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手实践是学生学习数学的法宝

来源 :现代教育教学探索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28507498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从新课程教育理念出发,从动手实践的意义、动手实践的时机、动手实践应注意的问题、动手实践的组织实施策略四方面论述,动手实践是学生学习的法宝,以便为数学教学提供借鉴。
  【关键词】动手实践;意义;时机;策略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我对动手实践进行了多角度的探索和研究,我总的认识是:动手实践是学习数学的最基本、最主要的手段和方法之一,它不仅符合儿童的认识规律,迎合儿童“好奇”、“好动”、“好玩”的心理需要,也能让儿童通过实践操作活动加大接受知识的信息量,使之在探索中对未知世界有所发现,找出规律,逐步形成实践求知的意识。下面主要从四个方面谈谈我的认识和体会。
  
  1. 动手实践的意义
  
  1.1 动手实践,有助于儿童加强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中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机会,使他们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可见儿童对数学的体验主要通过动手实践。例如:学习“认识人民币”时,在学生认识了小面值的人民币后,可设计换币、取币、购物等实践活动,1元可以换几枚5角硬币?换几枚1角硬币?让每位学生到“小银行”亲自去兑换。给每位学生准备一枚5角,10枚1角的钱,让学生取出5角,鼓励学生想出多种取法。最后又开设模拟商店,让每位学生参与到购物活动中,了解1元钱能买多少东西,该如何付钱、找钱,使学生更好地在活动中去体验数学,在解决现实问题中学数。
  1.2 动手实践,有助于培养儿童主动探究知识的精神。
  从现代教学论的主体性观点来看,教学过程是学习主体的一种主动的建构过程,而不是被动接受外部刺激。学生是以原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对新信息进行加工、理解,由此构建新知。教师无法代替学生自己的思考,更代替不了几十个有差异的学生的思维。学生只有通过动手“做数学”才能使他们亲自体验获得知识的快乐,领略数学美的真谛。
  
  2. 动手实践的时机
  
  组织学生动手实践要把握合理的操作时机,怎样选择与确定动手实践的时机,我的体会是:
  2.1 在建立某些起始概念时,组织动手实践
  所谓起始概念是指很难找到与其相适应的旧知识的那些新概念,这时学生就需要以动手操作实践作为教学起点。例如,认识10以内的数,20以内的数,第一次学习乘法、除法、分数的初步认识等概念时,最好都让学生用学具进行操作,这样的动手实践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也体现了数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
  2.2 在区别某些易混易错的数学知识时,组织动手实践
  例如,比多比少的应用题历来是低年级学生学习简单应用题的难点,学习时,儿童往往容易出现见“多”就加,见“少”就减的不良定势。教学中,让学生用学具充分地摆一摆,就容易突破这个学习难点。学生通过操作,以动作到表象,学生自然会悟出谁是较大的数,谁是较小的数。
  
  3. 动手实践的注意事项
  
  为了更好地发挥动手实践在数学学习中的作用,我认为在实践运用时必须注意以下两方面问题:
  3.1 动手实践与思维相结合
  从一个方面看,动手实践活动又是手与脑的结合,是学生借助外部活动系列转化为内部语言形态的智力活动方式。这里的手脑之间关系密切,相互促进又相互发展,手与脑的这种联系,要求我们在指导学生动手实践时必须把操作与思维活动紧密地结合起来。
  3.2 动手实践与观察相结合。
  从另一个方面看,动手实践活动是手与眼的协同活动,是对客观事物的动态感知过程。动手实践中的触觉,运动觉与有意识,有目的的视觉结合起来,就能保证把操作信息输入学生大
  脑,并强有力地促进智力活动的内化,形成概念,规律与方法。
  
  4. 动手实践的组织实施策略
  
  要使动手实践能正常展开并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一定要讲究组织实施的策略,具体可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
  4.1 要加强动手实践的常规教育
  由于儿童自控意识弱,碰到动手的活动,更容易分散注意力。因此,要建立良好的操作活动常规,使学生逐步养成认真听、合理做、仔细看、有条理地说,善于思考的习惯,这样才能真正优化动手实践过程,提高教学效率。
  4.2 要研究动手实践的方法
  儿童动手实践活动是在教师控制下进行的一种主动学习活动,教师要弄清教材的编排意图,设计科学、合理的动手实践程序。例如,准备哪些操作活动材料,什么时候动手实践,大约需要多少时间等。
  总之,动手实践是促进学生发展的重要方法,它对儿童学习数学有着重要作用,如何合理运用,必然会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收稿日期:2009-03-27
其他文献
接受美学的代表人物伊瑟尔认为:文学作品有两极,将它们称为艺术和审美的,艺术的一极是作者的本文,审美的一极则是读者完成的实现,作品的本身既不等同于本文,也不同于本文的实现,它必须被确定为两者之间的中途点上。[1]接受美学自从20世纪60年代初发韧以来,已经对文学批评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因为它是以读者的阅读活动为研究重点的,所以导致了文学研究重心的转移,即由过去以文章为中心转移到以读者为中心,从而使
期刊
爱因斯坦曾指出:“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是技能问题,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却需要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在实际教学中,有效地课堂提问能诱发学生思维的兴趣,使提问真正问到学生们的心“窍”上,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1. 设疑新颖,激发情趣 好奇心人皆有之,强烈的好奇心会增强人们对外界信息的敏感性,激发思维,培养学
期刊
教育的发展必须进行课程改革,课程改革的关键是教学理念的更新,更新教学理念的核心是教学课堂的改革,也就是在课堂教学中实现师生互动。因此,构建和谐的课堂气氛就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我认为心态很重要。无论你心情有多糟,压力有多大,当你踏入教室那一刻,你就得轻松,快乐,充满活力,所以每次学生看到我,我都是快乐开心的,这种快乐也传递给了学生,就为营造一个和谐的课堂气氛奠定了基础。  其次,让幽默走进课堂。
期刊
【摘要】物理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的理念,专题探索研究测定固体密度的多种方法,采用了一些设计方案讲解教学过程,把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使让我学习转化为我要学习,使被动接受转化为主动参与、积极获取知识的过程。  【关键词】探索研究;学习;主动;设计方案;学生;主人  The measurement of solid density  Du Xiao-ping  【Abstract】
期刊
【摘要】英语教学中不能只单纯注意语言教学,必须十分注重英语文化背景的教育,有意识提高学生的英语文化意识,消除文化障碍,提高对英语国家文化的敏感性,加强文化教育。  【关键词】新课改;文化语境;文化信息   The new lesson change bottom of cross-cultural consciousness teaching  Xia Wen  【Abstract】In the
期刊
儒学是由大思想家孔子创立的,汉武帝时确立了其在我国的统治地位。儒学的产生创造了以伦理道德为鲜明特色的东方文化,它蕴藏着深厚的有价值的伦理道德思想,虽然过去几千年,但是其宝贵的文化精髓仍然被我们所用,以致于儒学在现代化建设的今天或未来我国精神文明建设方面都将有潜移默化的促进作用。  1. “天下为公”思想 儒学从根本上可以说是指导人生,如何做人的问题,即关于生命的存在,生命的意义和价值。人的生命是有
期刊
中学体育教学是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重要组成部分, 体育教师则是通过体育教学去实现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艰苦使命的。做为体育教育者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更为突出, 中学生正处于长身体、长知识和形成世界观的关键时期, 在这一时期中, 他们的心理特征表现更加明显, 如运动, 好表现自己等等, 体育课的特点是在不断活动中进行, 这就为我们提供良好的时机,因此, 利用体育课所提供的有利条件, 自觉地德育的丰富内容
期刊
【摘要】在课堂认知活动过程中,情感因素起着不可低估的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要在教学中激起学生的高昂兴趣和智力振奋的心理状态,就要去热爱学生,用教师自己的情感感染学生,创造平等的课堂关系。以教师的情感音符,去叩击学生的心弦,以引起思想、精神上的共鸣,收到美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情感;教学;关系    The great function of a teacher's affection in c
期刊
创新教育是教育发展的一种必然要求,创造充满创新活力的课堂教学,对学生思维发展能受益终身。同时让教师的劳动闪现创造的光辉和人性的魅力,这是每个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探索和努力实践的。  1. 创设情境,培养创新意识   1.1 营造一个宽松的教学氛围。营造一个宽松的教学氛围,也就是创造一个自然、和谐、平等的教学环境。在这个环境里,不是单向交流,而是允许学生提出自己的不同见解,这样就有利于消除上课过于
期刊
学校工作要以“德育为首”,“教学为主”。“德育为首”要求学校开设的全部课程都有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的任务。本文主要探论在生物教学过程中如何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中学生物教材蕴含着许多丰富的爱国主义教学内容。生物教学中渗透德育是提高学生思想道德品质的主渠道,那么怎样才能在生物教学中更好地渗透德育呢,以下是我一些浅薄的思考与研究。  1. 充分发挥教师的德育示范性 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教育活动的这一本质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