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日一事:时间规划的高级玩法

来源 :人力资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ngzhaomaom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们大多数人都有这样的经历:每天被一大堆待办事项追得团团转,但最重要的工作却往往放到最后。一天将尽才愕然发现,我们用大部分时间处理了一大堆琐事,但最重要的事要么悬而未决,要么堪堪完成。
  加里·凯勒在他的著作《最重要的事,只有一件》中提出:要取得成功,一定要做对最重要的那件事。这个观点肯定会遭到很多人的质疑:一个人的一生有数不清的大事小事要去做,绝非只有一件。的确,人生有太多的事情要做,但最重要的事只有一件;人生的终极目标也只有一个。这就要看你怎样去定义“成功”二字,你想成为一个怎么样的人。对于成功,作者是这么定义的:当你能诚实地说:“我目前所处的位置就是我应该达到的地方,我正在做我应该做的事。”这,是作者眼中的成功。也许你腰缠万贯,但非心所愿,也称不上成功。而倘若你所想即所做,内外通透,本身就已经是一种成功。
  一个真理:找到最关键的人或事
  世界顶尖的公司通常都以自己的一种产品或一项业务著称,并主要依靠其赢利。桑德斯上校创办肯德基时,手里只有一份食谱;《星球大战》一以贯之的内容,带动了周边产品的巨额收入;英特尔公司绝大部分的收益来自其处理器的销售。作者用了很多成功企业的案例,只想说明:重要的事有很多,但最重要的事只有一件。无论你从事什么领域,处于人生的哪个阶段,只需找到最关键的人或事——就一件,你就可以开啟成功的大门。
  为什么这一件事就足以撬动你的整个世界?因为多米诺骨牌效应:做好一件恰当的事,其能量足以推动数件事,甚至更多。完成最紧要的事就像推倒第一块多米诺骨牌,你只要找到并推倒它,随之而来的复利效应就会以几何级数倍增,剩下的问题便迎刃而解。
  你所要做的就是:锁定一个目标,向一个方向用力,其他的,交给时间。
  作者加里·凯勒也是花了很长的时间才领悟到这个道理。加里·凯勒是世界上最大的地产公司之一凯勒威廉姆斯房地产公司的董事长。他曾经在不到十年的时间创办了一家优秀的公司。然而,就在他信心十足地准备将业务拓展到全球时,公司突然全盘陷入困境,这时,他才开始思考行为和结果之间的关系。
  加里·凯勒的导师在充分了解相关细节之后为他提出了解决方案。他认为,加里只需要做一件事就可以扭转整个公司的尴尬处境,那就是将他标记出来的14个关键职位指派给真正能胜任的人。找出14个关键人是他当时最重要的事,其他的事都可以先放到一边。加里照做了,公司果然起死回生,不到三年,便实现了赢利,并从一个地区性公司迅速成长为一个全国性的公司。此后,虽然公司又经历了几次困境,但都一一化解。加里·凯勒总结自己的成败和行为之间的关系时发现,每次获得巨大成功的时候,都是他专注于一件事的时候。由此他得出结论:获得成功,只需要做对重要的事,而不是做对每件事。
  在生活中,事事好像都很紧急,都重要,于是我们忙里忙外好不匆忙,但成功并不因忙碌而靠近我们。采取主动并不能保证你能享受成果,花费时间也未必能有所效益。事无巨细地接手一百件事,倒不如只挑其中最重要的一件。
  六个谎言
  我们平时听到太多关于成功的“箴言”,比如:自律和意志力可以解决一切问题。听上去很有道理。但实际上,这只是一句谎言,它不断地误导我们,让成功离我们越来越远。类似的谎言还有很多,加里·凯勒列举了他认为对人们误导最深的六句。
  谎言一:要做的事实在太多了
  我们经常陷入这样的困境:每天要做很多事,但事情仍然越堆越多,加班加点也做不完。忙碌的表象下是一颗盲目的心。看着待办清单上的大小事宜逐一被划掉,我们内心充满了满足感——啊!多么充实的一天啊!加里·凯勒毫不客气地告诉你,实际上,大多数时候你只是在“穷忙”,你只是被“每件事都很重要”这句谎言蒙蔽了而已。
  谎言二:多任务处理效率更高
  现代人特别喜欢给别人留下“多面手”的印象。HR在招聘的时候,也会把“多面手”当作一种明显的优势。其实它只是一个美好的谎言。调查研究表明,员工在办公室每11分钟就会被打断一次,他们每天有1/3的时间花在从干扰中抽身的过程。同时处理多个任务,或者在任务中来回切换,多消耗的时间很有可能超过100%。
  俄罗斯有句谚语说得好,“若同时追两只兔子,你一只也抓不到。”成功人士,永远只追最重要的那只“兔子”。
  谎言三:意志力可以解决一切
  “有志者事竟成”,好像有了坚强的意志力就一定会成功。这个谎言令你忽略了成功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元素——时机,这才是重中之重。
  当然,我们不能否定意志力在成功中所起的作用。但是,意志力并不是触手可及、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你可以把意志力想象成手机剩余电量的指示条,每天早上电量都是满格的,但随着时间的流逝,绿条一点点减少,直到最后指示灯变红,电量耗光。意志力的“电量”也是有限的,需要找到适当的时间重新充电。
  谎言四:必须更自律才能成功
  人们普遍相信,成功人士皆是“自律”之人,他们对自己的工作和生活有着严格的规定,比如每天只睡五小时,多数时间用于工作等等。事实上,这实在是对成功者的一大误解。通用电气前董事长杰克·韦尔奇曾说过:“如果有人跟我说,‘我每周工作90个小时’,我会告诉他,那可真是大错特错了。我周末会去滑雪,周五则与朋友出去玩儿,参加晚会。你也得这么做,不然你就亏大了。列出20个让你工作90小时的事情,其中至少有10件是毫无意义的。”
  成功绝不是靠马拉松式的动作达成。
  谎言五:要平衡工作与生活
  “工作与生活平衡”的说法出现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盛行于20世纪90年代。有研究机构对世界上排名前100名的报纸和杂志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关于这一主题的文章数量大幅上升,仅在2007年就高达1674篇。人们对平衡生活的渴望可见一斑。大多数人接受这个概念,但这只是一个神话。如果把平衡当作一个中间点,成功总在平衡之外,中间点以外则意味着失衡。   我们从来没有达到工作与生活的真正平衡,我们只是经常在调节平衡罢了。
  谎言六:我的理想不切实际
  在中国传统文化里,“知足常乐”可能更易于被人们所接受,而怀揣远大理想的人往往被视为“野心家”。于是,人们小心翼翼地隐藏起“野心”,不敢昭告天下。关键问题是,那些成为成功跳板的行动,无不始于远大的理想。

  苹果公司有一个很出名的广告——“非同凡‘想’”,其中列举了爱因斯坦、毕加索、希区柯克、甘地等著名人物。他们都没有就近选择已有的人生选项,但他们最终都取得了非凡的成就。正如该广告所说:“有些人非常疯狂,认为自己能够改变这个世界,他们也确实做到了。”
  四个步骤
  弄清楚这几个关于成功的谎言之后,我们就可以好好筛选一下那件最重要的事情了。作者的核心观点其实只有一个:无论待办事项有多少,你都可以精简至一项。成功就是在正确的时间,用正确的方法,做最重要的事。当你完成了那件最紧要的事,就像推倒多米诺的第一块牌,只要推倒了第一块,后面的问题就迎刃而解。所以,追求成功的方法就是在人生中制造出多米诺骨牌效应:定下目标,排除一切干扰,把一切时间、精力、才能、智力集中用到一件值得做的事情上。
  那么,怎样才能知道哪一件是最重要的事情呢?作者给出了四个具体步骤:
  ●不要掉进“待处理事项”的陷阱
  小因成大果的事屡见不鲜。只要恰到好处地付出,就会获得最佳结果。有選择地付出,才会获得有效的回报。帕累托法则认为,80%的结果得益于20%的付出。绝大部分所得恰恰是靠较少部分付出获得的。
  缩减:参照帕累托法则,我们可以将“待办事项清单”转变为“成功清单”,区别对待每件事,由大化小,慢慢缩小施力范围,找出你的20%,然后继续在这20%里缩小范围,找出关键中的关键,直到找到最重要的那一件事。
  极致:一旦你意识到什么是重要的,就要继续追问更重要的是什么,直到找到那件最重要的事。将主要精力和时间放在最重要的事情上。不要纠缠在烦乱的忙碌之中,要执着于效率。每天的工作都应围绕着终极目标而展开。
  拒绝:为紧要的事腾出时间,对其他事情暂时说“不”或者拖延一阵。
  ● 抓住关键问题
  伏尔泰曾说:“判断一个人,要从他提出的问题而不是给出的答案出发。”培根也曾说:“谨慎的问题里有一半是智慧。”提出好的问题是获得好的答案的最佳途径。重点在于,我们要问问自己:关键的问题是什么?
  关键问题是大局和当前焦点的结合。
  关于大局:我要做的那件最重要的事是什么?这个问题就像指南针一样,指引你未来的生活和事业,帮助你找到方向,继而弄清楚自己究竟想要什么,想为他人和社会做什么贡献。它将确保你采取的行动是正确的。
  关于焦点:我现在要做的那件最重要的事是什么?随时随地问自己这个问题,让自己把注意力集中在最重要的那件事上面,从而找到支点,也就是第一张多米诺骨牌。找准焦点,一击必中。
  每个领域都有关键问题。比如:在工作上,我做了哪件事之后可以实现本周的目标,其他事情也就变得简单或不必要了?
  对于身体,我做了哪件最重要的事,可以让我更精神饱满?
  对于生活,我做哪件最重要的事,可以让我和另一半的关系更和谐?

  作者在书中教我们不断提关键问题,时刻问自己:我现在能做的最重要的事是什么?做哪件事能让其他事变得简单或不必要了呢?在边寻边问的过程中,我们心中真正的目标会越来越明确。
  乔布斯说,“去找你热爱的东西,找不到继续找,别停下,直到找到为止”,这句话适用于我们每一个人。
  ●把做重要的事变成习惯
  因为问题关键,所以我们要把“寻找关键问题”培养成一种习惯,一种生活方式。它可以在人生的不同阶段引领你找到最重要的那件事。不同时期,你只需转移自己的注意力,重新思考关键问题是什么,就可以不偏不倚,重回主道。
  作者在书中运用了倒推法。具体来说,就是画一个时间框架图,第一步就是找到你的长期目标,然后估算实现这一目标需要哪几步,考虑清楚每一步的优先事务是什么,由此,从未来倒推至当下。比如,从5-10年的长期目标出发,往前推进:
  1.五年内,你做哪件最重要的事能达到你的目的?
  2.年目标:为了实现五年的目标,你今年做的最重要的事情是什么?

  3.月目标:为了实现年目标,你本月做的最重要的事情是什么?
  4.周目标:为了实现月目标,本周最重要的事情是什么?
  5.日目标:为了实现本周目标,你今天最重要的事情是什么?
  6.当下:为了实现今天的目标,你当下最重要的事情是什么?
  通过倒推,今天和明天不再是独立随机,而是相关联的有序事件。而当你把每一个阶段“最重要的事”串联起来时,一倒全倒。时间就是那个把多米诺骨牌顺次推导的强大武器。
  找到那件最重要的事,你就可以拥有获得未来的能力。
  ●找到正确答案
  提出一个好问题,你就要去寻找一个正确的答案。答案分很多种:具有可行性的答案、延伸答案,以及可能的答案。我们能获得的最简单的答案是在自己的知识、技能和经验范围内的答案。
  已经知道该怎么做,并且不用花太多心思就能找到的答案,称之为“具有可行性的答案”;仍是在自己知识、技能和经验范围之内,但需要花很大力气才能获得的答案,称之为“延伸答案”。一个正确的答案往往也是一个全新的答案。

  那么,我们又要从哪里开始寻找正确答案呢?作者告诉我们,从关键问题到正确答案只要两步:首先是对伟大的成功者进行深入、全面的研究;其次是从中找到趋势,而这就是寻找答案的方向和线索。
  书中还有很多具体的小方法,比如如何学会说不、需要对自己建立问责周期等等。
  在书的最后,作者讲了一个切罗基族老人的故事。老人对他的孙子说:人类的内心常会有两只狼在斗争,一只代表胆怯,一只代表信念。前者让我们犹豫不前,无所作为,后者使我们充满热情,果敢行动。于是孙子疑惑地问爷爷:“哪只狼会赢呢?”切罗基老人的回答是:“你喂养的那只。”意在告诉人们,成功只关乎内心。
  在提倡多元化、人人争做斜杠青年的今天,很少有人能静下心来专注于一件事。然而,人生的时间和精力毕竟有限,我们必须找到焦点并专注于此,才能集中精力完成最重要的目标,成功才能更快到来。
其他文献
一年前,与摄影记者陈博相识在一次发布会上,在采访区,我与他配合采访了一位企业家。我们互加了微信,又忙各自的工作了。偶然间翻看其朋友圈,发现他竟是个摄影狂人。为了拍摄丹顶鹤换羽,他曾在日本北海道的湿地旁蹲点一周;为了记录大凉山学生上学,他连续半年坐了九次“小慢车”。  庚子年春节,武汉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人数不断增长。全国各地的医生主动请缨支援武汉,沈阳市的医生也分批前往武汉。一天,我在朋友圈看到陈博的
人才评估错误率VS招聘平均成功率  在一项研究中,研究人员对1000万组“猴子”指数基金(即电脑随机创造和加权的基金)和市值加权指数基金(即投资专家们推荐的积极管理基金)做了对比,他们发现,几乎每次都是猴子基金获胜。  遗憾的是,大多数人在人才甄选方面比猴子也强不了多少。如果通过计算面试官对求职者的评估和求职者被录用后的绩效之间的关联度来估算面试官的成功率,会得到一个很大的数值范围。假设100%正
《向上汇报》  本书以6位中层管理者在高层管理会议中的汇报演讲经历为主线,详细讲解了他们在面向高层会议时应该注意的各种事项、汇报技巧等。同时,22位世界五百强首席高管,包括惠普、英特尔、华纳兄弟、可口可乐等,这些高层管理者对职场人士的汇报技巧提出了大量的建议。  《反洗脑II》  你想知道人们为何说谎,如何说谎,说谎时有何表现吗?你想知道如何识破这些谎言吗?你想了解如何创造和增进识破的机会么?你想
人类因为有各种欲望,才能将愿望、希望、盼望、期望、渴望甚至奢望,表现为理想、梦想、畅想、幻想、空想甚至妄想。掌握心理规律,并通过适当的鼓励、勉励、激励来加强内在动力,从而形成外部动力。这样两股力量结合在一起,就会凝结成为源源不断的前进动力。人力资源管理,就是要按照心理规律的客观要求,因势利导,保证优势动力的充分发挥,这既是管理的科学,又是管理的艺术。因此,人力资源管理者应该具备管理心理学的知识和技
落户后离职,公司如何维权  我公司为新入职的员工办理落户手续,但同时会要求员工签署《承诺书》,若员工未在本公司工作服务满3年离职,则要支付10万元的违约金,请问该项要求是否能够得到支持?  目前并没有关于落户违约金的劳动法律依据,《劳动合同法》对于违约金的约定仅有两处规定:一是,违反服务期约定的违约金;二是,违反竞业限制协议的违约金。所以,在没有法律依据的情况下,员工不遵守承诺支付违约金的约定,将
区块链是个啥鬼?  记得几年前,朋友让我给她注册一个“矿机”,说是可以“挖金币”,如果她能多发展几个人注册,还可以奖励更多“金币”。一时间,“挖矿”成为朋友群里热议的话题。朋友神秘兮兮地告诉我,这是区块链技术,你就坐等收钱吧。  那是我第一次听说区块链。当然,我并没有收到一分钱。  一次财经峰会上,七八位投资人在圆桌讨论上分析下一个投资风口。他们无一例外地将重心放在区块链上。“区块链是人工智能浪潮
收入倍增计划闪亮登场,分配改革方案呼之欲出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到2020年,将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习近平总书记还提出“十更”目标——(人民)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期盼孩子们能成长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  要实现“十更”目标可谓任重道远。根据国资委的调
前几日和作者讨论稿件,他玩笑地说:“人力资源的记者快成IT记者了,眼里再也装不下别的东西了。”  当HR还在为跟不上互联网、AI的步伐而恐慌和焦虑时,我们发现,互联网企业正在悄悄私会于传统企业。在新一轮转型升级的大潮下,过去不再成立,未来看不清晰。你存在的意义就是被颠覆,最终写进失败案例的教科书中。比“被征服”更为可怕的是“不知道会被征服”。对于林林总总的新名词、新思维,企业从最初的“看不起、看不
前不久,一位二本大学生通过媒体倒出了一肚子苦水:只因学校“牌子”不够响亮,竟然没人愿看他的简历。投出去四五十封求职邮件,都石沉大海,永久失联了。  尽管这位大学生曾在“中央級媒体”“全球领先的咨询公司”实习过,并得到“干得漂亮”之类的点赞和肯定,但这些经历并没有为他加分,也无法阻止“差学校”带来的减分。为了不受这种窝囊气,他立志要考上研究生。  明明可以靠能力,偏偏却要拼学历。当学历成为求职的入场
《爱丽丝漫游奇境记》一书中的人物爱丽丝曾经呼喊,自己变得“越来越好奇了”。说这话的时候,爱丽丝意识到这并非正确的英语表达。但是,她的冒险经历却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说明通过培养好奇心可以获得探索和学习的能力。  我们大多数人都认为自己明白好奇心是什么。但是,好奇心究竟是什么意思?我们是否能够真正地培养好奇心并将其应用于职场的学习中去呢?经常思考 “为什么”  我们都有感到好奇的时刻。一旦感到好奇,我们