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金水区未来小学于2016年9月投入使用,为避免学校在发展中出現同质化的现象,促进学校高起点发展,我们对学校特色建设进行了探索。
一、开展调查,凝聚各方智慧
围绕“未来三问”——未来为何、教育为何、学生为何,我们进行深入研究,为未来小学的办学思想定位。
一是文献调查——主要是了解区域资源历史和现状,了解同行的地位,了解“未来学校”的特质。
二是决策层调查——针对学校定性、发展方向、名称、识别系统、班子分工等问题,了解相关人员对学校的发展设想、理念理解及对学校形象设计活动的认识。
三是相关问题调查——了解相关人员对工作环境、学校形象的认识与评价,对学校发展理念的理解与评价,对同行的评价等。
四是知己知彼——梳理我校与兄弟校的特点,对现状及未来前景进行研究,明确我们的优势在哪里、强项是什么。
二、强化设计,指导学校建设
我们调研学校周边区域特征并进行分析,确定可用的文化元素;征询各方意见,建构了理念统摄下的文化表述。可喜的是,在完善学校办学思想中,得到了德鲁克管理学院荣誉院长杜邵基先生的指导。
我们把对办学定位的思考与领导进行沟通,争取支持;和周边学校进行对比,确定发展方向;开发“未来的礼物——尤克里里”“彩绳之恋”“F.E乐队”等品牌课程……
我们制定的《郑州市金水区未来小学三年发展规划》经校教代会讨论通过,并获得来自北京和上海的专家组成员的高度认可,我校也因此荣获“金水区学校规划制定先进单位”称号。
我校的“梦之π”课程规划得到了上海教科院杨四耕教授的指导,使我们明晰了教育哲学、课程理念、课程逻辑图、课程结构、课程实施及管理的关系,使学校课程有了一个完整的体系。
三、注重落实,保证实践效果
实践中,我们把握“融”的策略,融情、融慧、融学科、融资源、融文化、融课程等,工作目标力求准、实,让顶层设计落地。
课题研究,提升能力。校班子带头开展课题研究,以省级和市级课题为龙头,以各组的教研主题为依托,进行学科随机教研、集体教研,及时进行阶段总结,及时进行调整、完善和交流。
借力资源,实现成长。当今,各种社会资源为教育注入了活力,我们借力资源,促进成长。我校借力北京师范大学,进行教师核心素养的提升;借力线上教师信息技术能力培训,提升教师的信息素养;借力教师关系资源,进行礼仪指导;借力周慧玲、董放、郑喜峰等专家,助力家校携手;借力家长课堂,增加课程的丰富度;借力督导力量,提升教师教育教学水平。
搭建平台,家校沟通。我们一方面搭建面对面的交流平台,成立三级家长委员会,通过家长会、家访等形式进行家校沟通;另一方面积极搭建网络平台,建班级微信群、学校微信公众号,让家长及时关注、了解学校教育教学发展动态。
(本文系2017年河南省教科研课题“新建学校发展定位行动研究”的部分成果,课题编号:2017—JKGHYB—0477)
(责 编 佳 琪)
一、开展调查,凝聚各方智慧
围绕“未来三问”——未来为何、教育为何、学生为何,我们进行深入研究,为未来小学的办学思想定位。
一是文献调查——主要是了解区域资源历史和现状,了解同行的地位,了解“未来学校”的特质。
二是决策层调查——针对学校定性、发展方向、名称、识别系统、班子分工等问题,了解相关人员对学校的发展设想、理念理解及对学校形象设计活动的认识。
三是相关问题调查——了解相关人员对工作环境、学校形象的认识与评价,对学校发展理念的理解与评价,对同行的评价等。
四是知己知彼——梳理我校与兄弟校的特点,对现状及未来前景进行研究,明确我们的优势在哪里、强项是什么。
二、强化设计,指导学校建设
我们调研学校周边区域特征并进行分析,确定可用的文化元素;征询各方意见,建构了理念统摄下的文化表述。可喜的是,在完善学校办学思想中,得到了德鲁克管理学院荣誉院长杜邵基先生的指导。
我们把对办学定位的思考与领导进行沟通,争取支持;和周边学校进行对比,确定发展方向;开发“未来的礼物——尤克里里”“彩绳之恋”“F.E乐队”等品牌课程……
我们制定的《郑州市金水区未来小学三年发展规划》经校教代会讨论通过,并获得来自北京和上海的专家组成员的高度认可,我校也因此荣获“金水区学校规划制定先进单位”称号。
我校的“梦之π”课程规划得到了上海教科院杨四耕教授的指导,使我们明晰了教育哲学、课程理念、课程逻辑图、课程结构、课程实施及管理的关系,使学校课程有了一个完整的体系。
三、注重落实,保证实践效果
实践中,我们把握“融”的策略,融情、融慧、融学科、融资源、融文化、融课程等,工作目标力求准、实,让顶层设计落地。
课题研究,提升能力。校班子带头开展课题研究,以省级和市级课题为龙头,以各组的教研主题为依托,进行学科随机教研、集体教研,及时进行阶段总结,及时进行调整、完善和交流。
借力资源,实现成长。当今,各种社会资源为教育注入了活力,我们借力资源,促进成长。我校借力北京师范大学,进行教师核心素养的提升;借力线上教师信息技术能力培训,提升教师的信息素养;借力教师关系资源,进行礼仪指导;借力周慧玲、董放、郑喜峰等专家,助力家校携手;借力家长课堂,增加课程的丰富度;借力督导力量,提升教师教育教学水平。
搭建平台,家校沟通。我们一方面搭建面对面的交流平台,成立三级家长委员会,通过家长会、家访等形式进行家校沟通;另一方面积极搭建网络平台,建班级微信群、学校微信公众号,让家长及时关注、了解学校教育教学发展动态。
(本文系2017年河南省教科研课题“新建学校发展定位行动研究”的部分成果,课题编号:2017—JKGHYB—0477)
(责 编 佳 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