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语文是一门基础课程,是学习其他科目的基础。学习兴趣的培养是我们教师教学实施中的重中之重。无论学习什么都要有浓厚的兴趣和百倍的信心,这样才有利于学习好、领悟到、应用好本学科的知识与技能。语文是人与人相互交流的工具,同时也是一门博大精深的课程,由此可见语文的重要性。
【关键词】兴趣;课堂内;课堂外;师生关系
学习的动力是兴趣,是持之以恒的支撑点。兴趣是一种特殊的意识倾向,是学习的情感动力,是求知欲的源泉。所以,它是学生学习的内动力。能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产生心理上的爱好和追求,是学生学习活动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分,也是学生学好语文课的入门向导。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可以适时地点燃学生的兴趣之火,变学生被动、消极的“要我学”为热情生动的“我要学”,以此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由此,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一、课堂内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1、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在课堂上导入新学的课文,教师需根据这篇文章的内容,连接日常生活中的事物来导入课题,由此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的学习是在一定的情境中发生的,我们教师应结合学生对语文的理解,联系生活,借助图片、故事和语言导入新课。创设情境可以有如下几个方面:
①诗文名句导课。教师可以让学生说出与本堂课相关的诗句,让其以反刍之心阅读课文,唤起学生的回忆,这样学生的思路就会跟随课文,这就能使其与文章产生情感的共鸣。
②设置悬念。对于议论性比较强的文章,可以提出问题,引起学生的思考和争论,制造悬念,引起学生的兴趣。
③讲述故事。学生都爱听故事,教师可以从中入手,找寻跟课文相关的故事,从而引起学生的兴趣。
④生动语言。刚上课,学生思维没有转换过来,注意力不集中。教师可以通过一句幽默的话语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既可缓解教师给学生带来的压力,又可拉近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还可活跃教室气氛,创造良好的教学氛围。
关注语文教学的情境设计,能提高这堂课的效益。
2、讲述本堂课的自学目标。
让学生了解这堂课的自学目标,从而自主学习。不是说老师每节课都在滔滔不绝地讲,学生就会感兴趣。在课堂上,教师应出示本堂课的学习目标,适当给与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从语文课堂教学效益出发,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学习动机,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明确学习的重点。让学生从中体会到自主学习的乐趣,从而对语文产生学习的兴趣。
3、善于表扬鼓励学生课堂上的表现。
在课堂上教师应多表扬学生,让学生在课堂上充满自信和得到满足感。如根据所学课文的内容,运用朗读、比赛读、回答问题等不同形式,让学生对课堂的教学设计产生兴趣,从而达到熟知课文内容,理清课文思路。教师不仅要表扬回答问题的学生,还要多鼓励一些后进的学生。让学生不畏惧语文课,能够动手查字典词典,解决生字生词,从而对语文产生学习的兴趣。
4、 多媒体的运用。
多媒体是现代教学中日以推广的教学工具,它是“新”技术与“老”技术相结合的媒介。我们现在所处的时代,计算机和网络成为了推动教学发展和促进教学改革的学习技术。在课堂上,教师应思考如何将多媒体作为学习语文的重要方式,如何开发多媒体,如何合理运用“新老”技术,为学生提供各式各样的学习平台。多媒体功能比较广大,教师可以运用图片、动漫、声音、影像等功能吸引学生学习语文的眼球,从然产生学习的兴趣。
二、课堂外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
1、减轻作业负担。
有的教师片面追求高分数,搞题海战术,课后增加作业的数量和提高作业的难度,致使学生失去了参加各类文体活动、学习其它知识的时间和机会,爱玩是孩子的天性,可很多教师都忽视了这一点,从而造成学生厌恶学习语文这门课程。作业的布置是讲究质量的,精炼的作业不仅能巩固学习的内容,还能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
2、开展课外活动 。
课外活动是把课堂上所学到的知识运用到日常生活中,从而体现其重要性。课堂上学到的东西运用于实际,可以发展学生的兴趣爱好,可以锻炼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动手能力。学生对某项活动产生了兴趣之后,就会有一股动力驱使他努力去参与,直至自己得到满足为止。因此,我们结合教学内容,创造条件开展各式各样的活动,从而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其活动如下:
①培养学生“读”的能力。班级或者年级间,开展诗歌朗诵比赛,由教师和学生共同做评委。让学生在广泛的阅读中进一步了解社会、了解自己、从而提高认识、评判能力。培养学生理解文字的感情基调,使其情感与之产生共鸣。
②培养学生“说”的能力。结合学习内容,鼓励学生回家把课文中的感人事迹讲述给家长听,并让其家长写上评语。也可举行辩论大赛,让学生的语文能力在争辩中锻炼,增强明辨是非的能力。辩论赛能锻炼其口语能力,提高其自信度。
③培养学生“写”的能力。让学生自主组织创办班级板报。以小组形式,每2周一次,让全班学生共同评分,这种组织形式能发挥学生语文文笔能力。
3、社会实践活动。
社会是个大熔炉,是学生语文得到锻炼和提升的有效途径。社会给语文教育提供一个良好的社会背景,让学生关注社会,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使语文课从课内走到课外,是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的有效方法。实践方法具体如下:
①环境考察法。现在环境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已经严重影响到我们的身体状况和生活环境,环保已成为关注的焦点。我们可以利用星期六日,组织学生考察马路、广场、商场等公共场所的环境,并举办征文或创意图片比赛,让学生畅谈自己对于环境问题的见解,表达他们对于理想环境的憧憬。学生积极参与,有利于培养其对环保意识的提高和对社会的责任感。
②社会调查法。利用社会上热议的话题,利用节假日,组织学生参与人物、事迹、景物的调查采访,然后写成调查文章,把好的文章推荐发表出来,从而培养学生的语文写作能力。
③景点观察法。带领学生游览名胜古迹,把所观察到的记录下来,为写作积累了丰富的材料,不仅能丰富学生知识,亲身体验诗人创作的感情,更能在赏玩中探究出某些值得深思的社会、人生课题。使学生涉取到一定的社会知识,这不仅培养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而且还用他们的知识来解决了现实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同时还能提高写作水品,在轻松的环境中学到知识,锻炼了学生的语文能力。
三、和谐的师生关系,能促使学生学习兴趣持续发展
老师是学生的指导者,同时也是学生的朋友。“亲其师,信其道。”学生学习的无意性和情绪化决定了教师情感教学的必要,亲密无间的师生关系能给学生春雨润物般的熏陶,能保持学生积极的情感和乐于接受新知的心境。在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的情感是否和谐至关重要。因此,教学并非是单纯的教师教与学生学的关系,同时也是师生双方情感的交流。师生关系直接影响学生的认知活动,直接制约学生的情感和意志,直接牵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教师不是学生的领导者,而是学生的引路人,是学生不可或缺良师益友。
教师在与学生相处中,应当放下架子做到如下几个方面:
1、不把个人不好的情绪带到课堂上。在教学过程中,始终以和蔼可亲的态度进行教学,让学生处在一种无拘无束、自由畅达的空间学习,从而拉近师生的距离。个人私事与公事应分开处理好。
2、以微笑待人。严肃而不刻板,热情而不放纵,从而让学生更容易接受老师,更愿意接近老师,增加老师的亲近感。特别是课后教师应以微笑回答学生的各个问题。
3、对学生态度一视同仁。对后进生要给予更多的关心、耐心与爱心。由于后进生思想与学习的“障碍”,往往与老师有很大的隔膜,培养良好的师生情感,借助情感这媒介,成功转化后进生。这样师生关系会更加和谐。
总之,不管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还是在课堂外,只要我们把握好学生的学习心态,利用新课标的教学方式,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就能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使他们能够快速理解和掌握语文知识。
【关键词】兴趣;课堂内;课堂外;师生关系
学习的动力是兴趣,是持之以恒的支撑点。兴趣是一种特殊的意识倾向,是学习的情感动力,是求知欲的源泉。所以,它是学生学习的内动力。能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产生心理上的爱好和追求,是学生学习活动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分,也是学生学好语文课的入门向导。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可以适时地点燃学生的兴趣之火,变学生被动、消极的“要我学”为热情生动的“我要学”,以此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由此,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一、课堂内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1、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在课堂上导入新学的课文,教师需根据这篇文章的内容,连接日常生活中的事物来导入课题,由此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的学习是在一定的情境中发生的,我们教师应结合学生对语文的理解,联系生活,借助图片、故事和语言导入新课。创设情境可以有如下几个方面:
①诗文名句导课。教师可以让学生说出与本堂课相关的诗句,让其以反刍之心阅读课文,唤起学生的回忆,这样学生的思路就会跟随课文,这就能使其与文章产生情感的共鸣。
②设置悬念。对于议论性比较强的文章,可以提出问题,引起学生的思考和争论,制造悬念,引起学生的兴趣。
③讲述故事。学生都爱听故事,教师可以从中入手,找寻跟课文相关的故事,从而引起学生的兴趣。
④生动语言。刚上课,学生思维没有转换过来,注意力不集中。教师可以通过一句幽默的话语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既可缓解教师给学生带来的压力,又可拉近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还可活跃教室气氛,创造良好的教学氛围。
关注语文教学的情境设计,能提高这堂课的效益。
2、讲述本堂课的自学目标。
让学生了解这堂课的自学目标,从而自主学习。不是说老师每节课都在滔滔不绝地讲,学生就会感兴趣。在课堂上,教师应出示本堂课的学习目标,适当给与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从语文课堂教学效益出发,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学习动机,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明确学习的重点。让学生从中体会到自主学习的乐趣,从而对语文产生学习的兴趣。
3、善于表扬鼓励学生课堂上的表现。
在课堂上教师应多表扬学生,让学生在课堂上充满自信和得到满足感。如根据所学课文的内容,运用朗读、比赛读、回答问题等不同形式,让学生对课堂的教学设计产生兴趣,从而达到熟知课文内容,理清课文思路。教师不仅要表扬回答问题的学生,还要多鼓励一些后进的学生。让学生不畏惧语文课,能够动手查字典词典,解决生字生词,从而对语文产生学习的兴趣。
4、 多媒体的运用。
多媒体是现代教学中日以推广的教学工具,它是“新”技术与“老”技术相结合的媒介。我们现在所处的时代,计算机和网络成为了推动教学发展和促进教学改革的学习技术。在课堂上,教师应思考如何将多媒体作为学习语文的重要方式,如何开发多媒体,如何合理运用“新老”技术,为学生提供各式各样的学习平台。多媒体功能比较广大,教师可以运用图片、动漫、声音、影像等功能吸引学生学习语文的眼球,从然产生学习的兴趣。
二、课堂外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
1、减轻作业负担。
有的教师片面追求高分数,搞题海战术,课后增加作业的数量和提高作业的难度,致使学生失去了参加各类文体活动、学习其它知识的时间和机会,爱玩是孩子的天性,可很多教师都忽视了这一点,从而造成学生厌恶学习语文这门课程。作业的布置是讲究质量的,精炼的作业不仅能巩固学习的内容,还能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
2、开展课外活动 。
课外活动是把课堂上所学到的知识运用到日常生活中,从而体现其重要性。课堂上学到的东西运用于实际,可以发展学生的兴趣爱好,可以锻炼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动手能力。学生对某项活动产生了兴趣之后,就会有一股动力驱使他努力去参与,直至自己得到满足为止。因此,我们结合教学内容,创造条件开展各式各样的活动,从而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其活动如下:
①培养学生“读”的能力。班级或者年级间,开展诗歌朗诵比赛,由教师和学生共同做评委。让学生在广泛的阅读中进一步了解社会、了解自己、从而提高认识、评判能力。培养学生理解文字的感情基调,使其情感与之产生共鸣。
②培养学生“说”的能力。结合学习内容,鼓励学生回家把课文中的感人事迹讲述给家长听,并让其家长写上评语。也可举行辩论大赛,让学生的语文能力在争辩中锻炼,增强明辨是非的能力。辩论赛能锻炼其口语能力,提高其自信度。
③培养学生“写”的能力。让学生自主组织创办班级板报。以小组形式,每2周一次,让全班学生共同评分,这种组织形式能发挥学生语文文笔能力。
3、社会实践活动。
社会是个大熔炉,是学生语文得到锻炼和提升的有效途径。社会给语文教育提供一个良好的社会背景,让学生关注社会,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使语文课从课内走到课外,是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的有效方法。实践方法具体如下:
①环境考察法。现在环境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已经严重影响到我们的身体状况和生活环境,环保已成为关注的焦点。我们可以利用星期六日,组织学生考察马路、广场、商场等公共场所的环境,并举办征文或创意图片比赛,让学生畅谈自己对于环境问题的见解,表达他们对于理想环境的憧憬。学生积极参与,有利于培养其对环保意识的提高和对社会的责任感。
②社会调查法。利用社会上热议的话题,利用节假日,组织学生参与人物、事迹、景物的调查采访,然后写成调查文章,把好的文章推荐发表出来,从而培养学生的语文写作能力。
③景点观察法。带领学生游览名胜古迹,把所观察到的记录下来,为写作积累了丰富的材料,不仅能丰富学生知识,亲身体验诗人创作的感情,更能在赏玩中探究出某些值得深思的社会、人生课题。使学生涉取到一定的社会知识,这不仅培养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而且还用他们的知识来解决了现实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同时还能提高写作水品,在轻松的环境中学到知识,锻炼了学生的语文能力。
三、和谐的师生关系,能促使学生学习兴趣持续发展
老师是学生的指导者,同时也是学生的朋友。“亲其师,信其道。”学生学习的无意性和情绪化决定了教师情感教学的必要,亲密无间的师生关系能给学生春雨润物般的熏陶,能保持学生积极的情感和乐于接受新知的心境。在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的情感是否和谐至关重要。因此,教学并非是单纯的教师教与学生学的关系,同时也是师生双方情感的交流。师生关系直接影响学生的认知活动,直接制约学生的情感和意志,直接牵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教师不是学生的领导者,而是学生的引路人,是学生不可或缺良师益友。
教师在与学生相处中,应当放下架子做到如下几个方面:
1、不把个人不好的情绪带到课堂上。在教学过程中,始终以和蔼可亲的态度进行教学,让学生处在一种无拘无束、自由畅达的空间学习,从而拉近师生的距离。个人私事与公事应分开处理好。
2、以微笑待人。严肃而不刻板,热情而不放纵,从而让学生更容易接受老师,更愿意接近老师,增加老师的亲近感。特别是课后教师应以微笑回答学生的各个问题。
3、对学生态度一视同仁。对后进生要给予更多的关心、耐心与爱心。由于后进生思想与学习的“障碍”,往往与老师有很大的隔膜,培养良好的师生情感,借助情感这媒介,成功转化后进生。这样师生关系会更加和谐。
总之,不管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还是在课堂外,只要我们把握好学生的学习心态,利用新课标的教学方式,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就能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使他们能够快速理解和掌握语文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