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旨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教学”已成为广大教师积极追求的目标。所谓有效,是指学生在三维目标上能够获得真正的发展,这是课堂有效与否的唯一指标。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中达成最有效的教学?下面笔者就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策略阐述了自己的几点看法。
在新课程理念的要求下,实现有效教学已经成为一线教师所追求的目标。数学被称为思维的体操。要实现小学数学的有效教学就要充分尊重儿童的认知规律,依托教材,积极创设情境,借助教学活动和多媒体手段,多角度、多层次的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只有这样,才能让数学教学充分生机与活力,从而顺利实现教学目标。
1 活用数学教材,让教学资源更有效
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教师要学会“跳出教材教教材”,结合数学内容的特点将生活中的问题引入课堂,并渗透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其实就是用数学知识解决与我们息息相关的生活问题。又如:在学习了“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计算”后,我出了这样一道题:我们班级要办小小图书馆,需要一只长7分米,宽5分米,高6分米的铁箱,现在有一张边长15分米的正方形白铁皮,能做得成吗?大多数学生用计算的方法发现15×15=225平方分米,(7×5+7×6+5×6)×2=214平方分米,225>214,所以认为能做成的。但有的学生是用画草图的方法,作出判断的。通过作图发现白铁皮不够长,最后学生想到用焊接的方法拼起来还是能够做的。这类与实际应用紧密联系的问题,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这样,学生进一步体会到数学能帮助我们解决实际中的许多问题,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通过实践活动,学生认识到,通常情况下表面积越小越好,越省料。这样,学生进一步体会到数学的价值,同时也培养了实践能力。
2 合理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参与热情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的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與交流等数学活动”。实践证明,引人入胜的教学情境,能使枯燥乏味的数学课堂变得生动形象,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使数学课堂充满生机和活力。例如:在教学“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时,我创设了这样的教学情境,在美丽的太湖边上有一个小渔村,村里住着一老一少两个渔夫。有一年,他们从4月1日起开始打鱼,并且每个人都给自己定了一条规矩。老渔夫说:“我连续打3天要休息一天。”年轻的渔夫说:“我连续打5天要休息一天。”有一位远方的朋友想趁他们一起休息的时候去看他们,同时享受一次新鲜美味的“太湖鱼宴”。可他不知道该选哪个日子去才能同时碰到他俩。同学们,你们能帮帮他吗?(屏幕上打出两个渔夫的对话和一张四月份的日历)。这种有趣的故事情境,富有挑战性的问题,一下子把学生的情绪调动起来,孩子们迫不及待地想找到答案。
3 精心设计活动,提供动手的机会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在教学中要赋予学生以主体地位。”教师要从“以学论教”的理念出发,精心设计教学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发展,在参与中体验,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以实践活动为基础的有效课堂教学。美国华盛顿书馆墙壁上有这么一句话:你听见了,就可能忘记;你看见了,就可能记住;你做过了,便真正理解了。动手操作是学生多种感官协调参与的学习活动,是最有效的学习方法之一,教师要努力提供动手实践的机会,养成动手实践的习惯,培养动手实践的能力。例如,教学“角的初步认识”时,课前我安排学生收集日常生活中各种各样有角的实物或图片,下一节课进行交流展示,这样学生都兴趣盎然地投入到课前准备当中。课堂上,让学生交流展示,并组织讨论、探究,抽象出角的特征,然后通过找一找、指一指、摸一摸、说一说等实践活动,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教学过程,使学生对角的认识由形象感知过渡到表象的建立。
4 运用CAI课件,优化思维过程
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多媒体的动态演示,利用其视听结合、形象直观、化静为动的特点和优势,可以把抽象的知识具体化,静止的关系动态化。将知识的形成过程直观、生动地展示在学生面前,帮助学生克服认知障碍,完成知识的构建。通过向学生展示教学情景,帮助学生理解知识,推动学生思维的发展过程,使学生思维敏捷、灵活、独创性都得到良好的发展,这样,学生的全面素质也就有效地提高了。动画引趣,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运用多媒体,可以使声、形的感性知识信息刺激学生的各种感官,从面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如教学“长方体的认识”一课时,利用多媒体课件的点、线的闪烁,依次闪动长方体的面、棱、顶点,来使学生认识长方体的各部分名称,紧接着把长方体的实物模像去掉,抽象出平面图,完成了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过渡。再通过面、棱的移动,拼合等一系列的演示,同时配有声音,利用色彩动态来比较,得出长方体“相对面的面积相等,相对棱的长度相等”这一结论,使学生轻松愉快地学会了这一知识。
再如:在“圆的画法”的教学中,可先让学生观察一条线段绕一个端点(定点)顺时针旋转,直至另一端点扫出一个圆,让学生初步感知圆的形成过程。接下来,将画圆的步骤分解展示给学生,使学生获得“画圆”的完整信息。这样,学生就会牢牢记住画圆的每一个步骤和要领。借助多媒体课件还能将那些看似静止的、孤立的事物活动起来,从而使学生较容易地找出事物之间的联系,促进对知识的理解。
总之,有效教学是一种过程、一种策略、更是一种理念。数学教学不仅要关注知识的教育,更要从尚智慧的教育。让我们引领学生参与,主动探究,追求有效教学。
(作者单位: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张义镇大庄小学)
在新课程理念的要求下,实现有效教学已经成为一线教师所追求的目标。数学被称为思维的体操。要实现小学数学的有效教学就要充分尊重儿童的认知规律,依托教材,积极创设情境,借助教学活动和多媒体手段,多角度、多层次的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只有这样,才能让数学教学充分生机与活力,从而顺利实现教学目标。
1 活用数学教材,让教学资源更有效
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教师要学会“跳出教材教教材”,结合数学内容的特点将生活中的问题引入课堂,并渗透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其实就是用数学知识解决与我们息息相关的生活问题。又如:在学习了“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计算”后,我出了这样一道题:我们班级要办小小图书馆,需要一只长7分米,宽5分米,高6分米的铁箱,现在有一张边长15分米的正方形白铁皮,能做得成吗?大多数学生用计算的方法发现15×15=225平方分米,(7×5+7×6+5×6)×2=214平方分米,225>214,所以认为能做成的。但有的学生是用画草图的方法,作出判断的。通过作图发现白铁皮不够长,最后学生想到用焊接的方法拼起来还是能够做的。这类与实际应用紧密联系的问题,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这样,学生进一步体会到数学能帮助我们解决实际中的许多问题,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通过实践活动,学生认识到,通常情况下表面积越小越好,越省料。这样,学生进一步体会到数学的价值,同时也培养了实践能力。
2 合理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参与热情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的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與交流等数学活动”。实践证明,引人入胜的教学情境,能使枯燥乏味的数学课堂变得生动形象,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使数学课堂充满生机和活力。例如:在教学“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时,我创设了这样的教学情境,在美丽的太湖边上有一个小渔村,村里住着一老一少两个渔夫。有一年,他们从4月1日起开始打鱼,并且每个人都给自己定了一条规矩。老渔夫说:“我连续打3天要休息一天。”年轻的渔夫说:“我连续打5天要休息一天。”有一位远方的朋友想趁他们一起休息的时候去看他们,同时享受一次新鲜美味的“太湖鱼宴”。可他不知道该选哪个日子去才能同时碰到他俩。同学们,你们能帮帮他吗?(屏幕上打出两个渔夫的对话和一张四月份的日历)。这种有趣的故事情境,富有挑战性的问题,一下子把学生的情绪调动起来,孩子们迫不及待地想找到答案。
3 精心设计活动,提供动手的机会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在教学中要赋予学生以主体地位。”教师要从“以学论教”的理念出发,精心设计教学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发展,在参与中体验,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以实践活动为基础的有效课堂教学。美国华盛顿书馆墙壁上有这么一句话:你听见了,就可能忘记;你看见了,就可能记住;你做过了,便真正理解了。动手操作是学生多种感官协调参与的学习活动,是最有效的学习方法之一,教师要努力提供动手实践的机会,养成动手实践的习惯,培养动手实践的能力。例如,教学“角的初步认识”时,课前我安排学生收集日常生活中各种各样有角的实物或图片,下一节课进行交流展示,这样学生都兴趣盎然地投入到课前准备当中。课堂上,让学生交流展示,并组织讨论、探究,抽象出角的特征,然后通过找一找、指一指、摸一摸、说一说等实践活动,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教学过程,使学生对角的认识由形象感知过渡到表象的建立。
4 运用CAI课件,优化思维过程
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多媒体的动态演示,利用其视听结合、形象直观、化静为动的特点和优势,可以把抽象的知识具体化,静止的关系动态化。将知识的形成过程直观、生动地展示在学生面前,帮助学生克服认知障碍,完成知识的构建。通过向学生展示教学情景,帮助学生理解知识,推动学生思维的发展过程,使学生思维敏捷、灵活、独创性都得到良好的发展,这样,学生的全面素质也就有效地提高了。动画引趣,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运用多媒体,可以使声、形的感性知识信息刺激学生的各种感官,从面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如教学“长方体的认识”一课时,利用多媒体课件的点、线的闪烁,依次闪动长方体的面、棱、顶点,来使学生认识长方体的各部分名称,紧接着把长方体的实物模像去掉,抽象出平面图,完成了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过渡。再通过面、棱的移动,拼合等一系列的演示,同时配有声音,利用色彩动态来比较,得出长方体“相对面的面积相等,相对棱的长度相等”这一结论,使学生轻松愉快地学会了这一知识。
再如:在“圆的画法”的教学中,可先让学生观察一条线段绕一个端点(定点)顺时针旋转,直至另一端点扫出一个圆,让学生初步感知圆的形成过程。接下来,将画圆的步骤分解展示给学生,使学生获得“画圆”的完整信息。这样,学生就会牢牢记住画圆的每一个步骤和要领。借助多媒体课件还能将那些看似静止的、孤立的事物活动起来,从而使学生较容易地找出事物之间的联系,促进对知识的理解。
总之,有效教学是一种过程、一种策略、更是一种理念。数学教学不仅要关注知识的教育,更要从尚智慧的教育。让我们引领学生参与,主动探究,追求有效教学。
(作者单位: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张义镇大庄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