻味。就此动笔之后,同学们的作文写得很有创新意识,比较成功。
  诚然,命题作文是一种形式,但它是否是最有效的形式呢?写作是一种劳动,劳动的空间广阔,劳动者才可能择地而耕,因地制宜。我们是否应当尝试多给学生一些命题的自主权呢?让他们养成一种自由为文、自动为文的思维习惯不是更好吗?这样不是更加有利于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吗?也许我们真的应该让学生多做一些自由命题作文、非限制性作文或随笔、随感类作文。一般说来,学生在自由命题作文中常常能写出些佳作来,这是因为情动于衷,才感染、启发人,让人用脑汁去思考,用笔墨来表达。让学生写感受最深、愿意表现的东西,无疑是给了他们广阔的思维空间,作文的自由度、自主性增强了,人的思维才有可能在自己无拘束的空间里活跃起来。
  3、作文批改评分,必须破镣,鼓励创新,提供标新立异,鼓励冒尖,从而创设成功的机会,激发学生的创造意识。
  作文教学绝非仅仅是学生单方面的事,写好后还要由教师打分,然而我们的作文教学常出现这样的状态:布置作文,批改作文,对语文教师来说,并不是一件赏心悦目的事。往往是两周了,不能不布置一篇作文了;两周了,不能不硬着头皮把堆在案桌上多日的作文批改出来。学生呢,写作文也常常不是件令人神往、期待渴求的乐事,又该写作文了,星期天又不得轻松了;两周了,作文又该发下来了,又该看到触目惊心的红红的分数,红红的评语。教师用“审题决定论”和“否定标新立异”作为评分准则,规范死板化,严格计策,不易给高分作佳语的教学氛围,的确让人在感到学习的神圣与威严的同时,也感到巨大的压抑与束缚。尤其有这样一种悲哀,即只要学生碰到一个思想僵化、墨守成规的老师,作文这一乐事就更加变成一件极乏味的苦差事。学生常抱怨作文难写,因为作文是不易得高分、最难提高的。造成这种现象,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有一点与我们老师的观念有关:为了提高升学率,我们是否将语文这个模糊性较强的学科教得过于标准化、单元化和评价的刻板化?我们是否力避用分数把学生分成三六九等,是否竭尽全力去肯定学生们的一切努力,去赞赏学生们自己思考的结论,去保护和激励学生们所有的创造欲望?所谓的严师出高徒”,给分低,批语严,我们对此是否应该有新的理解,新的解释呢?
  因此,作文批改评分必须破镣,彻底改变以往的机械评分标准,鼓励创新,提倡“异想天开”,对于创造性作文给以适当加分,一是立意新深的,要优于一般立意正确工稳的:二是结构较奇巧的,要优于公式化结构的;三是语言有特色的,要优于一般文从字顺的。如此,学生每写一次作文都会受到一次鼓舞并切实地锻炼了一次,他们又怎么会不感兴趣呢?
  三、创造性思维培育对教师思维品质的要求
  (一)必须具备较高的思维培育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
  语文教师思维培育的理论修养,包括学习和懂得思维精通青少年思维发展的规律,了解、熟悉并掌握古今中外思维培育的正确理论,对著名教育家的理论有深刻的认识,作必要地归纳、整理,能独具慧眼地吸取其中的精华。
  加强理论修养的目的在于更好地指导实践。语文教师要善于应于古今中外思维培育的正确理论指导自己的教学,从确定训练目的和内容,到解决思维训练中各种基本矛盾,从选择和运用具体的训练方法,到设计练习和评估,乃于施行必要的思维培育实验,等等。语文教师只有把理论和实践有机结合起来,其教学过程中的思维训练才可能得心应手,胜任愉快。
  (二)必须具备全面的优良的思维素质
  思维素质,指一个人所具有的思维能力和思维品质。语文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学风格直接受其自身思维素质的制约,其思维素质的优劣高下,又直接影响着他所面对的教学客体——学生。而且,由于语文学科几乎涉及了人类思维的所有形式,又由于该学科担负着全面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任务,所以,语文教师必须具备更高层次的思维素质。
  (三)要以教师的创新思想与创新能力,指导影响学生形成创新意识
  21世纪的创新型教师,既要具有一种创新意识,又要有创新性写作示范的能力,在作文教学中推陈出新。在亮出作文题后,先引导学生“解放解放思想”“拓展拓展思路“,鼓励学生千方百计地写出“新意”!然后,抓住“批改”这一环节再为学生“添一把火”,毫不迟疑地对学生的创新精神予以认可与鼓励。如一个学生在描述春天时,写下“我听到了花开的声音”这样的新句,老师送给他一个大拇指。鼓励学生创新的教师,走到哪里都受欢迎。当然,语文教师如若能亲自“下水”作文,“熟谙水性”,“跳下水去游几个花样”给学生看,对学生的帮助自然更大,尤其在作文批改方面,语文教师的批语特别是尾批本身就应是一篇选材、立意、谋篇诸方面俱新俱佳的美文。
  总之,作文是一种艰辛而又富有创造性的劳动。大胆地肯定学生的劳动对象,帮助学生掌握劳动工具方法,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劳动空间,激发和保护学生的劳动创新意识。这样,我们就可以说,我们给学生营造了他们愿意而且能够精心劳作的环境。如此,我们在作文教学开发学生创造力方面是功不可没的了,我们只等着学生写出一纸新颖,一纸巧妙,一纸风格,一纸独秀就好了。
   参考文献:
  ①《教育心理学》
  ②朱绍禹:《中学语文教学法》
  ③叶圣陶:《论中学国文课程的改订》
  ④陶本一:《论语文教学中创造性思维的培育》
  ⑤陶本一:《论语文教学中创造性思维的培育》
其他文献
我是一名普通的农村教师,一直从事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工作,通过几年的教学实践,我发现小学生计算能力很差。课堂上觉得学生们把知识掌握的很好,而在作业中,试卷上,错误就多得惊人。是题目太难,还是有其它的原因?培养小学生的计算能力,已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的任务。  一、影响学生计算失误的因素  1、粗心马虎,注意力不集中。  有的学生在计算时,往往抄错符号或数据,如将“+”看成“×”;将“0.93”写
文言文教学历来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难点,农村初中的孩子由于平时阅读面狭窄、文史知识积淀不够等因素,学习文言文倍感艰难,久而久之,心理上畏惧,方法上落后,学习效果更是差强人意,这也让很多农村初中的一线教师一筹莫展。在此,笔者想就新课程背景下农村初中的文言文教学策略,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谈几点粗浅的想法。  一、解读课程标准对文言文的教学、评价要求  《语文课程标准》中关于文言文的教学目标是这样的:“阅读
小学生作为成长中的个体,能力发展的基本趋势总是由简单到复杂,从具体到抽象,从“自我中心”到“逐步社会化”,从低级水平的“协调发展”到高级水平的“协调发展”。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所表现出来的好奇心和想象力,那种独立操作的能力,那种获得和运用新知识、新本领时呈现的智慧能动性,能够独立感受事物、独立分析问题、独立解决问题所表现出来的创造欲望,这正是学生创造性能力的萌芽和基础。而数学本身就是思维的体操,是一
议论文写作在整个中学语文教学中,既是个重点,又是个难点。建立一个既符合教学规律而又切实可行的 训练序列,能够快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议论文写作能力。笔者根据几年来的实践,初步探索到一个“由局部到 整体”、“由浅显到深奥”的训练序列,实践的效果较好。下面略作论述,以求教于各位同行。  一、讲究序列,提高效率。  学生对作文规律的认识和技能的掌握,遵循着由局部到全局,由低级到高级,由感性到理性的循环往复的
作为能源消耗大国,随着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我国的能源供应正受到越来越严重的挑战.能否从新的途径寻找石油和天然气,是很多人关心的问题.事实上,近年来,我国石油界已经开始
在我们温州地区,许多已经上规模的民营企业,资本的原始积累阶段虽然已经完成,但草根出身的企业主们由于文化基础薄弱,现代管理经验缺乏,企业的经营方式和内部管理仍然比较落
摘要:在新课标下,生物课教学中教师的作用尤其重要。一要发挥引导作用,二要发挥指导作用,三要发挥组织作用,启迪学生科学探究,改变传统的学习方式,收到素质教育的良好效果。  关键词:生物科学教学方法  在生物新课程标准中,科学探究被作为十大内容标准之一,也就是说科学探究是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生物学知识,领悟科学研究方法而进行的各种活动。它通常包括:提出问题、做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和表达交
一、“立体教学模式”的提出  创新教育是一种教育的思想观念,也可以说是一种教育思潮,其价值取向是以人的发展为根本目的,培养人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力。创新,并不一定是创造发明,并不是一定象科学家、艺术家那样的创造表现,作为一种教育的思潮,我认为更主要的是让学生能善于发现和认识有意义的新事物、新问题、新思想、新方法,为将来成为创造型人才奠定基础。  创新教育对我们传统的教育提出了挑战,尤其是我们
在我国长期的教育管理体制中,一直是统一的、规范的办学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学校的优先发展,以及学校个性的突出表现。那么在现在先进的教育思想以及现代教学发展趋势的引领下,创建特色学校,改变应试教育下“千校一面”的学校状况,提高学校的办学品位和综合竞争力,探索个性化、特色化的办学模式, 是当前学校教育改革的所向,也是每一所学校在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中必须寻求的内在动力。  那么什么是特色学校呢?现代教育
<正>明、清文献中多次提到古玉黑沁或黑色,其描述往往与"漆"相连。如明高濂在《燕间清赏笺》中说:"至若古玉……有黑锈如漆,做法典雅,摩弄圆滑"。明谷应泰在《博物要览》玉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