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研究型大学良性学术生态评价体系的构建

来源 :法制与社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unpeng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生态学是一门研究生物与环境之间关系的科学。21世纪大学的学术生态既是一种社会生态,也是一种教育生态。本文运用生态学理论,对我国研究型大学学术生态的现状进行理性分析,力图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的研究型大学学术生态评价体系。
  关键词 研究型大学 学术 生态 评价
  基金项目: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指导项目“生态学视角下我国研究型大学学术发展的战略路径研究”(2014 SJD054);江苏省普通高校研究生科研创新计划资助项目“职业胜任力视角下高校教师人力资源能力建设研究”(CXZZ12_0 135);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研究型大学学术发展的战略路径研究”(NR2014052)。
  作者简介:吴永祥,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保卫处讲师,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博士在读;石峻峰,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档案馆副馆长,馆员。
  中图分类号:G6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592(2016)02-236-02
  大学学术生态环境指大学中的个体或群体所属生态系统(群落)的生态环境,是大学教师与教师之间、教师与其所在的学术环境之间交互作用而形成的有机整体。系统与因子、功能与结构、发展与平衡、多样与统一等关系,都在生态学的研究范畴。什么样的学术生态是良性的学术生态?生态整体性、生态平衡性、生态适应性、生态多样性、生态共生性无疑是评价研究型大学学术生态的系列独特视角。
  一、生态整体观与研究型大学学术生态
  生态系统与单个有机体一样,是一个自组织与自我调节系统,在这个系统中,动物、植物、微生物和无生命物质相互依赖,不断进行物质和能量交换。萨克塞指出,生态学采用的不是孤立的思维方式,它充分认识到一切有生命的物体都是某个整体的一部分。 在一个生物或社会系统中,每一个子系统都必须通过维护其个性来维护整个系统的秩序,但它也必须服从整体的要求以使整个系统得以存在,这两方面是对立统一的。生态整体观认为事物与事物之间是内在联系的,主张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倡导局部利益服从整体利益,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可持续性是生态系统正常运行的前提和基础。
  在我国研究型大学的学术生态系统中,应从生态整体观的角度出发,全面考察高校内部、外部教师学术生态的各种影响因素,使大学学术生态系统的构建与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相协调,并能抵御外部环境带来的不利影响。大学教师从事学术工作是在院校中展开的,受到高等院校内部各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而高等院校作为社会的组织机构又处于整个社会各种因素的宏观影响之下,因此大学学术生态的良性运转同时还受到政府、市场、民间组织、社会文化、自然环境等外部因素的侵扰。我国研究型大学学术生态是知识型员工以学术创新为价值旨归,在进行复杂劳动过程中形成的生态系统。无论是群体生态还是个体生态都应秉承学术自由、学者自治的理念。学术自由、学者自治是研究型大学的核心价值,其宗旨是维护学术生态系统的整体利益、促进知识传播与创新、促进人类社会进步为最终目标,因而具有统领整个教师学术生态的根本作用。
  二、生态位与研究型大学学术生态
  生态位又称小生境或生态龛位,由格林尼尔1917年首次提出,是指生物单位对资源和环境的选择范围所构成的集合,包括现实生态位与基础生态位两个类型。在生物群落中,每个物种出于生存的基本需要,都必然占据一定的空间,都不可避免地担负某种角色,发挥特定的作用。生态位是种间竞争和协调进化的动力与原因,一定程度的竞争是生态系统不断进化、保持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在资源特别缺乏的情况下,会造成生态位的泛化,个体适应力提高,但生态位重叠加剧,种间竞争加剧;在资源特别充裕的情况下,会造成生态位的特化,但生态位重叠减少(或没有),种间竞争缓和,但个体适应力降低。 当外界压力不断增大并超过了其最大承受容量时,该生态系统的自我适应与调节功能就会随之不断下降,导致生态系统退化、失衡,引起系统生态危机。
  我国研究型大学需要从生态位的角度考察教师之间的竞争与发展。不同学科之间的教师、同一学科不同教师之间都存在竞争。在教师聘任、晋升等方面应建立规范公正的制度,为广大教师创设学术自由与公平竞争兼具的学术环境,使广大教师在严谨而宽松的环境中充分履行作为教师的权利与义务,促进教师之间的合理有序竞争,充分发挥每一位教师的创造潜能。要积极加强我国研究型大学学术道德建设和学术秩序治理,减少和避免经济全球化和国内外不良社会思潮对研究型大学学术净土的侵蚀,避免因生态位重叠造成恶性竞争,导致学术生态在结构与功能上变化,产生学术生态危机。
  三、生态平衡观与研究型大学学术生态
  生态平衡是指在一定的时间和相对稳定的条件下,生态系统各部分的结构与功能处于相互适应和协调的高度有序状态。 在这种状态下,系统内信息、能量、物质的流出、流入达到高度的协调与统一。生态系统是一种动态平衡和相对平衡,具有一定的内部调节能力,生态系统时刻在运动和发展之中,是运动着的平衡状态。
  从生态平衡观出发,我国研究型大学应妥善处理经验驱动与创新驱动的关系、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利的关系、教学学术与科研学术之间的关系,努力使高校内部和高校外部各种关系处于平衡。其中,学术权利和行政权力是对学术生态造成重要影响的两支力量。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之间是不可能达到绝对平衡状态的,它们是此消彼长的关系。我国大学在很长一段时期都重视学术权利,大学行政化色彩淡薄。然而,随着三次新科技革命的发展,大学的职能呈现出多样化趋势,社会服务成为大学的职能之一,这从一定程度上促使研究型大学不断强化科层制的大学治理方式,以便通过内部学术干预与学术控制来响应社会经济发展需求,从而导致学术权利不断被挤压限制,行政权力不断扩散膨胀,这样,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利之间的纠葛就不可避免了。我国研究型大学需要采取多种有力措施,妥善协调学术权利与行政权力的关系,为教师营造一种和谐的学术氛围,以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实现教师的生命价值;同时,努力避免学术权利与行政权力两者冲突给学术生态带来负面影响。   四、生态适应性与研究型大学学术发展
  生态适应性是指通过生物的遗传组成赋予某种生物的生存潜力。生物在特定环境中通过对生态因子适应而存活,开放系统要保持其稳定性就必须具备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和自我调节能力。 生态系统达到某种相对平衡状态,就意味着生命体对某种新的变化和新的环境的适应。虽然遗传基因具有相对稳定性,但是外界环境、外部条件是变幻莫测的,因此生物的适应具有相对性。
  生态适应性要求研究型大学以变化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关注高校内外部环境的变化,使大学学术生态系统在保持内在核心价值的同时,也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而变革创新。阿什比(Eric Ashby)是高等教育生态学研究的先驱,他认为,大学作为一个生物物种,在遗传与变异的共同作用下,需要具备适合其自我进化、自我改造的土壤。变革创新是大学增强生态适应性的重要途径。在人类历史的漫长历程中,大学自产生起虽历经考验却经久不衰,是因为大学通过变革创新使自身具备了顽强的适应力与生命力,从而满足了人类永恒的知识与精神需求,为人类社会作出了无可替代的贡献。因此,我国研究型大学需要积极进行改革创新,既专注于“象牙塔”中的知识追求,注重传承传统的学术精髓;又与社会现实有密切联系,形成与市场机制相适应的教学、科研和服务职能。
  五、生态多样性与研究型大学学术发展
  生态多样性是人类社会存在与发展的物质基础。不同的物种之间相互依存,通过有规律的结合构成稳定的生态综合体。生态因子的多样性决定了生态系统的丰富性。 生态系统的丰富性决定了生物多样性的价值(具体可分为直接价值、间接价值、潜在价值),这样任何一种有机体都必须同周围环境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
  研究型大学学术生态要想获得稳定与均衡发展,必须体现学术生态的多样性。从中世纪大学至今,大学的发展已有800多年历史,大学群落维持了相对合理的分布,不同大学各具特点,共同推动着大学学术向纵深发展。时至今日,大学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在大学内部,研究型大学发展同样面临众多瓶颈。因此,我国研究型大学要更加注重培育大学内部的多样化学术生态,在教师结构、教师培训、教师教学方法、教师校内外、国内外交流合作等方面都要倡导多样化、多元化理念,鼓励“百家争鸣、百花齐放”;在大学教师的性别、年龄、学历、职称等方面构建更加合理的结构;实施开放办学,面向国内外招聘高层次人才,深入推进产学研合作和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
  六、生态协同共生与研究型大学学术生态
  共生是指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不同生物之间任何形式的共同生活,是生物之间相互关系的高度发展。协同进化,简言之,就是一个生物进化后,会对其他生物产生刺激,使其他生物产生压力,导致其他生物也发生进化。物种间的关联能促使生物群落产生自组织。生态协同共生对生物多样性、生物适应性、生物稳定性具有积极影响。通过互利共生,生物相互适应,并增强对外部干扰的抵御能力,增强个体或种群之间的协作能力。
  我国研究型大学要应用生态协同共生理念考察学术生态系统中不同学术生态要素之间的协调发展问题,特别是跨学科研究。传统上,教师对学科的忠诚往往高于对院校的忠诚,不同教师个体具有不同的生态差异性,而跨学科研究组织却能够让不同专业背景、不同性格特征、具有共同学术旨趣的教师聚集到一个共生的科研平台,集思广益,互动互补,求同存异,形成一种在差异中共生共荣的氛围,进而迸发出更多的创新火花,催生更多的研究成果,促进教师成长和学术繁荣。跨学科机构和组织的建立,适应了现代科学发展由分化到综合的要求。
  注释:
  [德]汉斯·萨克塞著.文韬、佩云译.生态哲学.东方出版社.1991.1-2.
  王凤产.从生态学的视角审视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浙江教育科学.2008(3).17-18.
  周光明、谢美航.高校发展性教学评估理论.湖南社会科学.2008(4).159-161.
  曹凑贵.生态学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267.
  徐魁鸿.教师教育生态学研究.现代教育论丛.2008(4).61-63.
其他文献
企业应用电子商务帮助企业达成经营目的,已经是国际化的发展趋势,金融企业应用电子商务有几种不同的模式,金融企业应用电子商务的模式不同,对企业产生的效果也不尽相同。长远
教育是立邦之本,是提高全民素质的重要途径,教育的本质目标绝不是为了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的教学,而是为了学生更好的价值观和人生观的形成和确立.本文在“核心素养”口号的积
现阶段我国的经济发展正处于转型阶段,企业在市场经济的发展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社会经济不断与国际接轨.尤其在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下,我国的社会经济的
本刊讯中国共党员优秀党员、政协北京市第九届委员会副主席原冶金部副部长、中国稀土学会理事长毕群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05年8月9日1时12分在北京逝世,享年65岁。8月15日,
民宿旅游是乡村旅游的高级发展模式,是一种深度的乡村体验旅游.为了更好地满足消费者的体验需求,对于乡村民宿旅游的情境营造研究至关重要.本文从民宿与乡村概念、乡村民宿旅
随着互联网+的流形及大数据应用在各行各业中的渗透,施工行业也纷纷进入到信息化数据管理尝试和实践中.作为我国国民经济建设重要的组成部分,各类工程的施工和管理方式也逐渐
摘 要:随着互联网的高速发展和4G智能手机的普及,微信应用的快速发展,又因其具有快速发送文字和照片、支持多人语音对讲的快捷、便利优势,越发受到大家的喜爱和青睐。本文从微信的功能和运用出发,结合家校互动的新变化,探讨如何利用微信平台这一快速便捷的载体,使之成为家校沟通的有效途径,开启家校共育的“网络新时代”。  关键词:微信;家校沟通;家校合作  当今世界,传媒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涌现出一大批有代表
权力成就了杨立峰。凭籍权力,他把柳州市国税局的制度改革、人事管理等工作搞得风风火火,有声有色;权力亦毁掉了杨立峰,凭籍权力,他非法聚敛起1000多万元赃款,最后锒铛入狱。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