谋划教育发展蓝图 奋力实现中原崛起

来源 :河南教育·基教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bc87061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入关键十年之际,党中央、国务院于7月中旬召开了新世纪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发表了重要讲话,印发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我省立足省情,积极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和国家教育规划纲要,并于9月16日至17日召开了全省教育工作会议,对事关我省长远发展的问题进行又一次的重大战略部署,这将对我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原崛起、河南振兴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教育是基础,教育是民生
  
  教育是基础,教育是未来,教育是民生。国运兴衰,系于教育;振兴教育,全民有责。在省委和省政府的工作全局中,优先发展教育被摆在了突出的位置。
  8月10日,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卢展工到省教育厅调研,与厅领导班子成员和大中小学、职教、幼教工作者代表亲切座谈,面对面交流,听取大家对贯彻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推动我省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意见和建议。他指出,教育是基础,教育是支撑,教育是民生,教育是后劲,教育是形象,教育是未来,要持续提升认识,持续拓展思路,持续强化保障,以更加努力、更加振奋的精神,不断推动河南教育事业的发展。
  第一,持续提升认识。认识提高到什么程度,工作就能做到什么程度。我们要认真领会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对教育改革和发展重大意义的深刻阐述,提升对教育重要地位和重要作用的认识。一是教育是基础,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是发展科学技术和培养人才的基础工程。二是教育是支撑,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强大的人才支撑、科技支撑、智力支撑。三是教育是民生,寄托着亿万家庭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关系着人民群众的生活幸福。四是教育是后劲,能够提高全民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为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积蓄力量。五是教育是形象,教育搞得好不好,一定程度上代表着一个地方的形象。六是教育是未来,教育事业的发展决定着今后的发展,也决定着国家和民族的未来。
  第二,持续拓展思路。拓展我省教育工作的发展思路,必须按照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着力把握好六个方面:一是明确一个指导思想,就是始终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切实保证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优先安排教育发展,财政资金优先保障教育投入,公共资源优先满足教育和人力资源开发需要。二是明确一个根本目的,就是着力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重大问题,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三是明确一个科学规划,就是认真研究制定《河南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科学安排各项工作,动员全社会力量共同参与和支持教育发展,推动我省由人口大省向人才大省、人力资源强省转变。四是明确一个基本要求,就是尊重教育规律,不论是教师、教育工作者还是各级党委、政府和领导干部,不论是总结经验还是开展工作,都必须认真研究教育规律、切实了解教育规律、准确把握教育规律,坚持解放思想、大胆创新,使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各项工作更加符合教育规律的要求,更好地调动教师和教育工作者的积极性,决不能就改革而改革。五是明确一个关键环节,就是加强教师队伍和教育工作者队伍建设,提高教师搞好教学、教书育人的水平,提高教育工作者加强管理、搞好服务的能力。六是明确一个评价标准,就是用各类学校的办学质量来衡量教育事业发展的成效,着力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健全教育质量保障体系,不断提高办学水平。
  第三,持续强化保障。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离不开党委、政府的保障和服务,离不开全社会的支持和帮助。一要说到做到、说好做好。按照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要求,对教育工作进行安排部署。对制定的政策要抓好落实,对承诺的事情要认真兑现,确保各项工作达到国家规定的标准。二要协调合力、尽力而为。协调各级党委、政府的力量,协调教育战线的力量,协调全社会的力量,共同支持、帮助和推动教育事业发展。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无论是财政资金、项目建设还是服务保障都要最大限度地向教育事业倾斜。三要营造氛围、创造条件。继续在全社会营造尊师重教的良好氛围,继续在教育系统营造教书育人的良好环境,为教育事业发展提供更好的条件。四是大胆探索、勇于创新。坚持与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相呼应,用改革创新的方法来破解教育发展中存在的“钱从哪里来,人往哪里去,质量怎么保,学校怎么办”这四道难题,不断创新体制机制,为教育事业科学发展提供制度保障。
  9月12日至13日,省委副书记、省长郭庚茂先后深入到郑州、周口专题调研教育工作,并分别召开座谈会,认真听取了部分高校、职业学校和县(市、区)教育局长及中小学校长、幼儿园负责同志的情况汇报。他指出,党中央、国务院召开了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并印发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这是一个重大而带有战略意义的决策部署,影响深远。河南是全国第一人口大省,也是一个发展中大省,发展教育尤为重要、尤为紧迫、尤为艰巨。我们一定要坚持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合理分配资源和配置财力,强化政策保障,使教育发展与经济发展相互协调、互相促进。
  就在全省教育工作会议召开的前夕,省教育厅厅长蒋笃运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满怀信心地指出:教育必须以改革为抓手,着力破解“人往哪里去,钱从哪里来,质量怎么保,学校怎么办”四大难题。“人往哪里去”就是要解决河南人受教育的问题。好的教育就意味着好的工种、好的待遇、好的工作条件。“钱从哪里来”就是要广泛利用国内外优质教育资源,大力发展河南教育。目前,我省正在考虑制定激励措施、吸引社会资金。“质量怎么保”就是义务教育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职业教育要着力加强双师型教师和实训基地建设,高等教育走提高质量、“内涵式”的发展道路。“学校怎么办”就是要健全办学体制,形成以政府办学为主体、全社会积极参与、公办教育和民办教育共同发展的格局。
  蒋笃运说:“随着全省教育工作会议的召开和我省教育规划纲要的颁布实施,一定能为河南发展、为中原经济区建设提供更优质的服务、更坚强的支撑。”
  
  上下一心,形成教育发展的合力
  
  教育改革与发展,每向前推动一步,都是各级各部门、社会各界共同奋斗的结果。
  省委宣传部认真贯彻中央和省委决策部署,充分发挥舆论宣传的重要作用,大力宣传科教兴豫、人才强省战略和教育优先发展的重大战略思想,宣传教育领域改革发展的新举措、新成效、新经验;大力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宣传教育,着力优化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社会文化环境,积极探索建立和完善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大力推进党的理论创新成果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工作,马克思主义在思想政治理论课和哲学社会主义教学中的指导地位进一步巩固。
  当前,全省“十二五”规划正在抓紧编制,省发改委按照省委、省政府关于把优先发展教育作为转变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保障改善民生的重大举措的要求,在“十二五”规划总体布局中认真加以研究,把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大项目、重要举措、战略目标具体落实到“十二五”规划和年度计划中。在推进城乡建设、加快城镇化进程中,优先考虑教育资源布局,优先做好教育资源配置,着力解决“有学上、上好学”的问题,不断适应人民群众对接受更多、更好教育的期盼,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建设的需要。
  教育的发展和改革需要大量资金投入。省委、省政府已经明确,到2012年全省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4%。省发改委表示,将和相关部门共同努力,积极争取和落实教育投资。一要努力争取国家投资。会同教育等部门,按照我省教育规划纲要中确定的重点建设任务,认真编制各类专项建设规划,并争取纳入国家“十二五”规划和年度投资计划。二要安排好省预算内基建投资。围绕省委、省政府确定的重点任务,积极安排基本建设资金,充分发挥政府资金的保障和引导作用。三要大力引导社会投资。会同有关部门建立和完善教育成本分担机制,努力拓宽投、融资渠道,加大利用银行贷款、外资和民间投资的力度,将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等作为对外招商、合作办学的重点,吸引更多的社会资金和境外资金投入我省教育事业。
  近期,省发改委正在进行农村初中校舍改造、中小学校舍安全、特殊教育、农村学前教育、中等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二期等重大教育专项建设规划的编制工作,争取更多专项、更多项目纳入国家建设规划和年度投资计划。同时,认真落实国家对学校建设免收一切行政事业性收费、对服务性收费予以优惠的政策,对学校教学和学生生活用电、用水、用气严格按照居民价格执行,切实减轻学校经济负担。进一步健全教育收费政策,加大对教育乱收费的治理力度,切实规范教育收费行为。
  教育是我省第一大公共财政支出,据统计,全省财政教育经费从1978年的3.5亿元增加到2009年的588.9亿元,年均增长率达17.98%,明显高于同期财政支出年均16.19%的增幅。省财政厅坚持把教育放在公共财政的突出位置,予以重点保障。今后几年,财政部门在每年年初的预算安排和超收分配中都要体现法定增长要求,保证教育财政拨款增长明显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各级财政部门要继续大力调整支出结构,进一步提高财政教育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同时,还要会同有关部门,通过完善教育费附加和地方教育附加制度、统筹相关政府性基金收入用于教育等措施,积极拓宽财政性教育经费来源渠道,完成好国家确定的GDP4%目标分解任务。
  省财政厅表示,今后将不断完善教育投入机制,着力促进教育公平。义务教育全面纳入财政保障范围,完善经费保障机制,不断提高保障水平;非义务教育实行以政府投入为主、受教育者合理分担、其他多种渠道筹措经费的投入机制。同时,进一步加大职业教育投入,对农村、边远贫困地区教育投入给予倾斜。落实好我省教育规划纲要确定的重大项目,组织好有关改革试点,加强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解决突出问题,优化教育资源配置。不断健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积极促进教育公平。
  
  热议全省教育规划纲要,为破解难题建言献策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新世纪以来,我省教育的跨越式发展显著提升了全省人口素质,推动了科技创新、文化繁荣,为全省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民生改善作出了不可替代的贡献。这在一个人口多、底子薄、基础差、财力弱的发展中省份实属不易,就连出席我省教育工作会议的教育部副部长李卫红也对此给予了高度评价。然而在当前发展的新阶段,矛盾依然存在,正如郭庚茂省长一针见血指出的,教育发展还不能完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和人民群众接受良好教育的新期盼。于是,本次教育工作会议上提交讨论的《河南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讨论稿)》成为参会代表热议的话题。
  会上,副省长徐济超向大家介绍了我省教育规划纲要编制工作的相关情况。徐济超说,在我省教育规划纲要起草的过程中,我们对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和教育改革发展的难点问题进行了认真调查、深入研究、反复论证,提出了解决的思路和办法。作为全国第一教育人口大省,我省教育规划纲要的制定经历了调查研究、起草讨论、修订完善三个阶段,历时两年时间,这次在全省教育工作会议上进行讨论,修改后将尽快颁布实行。
  在分组讨论过程中,郑州市教育局局长翟幸福谈到了郭庚茂省长在讲话中所提及的“学区制”。翟幸福说,为了均衡教育资源,从这学期起,郑州市已开始试行“学区制”,目前市教育局已划定了13个学区,其中市区56所市属初中被分成了10个学区,增加了3个高中学区。一般来说,每个学区都有一所优质学校,优质学校是学区长单位,校长担任学区长。副学区长是实职,有人专职担任,都是从教学岗位上的优秀后备干部提拔起来的,专门从事学区内的协调等工作。在学区内,学校间将实行资源共享,捆绑发展,师资互派,统一教学,以优质学校带动其他学校的发展,以实现学校的均衡发展。
  翟幸福表示,“学区制”绝不搞形式,联合都是实质性的。“学区制”试行后,不再以单独一所学校为考核单位,而是将学区内学校作为一个整体进行捆绑考核。具体方案很快会公布,“学区制”将覆盖市区,下一步小学也将试行“学区制”。
  省司法厅副厅长陈宪中在发言时说,目前在犯罪群体中,青少年的犯罪比例同以前相比有了明显增加,这折射出孩子的教育存在缺失。因此,在学校教育中,德育、法制教育、社会主义爱国教育应该进一步加强,不断提高青少年的法律素质。
  开封市市长级干部朱丽萍说,我省教育规划纲要确定的战略目标与国家一致,同时又贴近河南实际,但有些问题在具体执行过程中缺乏细化的标准。比如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如何才算标准化,这在规划纲要中没有具体标准。希望省教育厅尽快出台这些细则,这样一来,大家就可以一步一个脚印,使未来的宏伟蓝图变成眼前的具体行动,使人民群众能够不断看到、享受到教育改革发展的成果。
  
  辉煌10年,基础教育取得跨越式发展
  
  2000年以来的10年,是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的10年,也是我省教育事业发展最快最好的10年。在这10年里,我省的义务教育实现了历史性跨越,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免费教育,社会教育诉求从“有学上”转向“上好学”。
  义务教育管理体制日益完善,普及水平显著提高,普通高中教育快速发展,幼儿教育规模继续增长,特殊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一是建立完善“以县为主”的义务教育管理体制,二是实施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三是义务教育全部纳入公共财政保障范围,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免费义务教育。
  普通高中教育快速发展,高中阶段毛入学率不断提高。普通高中在校生人数从2000年的75.15万人发展到2009年的201.2万人,增长2.7倍。每万人口普通高中在校生人数从2000年的79人发展到2009年的203人,高中阶段毛入学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0年来,累计毕业高中生达463.22万人。
  幼儿教育规模继续增长,普及水平进一步提高。2009年,全省幼儿园达到6355 所,比2000年增加3418所,幼儿教育的教职工达到8.92万人,比2000年增加5.32万人。全省在园幼儿(含学前班)171.65万人,比2000年增加15.28万人。城乡幼儿学前一年和三年毛入园率分别达到85%和50.89%。
  特殊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残疾儿童少年接受教育机会增加。2009年,全省特殊教育学校发展到121所,在校生达到2.11万人,盲、聋、弱智三类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平均提高到了85%。
  素质教育不断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得到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高度重视。考试评价制度改革进一步深化,从小学到高中全部实行了课程改革,并出台了《河南省普通中小学管理基本规范》。教师的教育观念和教学方式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正在形成。各级财政对农村义务教育的投入不断增加,实施了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工程、农村中小学校舍改造工程、农村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农村中小学课桌凳更新工程等一系列工程,使中小学校的办学条件得到很大改善。农村中小学的面貌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在农村,最好的房子是校舍,最美的环境是校园。
其他文献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推进,课程资源的大力开发与充分利用成为教师教育教学实践的主要内容。教师应根据学生发展等实际需要,善于通过各种途径和方法,进行课程资源的积极开发与利用,以不断丰富课程内容,拓宽师生视野,增加教学厚度,促进教学相长。  一、以基础教材为蓝本,深挖扩容  作为语文教学中的主要资源,教材具有“权威性”“典型性”等属性和特点。正因为如此,我们要坚持以教材为蓝本,善于深挖、扩容,不断加大课程资
作为新生态学校的课题示范校,洛阳市瀍河区巨龙小学秉承“尊重差异、点燃梦想”的办学核心理念,以培养讲规则、有个性的合格公民为己任,立足校情和学情,将“差异教育”融于校园文化、课程体系中,走出了具有代表性的新生态学校发展之路。  走进巨龙小学,迎面两个英文字母“DE”让人眼前一亮。巨龙小学校长赵国强说:“‘DE’是‘差异教育’英文的缩写,提醒每一位教师在面对每一名学生时要基于差异,提供适合学生需要的教
自闭症亦称孤独症,是一种儿童发育障碍性疾病。2006年,我国将自闭症列入精神残疾,将自闭症患者纳入相关保障体系。当前,大多数自闭症儿童在民办康复机构接受治疗和培训。但民办培训机构大多受场地、设施、师资所限,培训费用不菲,而康复效果却不明显。为了保障自闭症儿童受教育的权利,2014年9月,洛阳市适龄自闭症儿童教育被纳入了义务教育体系。为此,洛阳市教育局在直属的市特殊教育中心学校设立了“自闭症儿童试点
和刘明莹老师聊天,话题总离不开她的学生,无论是已经毕业的,还是眼前在读的,孩子们是她内心的牵挂,也是她笑容里的故事。刘明莹很享受作为老师的幸福,而这些幸福都源于父亲的一句话:“娃呀,教育是天大的事。”  刘明莹出生于教育世家,爷爷是一位在教育战线上奋斗了50多年的河南省名校长,父亲是一位为农村教育奉献了40多年的省级劳模,而她是这个教育世家的第三代代表。1992年8月,师范毕业的刘明莹走上讲台,开
【班主任案例】  我这一生都忘不了的一个学生,可能就是周洋了。  周洋是自费生。记得他进高一时,总分只有397分,比正常录取分数线差了266分。然而,让人始料不及的是:毕业时,这个腼腆的小男生,神话般地考入抚顺石油化工大学。  可能是因为成绩太差,刚开始周洋上课时从不敢举手发言,他也很少和同学说话。看着他忧郁而胆怯的眼神,我知道他因为成绩太差而自卑,他认为自己不行。在多年的教学生涯中,我知道唯有让
目前,在教育出版热潮中,班主任工作类图书是个出版热点。已出版的班主任工作类图书虽不像教辅资料那样铺天盖地,但书店里满架的书作也能让人感觉到气势逼人。这些书是“双刃剑”,有些书对班主任工作的发展、班主任日常实践水平的提升不无裨益,但也有些书会对班主任工作改革的健康发展和班主任日常实践水平的理性提升造成负面影响。    警惕阅读中的危险    有空气污染、水质污染、土地污染,那么,有没有文字污染?当前
全国新课标数学学科《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以下简称《考试大纲》)和《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说明》(以下简称《考试说明》)与2013年相比较,在内容、能力要求、时间、分值(含选修内容比例)、题型、题量,以及考试说明后面的题型示例等几个方面都未发生明显变化。在备考最后阶段,怎样利用《考试大纲》《考试说明》和教材?如何调整备考策略?考试中如何解题?应注意哪些环节?
个子不高、身材瘦削,言谈举止干净利落,初见刘均鼎,他给记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刘均鼎是内乡县第五小学的校长,在内乡县城,家长们总愿意把孩子送到五小。这其中有什么缘由?心中的好奇促使记者几次约访,但都被他婉拒了。这次,他终于同意与记者见面,但时间被限定在1小时以内,因为他说待会儿还要主持召开一个教研会,不能耽误了工作。  1979年,19岁的刘均鼎师范毕业后,被分配到了内乡城镇一小。在近四十年的从教经
作为行走教坛20余年的教育工作者,我一路走来,有旖旎的风光,有充实的收获,也有很多难解的困惑。这些困惑包括学生成长的烦恼、家长教育的无奈、教师发展的迷茫,也包括学校前进的瓶颈,都使我备感忧思。我尝试了很多方法试图解决这些问题,可是有的收效甚微,有的操作性差,总是找不到规律性的东西。  2013年,正是“语文主题学习”实验在林州蓬勃开展之际。责任使然,我带领全校师生开展了以“读”为主旋律的语文课堂教
金水区未来小学于2016年9月投入使用,为避免学校在发展中出現同质化的现象,促进学校高起点发展,我们对学校特色建设进行了探索。  一、开展调查,凝聚各方智慧  围绕“未来三问”——未来为何、教育为何、学生为何,我们进行深入研究,为未来小学的办学思想定位。  一是文献调查——主要是了解区域资源历史和现状,了解同行的地位,了解“未来学校”的特质。  二是决策层调查——针对学校定性、发展方向、名称、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