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立足于小学教育教学角度,分析了小学综合实践教育策略,希望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关键词:小学教育;综合实践;项目化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0)-35-133
引言: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综合实践教育越发重要,因此,对小学综合实践教育策略的研究有着鲜明现实意义。
一、小学综合实践活动项目化实践的意义
小学处在学生认知与思维能力发展的关键阶段。在这样的背景下,只有把理论和实践教学结合起来,改变重理论轻实践的现实情况,才能真正为小学教育的长效发展创造良好条件。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不仅是一种全新的课程类型,还是解决以上教学问题的突破口。
项目学习是一种围绕具体学习目的、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开展实践活动的教学模式,能够丰富学生的知识积累,促进学生对知识的内化吸收。将项目化学习方式运用到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中,有助于完善综合实践活动课,推动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把项目化学习应用于综合实践课程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一是有助于多学科综合,促进学生遵循统一。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不同于传统学科,重视的是学生的综合实践体验和实际问题解决能力的发展。项目学习所确定的项目任务,来自学生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可以激励学生综合运用各学科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实现知行统一,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習惯。二是有助于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活动,最终推动全员综合发展。为了保证项目化实践活动的落实,让学生在综合实践中积累必要的知识,锻炼实践能力,教师往往需要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开展活动。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可以联合集体力量,共同应对学习中的挑战,最终推动全员综合发展。三是有助于强化学生投入社会实践的热情,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及竞争力。在项目化学习中完成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学习任务,可以获得良好的主观学习体验,品味学习乐趣,提升课程学习能力。
二、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实践的有效措施
(一)基于学生认知特征,确定学习项目
处在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在身心发展、兴趣爱好与行为基础等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别。在这样的情况下,要保证项目化学习活动顺利推进,教师还需要考虑学生的认知特征,提高学习项目和学生认知活动的契合度,促进学生思维能力和行为能力的综合提升。要想项目学习取得很好的发展效果,教师就需要保证项目的科学、有效,重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同时,注意增加项目的可操作性。例如,组织开展我是小采购员”的综合实践活动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及学习要求,确定为生日会采购的项目任务。于是,先对学生合理分组,然后限制消费金额,指导各小组结合项目需要明确采购内容及采购方法,增强学生对消费与采购行为的认识,强化学生的组织协调能力。
(二)加强项目学习指导,优化实践活动
以项目学习的方式安排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能够增强活动开展的目的性和针对性,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的综合学习需要。不过,学生要解决的项目难题通常会给学生带来极大的挑战及难度,使得学生在项目任务完成过程中遇到不少阻碍。面对这样的情况,教师需要扮演好指导者的角色,引导学生做好对项目实践活动的分析、研究,并启发学生找到困难问题的突破口,辅助学生完成项目任务。
教师发挥指导作用需要有的放矢,既要重视指导,又要关注学生主体性的发挥,确保学生亲身经历项目学习的全过程,充分体现综合实践活动的价值。例如,开展神奇昆虫的项目学习,其价值在于增强学生对昆虫的认识与了解,进而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与关心、关注生活的观念。但是部分学生较为胆小,也没有接触过昆虫,存在很强的抵触情绪,不能保证项目学习的有效参与。为避免项目学习效果受到影响,教师应发挥引导作用,让学生正确认识昆虫,了解自然,感知自然中生物样性,帮助学生克服畏惧心理,提高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积极性,从而顺利完成学习任务。
(三)教师要重视对知识技能和方式方法的指导
在学生活动方式上,倡导采取多样化的组织方式,引导学生针对特定内容选择恰当的探究方法。教师在指导时应引导学生从“你想知道什么,完成什么任务,可以通过哪些方法来获得"的角度来思考问题,从而选择恰当的探究方法。在一个学习小组的内部,相互之间的合作也是非常重要的。因此,教师要加强这方面的指导,了解小组活动情况,帮助组长解决一些问题,让学生知道研究的问题必须通过小组同学的合作分工来达到研究的目的。例如,对于测量旗杆的高度'这样的问题,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用怎样的办法能测量出学校测量旗杆的高度?你能想出多少种方法?“变无意义问题为有意义问题。
(四)指导学生选取适当的形式发表成果
学生发表的内容应当是对主题探究过程的系统性的总结和对典型探究事件的展示,内容应体现一定的逻辑线索,重点突出。教师的指导应当关注发表内容的典型性和内容本身的逻辑性两个方面。在指导过程中,教师应注意鼓励学生进行自我决定,而不是以自己的标准来代替学生的思考。学生的发表可以采用多种形式进行,要求一定的发表形式适合一定的发表内容,应做到发表内容和发表形式的有机结合,也可以结合多种形式。
结论:伴随课程改革工作的实施,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作为全新的课程样态进入小学课程体系,成为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载体。为了推进综合实践活动的有序开展,积极引入项目化学习模式、推进项目化实践成为一项重要内容。在项目活动中,学生能够有明确的学习目的,也能够在项目化学习中积累丰富的实践经验,最终增强学生的社会认知,强化责任与担当,推动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教师需要对项目化实践进行合理安排,确保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有序推进。
参考文献:
[1]蒋旭楠.浅析小学数学教学中提升学生综合能力的有效策略[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8(24):37.
[2]姜晨颖.基于财商教育的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设计与探究——以“零花钱理财师”复合式系列实践活动为例[J].西部素质教育,2018,4(23):63-64.
[3]丁茜.加强教学手段,推动现代化教学——例谈小学数学综合实践课堂的新式教学[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8(22):101.
[4]徐莹,肖祎,付玉,张东亮.3D动漫设计在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8(20):21-25.
关键词:小学教育;综合实践;项目化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0)-35-133
引言: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综合实践教育越发重要,因此,对小学综合实践教育策略的研究有着鲜明现实意义。
一、小学综合实践活动项目化实践的意义
小学处在学生认知与思维能力发展的关键阶段。在这样的背景下,只有把理论和实践教学结合起来,改变重理论轻实践的现实情况,才能真正为小学教育的长效发展创造良好条件。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不仅是一种全新的课程类型,还是解决以上教学问题的突破口。
项目学习是一种围绕具体学习目的、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开展实践活动的教学模式,能够丰富学生的知识积累,促进学生对知识的内化吸收。将项目化学习方式运用到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中,有助于完善综合实践活动课,推动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把项目化学习应用于综合实践课程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一是有助于多学科综合,促进学生遵循统一。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不同于传统学科,重视的是学生的综合实践体验和实际问题解决能力的发展。项目学习所确定的项目任务,来自学生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可以激励学生综合运用各学科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实现知行统一,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習惯。二是有助于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活动,最终推动全员综合发展。为了保证项目化实践活动的落实,让学生在综合实践中积累必要的知识,锻炼实践能力,教师往往需要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开展活动。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可以联合集体力量,共同应对学习中的挑战,最终推动全员综合发展。三是有助于强化学生投入社会实践的热情,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及竞争力。在项目化学习中完成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学习任务,可以获得良好的主观学习体验,品味学习乐趣,提升课程学习能力。
二、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实践的有效措施
(一)基于学生认知特征,确定学习项目
处在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在身心发展、兴趣爱好与行为基础等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别。在这样的情况下,要保证项目化学习活动顺利推进,教师还需要考虑学生的认知特征,提高学习项目和学生认知活动的契合度,促进学生思维能力和行为能力的综合提升。要想项目学习取得很好的发展效果,教师就需要保证项目的科学、有效,重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同时,注意增加项目的可操作性。例如,组织开展我是小采购员”的综合实践活动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及学习要求,确定为生日会采购的项目任务。于是,先对学生合理分组,然后限制消费金额,指导各小组结合项目需要明确采购内容及采购方法,增强学生对消费与采购行为的认识,强化学生的组织协调能力。
(二)加强项目学习指导,优化实践活动
以项目学习的方式安排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能够增强活动开展的目的性和针对性,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的综合学习需要。不过,学生要解决的项目难题通常会给学生带来极大的挑战及难度,使得学生在项目任务完成过程中遇到不少阻碍。面对这样的情况,教师需要扮演好指导者的角色,引导学生做好对项目实践活动的分析、研究,并启发学生找到困难问题的突破口,辅助学生完成项目任务。
教师发挥指导作用需要有的放矢,既要重视指导,又要关注学生主体性的发挥,确保学生亲身经历项目学习的全过程,充分体现综合实践活动的价值。例如,开展神奇昆虫的项目学习,其价值在于增强学生对昆虫的认识与了解,进而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与关心、关注生活的观念。但是部分学生较为胆小,也没有接触过昆虫,存在很强的抵触情绪,不能保证项目学习的有效参与。为避免项目学习效果受到影响,教师应发挥引导作用,让学生正确认识昆虫,了解自然,感知自然中生物样性,帮助学生克服畏惧心理,提高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积极性,从而顺利完成学习任务。
(三)教师要重视对知识技能和方式方法的指导
在学生活动方式上,倡导采取多样化的组织方式,引导学生针对特定内容选择恰当的探究方法。教师在指导时应引导学生从“你想知道什么,完成什么任务,可以通过哪些方法来获得"的角度来思考问题,从而选择恰当的探究方法。在一个学习小组的内部,相互之间的合作也是非常重要的。因此,教师要加强这方面的指导,了解小组活动情况,帮助组长解决一些问题,让学生知道研究的问题必须通过小组同学的合作分工来达到研究的目的。例如,对于测量旗杆的高度'这样的问题,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用怎样的办法能测量出学校测量旗杆的高度?你能想出多少种方法?“变无意义问题为有意义问题。
(四)指导学生选取适当的形式发表成果
学生发表的内容应当是对主题探究过程的系统性的总结和对典型探究事件的展示,内容应体现一定的逻辑线索,重点突出。教师的指导应当关注发表内容的典型性和内容本身的逻辑性两个方面。在指导过程中,教师应注意鼓励学生进行自我决定,而不是以自己的标准来代替学生的思考。学生的发表可以采用多种形式进行,要求一定的发表形式适合一定的发表内容,应做到发表内容和发表形式的有机结合,也可以结合多种形式。
结论:伴随课程改革工作的实施,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作为全新的课程样态进入小学课程体系,成为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载体。为了推进综合实践活动的有序开展,积极引入项目化学习模式、推进项目化实践成为一项重要内容。在项目活动中,学生能够有明确的学习目的,也能够在项目化学习中积累丰富的实践经验,最终增强学生的社会认知,强化责任与担当,推动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教师需要对项目化实践进行合理安排,确保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有序推进。
参考文献:
[1]蒋旭楠.浅析小学数学教学中提升学生综合能力的有效策略[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8(24):37.
[2]姜晨颖.基于财商教育的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设计与探究——以“零花钱理财师”复合式系列实践活动为例[J].西部素质教育,2018,4(23):63-64.
[3]丁茜.加强教学手段,推动现代化教学——例谈小学数学综合实践课堂的新式教学[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8(22):101.
[4]徐莹,肖祎,付玉,张东亮.3D动漫设计在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8(20):2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