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长期以来,我们习惯于用统一的标准要求所有的学生,课堂上往往我们只能听到一种声音、一种答案。创造性的幼芽就在这种“标准化的教育”中湮灭了。于是,培养每个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成为当前教育势在必行的发展趋势。
一、创造性及其特征
(1)创造性的含义。创造性是指个体产生新奇独特的、有社会价值的产品的能力或特性。而新奇独特就意味着能别出心裁的做出前人未曾做过的事情。比如说:对低年级的小学生,有的只知道电暖器只能够取暖,但是有的同学却知道它还可以用来把湿衣服烘干。这就是学生创造性思维的体现,是根据事物的功能为扩散点的创造性。
(2)创造性的特征。目前研究学者普遍认为,发散思维是创造性的核心。所谓“发散思维”就是沿着不同的方向去探求多种答案的思维形式。其主要特征有三个:①流畅性:个人面对问题情境时,在规定的时间内产生不同观念的数量的多少。该特征代表心智灵活,思路通达。即对同一问题所想到的答案越多,即表示他的流畅性越高。②变通性:即灵活性,之个人面对问题情境时,不墨守成规,不钻牛角尖,能随机应变。即对同一问题所想出不同类型的答案越多,变通性越高。③独特性:个人面对问题情境时,能独具慧心,想出不同寻常的超越自己的超越同辈的意见,具有新奇性。即对同一问题所提出的意见越新奇,创造性就越高。
(3)创造性思维的核心方法。类比思维被认为是创造性思维的核心方法。当面对一个问题时,如果一个人没有直接相关的知识,那么他可能会通过类比的方法把不直接相关的知识经验运用到当前的问题中。比如说:同学们知道长方形的面积公式,但是不知道正方形的面积公式。但是知道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所以,通过类比得出正方形的面积公式。
二、影响创造性的因素
(1)环境。家庭与学校的教育环境是影响个体创造的重要因素。父母的受教育程度、管理方式以及家庭氛围等都能在不同程度上影响孩子的创造性。教师在采用民主的管理方式,鼓励学生的自主性,容许不同的意见,给予学生较多的学习自由、允许学生自行探索,这样有利于学生创造性的培养。
(2)智力。创造性与智力的关系并非简单的线性关系,二者具有独立性,又在某种条件下具有相关性,在整体上呈正相关趋势。其基本趋势表现为:低智商不可能具有高创造性,高智商可能有高创造性,也可能有低创造性,具有高创造性的人必须具有高与一般水平的智商。
(3)个性。创造性性不仅是能力开发的问题,也是个性培养的问题。根据相关研究表明,具有高创造性的人一般具有以下个性特征:具有幽默感、具有抱负和强烈的动机、能够容忍迷糊与错误、喜欢幻想、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具有独立性。
三、创造性的培养策略
(1)创设有利于创造性产生的环境。①创设轻松地环境。教师应给每个学生创造一个能容忍、支持标新立异或偏离常规思维着的环境,让学生感受到“心里安全”和“心理自由”。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应该努力营造轻松活泼的教学氛围,促进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发展。②留给学生充分选择的余地。在可能的条件下,给学生一定的权利和机会,为有创造性的学生提供足够的时间和机会,促进创造性行为的出现。特别是保护低年级小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萌芽,而在高年级则应重视激发学生的创造性。
(2)注重创造性个性的塑造。由于创造性与个性之间具有互为因果的关系,因此,从个性入手来培养创造性,这也是促进创造性产生的一条有效途径。塑造个性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①保护好奇心:应接纳学生任何奇特的问题,并赞许其好奇心。好奇心是创造活动的原动力,可以引发个体进行各种探索活动,应给予奖励和赞扬,不能忽视或讽刺。尤其是在低年级教学中,保护小学生的好奇心尤为重要,不能将其扼杀在摇篮中。②问题恐惧心理的解除。对学生所提出的问题无论是否合理,均以肯定的态度接纳他所提出的问题。对出现的错误不应该全盘否定,更不应该指责,应该鼓励学生正视并反思,引导学生尝试新的探索,而不是循规蹈矩。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的提问应善于发现其优秀的一面,并予以鼓励,让学生感到自信心,争取在下次提出更优秀的问题。③重视非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非逻辑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各种创造活动中起重要的作用,贯穿整个创造活动的始终。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猜测,进行丰富的想象,不必拘泥于常规答案。在课余活动中,开展科技小制作、兴趣小组等活动,鼓励学生将自己创造性思维应用于实践中。④给学生提供具有创造性的榜样。通过给学生传受或引导阅读文学家、艺术家或科学家的传记,或带领其参观各类创造性展览,与具有创造性的人直接交流等,使学生领会到创造着对人类的贡献,从而受到优良品质的影响,启发他们见贤思齐的心理需求。在课堂教学中,应注重潜移默化的向学生灌输优秀人物的思想品质。
(3)开设专门课程培养创造性思维策略。通过各种专门的课程来教授一些创造性思维的策略和方法,来训练学生的创造力。创造性思維训练常用的方法有:①头脑风暴训练通常采用集体谈论的方式进行,鼓励学生尽可能的提出各种各样的异想天开的设想或观点,相互启迪,激发灵感,从而引发创造性思维的连锁反应,形成解决问题的新思路。②自我设计训练。这是一种灵活性比较强的训练方式。教师需要考虑到学生的兴趣以及其知识经验,给他们提供某些必要的材料和工具,让学生利用这些材料实际动手去制作某种物品,比如:贺年卡、自制教具、图画等。③推测与假设训练。这类训练的主要目的是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对事物的敏感性,并使学生深入思考,灵活应对。可以在教学中设置悬念让学生课后思考,也可以创设无关问题让学生思考。
教育是最具人性之美,最有艺术的工作。教师是教育的参与者,是学生大的启蒙者,因而教师在培养学生创造性方面应该彻底走出“课堂中心、书本中心、教师中心”的封闭空间,充分扩展空间,给予学生说话的权利,让学生说出自己真实的想法。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培养出有创造力的学生。
一、创造性及其特征
(1)创造性的含义。创造性是指个体产生新奇独特的、有社会价值的产品的能力或特性。而新奇独特就意味着能别出心裁的做出前人未曾做过的事情。比如说:对低年级的小学生,有的只知道电暖器只能够取暖,但是有的同学却知道它还可以用来把湿衣服烘干。这就是学生创造性思维的体现,是根据事物的功能为扩散点的创造性。
(2)创造性的特征。目前研究学者普遍认为,发散思维是创造性的核心。所谓“发散思维”就是沿着不同的方向去探求多种答案的思维形式。其主要特征有三个:①流畅性:个人面对问题情境时,在规定的时间内产生不同观念的数量的多少。该特征代表心智灵活,思路通达。即对同一问题所想到的答案越多,即表示他的流畅性越高。②变通性:即灵活性,之个人面对问题情境时,不墨守成规,不钻牛角尖,能随机应变。即对同一问题所想出不同类型的答案越多,变通性越高。③独特性:个人面对问题情境时,能独具慧心,想出不同寻常的超越自己的超越同辈的意见,具有新奇性。即对同一问题所提出的意见越新奇,创造性就越高。
(3)创造性思维的核心方法。类比思维被认为是创造性思维的核心方法。当面对一个问题时,如果一个人没有直接相关的知识,那么他可能会通过类比的方法把不直接相关的知识经验运用到当前的问题中。比如说:同学们知道长方形的面积公式,但是不知道正方形的面积公式。但是知道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所以,通过类比得出正方形的面积公式。
二、影响创造性的因素
(1)环境。家庭与学校的教育环境是影响个体创造的重要因素。父母的受教育程度、管理方式以及家庭氛围等都能在不同程度上影响孩子的创造性。教师在采用民主的管理方式,鼓励学生的自主性,容许不同的意见,给予学生较多的学习自由、允许学生自行探索,这样有利于学生创造性的培养。
(2)智力。创造性与智力的关系并非简单的线性关系,二者具有独立性,又在某种条件下具有相关性,在整体上呈正相关趋势。其基本趋势表现为:低智商不可能具有高创造性,高智商可能有高创造性,也可能有低创造性,具有高创造性的人必须具有高与一般水平的智商。
(3)个性。创造性性不仅是能力开发的问题,也是个性培养的问题。根据相关研究表明,具有高创造性的人一般具有以下个性特征:具有幽默感、具有抱负和强烈的动机、能够容忍迷糊与错误、喜欢幻想、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具有独立性。
三、创造性的培养策略
(1)创设有利于创造性产生的环境。①创设轻松地环境。教师应给每个学生创造一个能容忍、支持标新立异或偏离常规思维着的环境,让学生感受到“心里安全”和“心理自由”。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应该努力营造轻松活泼的教学氛围,促进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发展。②留给学生充分选择的余地。在可能的条件下,给学生一定的权利和机会,为有创造性的学生提供足够的时间和机会,促进创造性行为的出现。特别是保护低年级小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萌芽,而在高年级则应重视激发学生的创造性。
(2)注重创造性个性的塑造。由于创造性与个性之间具有互为因果的关系,因此,从个性入手来培养创造性,这也是促进创造性产生的一条有效途径。塑造个性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①保护好奇心:应接纳学生任何奇特的问题,并赞许其好奇心。好奇心是创造活动的原动力,可以引发个体进行各种探索活动,应给予奖励和赞扬,不能忽视或讽刺。尤其是在低年级教学中,保护小学生的好奇心尤为重要,不能将其扼杀在摇篮中。②问题恐惧心理的解除。对学生所提出的问题无论是否合理,均以肯定的态度接纳他所提出的问题。对出现的错误不应该全盘否定,更不应该指责,应该鼓励学生正视并反思,引导学生尝试新的探索,而不是循规蹈矩。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的提问应善于发现其优秀的一面,并予以鼓励,让学生感到自信心,争取在下次提出更优秀的问题。③重视非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非逻辑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各种创造活动中起重要的作用,贯穿整个创造活动的始终。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猜测,进行丰富的想象,不必拘泥于常规答案。在课余活动中,开展科技小制作、兴趣小组等活动,鼓励学生将自己创造性思维应用于实践中。④给学生提供具有创造性的榜样。通过给学生传受或引导阅读文学家、艺术家或科学家的传记,或带领其参观各类创造性展览,与具有创造性的人直接交流等,使学生领会到创造着对人类的贡献,从而受到优良品质的影响,启发他们见贤思齐的心理需求。在课堂教学中,应注重潜移默化的向学生灌输优秀人物的思想品质。
(3)开设专门课程培养创造性思维策略。通过各种专门的课程来教授一些创造性思维的策略和方法,来训练学生的创造力。创造性思維训练常用的方法有:①头脑风暴训练通常采用集体谈论的方式进行,鼓励学生尽可能的提出各种各样的异想天开的设想或观点,相互启迪,激发灵感,从而引发创造性思维的连锁反应,形成解决问题的新思路。②自我设计训练。这是一种灵活性比较强的训练方式。教师需要考虑到学生的兴趣以及其知识经验,给他们提供某些必要的材料和工具,让学生利用这些材料实际动手去制作某种物品,比如:贺年卡、自制教具、图画等。③推测与假设训练。这类训练的主要目的是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对事物的敏感性,并使学生深入思考,灵活应对。可以在教学中设置悬念让学生课后思考,也可以创设无关问题让学生思考。
教育是最具人性之美,最有艺术的工作。教师是教育的参与者,是学生大的启蒙者,因而教师在培养学生创造性方面应该彻底走出“课堂中心、书本中心、教师中心”的封闭空间,充分扩展空间,给予学生说话的权利,让学生说出自己真实的想法。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培养出有创造力的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