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维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与思考,在语文阅读教学中个性化日益彰显。然而,在我看来学生的个性化阅读似乎走进了误区,教师为了体现个性化阅读而追求个性化,学生的个性化体验无所顾忌,曲解了文本的解读……这种个性化阅读实际上华而不实,培养出来的学生往往是泛泛而谈,表达空洞。作为教师,应该在注重文本价值取向的基础上,对学生个性化阅读指导得“法”,把握个性化阅读的“度”,才能使文本价值与学生独特体验和谐发展,才能使个性化阅读走向“个性化”。
一、合理选择,尊重文本
个性化阅读强调学生的自主参与,让学生获得独特情感体验,但这种情感体验应该是建立在学生正确理解文本的基础之上的,不能忽视文本作者的主体性,不能脱离文本,任意衍生和曲解文本。因此,尊重文本、感悟和理解作者赋予文本的意义既是文本对话的前提和基础,也是阅读教学的宗旨和要求。作为教师,对待学生个性化的情感体验应有所斟酌,有所选择。
例如:在教学苏教版二年级上册《狐狸和乌鸦》。这则寓言的本意是让学生在阅读文本的基础上感悟到爱听奉承话容易上当受骗,同时谴责了狐狸的卑鄙行径。然而在教学中,学生谈自身对课文的感悟和理解时,却有着不同的感悟:有学生认为:狐狸很狡猾,他用拍马屁的方法骗走了乌鸦的肉。有学生认为:狐狸太聪明了,几句话就能把乌鸦的肉弄到手,我们应该向狐狸学习。有学生认为:这是一只狡猾的狐狸和一只爱听奉承话,容易上当受骗的乌鸦。我们知道,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受到认知能力的限制,在认识上的偏差和错误是正常的,但作为教师不能对学生所有的认知不加辨析地一概肯定和鼓励。如第二位学生的理解就偏离了作品的价值取向,此时教师应该对学生的感悟理解进行引导,不能为了所谓的“个性化”而忽视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养成,忽视正确价值观培养。
二、合理指导,注重感悟
谈到个性化阅读,有许多教师认为就是学生喜欢怎么读就怎么读,想读哪一段就读哪一段,课堂上一味地让学生去自主讨论,认为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其实不然。这种全面化的阅读对于学生而言,只能有弊而无益。在我看来,制约学生个性化阅读的因素很多,诸如学生的年龄、认知、知识储备、课文的特点、教师个性等都直接影响着学生个性化阅读潜能的开发。学生个性化感悟和个性化阅读必须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教师要进行有针对性的合理指导。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以读为本,要做到:一是给足学生读书的时间,让学生多读。教师要引导学生一遍又一遍地读进去。在读前提要求,读中有感悟,读后有交流。二是倡导多种多样的阅读方式。对不同年段应有不同的读书方法,包括朗读、默读、诵读、精读、略读、浏览。另外,还可以采用分角色读、分组读、对比读、竞赛读等多种方式。只有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阅读,学生才会处于积极状态,才能获得最佳的读书效果。
三、合理运用,深层体验
学生个性化阅读的最高境界在于深层次个人阅读体验。为了达到这一目标,有许多教师根据教学需要选择各种媒介进行教学实践,这对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了解文本学习的背景材料,展示有关教学内容,都能起到积极有效的作用。
然而在实际阅读教学中,部分教师却顾此失彼,忽视文本,甚至把课本放弃,而专注于其他问题的讲解与讨论,学生和教师面对屏幕进行阅读。笔者以为这种过于强化的技术运用和阅读只能固化学生的思维,狭隘了学生的情感体验。真正深层体验应该是学生通过阅读文本,接触文字塑造的形象、场景、氛围,触摸作者的思想情感,与作者心灵交流,把自己的生活经验、学习经验,通过联想、想象、比较、分析,和文本融合。在这样的阅读中,师生对话,生生对话,才会有思想碰撞,才会有妙语连珠,课堂才会异彩纷呈。因此教师要合理运用媒体,引导学生熟读文本,潜心阅读,用自己的心去体味文本中看不见摸不着的情感,触摸作者的思想感情,与作者的心灵沟通,实现深层阅读的创新体验。
四、合理评价 拓展延伸
布鲁纳认为,知识的学习包括三种几乎同时发生的过程,即新知识的获得,旧知识的改造,检查知识是否恰当。因此,在个性化阅读中,学生的评价是极其重要的内容。
在阅读活动中,我们应让学生积极参与评价,可以采取自我评价、组内互相评价等多种形式,同时教师和其他学生给予热心反馈,进行交流性评价,这样使得学生的评价更为客观,更符合实际,从而提升学生评价的积极效果,使学生获得鼓舞、鞭策,从而调动起他们阅读的积极性、主动性,激发创新性思维,延伸了思考,实现心灵的共鸣、思维的共振和自我的成长。
(作者单位:江苏省海安县墩头镇双溪小学)
编辑/张俊英
一、合理选择,尊重文本
个性化阅读强调学生的自主参与,让学生获得独特情感体验,但这种情感体验应该是建立在学生正确理解文本的基础之上的,不能忽视文本作者的主体性,不能脱离文本,任意衍生和曲解文本。因此,尊重文本、感悟和理解作者赋予文本的意义既是文本对话的前提和基础,也是阅读教学的宗旨和要求。作为教师,对待学生个性化的情感体验应有所斟酌,有所选择。
例如:在教学苏教版二年级上册《狐狸和乌鸦》。这则寓言的本意是让学生在阅读文本的基础上感悟到爱听奉承话容易上当受骗,同时谴责了狐狸的卑鄙行径。然而在教学中,学生谈自身对课文的感悟和理解时,却有着不同的感悟:有学生认为:狐狸很狡猾,他用拍马屁的方法骗走了乌鸦的肉。有学生认为:狐狸太聪明了,几句话就能把乌鸦的肉弄到手,我们应该向狐狸学习。有学生认为:这是一只狡猾的狐狸和一只爱听奉承话,容易上当受骗的乌鸦。我们知道,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受到认知能力的限制,在认识上的偏差和错误是正常的,但作为教师不能对学生所有的认知不加辨析地一概肯定和鼓励。如第二位学生的理解就偏离了作品的价值取向,此时教师应该对学生的感悟理解进行引导,不能为了所谓的“个性化”而忽视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养成,忽视正确价值观培养。
二、合理指导,注重感悟
谈到个性化阅读,有许多教师认为就是学生喜欢怎么读就怎么读,想读哪一段就读哪一段,课堂上一味地让学生去自主讨论,认为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其实不然。这种全面化的阅读对于学生而言,只能有弊而无益。在我看来,制约学生个性化阅读的因素很多,诸如学生的年龄、认知、知识储备、课文的特点、教师个性等都直接影响着学生个性化阅读潜能的开发。学生个性化感悟和个性化阅读必须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教师要进行有针对性的合理指导。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以读为本,要做到:一是给足学生读书的时间,让学生多读。教师要引导学生一遍又一遍地读进去。在读前提要求,读中有感悟,读后有交流。二是倡导多种多样的阅读方式。对不同年段应有不同的读书方法,包括朗读、默读、诵读、精读、略读、浏览。另外,还可以采用分角色读、分组读、对比读、竞赛读等多种方式。只有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阅读,学生才会处于积极状态,才能获得最佳的读书效果。
三、合理运用,深层体验
学生个性化阅读的最高境界在于深层次个人阅读体验。为了达到这一目标,有许多教师根据教学需要选择各种媒介进行教学实践,这对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了解文本学习的背景材料,展示有关教学内容,都能起到积极有效的作用。
然而在实际阅读教学中,部分教师却顾此失彼,忽视文本,甚至把课本放弃,而专注于其他问题的讲解与讨论,学生和教师面对屏幕进行阅读。笔者以为这种过于强化的技术运用和阅读只能固化学生的思维,狭隘了学生的情感体验。真正深层体验应该是学生通过阅读文本,接触文字塑造的形象、场景、氛围,触摸作者的思想情感,与作者心灵交流,把自己的生活经验、学习经验,通过联想、想象、比较、分析,和文本融合。在这样的阅读中,师生对话,生生对话,才会有思想碰撞,才会有妙语连珠,课堂才会异彩纷呈。因此教师要合理运用媒体,引导学生熟读文本,潜心阅读,用自己的心去体味文本中看不见摸不着的情感,触摸作者的思想感情,与作者的心灵沟通,实现深层阅读的创新体验。
四、合理评价 拓展延伸
布鲁纳认为,知识的学习包括三种几乎同时发生的过程,即新知识的获得,旧知识的改造,检查知识是否恰当。因此,在个性化阅读中,学生的评价是极其重要的内容。
在阅读活动中,我们应让学生积极参与评价,可以采取自我评价、组内互相评价等多种形式,同时教师和其他学生给予热心反馈,进行交流性评价,这样使得学生的评价更为客观,更符合实际,从而提升学生评价的积极效果,使学生获得鼓舞、鞭策,从而调动起他们阅读的积极性、主动性,激发创新性思维,延伸了思考,实现心灵的共鸣、思维的共振和自我的成长。
(作者单位:江苏省海安县墩头镇双溪小学)
编辑/张俊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